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8世纪的德国学者奥尔格·哈曼曾说过:“诗是人类的母语”,几乎每个民族的祖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诗歌作为最初的文学形式.“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这是教育界耳熟能详的教育箴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儿童都是一位诗人,只要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就能弹奏出最美妙的乐声.”可是,一线教学中常常是这样:作文几乎成为儿童书面表达的唯一方式.但很多教师也渐渐开始反思:作文的标准化、考试的功利化已潜移默化地“逼迫”儿童习作走向丧失儿童本真语言特质的所谓“高端化”“成人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世纪的德国学者奥尔格·哈曼曾说过:“诗是人类的母语”,几乎每个民族的祖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诗歌作为最初的文学形式.“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这是教育界耳熟能详的教育箴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儿童都是一位诗人,只要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就能弹奏出最美妙的乐声.”可是,一线教学中常常是这样:作文几乎成为儿童书面表达的唯一方式.但很多教师也渐渐开始反思:作文的标准化、考试的功利化已潜移默化地“逼迫”儿童习作走向丧失儿童本真语言特质的所谓“高端化”“成人化”.
其他文献
八年级下册的《社戏》,节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删去了原文中两次在北京戏园看京戏的经历,保留了童年时在平桥村看社戏的内容.单元导读有这样的语句——“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勤劳、热情无私上,而从完整版的《社戏》和鲁迅写作的时代背景出发,在教学《社戏》时,我们应该有更全面、更理性的认识.笔者从叙事节奏分析《社戏》的叙事特点,希望为《社戏》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三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三篇课文,语言清新明丽,活泼灵动.课后小练笔、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写一写自己观察的动植物等语文活动穿插进行.学习这个单元,学生眼前一定会浮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一定想去和小昆虫、小鸭子、小燕子这些可爱的生灵打个招呼!
一、分享资料,激兴趣rn1.同学们,我们刚刚过了一个节,叫什么节呢?(生:清明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今天,我们就聊聊各种各样的瓜.rn2.课前我们一起搜集了关于瓜的资料.你收集到了什么?rn预设:给瓜画了画,收集了瓜的儿歌,带了一个瓜,等等.rn3.小结:看来,菜场、超市甚至水果店都变成了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你认识了什么瓜?
一rn陈睿在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界颇有声名,她是南京市、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小学组第一名获得者,年纪轻轻的她还是南京市小学语文和小学德育的“双料优青”.这么优秀的教师,我久闻其名,却无缘相识.直到前几年,我和特级教师陈林静在一起闲聊,她提到了陈睿并给出极高的评价,我禁不住有见一见陈睿的想法.
什么叫“亲和”?《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三种解释:亲切、和蔼;亲近,和合;物质之间性质相近,可以相互包容.rn在我看来,语文教学的“亲和”味,一方面是教师通过自身的亲和力,用真诚和热爱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与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是语文本身所彰显的“亲和”,让教学回归本真,从“教的课堂”走向“学的课堂”,让学生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精神的成长,构筑本真的课堂教学.下面,我结合此次参加江苏省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课评选的课例《精卫填海》,谈谈我所追寻的语文教学“亲和”味.
《庄子·天道》:“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rn文章所贵者,“道”也.从孔子的“思无邪”到扬雄、刘勰的“文从道出”“文以明道”,从韩愈、周敦颐的“文以载道”到今天的“立德树人”,“道”本“无痕”,但“道”融于“文”中,“文”是“道”的物质载体和具体表现,也推动“道”的继承、传播和发展.对初中学生来说,一篇好的作文,是细节和情境的再现,是情感的充分表达与智慧的完整呈现,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美丽折射,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树立和生长.
写作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习作有明确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简言之,就是要“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以生活为源头,引导学生用笔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古典诗词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育人价值.如何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rn《礼记·乐记》有言:“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1]声音总是表达着作者心中的某种情绪.古代诗词多是先吟后写的,诗人创作时,往往先有情感,进而凝结为意象,然后形成文字,而不同文字的声音特质是不同的.为了用更贴切的声音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古人作诗时往往非常注重声韵的表达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积累、运用成语,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更好地培育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热爱之情.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成语教学,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做了如下探索.
在散文中有一类文章具有回忆性质,情感含蓄复杂,富有人生哲理,故而较难把握,笔者把它们称作“时间差”文本.rn“时间差”文本之所以难讲难教,有以下原因:一是其文学深度,统编版语文课本所选课文是名家名篇,本身就有强大的文学魅力,“时间差”文本更是凝聚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和对人生的反思,有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愫穿插其间,想要吃透它必须要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和人生阅历;二在其教学难度,初中生处于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应该借此机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但他们阅历尚浅,对很多人生道理难以完全领会,需要教师运用教学策略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