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的倒塌与文人瓷画的兴起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ing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陶瓷艺术史论中,文人瓷画应当是指一种典型的瓷绘艺术风格,发展阶段包括晚清时期的浅绛彩瓷、民国时期的新粉彩瓷以及这两种瓷绘艺术样式在当代的传承流变。追溯文人瓷画的兴起,必须探讨浅绛彩瓷在晚清时期缘何得以应运而生;追溯浅绛彩瓷的应运而生,又必须探讨御窑倒塌的社会背景。
  明清两代的漫漫数百年间,具有宫廷背景的御窑瓷器始终占据着陶瓷艺术的统治地位。从乾隆末年开始,清王朝走上衰败道路,嘉庆年问的御窑烧造虽然沿袭乾隆风格,但是质量降低,数量减少,呈现出滑坡的趋势,是清代陶瓷生产由盛转衰的分水岭。道光年间爆发了鸦片战争,中国社会从此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内忧外患,国势大衰,御窑烧造更是规模骤减,每况愈下,艺术水平加速下滑。成丰皇帝在位期间,政治腐败,经济衰退,生产凋弊,民不聊生,御窑陶瓷的烧造陷入衰落不堪的境地。真所谓屋漏更逢连阴雨,几乎是成丰皇帝在北京即位的同时,拜上帝会在广西金田庆祝洪秀全的38岁生日和起义胜利,建号太平天国。就是这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完全摧毁了御窑陶瓷生产,中国陶瓷往何处去?因此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于咸丰元年(1851年)举事,次年从广西转战湖南,继而北上,很快攻占湖北省会武昌。成丰三年(1853年)二月,洪秀全放弃武昌,统率大军,连克江西九江,安徽安庆、池州、铜陵、芜湖、太平、和州,直至占领南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按照这个征战路线,景德镇此时虽然不在太平军占领之列,但一定受到战事威胁,清王朝设在这里的御窑一定难以气定神闲地继续烧造瓷品。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两月后,在严密设防的同时分兵北伐和西征,对清朝统治区实行大规模的主动出击。西征军再度攻克九江,战火再次逼近景德镇。面对曾国藩湘军进逼九江的局势,太平天国于成丰五年(1855年)一月派出翼王石达开率军西援,痛歼湘军,同年年底攻占江西十三府中的七府一州五十余县。太平军占领景德镇后,放了一把永载陶瓷艺术史册的大火,延续烧造数百年的御窑在冲天火光中化为灰烬,延续更长时间的皇家陶瓷风范和正统陶瓷观念也在冲天火光中顷刻崩溃。正是御窑的倒塌,为浅绛彩瓷登上陶瓷艺术史的舞台铺平了道路。
  浅绛彩瓷在摆脱御窑的束缚后问世,看似偶然,其中却有着潜在的因果联系。对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来说,他们的政治纲领是推翻清朝封建皇权统治,根据这样的准则,御窑厂专职生产皇室宫廷下令定做和使用的瓷品,为最高封建统治者服务,当然必须焚毁。太平天国政权此时立足未稳,没有建立文化纲领,更不可能提出有关陶瓷艺术发展的审美理想和原则,但是,他们的政治斗争矛头直指皇权统治,他们的文化立场也与皇亲贵族的审美倾向针锋相对。在这种政治文化较量的背景下,如果有填补御窑倒塌所形成的空白局面的陶瓷艺术样式问世,前提条件就是在文化形态上与传统的皇权风范和贵族趣味拉开距离,自立门户,甚至要反其道而行之。就此而言,洋溢着浓郁的文人趣味的浅绛彩瓷满足了_上述条件,从而成为新的瓷绘艺术风格的主角。再有,中国文化的变迁还有一个规律:每逢刀兵相见、社会动荡的乱世,文人文化形态就能够得到彰显和张扬。动荡混乱的时代往往也是专制解体、思想解放的时代,文人雅士打开了精神上的枷锁,追求自由和超越世俗的意识浮出水面,自我表现和物我两忘的灵感充分释放出来。以程门为代表的具有文人修养的画师们,敏锐地瞄准了御窑统治地位被终结的宝贵历史机遇,把文人画从纸绢上辐射到陶瓷上,创造出浅绛彩瓷这一崭新的瓷绘艺术风格,拓展出文人瓷诬这一在陶瓷艺术发展长河中影响深远的瓷绘艺术传统。
  我们说文人瓷画的兴起具有开创性意义,是因为,它从创作理念到创作内容、创作方式,都大大有别于此前的御窑瓷绘主流风格,转变了中国陶瓷艺术的走向。
  从创作理念上看,御窑瓷绘的思想基础来自于皇权意识以及皇权所融合、所利用的儒家经世治国学说,题材固然丰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集中体现了强化改权统治、倡导道德规范、劝诫人伦次序的教化功能。而文人瓷画的思想基础与文人纸绢画一脉相承,来自于道家的自然观和佛教禅宗的心灵观,把怡情遣兴的审美功能推到瓷绘艺术的第一线,把线条、色彩、构图、形象、意境、神韵等可以体悟的视觉美感要素推到瓷绘艺术的最前沿。在文人瓷画中,文人的独立品格和自由价值得到尊重,文人的情感和趣味得到强调,教育作用受到轻视,社会功利受到扬弃。
