中医药在英国的传播与发展现状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dewo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中医药在英国的传播发展历程进行综述,浅析中医药在英国发展的优劣势,对现状进行思考,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英国;传播现状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1-0056-02
  中医药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文化生活的不断碰撞和融合,中医药不只在中国的国土上发扬光大,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各地放射着光彩。本文对中医药在英国传播与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并浅析中医药在英国发展的优劣势以及相关思考。
  1中医药在英国传播和发展历程
  对于中医传入英国的时间,据史料记载是在17世纪晚期,英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到中医和针灸。从现存史料看,《中国脉理医论》可视为中医学传入英国最早的著作[1],此书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最初对针灸进行直接报道的是英国外科医生约翰·丘吉尔。他于1821年发表了用针灸治疗风湿病和中耳炎的论文,成为针灸传播到英国的最早的确实史料[2]。1958年,费利克思·曼恩在英国伦敦西区开设针灸诊室,并在诊室里教授课程,成为英国针灸诊所的创始人。1960年,杰克·沃斯利创立了传统针灸学校,这是英国最早的针灸学校,为英国针灸的传播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他也被认为是历史上中医西传的传承者之一。随后,1970年英国针灸师行会成立,1980年英国医学针灸学会成立,1986年英国补充与替代医学委员会成立,1990年英国针灸专业评审委员会成立,1995年英国西敏市大学开设针灸专业……这些史实有力地说明中医在英国传播过程中稳步发展,逐渐壮大。虽然在此过程中饱受争议,但中医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使得中医在英国发展越来越好,英国人民逐渐接受并认可中医医学。Chinese medicine is gradually being accepted and is practiced even in the Western world[3]. (中医在西方国家正在逐步被接受和实践。) Over the last two hundred years, we have made huge progress in the clinical and surgical procedures in medicine[4].(在过去的200多年里,在临床诊断和外科方面都取得很大进步。)
  2中医药在英国发展现状
  目前,中医药在英国发展状况良好。不少医院设有针灸科、针灸诊所,中药店遍布英国。中医在英国受到从皇家到平民的信赖,每年约有150万人接受针灸疗法[5]。2008年,英国卫生部在提给政府的建议中,针灸以独立的“名号”出现[6],将针灸“立法”、“注册”,把中医推向主流医学位置,而不是替代医学[7]。此外,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至2006年,英国有11所正规大学开设中医、针灸的相关本科或硕士课程[8]。这些大学和国内知名中医院校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均有合作培养计划,每年有数百名学生到中国学习中医药知识,并参加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国内的老师每年也到英国进行授课,为中医药文化交流作出贡献。2011年9月在英国伦敦开幕的题为“中医药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第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9],进一步加强了中英、中欧之间的中医药文化交流。
  随着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广,英国研究者的目光不再只停留在针灸上,他们更愿意发掘更多“中国特色”的东西,于是中药也走进了他们的世界。相比针灸,中药在英国的发展比较缓慢。长期以来,中药都是作为食品、营养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等进入欧洲市场。虽然如此,英国官方对待中草药的态度还是比较开朗的,政府允许草药和天然药物以非处方药产品的形式上市,经过英国卫生专业委员会登记注册的传统草药师可以继续使用无照草药制品[10],这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外,英国开始出现对中医文化感兴趣的研究人员,他们致力于中医理论体系的研究,对中医的未病先防、整体观念很感兴趣。
  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医疗实践的产物,是直接在人身上反复应用得到的经验结晶,这和西药的实验室验证截然不同,它不像西药是由动物实验到临床验证,然后推向市场。因此在临床应用中,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质疑。2013年11月,英国药监局宣布2014年4月30日起,禁止一切中成药在英国销售。12月,英国卫生部宣布成立“草药和注册师工作小组”(Herbal Medicines and Practitioners Working Group),探讨所有被欧盟草药法影响的产品,预计2015年3月前能给出最终调查报告。
  3中医药在英国发展优势
  现代医学在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难题,如疾病谱的变化、疑难病的增加、合成药的副作用、沉重的医疗费用等[6]。中医讲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认为“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不论是辨证诊断还是治疗,都从这一观点出发,这与英国当下崇尚“回归自然”的热潮不谋而合。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mphasizes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and aims to cure and maintain balance in the body through more natural treatments[11]. (中医强调从整体观点出发,通过更自然的手段去治愈疾病,保持身体处在平衡之中。)中医的疗效和安全性经过了长期的实践验证,历经千年而心口相传。在辨证论治中的人文关怀也是现代医学理念中所不具备的,中医医生在辨证诊断中的望、闻、问、切,与病人沟通、关心病人整体上的病情,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病人的精神压力。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种富含智慧与哲理的医药文化积淀和独特表现形式,在形式上表现为技艺,但文化才是她的命脉,是传统文化思维、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体现,中医学不仅是中国文化最优秀的代表,而且符合当代西方的价值观和后现代发展的需求,这才是中医的绝对优势。   4中医药在英国发展的劣势
