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人完整社会化过程必须要经历婚丧嫁娶。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与之相关的就产生了婚姻支付这一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达成共识是婚姻成功的重要推力。在城市和农村婚姻支付存在着很多差别,本文选取了河北省S市与D村为研究地点,运用无结构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对比二者婚姻支付差异的原因所在,希望给城乡婚姻结合方面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城乡婚姻支付;彩礼;婚姻
一、研究背景
婚姻是一个人人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婚姻的缔结离不开婚姻支付这一重要问题,同时婚姻支付也是影响婚姻是否能够成功以及婚姻关系是否良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婚姻问题也是家庭社会学的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婚姻支付行为作为主要的研究问题,选取了城市和乡村两个不同的研究地点,对二者的婚姻支付行为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城乡不同的婚姻支付行为,可以考察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对婚姻缔结过程中婚姻支付的态度,以小见大可以看出社会结构以及该地区的社会文化。
笔者通过搜索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献,发现了学者们在婚姻支付包括彩礼等方面有着十分丰富并且十分优秀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大多数的学者将注意力以及研究都放在了关于彩礼方面的研究,对于彩礼的研究有着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婚姻支付这一方面尤其是关于城乡婚姻支付差异这一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是一个相对彩礼研究来说比较空白的领域。
二、男方婚姻支付差异
1、有无“媒人”
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婚姻缔结过程中,媒人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时候的婚姻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此可见,在封建社会中媒人的重要性。
在D村,一部分年轻人走向城市,但是另一部分年轻人留在了村子里。虽然村子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一些传统的观念也根深蒂固的存在于老一辈人的头脑里。人们还是会认为通过媒人介绍的对象比较知根知底,双方的家庭互相都可以有个了解,这样的婚姻更加的稳妥。在对一位90后女生的访谈中,她是这样叙述的:“现在自己也有工作,整天上班挺忙的,没有什么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去认识新的朋友,所以根本也没办法谈恋爱,加上家里也认为到了一定的年纪,该谈婚论嫁了。那个媒人就是家里认识的,这样介绍的也比较靠谱,关于要不要给媒人送礼这个事,家里长辈肯定会请吃饭啊,或者买一些礼品送到人家家里去。”通过对三个年轻男女的访谈以及询问笔者家里的长辈,了解了媒人介绍双方的大致流程。首先是媒人会向男女双方提供一些关于对方的信息,如果双方都觉得可以,就会选择一个地点进行见面,一般是在媒人家里。见面之后如果双方还觉得满意,就会继续联系。如果在谈了一段时间之后双方都比较满意,就会开始谈婚论嫁。
对于上面这种情况,S市的年轻男女就有些不同,S市的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较D村的老一辈人来说,更加的开放前卫。比较明显的就是S市的长辈不会过早的着急着让自己的儿女成家,相对来说更加的尊重儿女的看法。在对一位上班已有4年的男士的访谈中,他的观点是这样的:“恋爱结婚这种事还是比较看缘分的,我毕业之后上班已经有4年了,家里虽然也经常问有没有合适的对象,但是最终还是说要尊重我的看法。”
通过分析以上资料乐意得知,在D村存在着传统意义上的比较“专业”的媒人,参与从婚姻缔结到完成的整个阶段;但是在S市中,媒人只是以“中间人”的角色出现,只是让男女双方认识,并不会参与完整的过程。
2.彩礼数量对比