  从创作内容上看,御窑瓷绘主要分为两大类,都是服务于教化主题:一类是植物、动物或其他物象变化而成的纹饰性图案,另一类是根据历史故事、传说故事而创作的情节性画面。而文人瓷画服务于怡情遣兴的主题,沿用文人纸绢画的画科,形成了陶瓷上的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相对御窑瓷绘突出图案和画面的内容意义而言,文人瓷画似乎有意淡化内容的重要性,把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埋伏和潜藏在淡化内容的过程中。例如文人瓷画崇尚那种平淡天真和自然天成的境界,崇尚那种瞬间觉悟和豁然开朗的神韵,看上去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实际上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具有非常丰富的认识价值。
  从创作方式上看,御窑瓷绘分为两个阶段,先由宫廷画师创作纸质瓷绘图本,再由窑厂画工根据图本和造办旨令在瓷坯上临摹复制。因为两个阶段各自独立、相互分离,并未形成紧密连接、融合一体的创作程序,难免前期创作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有所损耗和遗漏,使瓷绘作品的创作性质不再严格,大打折扣。而文人瓷画都是心手合一的产物,画师的情感与表现情感的方式是贯通的,画师的趣味与传递趣味的手段是对应的,显然更加符合艺术规律。关于这一点,关善明博士在《20世纪前期的中国瓷器》中早就说过:“文人派或可以说是艺人派的绘瓷艺人,均亲力亲为地在一件瓷器上绘画自己的画,而不是抄袭别人的画,所以艺人派的瓷器都能表现作者的独特风格,而不再是纯工业制成品了。”
  这篇小文旨在浅说御窑与文人瓷画的关系,对许多相关问题不能展开讨论,可能留下一些质疑之处:例如,忽略民窑瓷绘来说明瓷绘的时代变化是否准确?又如,避开光绪后期瓷绘来归纳文人瓷画的特点是否合理?再如,根据瓷绘的变化来判断陶瓷艺术的走向是否全面?其实,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容我们在其他场合逐一详及。
  (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抢救保护传承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及责任,改革开放、经济的繁荣、政策的允许,为藏界带来史无前例的机缘,建国初期收藏品市场(古董文玩)在全国范围内,从业经营者不过千人,而真正把收藏视为发家致富的更不是寻常百姓。文物古董从古至今都是文人雅士达官显贵之玩物,普通百姓哪有闲情参与,历朝历代文物古董收藏都是有钱人的事……今天的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及诸多领域更是繁荣盛世的景象,如今的收藏与经济和
期刊
提起雪拉同,还要从16世纪龙泉青瓷经丝绸之路流入法国说起。当时巴黎正在上演舞剧《牧羊女亚司泰米来》,由于龙泉青瓷晶莹润泽、葱翠欲滴的釉色与剧中主角雪拉同的美丽外衣酷似,于是浪漫的法国人将其命名为“雪拉同”。如同CHINA代表中国瓷器,英文CELADON就成为龙泉青瓷的专用名称。如今20094海艺博会陶瓷艺术馆里被称为雪拉同的龙泉青瓷,国际友人赞誉它具有“世界最漂亮的釉色,其清澈犹如秋高气爽的天空,
期刊
2009年8月29日,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外首工美术馆在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83号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典礼,首都北京文博界、艺术界、收藏界、工商界、工艺美术界等一百名嘉宾出席仪式并参观了展览。新化社、新京报、北京日报等20多家主流媒体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文化部外联局局长董俊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杨、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吕军专程赶来出席开幕式并致词。文化部侨联主席蔡秀雯、中外文化
期刊
