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决定了知识的质量和利用效率,从而决定了组织和企业的竞争力。为了提高知识共享的质和量,在共享的过程中必然要重视学习型组织的形成。本文运用行为博弈论的相关理论探索了知识共享的内在动力,利用博弈者相互的善意效用和公开博弈历史等概念分析了如何进一步从内部驱动知识共享,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在提出了三点可行建议。
【关键词】知识共享 行为博弈 博弈分析 共享动力
一、引言
当今社会是知识复杂与快节奏并存的,为知识环境提供了新的挑战,知识的管理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环境。由于知识的稀缺性和不对称性使得知识共享的过程存在种种问题,一般来看,知识是被视为私有物品被组织内的某些成员所拥有,而被共享的知识又具有了公共物品的特性,这使得人们在共享知识时会考虑到回报和“搭便车”行为,这阻碍了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使得知识共享成为有效的自发的手段,在企业内部创造出学习型组织,将知识在共享过程中成为企业中心地位的战略存储。笔者基于行为博弈论分析了影响学习型组织知识共享动力,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基于行为博弈论探讨知识共享的动力
行为博弈论是近年来博弈论发展的前沿成果,弥补了传统博弈论忽视了带有情感和有限预见能力的一般群体的博弈行动,它放弃了精典博弈对于人是“完全理性”的假定,认为在博弈主体进行博弈时并不仅考虑在作出决策后得到的利益,还会考虑到其他例如公平对待和情感等因素[1]。而学习型组织的自发动力基础源于行为博弈论认同人们的行为具有互动性,博弈者总是愿意对善意行为给予善意回应,即使报答损害自身物质利益也在所不惜。Rabin(1993)首先提出了互动公平均衡的概念,他认为当每个人最大化的满足其他人的所得时,博弈的结果是相互最大化的,Rabin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博弈参与者对他人的善意以及所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善意[2]。
Rabin的模型是建立在两人静态博弈的基础上,这使其在实际应用上有缺陷,因为一个学习型组织的成员在进行知识共享时已经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双向过程,而是一对多的辐射型模式,一个贡献者在知识共享时可能对其他多个人产生附加的价值和满足感,而一个接受者在接受知识时可能会受到多个人的贡献。Dufwenberg和Kirchsteiger(2004)[3]在其基础上提出了“序列互动均衡”(SRE)的概念,将模型扩展到多人和动态的博弈过程中,他们的模型反应了接受者(雇员A)对贡献者(雇员B)的友好度与“其收益大小”成正比,而这个已经形成的友好度反向影响了原有接受者(雇员B)作为新的贡献者对雇员A的知识共享程度。当将友好度扩展到组织内一对多的知识共享中,接受者的效用函数的一部分由本身得到的物质收益组成,另一部分则是他关于组织内每个博弈方通过友好度的互动所得,这部分正是学习型组织的存在所创造的附加价值。外部的激励可以使得学习型组织在建立之初将知识共享博弈的均衡结果引向(共享,共享)策略,当人们由于得到外部的激励以用来补充自己在选择共享策略造成的利益损失时,他们会更加的注重于友好度的建立,而互动收益随着友好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时贡献者为了取得接受者更高层次的友好而愿意放弃的物质损失更多,这部分损失在最初也是由外部激励所补偿。正是这种学习型组织在知识共享中贡献者对与其他博弈对象的互动得益与自身物质得益以及外部补偿激励三者之间的不断权衡,使得组织内部相互友好度不断提升,最终形成的是用每个人通过知识共享得到的互动收益去取代外部激励带来的效用,这也解释了当企业为促成知识共享双方选择(共享,共享)策略所付出的代价高于这个策略给企业带来的附加收益时,企业也是可以选择这种外部激励促成学习型组织的良好成长,而这种外部激励只是短期的,所促成的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氛围必定是长远和可持续的。
另一方面,行为博弈论的研究告诉我们博弈的过程中信息(博弈历史)的公开是至关重要的。Seinen和Schram(1999)[4]研究了被贡献者(接受者)博弈历史是否被公布对贡献者进行知识共享的影响,根据他们的研究显示如果接受者的博弈历史被公布,将会对博弈结果产生可观的效应。研究者们设定在一定时期内,当进行贡献时,贡献者可以使接受者受益250单位,但自身要付出150单位的代价,实验中贡献者被告知他们的目标接受者最后六次的博弈行为,并被告知他们自己的选择历史也将被公布。结果显示,在博弈历史被公布的情况下,总体贡献率从25%上升到70%,这个实验研究的是高成本条件下的贡献率,與此同时还进行了低成本条件的实验,即接受者受益不变,贡献者自身付出的代价为50单位,在博弈历史被公布的条件下贡献率与高成本实验相比更高了(86%)。
三、建议
(一)完善组织内成员贡献历史记录
受到生物学的启发得到生物可以观察其他个体的合作历史习惯,以此来选择是否与之合作。因此在学习型组织内我们应及时公布每个人的贡献历史,加强信息交流和透明度,而这些信息正是由组织内参与者的博弈历史形成的。