一般一提到结婚,人们首先会比较在意的就是彩礼的问题,彩礼在婚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婚姻过程中,定亲送彩礼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D村中,人们交谈起来说起谁家有了婚事之后,都会好奇的问彩礼多少钱,可见人们对彩礼多少的重视程度。假如自家的孩子没有上过大学,家长一般就会早早的让孩子成家立业,一般在22岁或者23岁就会结婚。对于上了大学的男女来说,情况就有所不同。在这里我们着重要叙述的是没有上大学的年轻男女。由于去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D村中的适龄结婚对象越来越少,家长又比较着急让自己的孩子找到门当户对的结婚对象,加之人们的攀比心理,因此在D村的整个婚姻市场中彩礼的价位也在升高,这种现象在D村周边的村子更加的明显。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女方对于彩礼数额的要价,也不会盲目的随意张口,都是根据本地的风俗习惯,一般是66000或者是88000,这两个数字都是为了有一个吉祥的好兆头。在S市,彩礼也是双方都比较看重的一项。但是相较于S村来说,不会专门分着买衣服的钱,买“三金一钻”的钱,多数会直接给一张一定数额的卡,也就是一次性的把钱直接交给女方家庭去置办结婚所需要物品。在S市,彩礼的数量一般要比D村高出很多,对于这个数量倒没有具体的规定,不会说按照一定的风俗。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S市的彩礼要比D村高出很多,这也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S市的发展水平更加的高,在D村没有出现所谓的“天价彩礼”现象,但是在D村周围的村子确实有少量这种现象出现。S市和D村还有一点不同之处在于,S市的年轻男女要比D村的年轻男女结婚推迟一些。
三、女方婚姻支付差异
女方婚姻支付和男方婚姻支付是不同的含义,女方婚姻支付无论是在S市还是在D村都指的是女方家庭所出的“嫁妆”。“嫁妆”指的就是娘家的财物转移到新家庭的那一部分,主要包括一些生活用品,如床上四件套、被褥等。一般这些物品购买下来也要花费上万元,条件更好一些的会购买更贵的床上用品作为给女儿的“嫁妆”。在D村,女方的婚姻支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花费也在不断增加。花费占比最大的一次就是在女方正式结婚之前,一般是在女方举办婚礼仪式的前几天,女方家里会举办一次酒席,宴请女方家庭的所有亲戚。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以前人们为了省钱一般都會在自己家中举办酒席,但随着经济的而不断发展,人们现在更趋向于在酒店宴请亲戚。另一项重要的花费就是女方的嫁妆,有的家庭所给的嫁妆可能是一些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也可能折合成金钱直接送给新婚夫妇,(在D村中,折合成金钱的情况很少)但是一般情况下女方家庭更倾向于把金钱直接交给自己的女儿保管。 在S市,女方的婚姻支付主要的花费也是指的嫁妆和宴请。婚宴是在酒店举行,女方家长会提前通知亲戚朋友,然后在宴请当天大家会来祝贺。嫁妆部分可能会在新房装修时女方出一部分钱,或者在买家具时女方参与。
通过上述材料可以得知,女方的婚姻支付,S市和D村的差异在D村的婚姻支付费用要比S市少很多,也就是在S市男女双方的婚姻支付更加的对等一些。造成这一点的原因与人们的思想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
四、城乡婚姻支付差异的原因
根据笔者的走访以及四处询问,了解到现在的D村中适龄结婚对象不似以往那样方便寻找,这种现象在周边的小村庄更加明显,男青年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女方一般都要求男方在县城或者是城市有车有房,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会谈婚论嫁。仅仅是这一点就和城市适龄青年结婚的现象有很大区别,在婚姻支付方面城乡出现诸多差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个人
任何事情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个个体的推力。所以对于城乡婚姻支付差异的原因首先要从个人角度进行分析。在上文中笔者提到,在农村中女方对于男方家庭提出了在城市中必须有房有车才肯谈婚论嫁,除此之外,女方家庭还会要求数额相对较大的彩礼。在访谈中笔者也曾了解到人们会认为现在女孩子“更值钱”,村子里女孩较少,所以认为女孩身价自然提高。对于这种“不良想法”城市中这种现象要轻微许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城市中的人们相对来说接受的教育要多一些,思想也比较开放,加上城市中人们由于工作各种原因晚婚者也有许多,所以对于儿女成家这种事情并不着急。从女方角度来进行分析,女孩外出来到大城市学习打工,被大城市的繁华所吸引亦或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大多数人更愿意留在城市而不愿意再回去农村生活,导致了在城市中的适龄结婚女青年要比农村中多出很多,这种现象也驱动着农村男方家庭提高自己婚姻支付的数额来增加婚姻成功的概率。
