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翻译硕士专业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翻译人才做出了很多努力,收获了一些成果,但它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也面临着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诸多瓶颈和困难。其教学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培养出的很多MTI毕业生实践能力都达不到要求,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严峻的形势使笔者更深入地思考了包括我校在内的全国MTI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和可能带来突破的新模式:即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此模式对于MTI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MTI 教学质量 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 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2014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2014A225);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4A014);2014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教育改革研究项目(2014B056);2014湖南省研究生创新性研究项目(2014B391);2014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YBA009)。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32-02
一、引言
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并成立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MTI教指委”),具体负责指导这一新兴学位课程。截至2011年12月,获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的高校已达159所。然而,获得翻译硕士学位的毕业生毕业后,很多难以适应翻译实践工作,学校所学和社会所需存在差距,究其原因是翻译硕士教学方面存在问题,如MTI培养单位的教学设施还不完善,学生实践不足,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缺乏等。为解决这些问题,MTI培养单位可采用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积极与市场企业深度合作,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独立的第三方监控;这种模式对MTI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二、MTI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1.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目标是培养专业化的翻译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对教学设施的要求比较高。然而,很多MTI培养单位在教学设备、翻译实习环节等对翻译技术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一些教学点的资金投入还不到位,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实验室的规格还不够高。由于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的机会有限,供学生练习和教师教学研究使用的原始语音和书面资料数量少,尤其是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最新动态的资料很少。
目前,市场上的翻译大多是无纸化操作,译者的工具由一张纸、一支笔、一本词典变成了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翻译技术和翻译软件的广泛使用是发展翻译产业的趋势。在我们的MTI教学中,一些教授虽然有着比较丰富的翻译教学研究经验,但面对全新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翻译技术资源以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加之,不少MTI培养单位在翻译软件方面的投资极少,学生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应用能力十分欠缺。不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给MTI的正常教学带来了很大障碍。
2.学生实践能力缺乏
从目前翻译硕士课程设置看,仍然受到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培养方式的影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种安排偏离了翻译硕士学位注重实践的宗旨。根据2007年12月国务院学位办下发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并提出“学生至少有10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100小时的口译实践”的要求,从量上对笔译实践做了明确要求。然而,在《指导性方案》的“课程设置”部分,学生要修满30个学分才可获得学历,笔译方向必修课只有“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两门可以算作实践类课,各2学分,加起来仅占总学分的近六分之一,而诸如经贸翻译、法律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等实践实操类课程均属选修课,由此可见对实践课的重视严重不足。《指导性方案》提供课程设置方向,各培养单位可依照方案制定自身课程,但重理论、轻实践比较明显。
MTI将培养目标设定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将培养重点放在翻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上,但是操作能力的培养绝不仅仅是在课堂上。高校翻译硕士专业的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在一些层面上存在着隔阂,MTI培养单位与翻译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还不够密切,良好的MTI教育口笔译实践基地还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来,因此,MTI教学点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外实践机会。
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教育质量评价局限于教学领域,其评价标准多以学生获取书本知识为主,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目前的评价体系包括两方评价:(1)教育部教指委评估培养单位;(2)院校评价自己培养的学生。下图1所示为目前绝大多数MTI院校的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学评价体系。
我们可看到,市场游离于整个培养-评价体系之外,这种模式中,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都和市场和企业的需求相差甚远,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在市场找到位置,而市场真正所需的人才还是紧缺。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三个重大缺陷:(1)市场和企业没有参与,其要求没有反馈于教学,其标准也与教指委的大相径庭,各培养院校疲于满足教指委的要求与标准,基本无暇顾及市场和企业;(3)由于没有吸收来自企业的人才。智力、资金乃至设备等,教学资源仍然基本上由国家投入,甚是有限。
