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丝带”冷起来的秘密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奥环保冰场从何而来rn现阶段移动冰场多采用氢氟烃类制冷剂,这种制冷剂有着很高的温室气体效应,或对臭氧层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首个采用国际先进、环保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技术的快速移动冰场,引入国家速滑馆,为大家展现“科技冬奥”主题的环保、智慧型移动冰场.这一特殊冰场由北京理工大学与华熙冰雪体育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建设,也是国内首个完全自主研发,实现全流程国产化的环保、智慧型移动冰场.
其他文献
2021年7月,工信部表示将大力推动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此后不到一个月,中国便发布了第一款商用钠离子电池产品.钠离子电池相比于生活中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有哪些特点?作为一种新能源技术,钠离子电池又将如何助力“双碳”目标呢?
[目的]桉树是重要的用材林树种,因其速生的优点在巴西、印度等地被大面积人工种植.根据前人对其他用材林的研究表明林木的生长不仅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立地因子的影响同样也是十分显著的.然而,目前对桉树人工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性质的研究,鲜有学者探讨立地因子对其的影响.立地因子如何影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及其材积量尚不明确.本文旨在了解立地因子对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和材积量的影响.[方法]在中国桉树主产区广西的3个主要桉树种植区设置108个样地,以降水量、海拔、坡向、坡度4个立地因子为变量,测
科学实验总是以高冷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实际上,所有的科学实验都可以分解为提出假设、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这4个步骤.“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这个准则被完美地体现出来.让我们以青蒿素的发现为例,带大家一起了解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是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的.
期刊
“温室”变“冰窖”rn显生宙(指“看得见生物的年代”)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成冰事件是发生在距今约3.5亿~2.6亿年的晚古生代大冰期,这次冰期以冰碛岩(由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岩)在冈瓦那大陆(曾存在于南半球的古大陆)广泛分布,以及旋回性沉积(由冰川消长控制的海平面频繁变化导致一系列重复旋回性的沉积)在低纬度地区广泛分布为主要特征.
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将实施6次重大任务,全面建成空间站.这意味着,中国天宫空间站的“三舱合体”时刻,很快就要到来了!rn为什么选择三舱结构rn将要建成的“三舱”主要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这是由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需要和具体情况决定的,涉及空间站的规模以及科学试验的内容和类型.
期刊
重新认识“来无影去无踪”的风rn在介绍航天风洞技术之前,我们要先来认识一下风阻.在很多运动竞赛项目中,运动员都要与风的阻力即风阻作斗争,如短跑、自行车、速度滑冰、高山滑雪等,均需要克服风阻,提升速度.rn风是流动的空气,空气阻力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压差阻力,压差阻力又可分为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和诱导阻力.一般来说,物体高速运动时,形状阻力是最主要的空气阻力来源.这也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从太空高速返回地面时,要通过气动外形(在气体介质中运动的物体为减少运动阻力,而采用的适合在该介质中运动的外形)减速的原因.
蓝碳,即蓝色碳汇(海洋碳汇),是相对于陆地森林所固定的绿碳的一个比喻.蓝碳系统究竟有什么样的“超能力”?其中的红树林又为什么被称作“海岸卫士”呢?让我们一起去文章中找寻答案吧.
2021年,中国空间站建造大幕全面拉开,两批航天员先后进入空间站工作和生活,中国进入空间站时代.渺茫太虚万里远,此心安处是吾乡.中国航天员在首个“太空别墅”里的生活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你是不是也好奇,那些生活物资是如何被“打包”运往太空的呢?
期刊
谁说零摄氏度以上冰雪就不存在?rn2022年,万众期待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行需要大量的冰雪装饰类材料.这既能烘托冬奥特色、提高公众参与热情,又能弘扬中华文化.rn然而,根据历史天气数据推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将有近90%的天数气温高于零摄氏度.这必然会导致冰雪融化,增加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成本,降低其观赏性和趣味性.如何研发出一款“永不融化”的冰雪材料,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品质,成为中国科学家需要攻克的一道难题.
期刊
地球一直在“发热”!rn2022年1月19日,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整合的6个主要国际数据集,尽管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2021年仍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7个年份之一.监测数据表明,2021年非洲北部、亚洲南部以及南美洲南部均突破当地地面最高温度.北极升温速度比全球平均快3倍,加速了海平面上升,并导致永冻层释放更多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进而加剧了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排放所产生的热量,逾90%被海洋吸收,而海水增暖会改变海流并影响大气环流系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