张新建,文化部艺术市场司副司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艺术鉴赏家、理论家,1954年4月生,河北省丰宁县人。  作为文化部艺术市场司副司长,说话绝无“官腔”,相反思想敏捷、观点鲜明、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极富节奏感,颇具鼓动性和影响力,乃其人格魅力之一也。  在《收藏界》杂志社、中外首工美术馆举办的“租赁收藏论坛”上,他讲要学会欣赏,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乐观的处世哲学。要学会欣赏身边的一切
期刊
为艺术品进入金融市场保驾护航    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是在文化部中国艺术家协会的领导下面向全社会开展艺术品鉴定评估和抵押信贷工作的专业机构,为文物艺术品的流通提供行之有效的经济保障体系。该委会坚守“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科技测试为依据,以历代实物为标本,以仿古作旧为对照”的鉴定理念,赋予文物艺术品一个科学公正的结论。 在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里,该委会首先提出“谁鉴定评估,谁承担责任”的鉴定
期刊
这是一件现实主义题材的浅绛彩珍品——子明氏鹿头尊。  它作于1875年谷雨之日,即当年的4月20日前后,有作品款识“乙亥春月谷雨后之日仿元人法,子明画”为证。  它体型硕大。器物的一面画歪斜老松一棵,下方留白。另一面的画面以彩绘人物为主,正中的两人抱头扭打在一起,其中—人还将手伸向旁边的另一个人,似欲从他手中拿什么似的,而此人却嬉皮笑脸,一手作出奉送之状,头却扭向旁边,作出嬉笑之态。而他旁边的那人
期刊
在中国几千年的钱币历史上,形成了一种规律,就是几年号时间不长而又动乱的年代,所铸行的钱币,都比较珍稀,正所谓“乱吐出珍钱”,只有弘光钱是一个特例。  在明朝末年(1644年),闯王李白成带义军进攻北京,推翻了崇祯皇帝的明皇朝,明朝的皇亲国戚,先后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建立了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政权,后人统称为南明。  福王朱由崧政权是南明最早的一个政权,于1644年5月在南京称帝,第二年改元弘光,
期刊
程言,又名程崇言,字次笠,又字恂夫,生卒不详,安徽黟县人,晚清浅绛宗师程门长子。《黟县志》称其山水潇洒出尘,极尽勾勒渲染之妙。《安徽人物大词典》载:安徽省博物馆藏其绘《景德镇河东河西图》两卷,笔墨苍莽,而城郭车舟,负载往来,人物小如芥子,各具神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浅绛彩瓷收藏热兴起之后,程言的作品也日益受到收藏者们的追捧。  关于程言的生卒,目前没有明确的考证。但程言是一位创作周期很长的画师,其
期刊
如果说清末的文人画师以浅洚彩开创了文人瓷画的先河,那么民初的文人画师则以新粉彩的形式将文人瓷画演绎到几近极致的境界。清末民初的文人瓷画大师将同为国粹的中国书画和陶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别开生面,意义非凡。  “新粉彩”就是粉彩。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的粉彩瓷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一说,在瓷画界传承了数百年。“新粉彩”一说又缘何而来呢?其一,它出现在中国维新变法(百日维新)后期至民国时;其二,
期刊
“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绘画领域中一个声名显赫的艺术团体,他们以新粉彩文人瓷画的表现形式在中国陶瓷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珠山八友”成员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何许人、邓碧珊、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等10人。一直以来,围绕八友成员人数的界定多有争议,直至2004年,江西美术出版社为庆祝景德镇建镇千年出版了大型画册“珠山八友”,编撰者在经过近五年时间的搜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