(二)家庭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面,看到儿子成家立业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甚至把给儿子娶媳妇当做是家长的一大任务。所以在农村中,儿子到了一定的岁数,家长都会十分着急的希望儿子赶快成家立业,自己就能松口气了。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家里面有儿子的长辈都十分着急,想要赶快让自己的儿子结婚,生怕儿子娶不上媳妇那种焦虑现象普遍存在。而这种现象在城市就有所不同,由于城市中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较为现代化,使得他们对于婚姻的态度比较从容淡定。
(三)社会
从社会角度来分析主要是从人口学角度,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加上人们传统观念重男轻女,造成了处于适婚年龄段的女性数量相对于适婚男性的数量要少很多,这种现象就是人口学中所说的“婚姻挤压”现象。这种现象在农村更为严重,所以农村的家长很担心自己的儿子错过了合适的年龄成为了大龄青年,成为村里其他人口中的笑柄,所以他们宁可花大价钱来娶媳妇。而在城市地区,重男轻女的现象要比农村轻很多,很多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城市地区的家庭,他们并不着急让自己的儿女成婚。
五、讨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由于社会环境不同导致农村和城市人口有着不同的社会风俗。农村的婚姻支付形式更加的带着传统仪式的色彩,传统的婚姻仪式不仅仅是一种婚姻仪式,更多的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也是农村人口对祖先的一种敬畏之情。而在城市,更多的体现了开放包容的色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更多的农村地区转为城镇地区或者城市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对于以上提到的不良现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加强大众媒体对人们健康思想观念的引导和宣传,让人们逐渐淡化重男轻女这种思想,逐渐在社会上形成真正的男女平等的意识,现在政府也在鼓励生育,调整了生育政策,促进男女比例逐渐趋于平衡。二是国家可以出台相关婚姻政策,引导人们正确合理的对婚姻进行适度消费,避免盲目焦虑地进行择偶,从而导致农村“天价彩礼”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银河.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M].中国友谊出版社:郑州,2002年.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费孝通.江村经济[M].商务印书馆,2001年.
作者简介:
王佳琪(1997.5.13-)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黑龍江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学方向。
关键词:城乡婚姻支付;彩礼;婚姻
一、研究背景
婚姻是一个人人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婚姻的缔结离不开婚姻支付这一重要问题,同时婚姻支付也是影响婚姻是否能够成功以及婚姻关系是否良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婚姻问题也是家庭社会学的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婚姻支付行为作为主要的研究问题,选取了城市和乡村两个不同的研究地点,对二者的婚姻支付行为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城乡不同的婚姻支付行为,可以考察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对婚姻缔结过程中婚姻支付的态度,以小见大可以看出社会结构以及该地区的社会文化。
笔者通过搜索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献,发现了学者们在婚姻支付包括彩礼等方面有着十分丰富并且十分优秀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大多数的学者将注意力以及研究都放在了关于彩礼方面的研究,对于彩礼的研究有着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婚姻支付这一方面尤其是关于城乡婚姻支付差异这一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是一个相对彩礼研究来说比较空白的领域。
二、男方婚姻支付差异
1、有无“媒人”
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婚姻缔结过程中,媒人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时候的婚姻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此可见,在封建社会中媒人的重要性。
