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学生课余训练出勤率的有效策略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参加课余训练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经受“苦”与“累”这两道坎。一些教师在平时带训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有些学生因过不了这两道坎,并借各种理由来逃避训练,甚至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不管你如何做思想工作都无动于衷,迫使带训教师不得不重新物色苗子重新训练,运动队的成绩受到严重影响。如何提高学生课余训练的出勤率,杜绝学生中途退出运动队的现象,笔者根据多年的带训经历,归纳出以下几个策略供同仁参考。
  一、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
  文化课成绩的好坏往往是家长干涉学生参加学校课余训练的一个重要理由,作为带训教师你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点。首先,在组建新的运动队时,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并把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变化作为学生运动档案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新一届运动队名单初步确定后,要及时下发《告家长书》,并在《告家长书》中说明课余训练的训练时间以及带训过程中会随时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等事项,以达到争取家长配合学校,支持孩子参加训练的目的。其次,我们要经常向文化课任课老师了解学生参加训练后文化课成绩的变化情况,并及时把学生的变化情况告知家长,变化较大的学生还需要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最后,在每学期的期末对能坚持训练且文化课成绩保持原有成绩或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
  二、及时督促缺勤学生
  带队训练,学生缺勤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学生的缺勤是因故还是无故,作为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缺勤事由调查清楚。对于无故缺勤的学生要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的真实想法,掌握他们无故缺勤的真正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对于第二次无故缺勤的学生,要给予批评教育,并与他们家长或班主任沟通,让他们也参与督促学生的训练。
  有些老师对于学生的缺勤不闻不顾,这就给那些无故缺勤的“偷懒”学生有了可乘之机,会使他们觉得我来不来训练,老师根本不知道或不在意,于是频繁的缺勤现象就随之产生。每个人都有惰性的,这一部分学生的无故缺勤肯定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训练心态。久而久之,就会经常性出现参差不齐的训练队伍,严重影响训练的系统性。
  三、重视初期训练的不适应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生第一次参加运动队训练,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性。如早起的习惯、运动酸痛、学习的压力等。这个时候作为老师应该多加以正确的引导、告诉他们如何安排好学习和休息时间,运动酸痛是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让学生消除顾虑,坚持训练。当然,在训练的内容以及强度安排上,教师都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帮助学生共同渡过初期训练的不适应期。
  四、建立互叫组和缺勤情况登记制度
  小学生运动员不像初中段和高中段学生运动员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训练的动力,他们参加运动队训练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兴趣与获得成绩后的满足感。当他们参加训练一段时间后,“苦”与“累”往往会淡化他们的兴趣,再加上因年龄特征所致的不自觉性,他们有时就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理由”来逃避训练。根据这种现象,笔者建立了互叫组和缺勤情况登记制度。互叫组制度就是把运动队按班级和年级成立几个互叫组,规定一个组中一名同学来训练之前,你要叫一声本班或是同年级的运动员,督促他们一起来进行训练,并在每次训练前向老师说明缺勤学生的原因。缺勤情况登记制度就是在第二天,教师要让昨天缺勤的学生填写一张缺勤情况登记表,说明缺勤原因,防止学生用谎言来编造缺勤的“理由”。比如,有些学生经常用亲戚结婚、爸妈生日、主课老师辅导等原因来请假。
  五、阶段小结,颁发赏识卡
  学生参加训练一个阶段后,总会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其中,有训练成绩上不去的,有缺勤情况较多的,有文化课成绩退步的,也有队员之间互相产生隔阂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老师在一个阶段训练及时针对问题做好小结,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基础。笔者在每个训练阶段结束后,根据上阶段的学生表现,对表现不佳的同学指出其缺点并加以鼓励,对表现好的学生颁发赏识卡。赏识卡分绿卡、黄卡和红卡,不同的卡有不同的积分,在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获得的赏识卡统计分数,作为评选学校“十佳体育生”的重要依据。没有获得“十佳”称号的学生也给予不同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六、多用游戏与竞赛的训练方法
  丰富多样的训练方法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笔者针对小学生兴趣转移较快的年龄特征,根据所带的运动队性质,每个星期选择3—4次的训练课次,采用游戏化的训练形式来开展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来保证较高的训练出勤率。同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组与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赛活动,使学生明确自己在队中、组内的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当运动队树立了团队精神后,学生内心中不经意间就多了一份责任感,参加训练的自觉性就会相应的得到提高。