三、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
目前MTI教学存在很多问题,MTI教育“产、学、研”脱节,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企业与院校没有完成有效对接,MTI教研仍与市场“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就更不要说深度合作或融合,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第三方监控或评价体系的缺失。为解决这些教学方面的问题,防止恶性循环,MTI培养单位应与市场企业深度合作,引入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
第三方监控(或评价)是一个(公共)管理学概念,是指政府部门将自己的行政服务或资金使用业绩交由独立的、与其没有利益关系的企业或机构(即“第三方”)评价,以实现有效的外部监督与制衡。在我国,高职高教率先全面启动第三方评价。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高职高教一样面向市场,一样肩负应用型人才培养重任的MTI更应采用这种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这种模式能帮助解决上文所述的教学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图2所示为MTI教学质量第三方参与式監控模式体系。 这是纳入了市场企业的完整互动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实行现在广为提倡的双导师制;由院校聘请吸收具有工作经验、专业水平的资深译员、管理和职业规划人员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这些企业界人士作为MTI院校的外聘教员,学生们的校外导师,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如化工、冶金、金融行业等)、管理知识等传授给学生。他们参与整个培养过程、对自己负责的学生的翻译实践进行实时指导,在院校教师普遍缺乏口笔译培训与实践、授课倾向研究型、重“学”而轻“术”的大背景下,这种指导更直接、更专业、更到位、更重要,是MTI培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力量渗透到院校培养机制,不仅是参与教学,也参与教学监控和评价,不仅监控学生的能力发展,也监控整个培养过程和教学质量,这就是第三方监控。如图2所示,第三方监控同时履行第一方(院校)评价和第二方(教指委)评价的功能,但又独立于前两方评价,履行着前两方评价无法替代的功能,那就是:
(1)可以及时反馈市场企业的要求,实时实行市场企业的标准,保证教学培养始终不偏离“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正确方向。校外导师具有从业人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是市场信息、企业反馈和教学政策、行为间的天然“通道”,可以做到完全的信息对等,为制定培养计划、设置课程、选择教学方法提供最准确的信息与数据。
(2)可以做到真正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教”。教育部的各类评估虽然出发点很好,但执行过程中社会、学校总是有微词。这归咎于这种评价方式的自身缺陷。它是宏观的、标准不佳区分的,但各个院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却是微观的、具体的。它是短期的、静态的,而教学质量监控应该是长期的、动态的、实时的。相反,企业参与式评价正是对教学全程的持续性、实时性的评价,是一种动态监控,而不仅仅是评价。企业导师一直在整个教学体系之内,他的意见、看法会直接反映给院方和其他教师,也可以不经任何管理、决策环节体现在他个人的教学方法和行为中,如果有很好的效果,也会很快被其他教师借鉴,促进教学。
(3)可以有力地支持院校(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其向专业型、应用型转变。多项调查表明,MTI师资问题严重,教师多为研究性,真正有实践经验的应用型教师太少,很难培养出应用型专业人才。通过和企业导师的长期合作,尤其是共同参与翻译实践,校内老师也能从中获得很多知识和启发。
(4)企业介入可以为深度合作提供机遇,有力补强教学资源。除了提供部分经费外,企业更重要的贡献是为了MTI教学提供廉价甚至免费的实习基地。将学生送到企业实习,是对他们最好的锻炼,他们可以熟悉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用实践检验所学,并逐步掌握学校教不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知识技能。校企合作还可继续深化,打造有地方特色、校本特色的翻译基地或中心,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为校企双方赢得利益。
由此可见,MTI培养单位应采用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来弥补目前教学方面的不足。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更加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要,有利于培养社会高端应用型人才,有利于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
四、结语
MTI今年已经走到了第八个年头,目前MTI陷入重重矛盾。一方面,MTI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很多用人单位认为MTI毕业生实践能力达不到要求,社会对MTI的认可度很低。另一方面,市场面对各类人才缺口。各专业领域应用型翻译人才数量、质量都严重不足。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翻译硕士教育阶段的教学存在问题,如MTI培养单位的教学设施还不完善,学生实践不足,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缺乏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采用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通过这种模式,MTI院校可与市场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独立的第三方监控;此外,市场企业还可为MTI院校提供良好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习机会。对于校企合作,翻译企业因为可以在实际项目中选拔人才,同时降低翻译成本,因此也有合作的动力,学校需要脱离学术性硕士的思维模式,积极与企业联系,加强合作,加大此类实践课程的比重,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获得市场所需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这种模式既能解决MTI教学方面的问题,同时给MTI院校和企业都带来了双赢,因而MTI面临的矛盾也能迎刃而解;MTI培养单位才能向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國务院学位办公室. 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S].学位办[2009] 23号,2009.
[2]黄友义.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求[J]. 中国翻译,2001(1):49-50.
[3]蓝江桥,冷余生等. 中美两国大学教学质量评价的比较与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03(2): 96-100.
[4]刘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大学教学, 2002(4):33.