在D村,一部分年轻人走向城市,但是另一部分年轻人留在了村子里。虽然村子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一些传统的观念也根深蒂固的存在于老一辈人的头脑里。人们还是会认为通过媒人介绍的对象比较知根知底,双方的家庭互相都可以有个了解,这样的婚姻更加的稳妥。在对一位90后女生的访谈中,她是这样叙述的:“现在自己也有工作,整天上班挺忙的,没有什么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去认识新的朋友,所以根本也没办法谈恋爱,加上家里也认为到了一定的年纪,该谈婚论嫁了。那个媒人就是家里认识的,这样介绍的也比较靠谱,关于要不要给媒人送礼这个事,家里长辈肯定会请吃饭啊,或者买一些礼品送到人家家里去。”通过对三个年轻男女的访谈以及询问笔者家里的长辈,了解了媒人介绍双方的大致流程。首先是媒人会向男女双方提供一些关于对方的信息,如果双方都觉得可以,就会选择一个地点进行见面,一般是在媒人家里。见面之后如果双方还觉得满意,就会继续联系。如果在谈了一段时间之后双方都比较满意,就会开始谈婚论嫁。
对于上面这种情况,S市的年轻男女就有些不同,S市的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较D村的老一辈人来说,更加的开放前卫。比较明显的就是S市的长辈不会过早的着急着让自己的儿女成家,相对来说更加的尊重儿女的看法。在对一位上班已有4年的男士的访谈中,他的观点是这样的:“恋爱结婚这种事还是比较看缘分的,我毕业之后上班已经有4年了,家里虽然也经常问有没有合适的对象,但是最终还是说要尊重我的看法。”
通过分析以上资料乐意得知,在D村存在着传统意义上的比较“专业”的媒人,参与从婚姻缔结到完成的整个阶段;但是在S市中,媒人只是以“中间人”的角色出现,只是让男女双方认识,并不会参与完整的过程。
2.彩礼数量对比
一般一提到结婚,人们首先会比较在意的就是彩礼的问题,彩礼在婚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婚姻过程中,定亲送彩礼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D村中,人们交谈起来说起谁家有了婚事之后,都会好奇的问彩礼多少钱,可见人们对彩礼多少的重视程度。假如自家的孩子没有上过大学,家长一般就会早早的让孩子成家立业,一般在22岁或者23岁就会结婚。对于上了大学的男女来说,情况就有所不同。在这里我们着重要叙述的是没有上大学的年轻男女。由于去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D村中的适龄结婚对象越来越少,家长又比较着急让自己的孩子找到门当户对的结婚对象,加之人们的攀比心理,因此在D村的整个婚姻市场中彩礼的价位也在升高,这种现象在D村周边的村子更加的明显。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女方对于彩礼数额的要价,也不会盲目的随意张口,都是根据本地的风俗习惯,一般是66000或者是88000,这两个数字都是为了有一个吉祥的好兆头。在S市,彩礼也是双方都比较看重的一项。但是相较于S村来说,不会专门分着买衣服的钱,买“三金一钻”的钱,多数会直接给一张一定数额的卡,也就是一次性的把钱直接交给女方家庭去置办结婚所需要物品。在S市,彩礼的数量一般要比D村高出很多,对于这个数量倒没有具体的规定,不会说按照一定的风俗。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S市的彩礼要比D村高出很多,这也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S市的发展水平更加的高,在D村没有出现所谓的“天价彩礼”现象,但是在D村周围的村子确实有少量这种现象出现。S市和D村还有一点不同之处在于,S市的年轻男女要比D村的年轻男女结婚推迟一些。
三、女方婚姻支付差异
女方婚姻支付和男方婚姻支付是不同的含义,女方婚姻支付无论是在S市还是在D村都指的是女方家庭所出的“嫁妆”。“嫁妆”指的就是娘家的财物转移到新家庭的那一部分,主要包括一些生活用品,如床上四件套、被褥等。一般这些物品购买下来也要花费上万元,条件更好一些的会购买更贵的床上用品作为给女儿的“嫁妆”。在D村,女方的婚姻支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花费也在不断增加。花费占比最大的一次就是在女方正式结婚之前,一般是在女方举办婚礼仪式的前几天,女方家里会举办一次酒席,宴请女方家庭的所有亲戚。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以前人们为了省钱一般都會在自己家中举办酒席,但随着经济的而不断发展,人们现在更趋向于在酒店宴请亲戚。另一项重要的花费就是女方的嫁妆,有的家庭所给的嫁妆可能是一些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也可能折合成金钱直接送给新婚夫妇,(在D村中,折合成金钱的情况很少)但是一般情况下女方家庭更倾向于把金钱直接交给自己的女儿保管。 在S市,女方的婚姻支付主要的花费也是指的嫁妆和宴请。婚宴是在酒店举行,女方家长会提前通知亲戚朋友,然后在宴请当天大家会来祝贺。嫁妆部分可能会在新房装修时女方出一部分钱,或者在买家具时女方参与。
通过上述材料可以得知,女方的婚姻支付,S市和D村的差异在D村的婚姻支付费用要比S市少很多,也就是在S市男女双方的婚姻支付更加的对等一些。造成这一点的原因与人们的思想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