  首先,中医药在英国缺少法律保护,尽管中医人士为此多方努力争取,但还没有得到英国政府对中医立法地位的落实。英国并没有专门针对中医师的认证资格,中医师只能通过针灸师和草药师来进入中医行业。欧盟的禁令中规定,中成药虽只限制在药店柜台零售,但凡是有资格的中医师,依然可以开药方,或者自制中成药开给病人。英国中医师学会主席马伯英教授认为,这条规定在英国没有意义,从根本上讲这是英国条例的一个漏洞。英国没有中医师立法资格认证,没有保护中医师头衔,就无从确认是有资格的中医师。其次,中医药在英国属于补充医学或者替代医学的范畴,并没有完全纳入英国国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医诊疗费用,保险公司往往拒绝支付,普通民众常常因为要自己支付不菲费用而对中医诊疗望而却步。最后,因为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语言问题,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文化难以广泛传播[6],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命门等概念,英国人很难理解。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ise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they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in the thinking styles for making diagnoses[12].(西医和中医在不同的背景下形成,有着不同的特色,尤其是在做诊断时,思维方式截然不同。) 许多中医经典,中国人都觉得高深,翻译成英文很可能词不达意,往往造成文化信息的丢失[6]。目前,大部分英国人对中医的认识只停留在针灸、按摩等中医技术上,对中医理论感兴趣的人比较少,能研究透彻的人就更少,英国中医师在治病时也很少会进行辨证论治。
  5中医药在英国传播发展的思考
  中医药如果想要在英国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扩大文化的影响力,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51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不是孤立的,她具有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丰富的理、法、方、药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弘扬中医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使更多的英国人了解并接受中医的丰富内涵,改变“针灸就是中医”的错误观念。在中医翻译上也应注意文化的传递[13]。
  52重视中医教育并且加强两国交流与合作重视中医药教育,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改变中医师良莠不齐的现状,是进一步发展中医的必经之路。国内中医院校可以采用双语教学,开设对外中医专业,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国际交流能力的中医药人才。要加强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与英国高校的合作办学,互派访问学者,师资交流,举办研讨会,共同编写教材,在英国的中医教育中,增加中医理论的学习比重,改变中医师只重技能不重理论的状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医药文化的正确传播与发展[14]。
  53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由于英国曾发生多起中药的医疗事故,中药需要在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上重新建立起良好信誉。质量和安全是中药在英国存在的关键。中国的中药企业要学习并积极引进欧洲企业的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严格的中药质量管理规范[15]。
  54正视自身对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只有我们自己珍视中医药这一伟大的财富,将中医药传承发扬光大,使中医药永葆活力,才是中医发展之本。用中医药防病治病,提高人民的健康生活水平,用事实和疗效说话,使得更多的人看到中医药的显著疗效,从而信任中医,这样才能持之以恒地推动中医药的传播与发展。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s based on constant accumulation and summary of experi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16].
  总之,今后随着中医药在英国的法律地位的肯定,中医在国际的信誉会不断提升,相信中医药在英国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和运用,更好地为全英国的健康事业和世界医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于天一.中医药和针灸在英国的传播与发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3.
  [2]Peter Baldry,翁小刚.英国医学针灸学会概况[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7-90.
  [3]Patrick Kim Cheng Low, Sik-liong Ang.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Chinese Medicine,2010,1,84-90.
  [4]A.Rooney. “Medicine, Stem Cells, Genes and Superbeams”[J]. Harcount Education,UK,2006.
  [5]左言富.中医药在国外[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9(3):184-187.
  [6]程铭钊,沈惠军.英国中医立法的10年历程回顾[J].环球中医药,2010,3(3):210-216.
