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园在过去培训式家长学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游戏体验模式,进行家园共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是我园以游戏体验式进行的一次家长课堂。
一、游戏活动,家长感受游戏的教育价值
家长体验幼儿的游戏,结束后在交流分享中感受幼儿游戏教育的价值所在,不仅收获了科学教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身育儿的能力,学习和掌握了幼儿家庭教育、习惯养成、意志培养等方面的技能。
(一)参与游戏,感受体验
提出要求:
1.游戏过程中要保持安静。
2.认真阅读游戏活动规则,大胆探索并操作。
3.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
4.游戏时间为20分钟,在结束音乐中将玩具归位。
5.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游戏过程中的感受、体会、收获与大家分享交流。
(二)讨论、交流与分享
家长A:这个游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三个大人一起合作才完成,可见孩子在游戏中的收获不可估量。
家长B:刚才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了我的耐心和专注力,这样的游戏对提高孩子专注力是很有帮助的。
家长C:一个小小的玩具,竟然能玩出这么多花样,真是收获多多,可见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发散思维、发展创新意识。
家长D:这次活动给我的启发是不能盲目挑选玩具,要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并且有教育价值的玩具。
家长E:我感触最深的是陪伴是最真情的告白,今后要多和孩子一起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和孩子交流探讨、思想碰撞、升华技能,而且还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小结: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家长们对幼儿游戏活动有了较为直观的体验,体会到了幼儿可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获得的各种知识与技能,在各领域中增强与提高的能力,更對这种科学的教育方式有了充分的理解。
二、家长引导,孩子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家长在家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和幼儿交流,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家长可以适当地引导提示。同时,我们在家长课堂中将家长们自身的案例,通过分享、讨论与交流,对家长们家庭教育的方式进行指导,将正确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
案例1:
妈妈买回一个菠萝,孩子很好奇。下面是家长对待好奇孩子的两种方式。
方式一: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外面很硬、有很尖的刺,闻起来很香却不可以去摸它,需要切开后用盐水浸泡再食用。
方式二:让孩子自行采取行动,他可能伸手摸了摸赶紧又缩回来大喊:“有刺。”妈妈这时回应:“菠萝有刺,要小心哦。”接着又尝试拎起菠萝,但很快又放下说:“妈妈,好重,我拎不动。”“试试别的办法。”妈妈说。孩子又试着滚动菠萝,高兴地叫起来:“妈妈,原来它还可以滚动。”“你真能干!”“妈妈,好香啊,可以吃吗?”“对,菠萝是一种水果,可以吃。”“怎么吃?是直接像西瓜一样切开吗?”……
分析:第一种方式,幼儿马上得到了答案,对菠萝各种特性一目了然,不需要幼儿再去探究什么,因为家长已直接告诉他。这时幼儿获得的信息都是被动接受的,如果再有新奇的目标,幼儿还会等着家长来告诉他。
第二种方式,幼儿最终也明白了菠萝的特性和吃法,但这一切都是幼儿通过自己摸、拎、滚、闻等多种感官探究后发现的,以后幼儿还会用这些方法去获得知识与信息。这使得幼儿在无形中掌握了更多认识事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他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部分家长,可能会在不自觉中采用第一种方式对待幼儿,这无形中就剥夺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机会。在每天的生活中,其实经常有这种可以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机会,关键在于家长是否能善于把握。
案例2:
女儿非常喜欢分发筷子,开始往返于餐厅和厨房,一遍一遍地拿来筷子。这双是爸爸的,再拿一双给妈妈,最后拿一双给自己。心急的爸爸正想对女儿说:“傻女儿,你一次多拿些,3双一共拿6只,不就不用多跑了?”我使了个眼神制止了幼儿爸爸说话,女儿在这期间依然如故。一星期后,女儿开始尝试一次多拿几双,只是总体数量上还是不正确。3个星期后,餐前女儿就已将3双筷子准备好了。
分析:生活中,只要有可以动手动脑的机会便可让幼儿自己去尝试与解决。试想,只有在跑几趟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原来每次做同样的事情,可以合起来做”的道理,如果被案例中的父亲想的那样轻易地点破,那幼儿拿筷子数数时的乐趣便不复存在。如果数量没拿对时,家长直接告诉幼儿准确的数字,那便剥夺了幼儿在反复过思考与努力过后,取得正确数量时获得成就感的机会。整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自己思考、自己总结、自己解决问题,并且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家长花点时间等待一下幼儿,其实是很值得的。可见,家长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而应多留时间和空间鼓励其主动探索,家长适时介入引导。这样,幼儿才能探寻与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家长课堂中大家一起探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案。其实家园共育就是你我坐在一起思维碰撞,一同构建更好的幼儿成长环境,只要家园携手以游戏为本,同步教育,定会使幼儿拥有快乐的童年。
