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老城中心城市更新中的老旧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 规划标准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持,选取宁波市鼓楼街道为案例,探究 TOD导向的老旧社区交通空间品质提升策略。
关键词:TOD;老旧社区;交通空间;品质提升;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社区营造理念下宁波老旧社区空间品质提升研究”(G19-ZX44);宁波市软科学项目“软实力语义下宁波地铁换乘环境优化设计策略研究”(2016A10046);浙江省社科联项目“城市轨道交通站域空间行为交互理论与设计研究”(2018N76);浙江省高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城市轨道交通站域公共空间品质影响因子分析及策略研究”(FX2016056)研究成果。
一、研究问题
存量语境下的设计实践要求对现有空间,尤其是较早建设的、地处城市中心区的那些无法满足当今城市生活需求的人居环境进行品质升级,为其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体验。城市老旧社区是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类型社區,是当前城市创新社区治理的难点之一。
宁波市区存在大量的老旧居民社区,以往以大拆大建为主要方式的旧城改造模式已不再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另外,在一项于2017年9月开展的《宁波主城区城市修补规划研究项目》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完善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慢行交通系统”是市民认为居住区周边道路环境综合整治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回答“您走在宁波城市的道路上,感受是什么?”的问题上,有42%的市民认为“环境一般”,21%的市民认为“慢行系统一般”,13%的市民认为“慢行系统不完善”。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宁波城市发展中关于老旧社区品质提升和交通问题改善是市民最为关注也是最需解决的任务。
二、相关概念
(一)15 分钟社区生活圈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是在我国社区规划研究背景下提出的概念,具体可将其理解为在15 分钟步行范围内,由与市民的衣、食、住、行等一切日常生活相关内容构成的生活系统。“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营造是指通过对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公共空间、交通等方面的提升,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TOD导向的智能化慢行系统
轨道交通车站具有较强的“触酶—集聚”效应,以公交导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模式建设轨道交通站域将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以站点为中心,以400m~800m(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公共交通系统就像一条项链,把各居住区、商业区与工业区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公交导向的城市化空间格局。不断强化对私家车的严格控制,不仅使公交成为公众日常出行的选择,也使城市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宁波市鼓楼街道交通空间品质提升的探索
(一)项目背景
鼓楼街道地处宁波市中心、海曙区行政中心,西至望京路,东临三江口,北毗余姚江,南接中山路,街道因宁波唯一留存的古城楼遗址——鼓楼而得名。鼓楼街道面积1.6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7 万,下辖5 个社区、3 大商圈。街道所在区域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200 年前,自唐长庆元年筑子城以来,便是历代商贸中心,经济繁荣。辖区内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宁波8大历史街区有3个在鼓楼——永寿街街区、鼓楼街区、秀水街街区。
优势:核心城区地位显著,政策强力支撑,众人焦点之所在。轨交线路完善,是宁波现在交通设施最好的区域之一。历史文化深厚,遗存丰富,是宁波历来的城市中心,宁波城市文化展示的窗口。卫生、教育、商业设施完善且质量较高,城市建设基础较完善,居民对鼓楼有认同感。
劣势:基础设施老化,人口流失。新建项目机会少,改造可操作余地小。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改造任务繁重,拆迁改造协调融合难度大。东部新城的建设,削弱本区域的部分城市功能,吸走了更多的社会和经济资本。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PSPL 调研法(Public Space & Public Life Survey)和网络数据调查。研究和评价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是改善居民公共生活、提升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途径。PSPL 调研法具体的方法包括地图标记法、现场计数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访谈法、座谈会。网络数据调查主要通过百度交通实时数据的记录和统计。