  [7]侯建春,鲍燕.英国中医药发展概况[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9):819.
  [8]肖子曾,刑瑞,郭小鸽.中医药在欧洲的现状与展望[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5).
  [9]司鸶.第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伦敦开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9):836.
  [10]张杰,廖启顺,穆丽华,等.中医药文化近十余年来在英国的传播发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5):82-84.
  [11]D.E.Kendall.“Dao of Chinese Medicine: Understanding an Ancient Healing Art”[J].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2002.
  [12]K.Chen and H.Xu,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J]. European Review, Vol.11, No.2,2003,pp.225-235.
  [13]吴江莹,吴江雁,刘晓新.针灸英译应重视文化传递[J].中国针灸,2010,10(11):949-951.
  [14]吴永贵,戴翥,熊磊.英美中医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1):80-82.
  [16]B.Liu, Y.Zhang, J.Hu, L.He and X.Zhou,.“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Accelerating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Experience Medicine to Evidence-based Medicine”[J]. Frontier Medicine, Vol.5,No.2,2011,pp.163-170.
  (收稿日期:2014101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优劣,为丰富山银花药材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100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04%醋酸(B),梯度洗脱(0~2 min,7%A;2~23 min,7%A~ 28%A;23~10 min,28%A;10~ 105 min,28%A~ 7%A),梯度流速(0~2~23~ 26~28~4~43~45~
期刊
【摘要】笔者在整理研究湘西民族医药论文、专著并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湘西民族医药文化的特色,在民族医药的传承保护上指出以文化人类学的观念、方法保护民族医药文化是目前的当务之急,突出民族医药的优势特色是保持民族医药生命力的根本所在,认为将民族药物资源合理开发、实行产业化发展是弘扬民族医药的有力措施,建立合理的民族医培养管理机制是民族医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湘西;民族医药文化;传
期刊
【摘要】目的:优选地榆中鞣质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物中总鞣质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溶剂、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次数等四个因素对总鞣质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地榆总鞣质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地榆鞣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的40%的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75min。在最佳条件下,提取率为9113% 。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重复性好,地榆鞣质的提取率高。  【关键词】地
期刊
【摘要】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及单验方是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其传承及保护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讨,提出对策及建议,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关键词】民族医药;传承;保护;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1-0014-02  民族医药是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敦煌平胃丸对胃癌前病变(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2和Jagged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法建立PLGC大鼠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敦煌平胃丸组用敦煌平胃丸浸膏按每日生药96 g / kg掺入饲料中喂养给药,共计12周。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otch2和Jagged1蛋白表达;采用RT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灯盏花乙素苷元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要求,采用常规法对代表性的细菌、霉菌、酵母菌进行回收率测定,并对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采用常规法,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结论:可采用常规法对灯盏花乙素苷元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关键词】灯盏花乙素苷元;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中图分类号】R927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川芎嗪对d-半乳糖所致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Schaffer侧枝-CA1通路LT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TMP组,以d-半乳糖注射建立衰老大鼠模型,TMP组腹腔注射TMP干预。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电生理实验比较强直刺激前后海马CA1区PS幅度变化。结果:在水迷宫实验中,模型组大鼠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增多,TMP明显改
期刊
【摘要】青叶胆(Swertiamileensis)为我国区域性特有药用植物。以植株高度、个体分枝数、叶片长度、花梗长度和子房长度作为形态指标,对云南弥勒5个青叶胆自然居群的变异式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形态指标在各居群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形态变异最大的是个体分枝数,其次是花梗长度、叶片长度和植株高度,最小的是子房长度。用单因素和LSD多重比较对5个性状在居群间的差异进行了
期刊
【摘要】铁皮石斛是名贵中药材,传统铁皮枫斗加工过程复杂、成本较高且服用不方便。本研究以在两个地点采集的铁皮石斛鲜条为材料,以传统枫斗加工法作对照,分别采用6种不同方法对铁皮石斛进行加工,使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其中多糖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六种加工铁皮石斛药材的折干率均为34%左右,无统计学差异;多糖含量变幅在3497%~5419%之间,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以鲜条切断晒干效果最差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瑶医膏药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保肝、利尿、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瑶医膏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肝肾功能以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症状积分、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肝肾功及肝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