一、游戏活动,家长感受游戏的教育价值
家长体验幼儿的游戏,结束后在交流分享中感受幼儿游戏教育的价值所在,不仅收获了科学教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身育儿的能力,学习和掌握了幼儿家庭教育、习惯养成、意志培养等方面的技能。
(一)参与游戏,感受体验
提出要求:
1.游戏过程中要保持安静。
2.认真阅读游戏活动规则,大胆探索并操作。
3.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
4.游戏时间为20分钟,在结束音乐中将玩具归位。
5.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游戏过程中的感受、体会、收获与大家分享交流。
(二)讨论、交流与分享
家长A:这个游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三个大人一起合作才完成,可见孩子在游戏中的收获不可估量。
家长B:刚才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了我的耐心和专注力,这样的游戏对提高孩子专注力是很有帮助的。
家长C:一个小小的玩具,竟然能玩出这么多花样,真是收获多多,可见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发散思维、发展创新意识。
家长D:这次活动给我的启发是不能盲目挑选玩具,要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并且有教育价值的玩具。
家长E:我感触最深的是陪伴是最真情的告白,今后要多和孩子一起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和孩子交流探讨、思想碰撞、升华技能,而且还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小结: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家长们对幼儿游戏活动有了较为直观的体验,体会到了幼儿可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获得的各种知识与技能,在各领域中增强与提高的能力,更對这种科学的教育方式有了充分的理解。
二、家长引导,孩子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家长在家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和幼儿交流,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家长可以适当地引导提示。同时,我们在家长课堂中将家长们自身的案例,通过分享、讨论与交流,对家长们家庭教育的方式进行指导,将正确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
案例1:
妈妈买回一个菠萝,孩子很好奇。下面是家长对待好奇孩子的两种方式。
方式一: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外面很硬、有很尖的刺,闻起来很香却不可以去摸它,需要切开后用盐水浸泡再食用。
方式二:让孩子自行采取行动,他可能伸手摸了摸赶紧又缩回来大喊:“有刺。”妈妈这时回应:“菠萝有刺,要小心哦。”接着又尝试拎起菠萝,但很快又放下说:“妈妈,好重,我拎不动。”“试试别的办法。”妈妈说。孩子又试着滚动菠萝,高兴地叫起来:“妈妈,原来它还可以滚动。”“你真能干!”“妈妈,好香啊,可以吃吗?”“对,菠萝是一种水果,可以吃。”“怎么吃?是直接像西瓜一样切开吗?”……
分析:第一种方式,幼儿马上得到了答案,对菠萝各种特性一目了然,不需要幼儿再去探究什么,因为家长已直接告诉他。这时幼儿获得的信息都是被动接受的,如果再有新奇的目标,幼儿还会等着家长来告诉他。
第二种方式,幼儿最终也明白了菠萝的特性和吃法,但这一切都是幼儿通过自己摸、拎、滚、闻等多种感官探究后发现的,以后幼儿还会用这些方法去获得知识与信息。这使得幼儿在无形中掌握了更多认识事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他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部分家长,可能会在不自觉中采用第一种方式对待幼儿,这无形中就剥夺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机会。在每天的生活中,其实经常有这种可以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机会,关键在于家长是否能善于把握。
案例2:
女儿非常喜欢分发筷子,开始往返于餐厅和厨房,一遍一遍地拿来筷子。这双是爸爸的,再拿一双给妈妈,最后拿一双给自己。心急的爸爸正想对女儿说:“傻女儿,你一次多拿些,3双一共拿6只,不就不用多跑了?”我使了个眼神制止了幼儿爸爸说话,女儿在这期间依然如故。一星期后,女儿开始尝试一次多拿几双,只是总体数量上还是不正确。3个星期后,餐前女儿就已将3双筷子准备好了。
分析:生活中,只要有可以动手动脑的机会便可让幼儿自己去尝试与解决。试想,只有在跑几趟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原来每次做同样的事情,可以合起来做”的道理,如果被案例中的父亲想的那样轻易地点破,那幼儿拿筷子数数时的乐趣便不复存在。如果数量没拿对时,家长直接告诉幼儿准确的数字,那便剥夺了幼儿在反复过思考与努力过后,取得正确数量时获得成就感的机会。整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自己思考、自己总结、自己解决问题,并且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家长花点时间等待一下幼儿,其实是很值得的。可见,家长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而应多留时间和空间鼓励其主动探索,家长适时介入引导。这样,幼儿才能探寻与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家长课堂中大家一起探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案。其实家园共育就是你我坐在一起思维碰撞,一同构建更好的幼儿成长环境,只要家园携手以游戏为本,同步教育,定会使幼儿拥有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