四、城乡婚姻支付差异的原因
根据笔者的走访以及四处询问,了解到现在的D村中适龄结婚对象不似以往那样方便寻找,这种现象在周边的小村庄更加明显,男青年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女方一般都要求男方在县城或者是城市有车有房,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会谈婚论嫁。仅仅是这一点就和城市适龄青年结婚的现象有很大区别,在婚姻支付方面城乡出现诸多差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个人
任何事情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个个体的推力。所以对于城乡婚姻支付差异的原因首先要从个人角度进行分析。在上文中笔者提到,在农村中女方对于男方家庭提出了在城市中必须有房有车才肯谈婚论嫁,除此之外,女方家庭还会要求数额相对较大的彩礼。在访谈中笔者也曾了解到人们会认为现在女孩子“更值钱”,村子里女孩较少,所以认为女孩身价自然提高。对于这种“不良想法”城市中这种现象要轻微许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城市中的人们相对来说接受的教育要多一些,思想也比较开放,加上城市中人们由于工作各种原因晚婚者也有许多,所以对于儿女成家这种事情并不着急。从女方角度来进行分析,女孩外出来到大城市学习打工,被大城市的繁华所吸引亦或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大多数人更愿意留在城市而不愿意再回去农村生活,导致了在城市中的适龄结婚女青年要比农村中多出很多,这种现象也驱动着农村男方家庭提高自己婚姻支付的数额来增加婚姻成功的概率。
(二)家庭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面,看到儿子成家立业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甚至把给儿子娶媳妇当做是家长的一大任务。所以在农村中,儿子到了一定的岁数,家长都会十分着急的希望儿子赶快成家立业,自己就能松口气了。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家里面有儿子的长辈都十分着急,想要赶快让自己的儿子结婚,生怕儿子娶不上媳妇那种焦虑现象普遍存在。而这种现象在城市就有所不同,由于城市中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较为现代化,使得他们对于婚姻的态度比较从容淡定。
(三)社会
从社会角度来分析主要是从人口学角度,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加上人们传统观念重男轻女,造成了处于适婚年龄段的女性数量相对于适婚男性的数量要少很多,这种现象就是人口学中所说的“婚姻挤压”现象。这种现象在农村更为严重,所以农村的家长很担心自己的儿子错过了合适的年龄成为了大龄青年,成为村里其他人口中的笑柄,所以他们宁可花大价钱来娶媳妇。而在城市地区,重男轻女的现象要比农村轻很多,很多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城市地区的家庭,他们并不着急让自己的儿女成婚。
五、讨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由于社会环境不同导致农村和城市人口有着不同的社会风俗。农村的婚姻支付形式更加的带着传统仪式的色彩,传统的婚姻仪式不仅仅是一种婚姻仪式,更多的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也是农村人口对祖先的一种敬畏之情。而在城市,更多的体现了开放包容的色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更多的农村地区转为城镇地区或者城市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对于以上提到的不良现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加强大众媒体对人们健康思想观念的引导和宣传,让人们逐渐淡化重男轻女这种思想,逐渐在社会上形成真正的男女平等的意识,现在政府也在鼓励生育,调整了生育政策,促进男女比例逐渐趋于平衡。二是国家可以出台相关婚姻政策,引导人们正确合理的对婚姻进行适度消费,避免盲目焦虑地进行择偶,从而导致农村“天价彩礼”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银河.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M].中国友谊出版社:郑州,2002年.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费孝通.江村经济[M].商务印书馆,2001年.
作者简介:
王佳琪(1997.5.13-)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黑龍江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