[5]穆雷,王巍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 中国翻译,2011(2):29-32.
[6]王建明,张瑜,张磊. 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模式与机制的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关键词】MTI 教学质量 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 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2014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2014A225);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4A014);2014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教育改革研究项目(2014B056);2014湖南省研究生创新性研究项目(2014B391);2014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YBA009)。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32-02
一、引言
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并成立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MTI教指委”),具体负责指导这一新兴学位课程。截至2011年12月,获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的高校已达159所。然而,获得翻译硕士学位的毕业生毕业后,很多难以适应翻译实践工作,学校所学和社会所需存在差距,究其原因是翻译硕士教学方面存在问题,如MTI培养单位的教学设施还不完善,学生实践不足,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缺乏等。为解决这些问题,MTI培养单位可采用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积极与市场企业深度合作,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独立的第三方监控;这种模式对MTI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二、MTI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1.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目标是培养专业化的翻译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对教学设施的要求比较高。然而,很多MTI培养单位在教学设备、翻译实习环节等对翻译技术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一些教学点的资金投入还不到位,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实验室的规格还不够高。由于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的机会有限,供学生练习和教师教学研究使用的原始语音和书面资料数量少,尤其是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最新动态的资料很少。
目前,市场上的翻译大多是无纸化操作,译者的工具由一张纸、一支笔、一本词典变成了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翻译技术和翻译软件的广泛使用是发展翻译产业的趋势。在我们的MTI教学中,一些教授虽然有着比较丰富的翻译教学研究经验,但面对全新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翻译技术资源以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加之,不少MTI培养单位在翻译软件方面的投资极少,学生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应用能力十分欠缺。不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给MTI的正常教学带来了很大障碍。
2.学生实践能力缺乏
从目前翻译硕士课程设置看,仍然受到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培养方式的影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种安排偏离了翻译硕士学位注重实践的宗旨。根据2007年12月国务院学位办下发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并提出“学生至少有10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100小时的口译实践”的要求,从量上对笔译实践做了明确要求。然而,在《指导性方案》的“课程设置”部分,学生要修满30个学分才可获得学历,笔译方向必修课只有“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两门可以算作实践类课,各2学分,加起来仅占总学分的近六分之一,而诸如经贸翻译、法律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等实践实操类课程均属选修课,由此可见对实践课的重视严重不足。《指导性方案》提供课程设置方向,各培养单位可依照方案制定自身课程,但重理论、轻实践比较明显。
MTI将培养目标设定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将培养重点放在翻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上,但是操作能力的培养绝不仅仅是在课堂上。高校翻译硕士专业的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在一些层面上存在着隔阂,MTI培养单位与翻译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还不够密切,良好的MTI教育口笔译实践基地还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来,因此,MTI教学点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外实践机会。
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教育质量评价局限于教学领域,其评价标准多以学生获取书本知识为主,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目前的评价体系包括两方评价:(1)教育部教指委评估培养单位;(2)院校评价自己培养的学生。下图1所示为目前绝大多数MTI院校的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学评价体系。
我们可看到,市场游离于整个培养-评价体系之外,这种模式中,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都和市场和企业的需求相差甚远,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在市场找到位置,而市场真正所需的人才还是紧缺。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三个重大缺陷:(1)市场和企业没有参与,其要求没有反馈于教学,其标准也与教指委的大相径庭,各培养院校疲于满足教指委的要求与标准,基本无暇顾及市场和企业;(3)由于没有吸收来自企业的人才。智力、资金乃至设备等,教学资源仍然基本上由国家投入,甚是有限。
三、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
