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学生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单调无趣,因此,很多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失去动力,没有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化学教师如何让化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趣味性?教师可以从新课引入的趣味性,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化学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满堂灌;“趣味”教学;新课引入;课堂语言;化学实验
学生对化学用语、化学概念、化学式等等的学习,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单调无趣,很多学生因此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失去动力,没有兴趣,当然学习效率就低下。所以,化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单调的教学方法,尽量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充满生机活力和充满趣味性。但如何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如何使学生对化学课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多动动脑子,多想想法子,力争把化学课堂改造成充满趣味性的课堂,用“趣味”来吸引我们学生的注意力。
一、教师要注重新课引入的趣味性
在上新课之前,化学教师要有目的地去设计一些“引入”,让这些“引入”来激发我们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例如:当我们讲授“盐类水解”之前,教师先用试纸测醋酸钠(CH3COONa)溶液的PH值,然后设计以下四个问题作“引入”:①测定结果醋酸钠CH3COONa)溶液(为碱性,那么该溶液中的H+和OH-的浓度哪个大?②我们都知道水中电离出的C(H+)和C(OH-)是相等的,但是醋酸钠(CH3COONa)溶液中却是C(H+) 二、教师要注重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化学教师在上课时,语言表达上是否具有艺术性是一项教学的基本功,如果教师讲课时语言具有感染力、号召力,能把化学课堂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时不时给学生以惊讶、以兴奋,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中体验到学习的气氛是轻松与喜悦。例如:在讲授“指示剂与酸、碱的变色”时,教师边说同学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往装有适量氢氧化钠(NaOH)的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点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同学们自然“哇”的欢呼,这时教师又慢条斯理的说“让它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同时往上述变红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HCl)国边震荡,溶液又变为无色。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兴趣自然被提起。这时教师讲解新的知识点,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色,遇酸溶液不变色,原来是氢氧化钠(NaOH)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自然变红色,后来又加入盐酸(HCl),发生了反应,即:HCl+NaOH=NaCl+H2O,这时溶液就不显碱性了,红色自然褪去。学生自然就指示剂变色有深刻的理解了。再如:在讲授“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递减”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用这样形象化的语言去描述:“当很多人围着一个东西拉,就会拉得更紧,自然会显得‘小’了,人少了,围着一个东西拉,就显得‘力气’不够,拉得不够紧,会显得‘大’了。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Cl最外层有7个电子,相当于七个人围着原子核‘拉’,会拉得更紧,当然显得‘小’了,而Na最外层有1个电子,相当于一个人围着原子核‘拉’,就‘力气’不足,拉得不够紧,当然显得‘大’了,依些类推,Mg最外层有2个电子,拉得比Na紧点,所以就比Na小点,Al最外层有3个电子,拉得比Mg紧点,所以比Mg小点……。即原子半径Na>Mg>Al>Si>p>s>Cl。”课堂上形象化的语言,可以加深学生对某知识点的加深理解与记忆。
三、教师要注重化学实验本身的趣味性
化学课堂往往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本身也充满了奇趣,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例如:讲授《原电池原理》时,教师可以先准备一张生日音乐贺卡,把音乐贺卡接电池的正负极用导线接好(备用),当演示Cu-Zn原电池时,把接电流两的导线拆下,接到原先准备好的音乐贺卡的正负极上,这时音乐贺卡响起轻脆的音乐。这时学生自然一片哗然。再如:讲授《铜和浓硝酸》反应时,教师用医用注射器作反应器进行实验,步骤:用一支15ml的注射器,把活塞抽出,在针筒内装入适量铜屑(Cu),然后把活塞推上,用针筒吸入适量的浓硝酸(HNO3),让学生认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现象(针筒内充满红棕色的气体),反应一段时间后,判断反应基本完毕,这时将注射器中气体小心排出(用NaOH溶液吸收)和反应后残液排出,再往无色气体针筒内吸入空气,让学生认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现象(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这样易于对比观察,学生自然印象深刻,同时能防止二氧化氮(NO2)气体污染空气……。这样教师就能使化学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更能彰显出来。
总之,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单要积极钻研教材,备好课,还要往如何增强化学教学中的趣味性方向去努力。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去摸索,去积累实践经验,努力把化学课堂打造成趣味的、愉悦的、轻松的课堂环境,让我们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下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李政.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5,09.
[2]王祥.浅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策略的训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02.
[3]韩红霞.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新课程(上),2011,06.
[4]王磊,李慧珍,徐萍,吴卫东,胡久华,李世瑜.初中化学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教学与多样化评价策略的实施研究[J].化学教育,2004,11.
