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发现收获会更多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Sym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高度个性化的行为。对同一段文字,每个学生都可能因为各人生活经历、认识水平和个性差异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悟。因而,阅读教学中,字、词、句的理解,一段话的领悟,直至一篇课文的整体把握,都应当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发现。
  一、学习开始时的发现
  学习一篇文章,首先接触到的是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让学生对文章题目的发现,这样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阅读效果。如三年级下册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当出示课题后,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现。学生经过思考,纷纷提出疑问:为什么感到自豪?那必然有了引以为自豪的东西。课文中说的引以为自豪的东西是什么呢?既然有引以为自豪的东西,那就直接去自豪吧,为什么还说“应该”呢?通过对文题的发现,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很快学生就发现:小骆驼长着又大又厚的脚掌,眼睛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小红马看见了,就说骆驼长的难看,骆驼心里也挺委屈。为了消除骆驼心里的疙瘩,妈妈决定带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沙漠里又松又软的沙子、铺天盖地的风沙以及没吃没喝的恶劣环境,这些都没有难倒骆驼。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又大又厚的脚掌,眼睛上的两层睫毛,还有背上的两个肉疙瘩。这还不应该感到自豪吗?学生很快就抓住了主要内容,更好地理解了课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习过程中的发现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思维发展水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条件,通过适当的启发点拨,加强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引导学生大胆发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如学习《东方之珠》一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学生读到这里,提出了自己的发现:课文里说浅水湾是“浪平沙细”,既然是浪平沙细,为什么又说“惊涛拍岸”?既然是惊涛拍岸,声音一定很响,为什么还要“倾听”?如何引导,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呢?我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当你们走在上学的路上,有风迎面吹来的感觉,当你们走进教室,坐在位子上的时候,还有这种感觉吗?教室里的喇叭很响,当同学们都朗读课文的时候,还能听到喇叭的声音吗?你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学生细读课文,终于发现:这里是浅水湾,既然是湾,外面就一定有海岸挡着,外面虽然是大风大浪,这里依然风平浪静;这里“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这里游人一定很多,场面一定很热闹,喧闹的环境掩盖了浪涛的声响,所以要倾听。在不断的发现中,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学习总结时的发现
  语文课中的课堂总结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不能走过场,也不能包办代替。在总结时,可常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什么疑问”、“你还有别的想法吗”等一系列的问题来扩大学生的视野,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如学习《剪枝的学问》,课文最后说“王大伯的话还真有一番道理呢”。王大伯的一番话指的是哪番话?对这句话要有所发现,就必须要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王大伯曾说过“你别看这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还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现在看着满园、满树的光鲜红艳、仿佛胖娃娃脸蛋的桃子,还不证明了王大伯的话充满了道理了吗?王大伯种的是桃,讲的是剪枝的学问,那各行各业,该是什么学问呢?“减少就是为了增加”不正是在总结中的发现吗?
  四、学习中错误的发现
  学生获得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要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发现。例如,学生对“讯、迅、汛”三字的用法经常产生混淆,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呢? “讯”与语言有关,一般是文字报道;“迅” 與走有关,表示速度快;“汛”与水有关,是指雨水较多。这样一区分比较,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三个字的正确用法。通过在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发现既是学生的智力活动,更是学生的情感活动。发现活动对学生学会学习,对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意识、能力都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在发现、再发现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才能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拓宽思路,增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水平。因此,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发现,等于为高效课堂打开了一扇宽敞之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铺就了一条彩色大道,发现力已经成为现代人个体发展的基石,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发现中成长和成熟起来,所以,我们需要让热闹的课堂沉静下来,让学生有一个适宜发现的环境,我们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自觉养成不断去发现的习惯。不断实现目标并向新的目标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正】 道光十九年(1839),清政府为挽救银荒兵弱,以求长治久安,实行严禁鸦片的政策。继四月廿二日(6月3日)林则徐奉命在广东虎门销烟之后,道光帝决定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禁烟
【正】 特拉马尔文化是上古意大利北部的青铜文化。迄今国内出版的论著少有叙述,间或提到,多囿于旧说,认为特拉马尔是一种湖上居民式的村落遗址。特别是近年来出版的高等学校
【正】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我国深受帝国主义侵略与奴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起广大人民的不满和反抗。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派,冲破保守改良主义的精神枷锁,提出:“驱逐
【正】 张居正是我国十六世纪的大政治家。从万历元年至十年的短短执政期间,札札实实、任劳任怨地办了几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好事,对当时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从而也
<正> 一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不久的1925年2、3月间,河南西部爆发了胡景翼与憨玉琨争夺地盘的一场战争,史称“胡憨之战”。这次战争,实际上是冯玉祥为首的国民军(主要为二、三两军)与刘镇华为首的镇嵩军之间的争斗,也可说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余波。为弄清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需从战争爆发前夕憨玉琨出兵洛阳驱逐直系败将吴佩孚事件说起。1924年11月,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遭到惨败,由天津经海道南下转到汉口。本拟在此组织所谓护宪军政府,图谋东山再起。因直系湖北督军萧耀南、江苏督军齐燮元等不予支持,计
一、绘本阅读活动的误区 绘本是一种人物简单、主题鲜明、画面清晰、语言优美的阅读材料。里面隐藏着是一个个融情、趣、美为一体的好作品,非常适合幼儿阅读。它对于低幼儿童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育老一辈音乐教育工作者就已经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作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的这扇大门至关重要,教学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其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
一、重视小学教育的现实性,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目前我国学者对数学教学现实性的相关研究来看.数学教学现实性的重要性确实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政策性的课标到各种理论与实
一、创新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