目前MTI教学存在很多问题,MTI教育“产、学、研”脱节,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企业与院校没有完成有效对接,MTI教研仍与市场“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就更不要说深度合作或融合,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第三方监控或评价体系的缺失。为解决这些教学方面的问题,防止恶性循环,MTI培养单位应与市场企业深度合作,引入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
第三方监控(或评价)是一个(公共)管理学概念,是指政府部门将自己的行政服务或资金使用业绩交由独立的、与其没有利益关系的企业或机构(即“第三方”)评价,以实现有效的外部监督与制衡。在我国,高职高教率先全面启动第三方评价。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高职高教一样面向市场,一样肩负应用型人才培养重任的MTI更应采用这种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这种模式能帮助解决上文所述的教学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图2所示为MTI教学质量第三方参与式監控模式体系。 这是纳入了市场企业的完整互动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实行现在广为提倡的双导师制;由院校聘请吸收具有工作经验、专业水平的资深译员、管理和职业规划人员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这些企业界人士作为MTI院校的外聘教员,学生们的校外导师,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如化工、冶金、金融行业等)、管理知识等传授给学生。他们参与整个培养过程、对自己负责的学生的翻译实践进行实时指导,在院校教师普遍缺乏口笔译培训与实践、授课倾向研究型、重“学”而轻“术”的大背景下,这种指导更直接、更专业、更到位、更重要,是MTI培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力量渗透到院校培养机制,不仅是参与教学,也参与教学监控和评价,不仅监控学生的能力发展,也监控整个培养过程和教学质量,这就是第三方监控。如图2所示,第三方监控同时履行第一方(院校)评价和第二方(教指委)评价的功能,但又独立于前两方评价,履行着前两方评价无法替代的功能,那就是:
(1)可以及时反馈市场企业的要求,实时实行市场企业的标准,保证教学培养始终不偏离“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正确方向。校外导师具有从业人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是市场信息、企业反馈和教学政策、行为间的天然“通道”,可以做到完全的信息对等,为制定培养计划、设置课程、选择教学方法提供最准确的信息与数据。
(2)可以做到真正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教”。教育部的各类评估虽然出发点很好,但执行过程中社会、学校总是有微词。这归咎于这种评价方式的自身缺陷。它是宏观的、标准不佳区分的,但各个院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却是微观的、具体的。它是短期的、静态的,而教学质量监控应该是长期的、动态的、实时的。相反,企业参与式评价正是对教学全程的持续性、实时性的评价,是一种动态监控,而不仅仅是评价。企业导师一直在整个教学体系之内,他的意见、看法会直接反映给院方和其他教师,也可以不经任何管理、决策环节体现在他个人的教学方法和行为中,如果有很好的效果,也会很快被其他教师借鉴,促进教学。
(3)可以有力地支持院校(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其向专业型、应用型转变。多项调查表明,MTI师资问题严重,教师多为研究性,真正有实践经验的应用型教师太少,很难培养出应用型专业人才。通过和企业导师的长期合作,尤其是共同参与翻译实践,校内老师也能从中获得很多知识和启发。
(4)企业介入可以为深度合作提供机遇,有力补强教学资源。除了提供部分经费外,企业更重要的贡献是为了MTI教学提供廉价甚至免费的实习基地。将学生送到企业实习,是对他们最好的锻炼,他们可以熟悉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用实践检验所学,并逐步掌握学校教不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知识技能。校企合作还可继续深化,打造有地方特色、校本特色的翻译基地或中心,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为校企双方赢得利益。
由此可见,MTI培养单位应采用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来弥补目前教学方面的不足。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更加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要,有利于培养社会高端应用型人才,有利于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
四、结语
MTI今年已经走到了第八个年头,目前MTI陷入重重矛盾。一方面,MTI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很多用人单位认为MTI毕业生实践能力达不到要求,社会对MTI的认可度很低。另一方面,市场面对各类人才缺口。各专业领域应用型翻译人才数量、质量都严重不足。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翻译硕士教育阶段的教学存在问题,如MTI培养单位的教学设施还不完善,学生实践不足,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缺乏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采用第三方参与式监控模式。通过这种模式,MTI院校可与市场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独立的第三方监控;此外,市场企业还可为MTI院校提供良好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习机会。对于校企合作,翻译企业因为可以在实际项目中选拔人才,同时降低翻译成本,因此也有合作的动力,学校需要脱离学术性硕士的思维模式,积极与企业联系,加强合作,加大此类实践课程的比重,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获得市场所需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这种模式既能解决MTI教学方面的问题,同时给MTI院校和企业都带来了双赢,因而MTI面临的矛盾也能迎刃而解;MTI培养单位才能向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國务院学位办公室. 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S].学位办[2009] 23号,2009.
[2]黄友义.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求[J]. 中国翻译,2001(1):49-50.
[3]蓝江桥,冷余生等. 中美两国大学教学质量评价的比较与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03(2): 96-100.
[4]刘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大学教学, 2002(4):33.
[5]穆雷,王巍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 中国翻译,2011(2):29-32.
[6]王建明,张瑜,张磊. 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模式与机制的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