关键词:满堂灌;“趣味”教学;新课引入;课堂语言;化学实验
学生对化学用语、化学概念、化学式等等的学习,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单调无趣,很多学生因此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失去动力,没有兴趣,当然学习效率就低下。所以,化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单调的教学方法,尽量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充满生机活力和充满趣味性。但如何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如何使学生对化学课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多动动脑子,多想想法子,力争把化学课堂改造成充满趣味性的课堂,用“趣味”来吸引我们学生的注意力。
一、教师要注重新课引入的趣味性
在上新课之前,化学教师要有目的地去设计一些“引入”,让这些“引入”来激发我们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例如:当我们讲授“盐类水解”之前,教师先用试纸测醋酸钠(CH3COONa)溶液的PH值,然后设计以下四个问题作“引入”:①测定结果醋酸钠CH3COONa)溶液(为碱性,那么该溶液中的H+和OH-的浓度哪个大?②我们都知道水中电离出的C(H+)和C(OH-)是相等的,但是醋酸钠(CH3COONa)溶液中却是C(H+)
化学教师在上课时,语言表达上是否具有艺术性是一项教学的基本功,如果教师讲课时语言具有感染力、号召力,能把化学课堂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时不时给学生以惊讶、以兴奋,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中体验到学习的气氛是轻松与喜悦。例如:在讲授“指示剂与酸、碱的变色”时,教师边说同学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往装有适量氢氧化钠(NaOH)的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点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同学们自然“哇”的欢呼,这时教师又慢条斯理的说“让它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同时往上述变红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HCl)国边震荡,溶液又变为无色。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兴趣自然被提起。这时教师讲解新的知识点,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色,遇酸溶液不变色,原来是氢氧化钠(NaOH)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自然变红色,后来又加入盐酸(HCl),发生了反应,即:HCl+NaOH=NaCl+H2O,这时溶液就不显碱性了,红色自然褪去。学生自然就指示剂变色有深刻的理解了。再如:在讲授“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递减”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用这样形象化的语言去描述:“当很多人围着一个东西拉,就会拉得更紧,自然会显得‘小’了,人少了,围着一个东西拉,就显得‘力气’不够,拉得不够紧,会显得‘大’了。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Cl最外层有7个电子,相当于七个人围着原子核‘拉’,会拉得更紧,当然显得‘小’了,而Na最外层有1个电子,相当于一个人围着原子核‘拉’,就‘力气’不足,拉得不够紧,当然显得‘大’了,依些类推,Mg最外层有2个电子,拉得比Na紧点,所以就比Na小点,Al最外层有3个电子,拉得比Mg紧点,所以比Mg小点……。即原子半径Na>Mg>Al>Si>p>s>Cl。”课堂上形象化的语言,可以加深学生对某知识点的加深理解与记忆。
三、教师要注重化学实验本身的趣味性
化学课堂往往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本身也充满了奇趣,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例如:讲授《原电池原理》时,教师可以先准备一张生日音乐贺卡,把音乐贺卡接电池的正负极用导线接好(备用),当演示Cu-Zn原电池时,把接电流两的导线拆下,接到原先准备好的音乐贺卡的正负极上,这时音乐贺卡响起轻脆的音乐。这时学生自然一片哗然。再如:讲授《铜和浓硝酸》反应时,教师用医用注射器作反应器进行实验,步骤:用一支15ml的注射器,把活塞抽出,在针筒内装入适量铜屑(Cu),然后把活塞推上,用针筒吸入适量的浓硝酸(HNO3),让学生认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现象(针筒内充满红棕色的气体),反应一段时间后,判断反应基本完毕,这时将注射器中气体小心排出(用NaOH溶液吸收)和反应后残液排出,再往无色气体针筒内吸入空气,让学生认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现象(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这样易于对比观察,学生自然印象深刻,同时能防止二氧化氮(NO2)气体污染空气……。这样教师就能使化学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更能彰显出来。
总之,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单要积极钻研教材,备好课,还要往如何增强化学教学中的趣味性方向去努力。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去摸索,去积累实践经验,努力把化学课堂打造成趣味的、愉悦的、轻松的课堂环境,让我们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下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李政.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5,09.
[2]王祥.浅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策略的训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02.
[3]韩红霞.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新课程(上),2011,06.
[4]王磊,李慧珍,徐萍,吴卫东,胡久华,李世瑜.初中化学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教学与多样化评价策略的实施研究[J].化学教育,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