(二)降低知识共享的成本
知识共享是有代价的,根据Seinen和Schram(1999)的实验,我们发现在低成本的条件下贡献率是更高的。为了减少贡献成本,应从以下三点切入:其一是企业对于知识共享应予以外部补贴;其二是组织内的贡献者在不断进行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产生学习效应,不断提高自身共享能力,减少知识共享中知识的流通环节;其三是在外部激励的条件下持续的知识共享形成了接受者对贡献者友好度的提升,而这种友好度的形成使得在知识共享中合作的可能性提高,这意味着在博弈中为双赢的结果而协调的可能增加,此时接受者反向贡献原先贡献者的意图增强,使得原先的贡献者得到一定程度的非物质但是具有潜在利益的补贴。
(三)及时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进行知识保留
另外,在学习型组织进行知识共享过程中也会产生知识保留,组织可以运用数据库、专家系统和神经元网络去实现知识的保留。一些诸如组织运行中形成的日常条例、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文化系统的保留也尤为重要,这些形成了组织独有的记忆和经验效应,使得企业形成知识网络化保留,这为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提供了潜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凯莫勒(美).行为博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Rabin,Matthew.Incorporating Fairness into Game Theory and Economic,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3,No.5,1993,pp.1281-1302.
[3]Dufwenberg,Martin and Kirchsteiger,Georg.A Theory of Sequential Recipro-city.Games Econ.Behav. 2004(47),pp.268-298.
[4]Seinen,Ingrid,and Arthur Schram.1999.Social status and group norms:Indire-ct reciprocity in a mutual aid experiment.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CREED,University of Amsterdam.
作者简介:穆睿(1992-),男,汉族,青岛人,现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关键词】知识共享 行为博弈 博弈分析 共享动力
一、引言
当今社会是知识复杂与快节奏并存的,为知识环境提供了新的挑战,知识的管理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环境。由于知识的稀缺性和不对称性使得知识共享的过程存在种种问题,一般来看,知识是被视为私有物品被组织内的某些成员所拥有,而被共享的知识又具有了公共物品的特性,这使得人们在共享知识时会考虑到回报和“搭便车”行为,这阻碍了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使得知识共享成为有效的自发的手段,在企业内部创造出学习型组织,将知识在共享过程中成为企业中心地位的战略存储。笔者基于行为博弈论分析了影响学习型组织知识共享动力,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基于行为博弈论探讨知识共享的动力
行为博弈论是近年来博弈论发展的前沿成果,弥补了传统博弈论忽视了带有情感和有限预见能力的一般群体的博弈行动,它放弃了精典博弈对于人是“完全理性”的假定,认为在博弈主体进行博弈时并不仅考虑在作出决策后得到的利益,还会考虑到其他例如公平对待和情感等因素[1]。而学习型组织的自发动力基础源于行为博弈论认同人们的行为具有互动性,博弈者总是愿意对善意行为给予善意回应,即使报答损害自身物质利益也在所不惜。Rabin(1993)首先提出了互动公平均衡的概念,他认为当每个人最大化的满足其他人的所得时,博弈的结果是相互最大化的,Rabin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博弈参与者对他人的善意以及所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善意[2]。
