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处于绝对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创造良好的情境与氛围,形成积极的师生互动,才能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經验,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应用措施
数学学科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师生互动,才能提高教学成效。长期的实践证实,只有增强师生互动,形成良好的教与学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导入数学知识游戏环节,强化师生互动
游戏实践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可将其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切入点,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为更深入的师生互动奠定基础。
比如参与“猜猜我是谁”的数学活动时,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其创设出更符合学生兴趣点,与数学知识相贴近的游戏,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猜你猜我,猜一猜我们背对的人是谁”的口令,随机选择一名学生只显现身体背部的一部分,提问其他学生这位同学是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都有回答的权利,最后教师再次提问回答正确的学生,是根据什么信息作出的回答。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很快能融入教师的提问和解答中,这种形式能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预热,确保学生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下投入数学学习活动。
2.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强化师生互动
过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学气氛较为沉闷,数学学习氛围并不浓厚,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数学学习难以调动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很大的抑制影响[1]。因此,要吸引学生数学学习注意力,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到与教师的互动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但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一些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更容易出现乏味知识点学习中精神萎靡的情况,教师需应用良好氛围的感染和兴趣点的吸引,才能将学生拉回到课堂中,在互动过程中提高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素材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前为教学做好准备,课中从自己口袋里拿出10颗糖果,并向学生进行介绍:老师手里有10颗糖果,其中5颗巧克力糖,5颗水果糖,而这10颗糖果的包装外表相同,大家现在随便抽取其中两颗,那么抽到相同糖果的概率又是多少?回答正确的学生获取糖果奖励。以这样的方式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美食小吃,又结合数学学习知识点,通过提问、探索和回答的互动形式对问题进行进一步解剖,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讨论兴趣,还能在问与答的游戏中营造良好的教与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答,缓解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潜力也得以激发。
3.利用自主学习推动教学,强化师生互动
长期以来,自主学习都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应用的有效教学方式,也是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一项手段,但在应用过程中不少教师将自主学习作为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忽略了教师的引导和及时有效的师生互动。结合小学生的成长阶段来看,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受到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很容易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迷失方向,而有效互动的过程不但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还能顺利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强化师生互动,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自我学习模式,通过探索与引导,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2]。
比如在学习“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长度单位”时,教师就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前进行有效的互动引导,要求学生将数学知识点的认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进入正式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用尺子测量自己的桌凳长度,并根据长度大小选择接近长度的课堂物品,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数学教学课堂很快变得热闹起来。有的学生开始测量铅笔盒,有的测量窗沿长度,并积极向其他学生和教师汇报测量的结果,探讨长度单位之间的转化,这个过程不但体现了师生与生生间的良好互动,有助于营造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促进学生更深入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点,并在交流互动中反思自学过程得到的结论,及时发现错误与问题,加以改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利用数学故事激发联想,强化师生互动
小学生处于关键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喜欢动画故事的普遍特点,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成长特点适时地引入数学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强化师生互动,从而达到提高教与学效率的目的。实践发现[3],小学数学课本中部分复杂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抽象性,因此要促进互动的形成,教师就要通过简单的数学故事引出复杂知识,确保学生自主投入互动,才能发挥互动的效果。
比如学习“线条”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导入“会动的线条”、“会变的线条”等数学故事,并让学生融入到“直线、线段、射线三个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在故事情节的思考中回忆之前所学习的相关知识。随后,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出新的线条游戏,并提出硬性的设计要求,即学生必须在游戏中思考如何将有波浪、有曲有直、有折叠的线条变成不同的形状等问题,正式导入“会动的线条”的故事内容。在不断提问和不断导入的互动模式下,学生很快能融入其中思考和探索相关问题,更全面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不但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师生之前建立良好的教与学关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前提。在现代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是绝对的学习主体,教师在强化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通过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数学学习知识,作为重要的互动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学习状态下提高学习能力,保障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少彦.师生互动视角下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思考[J].基础教育与学习心得,2015,11(2):43-44.
[2]汤宏伟.小学数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模式的构建[J].未来英才,2013,3(23):33-34.