(三)调研情况
确定了区域内7 条主干道、34 次干路及辅路作为调研对象。在实际调研中,将其细分为128 个路段并赋予编号,由6 个调研员完成。道路现状调研中主要记录两部分的内容,一是“道路设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三者的设置状态,人行道宽度,机动车车道数;二是“地面停车”情况:地面停车场或路边划线停车的位置及数量。问卷访谈调研主要记录居民对于停车位的需求情况(分布及数量)、居民对目前交通情况的评价、居民对未来交通的期许、居民目前日常出行情况。实时路况数据的采集,通过每半小时对百度地图实时路况的截图来完成。最终确定2017 年12 月9 日(周六)和12 月11 日(周一)两天,从早7:00 至晚8:00 每隔半小时,用百度地图对宁波鼓楼街道的实时路况进行截图。
(四)社区交通现存问题
1.交通设施现状
鼓楼街道外围的中山路、解放北路、望京路道路截面较宽,设置双向5 车道以上机动车道。永丰路和孝闻街南侧路段设置3-4 车道。街道内部道路基本上为1-2 车道道路,有些路段设置单行线,道路狭窄,机动车通行非常不便。非机动车道道路连续性不强,主要根据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情况设置,骑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较低。宁波1、2号线地下轨交线路就在鼓楼换乘,有12 条公交线路穿过鼓楼的主干街道,乘车点分布也比较均匀,有很好的TOD建设基础。由于空间受限,鼓楼街道地面公共停车位主要为沿街设置的零散性停车区域,环境和管理状况不佳。另有几处集中的停车场,但都是闲置预留的地块,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根据调研统计,鼓楼街道目前的地面公共停车位数量约1000 个,从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停车需求。居民在居住情况反馈中,也是反复提到停车位不够用的问题。 2.道路使用情况
通过周六和周一两天百度交通流量情况统计,鼓楼街道范围全天路面交通呈现外堵内疏的现象,拥堵区域主要集中在医院、学校、商业区附近。
(五)对交通问题的总结和思考
首先,鼓楼街道本身拥有非常良好的公共交通资源;其次,鼓楼街道的居民有非常良好的慢行交通出行习惯;另外,鼓楼街道很多居民的工作地点就在街道内或附近,职住良好的情况为推行慢行交通提供了可能;最后,除了社区居民外,目前来鼓楼的游客在鼓楼街道的活动很大程度上也以步行交通为主。在此情况下,发展“慢行出行”可以抑制私家车的无序增长,从根源上解決停车难的问题。
(六)交通空间品质提升策略
1.慢行街区
以TOD为导向,增强轨道站点的辐射作用,通过合理的路径安排,构建完善便捷、舒适丰富的慢行系统,营造健康社区。
作为老旧社区的鼓楼街道,改善交通状况不允许拓宽道路,也没有空间来增添新的停车位时,可将区域规划为慢行街区,并辅助共享街道和外围停车的方式,有目的性地减少区域内停车并限速,使得区域内的居民不得不减少私家车使用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和停车需求,继而达到解决道路拥堵和停车位缺乏问题的目的。优化改造慢行道路断面,增加设施,创造更加舒适、人性的慢行和健身体验。倡导公交出行,优化交通设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并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灵活弹性的社区停车设施。
2.共享街道
共享街道是限速不限行,提供开放、舒适、易达的空间环境体验,增进市民交往交流,提升社区生活体验,鼓励创意与创新。
孝闻街中段还是以双向单行道的方式通行,但是限制从此通过的车速,从而保证机动车与行人和谐并存。限速一来使得机动车不会快速聚集在本就道路狭窄的永寿街中段,从而减少道路拥堵;二来会使得街道步行和骑行更加安全舒适,提高慢行街区的行走体验。增加街道公共活动空间,增加绿化和休憩设施,成为街道可停留空间。取消人行道停车位,独立设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
3.智慧街道
整合街道设施进行智慧改造,提供智行协助、安全维护、生活便捷、环境智理服务。
从道路到街道,是机动车交通空间向步行空间的回归,是路权从“机动车为主”向“兼顾车步、优化步行环境”的转变,是向后汽车时代宜居宜业乐活的精细化、人性化、智慧化的转变。按照智能化、综合化、人性化的要求,推进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服务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率。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宁波市鼓楼街道交通空间的路网优化,完善社区内外公共交通接驳,以及通过交通系统升级来整体完善社区慢行交通系统,旨在达到社区居民主动选择步行、非机动车出行及公共交通出行等低碳方式目的。这样既能优化居民平时正常的出行体验,又能提升社区空间品质,确保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规划编审中心,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2]赵春丽,杨滨章,刘岱宗.PSPL 调研法: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质量的评价方法:扬·盖尔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探析:3[J].中国园林,2012(9).