Rabin的模型是建立在两人静态博弈的基础上,这使其在实际应用上有缺陷,因为一个学习型组织的成员在进行知识共享时已经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双向过程,而是一对多的辐射型模式,一个贡献者在知识共享时可能对其他多个人产生附加的价值和满足感,而一个接受者在接受知识时可能会受到多个人的贡献。Dufwenberg和Kirchsteiger(2004)[3]在其基础上提出了“序列互动均衡”(SRE)的概念,将模型扩展到多人和动态的博弈过程中,他们的模型反应了接受者(雇员A)对贡献者(雇员B)的友好度与“其收益大小”成正比,而这个已经形成的友好度反向影响了原有接受者(雇员B)作为新的贡献者对雇员A的知识共享程度。当将友好度扩展到组织内一对多的知识共享中,接受者的效用函数的一部分由本身得到的物质收益组成,另一部分则是他关于组织内每个博弈方通过友好度的互动所得,这部分正是学习型组织的存在所创造的附加价值。外部的激励可以使得学习型组织在建立之初将知识共享博弈的均衡结果引向(共享,共享)策略,当人们由于得到外部的激励以用来补充自己在选择共享策略造成的利益损失时,他们会更加的注重于友好度的建立,而互动收益随着友好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时贡献者为了取得接受者更高层次的友好而愿意放弃的物质损失更多,这部分损失在最初也是由外部激励所补偿。正是这种学习型组织在知识共享中贡献者对与其他博弈对象的互动得益与自身物质得益以及外部补偿激励三者之间的不断权衡,使得组织内部相互友好度不断提升,最终形成的是用每个人通过知识共享得到的互动收益去取代外部激励带来的效用,这也解释了当企业为促成知识共享双方选择(共享,共享)策略所付出的代价高于这个策略给企业带来的附加收益时,企业也是可以选择这种外部激励促成学习型组织的良好成长,而这种外部激励只是短期的,所促成的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氛围必定是长远和可持续的。
另一方面,行为博弈论的研究告诉我们博弈的过程中信息(博弈历史)的公开是至关重要的。Seinen和Schram(1999)[4]研究了被贡献者(接受者)博弈历史是否被公布对贡献者进行知识共享的影响,根据他们的研究显示如果接受者的博弈历史被公布,将会对博弈结果产生可观的效应。研究者们设定在一定时期内,当进行贡献时,贡献者可以使接受者受益250单位,但自身要付出150单位的代价,实验中贡献者被告知他们的目标接受者最后六次的博弈行为,并被告知他们自己的选择历史也将被公布。结果显示,在博弈历史被公布的情况下,总体贡献率从25%上升到70%,这个实验研究的是高成本条件下的贡献率,與此同时还进行了低成本条件的实验,即接受者受益不变,贡献者自身付出的代价为50单位,在博弈历史被公布的条件下贡献率与高成本实验相比更高了(86%)。
三、建议
(一)完善组织内成员贡献历史记录
受到生物学的启发得到生物可以观察其他个体的合作历史习惯,以此来选择是否与之合作。因此在学习型组织内我们应及时公布每个人的贡献历史,加强信息交流和透明度,而这些信息正是由组织内参与者的博弈历史形成的。
(二)降低知识共享的成本
知识共享是有代价的,根据Seinen和Schram(1999)的实验,我们发现在低成本的条件下贡献率是更高的。为了减少贡献成本,应从以下三点切入:其一是企业对于知识共享应予以外部补贴;其二是组织内的贡献者在不断进行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产生学习效应,不断提高自身共享能力,减少知识共享中知识的流通环节;其三是在外部激励的条件下持续的知识共享形成了接受者对贡献者友好度的提升,而这种友好度的形成使得在知识共享中合作的可能性提高,这意味着在博弈中为双赢的结果而协调的可能增加,此时接受者反向贡献原先贡献者的意图增强,使得原先的贡献者得到一定程度的非物质但是具有潜在利益的补贴。
(三)及时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进行知识保留
另外,在学习型组织进行知识共享过程中也会产生知识保留,组织可以运用数据库、专家系统和神经元网络去实现知识的保留。一些诸如组织运行中形成的日常条例、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文化系统的保留也尤为重要,这些形成了组织独有的记忆和经验效应,使得企业形成知识网络化保留,这为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提供了潜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凯莫勒(美).行为博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Rabin,Matthew.Incorporating Fairness into Game Theory and Economic,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3,No.5,1993,pp.1281-1302.
[3]Dufwenberg,Martin and Kirchsteiger,Georg.A Theory of Sequential Recipro-city.Games Econ.Behav. 2004(47),pp.268-298.
[4]Seinen,Ingrid,and Arthur Schram.1999.Social status and group norms:Indire-ct reciprocity in a mutual aid experiment.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CREED,University of Amsterdam.
作者简介:穆睿(1992-),男,汉族,青岛人,现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