[3]赵慧.小学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师生互动对策与研究[J].东方文化周刊,2014,11(12):216-21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应用措施
数学学科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师生互动,才能提高教学成效。长期的实践证实,只有增强师生互动,形成良好的教与学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导入数学知识游戏环节,强化师生互动
游戏实践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可将其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切入点,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为更深入的师生互动奠定基础。
比如参与“猜猜我是谁”的数学活动时,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其创设出更符合学生兴趣点,与数学知识相贴近的游戏,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猜你猜我,猜一猜我们背对的人是谁”的口令,随机选择一名学生只显现身体背部的一部分,提问其他学生这位同学是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都有回答的权利,最后教师再次提问回答正确的学生,是根据什么信息作出的回答。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很快能融入教师的提问和解答中,这种形式能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预热,确保学生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下投入数学学习活动。
2.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强化师生互动
过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学气氛较为沉闷,数学学习氛围并不浓厚,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数学学习难以调动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很大的抑制影响[1]。因此,要吸引学生数学学习注意力,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到与教师的互动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但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一些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更容易出现乏味知识点学习中精神萎靡的情况,教师需应用良好氛围的感染和兴趣点的吸引,才能将学生拉回到课堂中,在互动过程中提高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素材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前为教学做好准备,课中从自己口袋里拿出10颗糖果,并向学生进行介绍:老师手里有10颗糖果,其中5颗巧克力糖,5颗水果糖,而这10颗糖果的包装外表相同,大家现在随便抽取其中两颗,那么抽到相同糖果的概率又是多少?回答正确的学生获取糖果奖励。以这样的方式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美食小吃,又结合数学学习知识点,通过提问、探索和回答的互动形式对问题进行进一步解剖,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讨论兴趣,还能在问与答的游戏中营造良好的教与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答,缓解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潜力也得以激发。
3.利用自主学习推动教学,强化师生互动
长期以来,自主学习都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应用的有效教学方式,也是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一项手段,但在应用过程中不少教师将自主学习作为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忽略了教师的引导和及时有效的师生互动。结合小学生的成长阶段来看,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受到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很容易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迷失方向,而有效互动的过程不但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还能顺利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强化师生互动,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自我学习模式,通过探索与引导,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2]。
比如在学习“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长度单位”时,教师就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前进行有效的互动引导,要求学生将数学知识点的认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进入正式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用尺子测量自己的桌凳长度,并根据长度大小选择接近长度的课堂物品,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数学教学课堂很快变得热闹起来。有的学生开始测量铅笔盒,有的测量窗沿长度,并积极向其他学生和教师汇报测量的结果,探讨长度单位之间的转化,这个过程不但体现了师生与生生间的良好互动,有助于营造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促进学生更深入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点,并在交流互动中反思自学过程得到的结论,及时发现错误与问题,加以改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利用数学故事激发联想,强化师生互动
小学生处于关键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喜欢动画故事的普遍特点,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成长特点适时地引入数学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强化师生互动,从而达到提高教与学效率的目的。实践发现[3],小学数学课本中部分复杂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抽象性,因此要促进互动的形成,教师就要通过简单的数学故事引出复杂知识,确保学生自主投入互动,才能发挥互动的效果。
比如学习“线条”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导入“会动的线条”、“会变的线条”等数学故事,并让学生融入到“直线、线段、射线三个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在故事情节的思考中回忆之前所学习的相关知识。随后,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出新的线条游戏,并提出硬性的设计要求,即学生必须在游戏中思考如何将有波浪、有曲有直、有折叠的线条变成不同的形状等问题,正式导入“会动的线条”的故事内容。在不断提问和不断导入的互动模式下,学生很快能融入其中思考和探索相关问题,更全面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不但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师生之前建立良好的教与学关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前提。在现代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是绝对的学习主体,教师在强化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通过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数学学习知识,作为重要的互动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学习状态下提高学习能力,保障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少彦.师生互动视角下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思考[J].基础教育与学习心得,2015,11(2):43-44.
[2]汤宏伟.小学数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模式的构建[J].未来英才,2013,3(23):33-34.
[3]赵慧.小学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师生互动对策与研究[J].东方文化周刊,2014,11(12):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