[3]周峰.地下步行系统的人流人不及其影响要素研究:以上海区域整合型轨交综合体为例[D].同济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宋海娜,硕士,浙江万里学院,副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公共空间设计。
关键词:TOD;老旧社区;交通空间;品质提升;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社区营造理念下宁波老旧社区空间品质提升研究”(G19-ZX44);宁波市软科学项目“软实力语义下宁波地铁换乘环境优化设计策略研究”(2016A10046);浙江省社科联项目“城市轨道交通站域空间行为交互理论与设计研究”(2018N76);浙江省高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城市轨道交通站域公共空间品质影响因子分析及策略研究”(FX2016056)研究成果。
一、研究问题
存量语境下的设计实践要求对现有空间,尤其是较早建设的、地处城市中心区的那些无法满足当今城市生活需求的人居环境进行品质升级,为其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体验。城市老旧社区是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类型社區,是当前城市创新社区治理的难点之一。
宁波市区存在大量的老旧居民社区,以往以大拆大建为主要方式的旧城改造模式已不再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另外,在一项于2017年9月开展的《宁波主城区城市修补规划研究项目》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完善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慢行交通系统”是市民认为居住区周边道路环境综合整治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回答“您走在宁波城市的道路上,感受是什么?”的问题上,有42%的市民认为“环境一般”,21%的市民认为“慢行系统一般”,13%的市民认为“慢行系统不完善”。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宁波城市发展中关于老旧社区品质提升和交通问题改善是市民最为关注也是最需解决的任务。
二、相关概念
(一)15 分钟社区生活圈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是在我国社区规划研究背景下提出的概念,具体可将其理解为在15 分钟步行范围内,由与市民的衣、食、住、行等一切日常生活相关内容构成的生活系统。“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营造是指通过对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公共空间、交通等方面的提升,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TOD导向的智能化慢行系统
轨道交通车站具有较强的“触酶—集聚”效应,以公交导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模式建设轨道交通站域将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以站点为中心,以400m~800m(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公共交通系统就像一条项链,把各居住区、商业区与工业区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公交导向的城市化空间格局。不断强化对私家车的严格控制,不仅使公交成为公众日常出行的选择,也使城市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宁波市鼓楼街道交通空间品质提升的探索
(一)项目背景
鼓楼街道地处宁波市中心、海曙区行政中心,西至望京路,东临三江口,北毗余姚江,南接中山路,街道因宁波唯一留存的古城楼遗址——鼓楼而得名。鼓楼街道面积1.6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7 万,下辖5 个社区、3 大商圈。街道所在区域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200 年前,自唐长庆元年筑子城以来,便是历代商贸中心,经济繁荣。辖区内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宁波8大历史街区有3个在鼓楼——永寿街街区、鼓楼街区、秀水街街区。
优势:核心城区地位显著,政策强力支撑,众人焦点之所在。轨交线路完善,是宁波现在交通设施最好的区域之一。历史文化深厚,遗存丰富,是宁波历来的城市中心,宁波城市文化展示的窗口。卫生、教育、商业设施完善且质量较高,城市建设基础较完善,居民对鼓楼有认同感。
劣势:基础设施老化,人口流失。新建项目机会少,改造可操作余地小。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改造任务繁重,拆迁改造协调融合难度大。东部新城的建设,削弱本区域的部分城市功能,吸走了更多的社会和经济资本。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PSPL 调研法(Public Space & Public Life Survey)和网络数据调查。研究和评价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是改善居民公共生活、提升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途径。PSPL 调研法具体的方法包括地图标记法、现场计数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访谈法、座谈会。网络数据调查主要通过百度交通实时数据的记录和统计。
