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按照新课程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成教师角色转换等问题,成为能否成功地完成课程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145-01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作为新时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走出来,以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近两年来新课改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感受。
一、体育新课程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教师要更新体育意识
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更新体育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完成由学生的管理者向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转换。体育教师要了解终身体育的重要意义,了解兴趣和习惯的特殊价值,主动摒弃专制、强制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使体育教育过程成为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和自我教育过程,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2、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
体育教师要在转变更新体育观念的同时更新充实系统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多媒体知识、普通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理论知识,不断学习和扩大本学科知识面及体育边缘学科的知识面,获得先进的学科知识、方法和技能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3、教师要更新教学行为
新时期体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练习机会,要经常反省自己是否公平地对待学生,是否公开地评价学生。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想法,争取更多的交流沟通,以求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准确把握体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必须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增强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为此,新教材中充分体现了理论和技术动作的相互融通,对较难的项目,如推铅球、器械体操中的难动作,有的没有选为教学内容,有的作为选学内容。这样的安排,就是要实现把枯燥的技术动作的“填鸭式”掌握转变为从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重视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目标,这无疑是对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重大突破。
2、关注每一位学生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重视对学生进行自我锻炼能力和对体育的兴趣及爱好的培养,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把学习变成学生的情感需要。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中的乐趣,不断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的变革
1、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和竞技性,而新课标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现实健康和运动潜力的发展。因此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愿望,并转为实际行动的动力。动机一旦激发,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使已形成的学习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终身体育”理念的贯彻。
2、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
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使师生互动成为可能,我们可以实行开放式教学,也即由学生自由选择项目、自由编组、自主学习与锻炼,教师则帮助学生解决那些难于解决或解决的不够圆满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人人都有“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进行自我总结评价,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成为自觉的行为。
3、根据个体差异及需要分层次教学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需要来实施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分层次教学”正是这种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设计与之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最优的发展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145-01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作为新时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走出来,以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近两年来新课改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感受。
一、体育新课程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教师要更新体育意识
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更新体育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完成由学生的管理者向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转换。体育教师要了解终身体育的重要意义,了解兴趣和习惯的特殊价值,主动摒弃专制、强制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使体育教育过程成为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和自我教育过程,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2、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
体育教师要在转变更新体育观念的同时更新充实系统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多媒体知识、普通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理论知识,不断学习和扩大本学科知识面及体育边缘学科的知识面,获得先进的学科知识、方法和技能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3、教师要更新教学行为
新时期体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练习机会,要经常反省自己是否公平地对待学生,是否公开地评价学生。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想法,争取更多的交流沟通,以求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准确把握体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必须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增强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为此,新教材中充分体现了理论和技术动作的相互融通,对较难的项目,如推铅球、器械体操中的难动作,有的没有选为教学内容,有的作为选学内容。这样的安排,就是要实现把枯燥的技术动作的“填鸭式”掌握转变为从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重视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目标,这无疑是对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重大突破。
2、关注每一位学生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重视对学生进行自我锻炼能力和对体育的兴趣及爱好的培养,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把学习变成学生的情感需要。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中的乐趣,不断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的变革
1、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和竞技性,而新课标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现实健康和运动潜力的发展。因此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愿望,并转为实际行动的动力。动机一旦激发,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使已形成的学习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终身体育”理念的贯彻。
2、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
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使师生互动成为可能,我们可以实行开放式教学,也即由学生自由选择项目、自由编组、自主学习与锻炼,教师则帮助学生解决那些难于解决或解决的不够圆满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人人都有“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进行自我总结评价,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成为自觉的行为。
3、根据个体差异及需要分层次教学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需要来实施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分层次教学”正是这种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设计与之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最优的发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