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高度个性化的行为。对同一段文字,每个学生都可能因为各人生活经历、认识水平和个性差异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悟。因而,阅读教学中,字、词、句的理解,一段话的领悟,直至一篇课文的整体把握,都应当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发现。
一、学习开始时的发现
学习一篇文章,首先接触到的是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让学生对文章题目的发现,这样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阅读效果。如三年级下册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当出示课题后,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现。学生经过思考,纷纷提出疑问:为什么感到自豪?那必然有了引以为自豪的东西。课文中说的引以为自豪的东西是什么呢?既然有引以为自豪的东西,那就直接去自豪吧,为什么还说“应该”呢?通过对文题的发现,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很快学生就发现:小骆驼长着又大又厚的脚掌,眼睛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小红马看见了,就说骆驼长的难看,骆驼心里也挺委屈。为了消除骆驼心里的疙瘩,妈妈决定带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沙漠里又松又软的沙子、铺天盖地的风沙以及没吃没喝的恶劣环境,这些都没有难倒骆驼。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又大又厚的脚掌,眼睛上的两层睫毛,还有背上的两个肉疙瘩。这还不应该感到自豪吗?学生很快就抓住了主要内容,更好地理解了课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习过程中的发现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思维发展水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条件,通过适当的启发点拨,加强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引导学生大胆发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如学习《东方之珠》一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学生读到这里,提出了自己的发现:课文里说浅水湾是“浪平沙细”,既然是浪平沙细,为什么又说“惊涛拍岸”?既然是惊涛拍岸,声音一定很响,为什么还要“倾听”?如何引导,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呢?我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当你们走在上学的路上,有风迎面吹来的感觉,当你们走进教室,坐在位子上的时候,还有这种感觉吗?教室里的喇叭很响,当同学们都朗读课文的时候,还能听到喇叭的声音吗?你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学生细读课文,终于发现:这里是浅水湾,既然是湾,外面就一定有海岸挡着,外面虽然是大风大浪,这里依然风平浪静;这里“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这里游人一定很多,场面一定很热闹,喧闹的环境掩盖了浪涛的声响,所以要倾听。在不断的发现中,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学习总结时的发现
语文课中的课堂总结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不能走过场,也不能包办代替。在总结时,可常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什么疑问”、“你还有别的想法吗”等一系列的问题来扩大学生的视野,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如学习《剪枝的学问》,课文最后说“王大伯的话还真有一番道理呢”。王大伯的一番话指的是哪番话?对这句话要有所发现,就必须要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王大伯曾说过“你别看这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还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现在看着满园、满树的光鲜红艳、仿佛胖娃娃脸蛋的桃子,还不证明了王大伯的话充满了道理了吗?王大伯种的是桃,讲的是剪枝的学问,那各行各业,该是什么学问呢?“减少就是为了增加”不正是在总结中的发现吗?
四、学习中错误的发现
学生获得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要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发现。例如,学生对“讯、迅、汛”三字的用法经常产生混淆,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呢? “讯”与语言有关,一般是文字报道;“迅” 與走有关,表示速度快;“汛”与水有关,是指雨水较多。这样一区分比较,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三个字的正确用法。通过在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发现既是学生的智力活动,更是学生的情感活动。发现活动对学生学会学习,对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意识、能力都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在发现、再发现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才能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拓宽思路,增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水平。因此,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发现,等于为高效课堂打开了一扇宽敞之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铺就了一条彩色大道,发现力已经成为现代人个体发展的基石,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发现中成长和成熟起来,所以,我们需要让热闹的课堂沉静下来,让学生有一个适宜发现的环境,我们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自觉养成不断去发现的习惯。不断实现目标并向新的目标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 江苏】
一、学习开始时的发现
学习一篇文章,首先接触到的是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让学生对文章题目的发现,这样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阅读效果。如三年级下册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当出示课题后,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现。学生经过思考,纷纷提出疑问:为什么感到自豪?那必然有了引以为自豪的东西。课文中说的引以为自豪的东西是什么呢?既然有引以为自豪的东西,那就直接去自豪吧,为什么还说“应该”呢?通过对文题的发现,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很快学生就发现:小骆驼长着又大又厚的脚掌,眼睛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小红马看见了,就说骆驼长的难看,骆驼心里也挺委屈。为了消除骆驼心里的疙瘩,妈妈决定带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沙漠里又松又软的沙子、铺天盖地的风沙以及没吃没喝的恶劣环境,这些都没有难倒骆驼。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又大又厚的脚掌,眼睛上的两层睫毛,还有背上的两个肉疙瘩。这还不应该感到自豪吗?学生很快就抓住了主要内容,更好地理解了课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习过程中的发现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思维发展水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条件,通过适当的启发点拨,加强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引导学生大胆发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如学习《东方之珠》一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学生读到这里,提出了自己的发现:课文里说浅水湾是“浪平沙细”,既然是浪平沙细,为什么又说“惊涛拍岸”?既然是惊涛拍岸,声音一定很响,为什么还要“倾听”?如何引导,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呢?我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当你们走在上学的路上,有风迎面吹来的感觉,当你们走进教室,坐在位子上的时候,还有这种感觉吗?教室里的喇叭很响,当同学们都朗读课文的时候,还能听到喇叭的声音吗?你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学生细读课文,终于发现:这里是浅水湾,既然是湾,外面就一定有海岸挡着,外面虽然是大风大浪,这里依然风平浪静;这里“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这里游人一定很多,场面一定很热闹,喧闹的环境掩盖了浪涛的声响,所以要倾听。在不断的发现中,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学习总结时的发现
语文课中的课堂总结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不能走过场,也不能包办代替。在总结时,可常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什么疑问”、“你还有别的想法吗”等一系列的问题来扩大学生的视野,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如学习《剪枝的学问》,课文最后说“王大伯的话还真有一番道理呢”。王大伯的一番话指的是哪番话?对这句话要有所发现,就必须要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王大伯曾说过“你别看这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还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现在看着满园、满树的光鲜红艳、仿佛胖娃娃脸蛋的桃子,还不证明了王大伯的话充满了道理了吗?王大伯种的是桃,讲的是剪枝的学问,那各行各业,该是什么学问呢?“减少就是为了增加”不正是在总结中的发现吗?
四、学习中错误的发现
学生获得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要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发现。例如,学生对“讯、迅、汛”三字的用法经常产生混淆,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呢? “讯”与语言有关,一般是文字报道;“迅” 與走有关,表示速度快;“汛”与水有关,是指雨水较多。这样一区分比较,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三个字的正确用法。通过在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发现既是学生的智力活动,更是学生的情感活动。发现活动对学生学会学习,对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意识、能力都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在发现、再发现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才能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拓宽思路,增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水平。因此,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发现,等于为高效课堂打开了一扇宽敞之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铺就了一条彩色大道,发现力已经成为现代人个体发展的基石,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发现中成长和成熟起来,所以,我们需要让热闹的课堂沉静下来,让学生有一个适宜发现的环境,我们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自觉养成不断去发现的习惯。不断实现目标并向新的目标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