(三)调研情况
确定了区域内7 条主干道、34 次干路及辅路作为调研对象。在实际调研中,将其细分为128 个路段并赋予编号,由6 个调研员完成。道路现状调研中主要记录两部分的内容,一是“道路设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三者的设置状态,人行道宽度,机动车车道数;二是“地面停车”情况:地面停车场或路边划线停车的位置及数量。问卷访谈调研主要记录居民对于停车位的需求情况(分布及数量)、居民对目前交通情况的评价、居民对未来交通的期许、居民目前日常出行情况。实时路况数据的采集,通过每半小时对百度地图实时路况的截图来完成。最终确定2017 年12 月9 日(周六)和12 月11 日(周一)两天,从早7:00 至晚8:00 每隔半小时,用百度地图对宁波鼓楼街道的实时路况进行截图。
(四)社区交通现存问题
1.交通设施现状
鼓楼街道外围的中山路、解放北路、望京路道路截面较宽,设置双向5 车道以上机动车道。永丰路和孝闻街南侧路段设置3-4 车道。街道内部道路基本上为1-2 车道道路,有些路段设置单行线,道路狭窄,机动车通行非常不便。非机动车道道路连续性不强,主要根据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情况设置,骑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较低。宁波1、2号线地下轨交线路就在鼓楼换乘,有12 条公交线路穿过鼓楼的主干街道,乘车点分布也比较均匀,有很好的TOD建设基础。由于空间受限,鼓楼街道地面公共停车位主要为沿街设置的零散性停车区域,环境和管理状况不佳。另有几处集中的停车场,但都是闲置预留的地块,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根据调研统计,鼓楼街道目前的地面公共停车位数量约1000 个,从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停车需求。居民在居住情况反馈中,也是反复提到停车位不够用的问题。 2.道路使用情况
通过周六和周一两天百度交通流量情况统计,鼓楼街道范围全天路面交通呈现外堵内疏的现象,拥堵区域主要集中在医院、学校、商业区附近。
(五)对交通问题的总结和思考
首先,鼓楼街道本身拥有非常良好的公共交通资源;其次,鼓楼街道的居民有非常良好的慢行交通出行习惯;另外,鼓楼街道很多居民的工作地点就在街道内或附近,职住良好的情况为推行慢行交通提供了可能;最后,除了社区居民外,目前来鼓楼的游客在鼓楼街道的活动很大程度上也以步行交通为主。在此情况下,发展“慢行出行”可以抑制私家车的无序增长,从根源上解決停车难的问题。
(六)交通空间品质提升策略
1.慢行街区
以TOD为导向,增强轨道站点的辐射作用,通过合理的路径安排,构建完善便捷、舒适丰富的慢行系统,营造健康社区。
作为老旧社区的鼓楼街道,改善交通状况不允许拓宽道路,也没有空间来增添新的停车位时,可将区域规划为慢行街区,并辅助共享街道和外围停车的方式,有目的性地减少区域内停车并限速,使得区域内的居民不得不减少私家车使用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和停车需求,继而达到解决道路拥堵和停车位缺乏问题的目的。优化改造慢行道路断面,增加设施,创造更加舒适、人性的慢行和健身体验。倡导公交出行,优化交通设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并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灵活弹性的社区停车设施。
2.共享街道
共享街道是限速不限行,提供开放、舒适、易达的空间环境体验,增进市民交往交流,提升社区生活体验,鼓励创意与创新。
孝闻街中段还是以双向单行道的方式通行,但是限制从此通过的车速,从而保证机动车与行人和谐并存。限速一来使得机动车不会快速聚集在本就道路狭窄的永寿街中段,从而减少道路拥堵;二来会使得街道步行和骑行更加安全舒适,提高慢行街区的行走体验。增加街道公共活动空间,增加绿化和休憩设施,成为街道可停留空间。取消人行道停车位,独立设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
3.智慧街道
整合街道设施进行智慧改造,提供智行协助、安全维护、生活便捷、环境智理服务。
从道路到街道,是机动车交通空间向步行空间的回归,是路权从“机动车为主”向“兼顾车步、优化步行环境”的转变,是向后汽车时代宜居宜业乐活的精细化、人性化、智慧化的转变。按照智能化、综合化、人性化的要求,推进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服务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率。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宁波市鼓楼街道交通空间的路网优化,完善社区内外公共交通接驳,以及通过交通系统升级来整体完善社区慢行交通系统,旨在达到社区居民主动选择步行、非机动车出行及公共交通出行等低碳方式目的。这样既能优化居民平时正常的出行体验,又能提升社区空间品质,确保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规划编审中心,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2]赵春丽,杨滨章,刘岱宗.PSPL 调研法: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质量的评价方法:扬·盖尔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探析:3[J].中国园林,2012(9).
[3]周峰.地下步行系统的人流人不及其影响要素研究:以上海区域整合型轨交综合体为例[D].同济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宋海娜,硕士,浙江万里学院,副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公共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