  七、搭建展示技能的舞台
  让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感受到来自同学、教师的认可和赞扬,无疑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参加课余训练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学校运动队的学生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次数一年只有1~2次,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体验成功的渴望和在同学、老师面前展示技能的机会。因此,学校体育组在每学期的期初制订校内竞赛计划时,除了要安排一年一届的学校运动会和学校传统项目比赛外,应根据学校运动队的类别安排相应的比赛项目,尽可能地让各运动队的学生都有展示技能、证明自己的机会。同时,通过这样的比赛还可以检验学生的训练成效,可谓一举两得。
  八、教师以身作则
  小学阶段,向师性是学生最普遍的一种心理特征,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的。在带队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严以律己,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比如,教师因特殊原因在规定的时间未到学校,那么在下一课次训练中,教师必须坦诚的向学生说明原因。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队的组织纪律性才会得到加强,教师才有资格去问责无故缺勤的学生。反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失去学生对你的信服感,这对带训教师来说可是大忌。
  其实,以上有效策略的实施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运动员自觉参与训练习惯的过程。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带训教师反复抓,抓反复,要持之以恒。学生自觉参与训练的习惯养成了,教师带训也就成功了一半。
  (浙江省奉化市锦溪小学)
其他文献
马铃薯在榆林栽培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种植面积大,经济效益高,是城乡人民粮菜兼宜的特殊作物。榆林是典型的陕北丘陵沟壑区,山区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很适宜马铃薯生
近年来.各级积极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努力加强和改进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部队全面建设中发挥了重要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但是,基层单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高。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整个农作物种植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  培育优质高产的玉米是玉米种植者的重要目标,玉米由于其自身生长特性,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通常具备较高的成活率,是播种情况较好的农作物之一。在整个高产优质玉米种植阶段内,种植人员需注重对细节问题的把握,从其中各个环节入手。包括选种、发芽、播种、授粉等,全面提升玉米的质量及产量。在玉米生长期间,种植人员应重视施肥、病虫害方式、除草等
研究了由Boost变换器和Forward变换器级联构成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中的低频不稳定现象。通过数值仿真观察了系统随着输出功率增大时出现的低
准滑模控制的滑模系数和边界层的选取因缺乏明确的关系式而难以确定,该文以相变量系统模型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准滑模控制方法的特性和在Buck变换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了准滑模控制
大豆属于我国十分重要且关键的经济作业,同样属于油料产物之一,对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大豆位于我国农业种植的面积与范围较为广阔,不过目前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依然存在相应的问题,对大豆种植的正常生发发育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对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务必对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研发科学合理的先进技术,为大豆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提供可靠保障。  1、大豆种植
对于在北京生活的人们来说,每天早上查看PM2.5空气质量指数已然成为如今的一门必修课。越来越多的楼体开发商也在开发过程中愈发重视保持楼体内部的空气过滤以及提高内部空气
二十世纪初期倪嗣冲主政安徽时将蚌埠作为其统治的政治中心,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丰富了蚌埠的文化事业,改善了蚌埠的城市建设,使之一跃成为当时安徽政治、军事、经济的中枢
对爆发力的训练每位教练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不管训练方法怎么变化,根本的两个因素是最大力量和最大速度。  A、力量训练负荷的选择  在力量练习中有大中小负荷训练,哪种负荷合适呢?传统观念认为,快速完成小负荷和中等负荷,而大负荷训练会导致动作速度缓慢,被强化的是最大力量而不是爆发力。  但在实际训练和理论研究中,发现在中小负荷力量训练时,肌肉的力量成分并未完全运动起来,只有一小部分兴奋肌纤维精确地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