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辣椒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于明代传入我国。目前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成为一种大众化蔬菜。辣椒具有温中散寒、健胃消食的功效,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莱中居第1位。大庆地区种植辣椒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成为发展高效农业、特色产品的主要措施之一。随着农业标准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无公害食品生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现笔者将无公害辣椒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播前准备
辣椒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以保水能力较好、壤土和腐殖土(pH值6.0~6.6)最为适宜。辣椒不耐干旱,一定要选择地势平坦、肥沃、排灌方便且1年内未种过茄科植物的地块。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如果是早熟栽培,一般选用苏椒系列(如苏椒5号),露地栽培则选用湘椒系列品种。播前可将种子进行浸种,浸种采用温汤浸种法,即将种子放入盆内,再缓缓倒入55 ℃温水,边倒边搅拌,水量为种子量的5~6倍,持续55 ℃的水温15 min后将水温降到30 ℃时停止搅拌(之后可用10%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15 min,再捞出冲洗干净),继续浸泡10~12 h后,洗净甩干,便可播种。
二、播种育苗
根据不同的栽培方式和上市时间确定播种期及时进行育苗。辣椒根系不很发达,一般多分布在20~40 cm的土壤中,因此要培育壮苗,育苗床营养土的配制很关键。床土一般用田土和有机质各1/2,床土施纯磷4.5 kg/m2,纯氮、纯钾各1.2 kg/m2左右。播干种子15 g/m2左右,均匀撒播在床面,再用过筛后的细肥土盖种0.5 cm厚,不能露白籽。低温时节播种需用小拱棚薄膜覆盖。高温季节播种用杂草覆盖墒面,防止浇水时冲出种子,出苗后及时除去杂草,并加盖细肥土。以后适时浇水、施肥,并用多菌灵喷雾1~2次即可。苗床力争保证充足光照条件,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夜间20 ℃左右,出苗后及时除去地膜,温度适当降低2~3 ℃,以防徒长。连阴雨天应注意多见光,不旱不浇水,降湿可揭膜适当通风;疏苗分2次进行,第1次在2片真叶后,第2次在5片真叶时定苗。定植前3~5 d要逐步揭去扣膜及其他覆盖物,进行炼苗。
三、整地定植
辣椒根系分布较浅,不耐干旱,因此对选用的地块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施腐熟有机肥30~45 t/hm2、复合肥450~750 kg/hm2。并做好栽种畦,一般畦宽1.5 m,沟宽50 cm,沟深20 cm为宜,早熟栽培可在畦中间铺1.0~1.2 m的地膜。按不同的栽培季节和方式确定定植时期,大棚栽培应在棚内温度稳定在8 ℃以上时为定植期。定植应在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在做好的畦上栽种2株,以行距50~60 cm、株距30~40 cm为准,栽种4.5万株/hm2左右,栽后及时浇好定植水(活棵水)。
四、田间管理
栽后5~7 d,及时查苗补缺,确保全苗。地膜覆盖栽培抑制了水分蒸发,可适当减少灌水次数,开花前一般灌水1~2次,盛果期以后7~10 d灌水1次,防止因缺水而引起早衰。地膜覆盖的不能实施培土措施,追肥不便,用速效肥溶解在水里于根部浇施1~2次即可;露地栽培的则缓苗后至结果初期,以促根控秧为主要目标,此期可不用追肥;结果初期至整个结果盛期,一般以第1个果长到一定大小时,结合浇水追施有机肥加适量尿素和复合肥,每次追225 kg/hm2左右,同时进行叶面追肥。辣椒种植密度大,枝叶繁茂,应调整好枝蔓,使相互不遮光,通风透气。封行后通透条件恶化时进行隔行修枝,将顶梢上小枝条留2~3片叶后剪除,以达到保花保果的作用。
五、病虫害防治
辣椒病害有病毒病、炭疽病、灰霉病、疫病等,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烟粉虱等。可采取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灯光诱杀、使用防虫网、利用趋避性等措施进行防治。还可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控病,利用印楝油、苦楝、苦皮藤、烟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多种害虫等方法。幼苗出齐后,及时选晴天中午前后用多菌灵1 000倍液 地虎快杀死1 000倍液混合喷雾;定植移栽前5~7 d选晴天中午前后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氯氰菊酯1 000倍液混合喷雾,预防和减轻苗期、大田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防治立枯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立枯净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猝倒病,用菌必克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大田生长期加强田间病虫观察,及时对症施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推广生物农药;掌握正确的施药技术,严格控制农药用量,不可随意增减;交替使用药剂,延缓病虫抗性的产生;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先加水,后按比例加入农药充分搅拌,及时喷雾不可放置;选择晴好天气,在9:00—11:00及15:00以后喷雾;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剂(包括拌种及杀地下害虫);严格控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六、采收
当辣椒表皮光滑、肉层较厚、肉质脆硬、单果60~70 g时开始采收,此时商品性状较好,食用性最佳。辣椒在第1次采收后,一般每隔3 d左右可采收1次,采收时最好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采摘时要轻,剔除病果、虫果。另外,在采摘、装运、贮藏过程中要严禁接触有毒物质,防止二次污染。
(作者单位:163311 黑龙江省大庆市农业委员会)
一、播前准备
辣椒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以保水能力较好、壤土和腐殖土(pH值6.0~6.6)最为适宜。辣椒不耐干旱,一定要选择地势平坦、肥沃、排灌方便且1年内未种过茄科植物的地块。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如果是早熟栽培,一般选用苏椒系列(如苏椒5号),露地栽培则选用湘椒系列品种。播前可将种子进行浸种,浸种采用温汤浸种法,即将种子放入盆内,再缓缓倒入55 ℃温水,边倒边搅拌,水量为种子量的5~6倍,持续55 ℃的水温15 min后将水温降到30 ℃时停止搅拌(之后可用10%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15 min,再捞出冲洗干净),继续浸泡10~12 h后,洗净甩干,便可播种。
二、播种育苗
根据不同的栽培方式和上市时间确定播种期及时进行育苗。辣椒根系不很发达,一般多分布在20~40 cm的土壤中,因此要培育壮苗,育苗床营养土的配制很关键。床土一般用田土和有机质各1/2,床土施纯磷4.5 kg/m2,纯氮、纯钾各1.2 kg/m2左右。播干种子15 g/m2左右,均匀撒播在床面,再用过筛后的细肥土盖种0.5 cm厚,不能露白籽。低温时节播种需用小拱棚薄膜覆盖。高温季节播种用杂草覆盖墒面,防止浇水时冲出种子,出苗后及时除去杂草,并加盖细肥土。以后适时浇水、施肥,并用多菌灵喷雾1~2次即可。苗床力争保证充足光照条件,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夜间20 ℃左右,出苗后及时除去地膜,温度适当降低2~3 ℃,以防徒长。连阴雨天应注意多见光,不旱不浇水,降湿可揭膜适当通风;疏苗分2次进行,第1次在2片真叶后,第2次在5片真叶时定苗。定植前3~5 d要逐步揭去扣膜及其他覆盖物,进行炼苗。
三、整地定植
辣椒根系分布较浅,不耐干旱,因此对选用的地块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施腐熟有机肥30~45 t/hm2、复合肥450~750 kg/hm2。并做好栽种畦,一般畦宽1.5 m,沟宽50 cm,沟深20 cm为宜,早熟栽培可在畦中间铺1.0~1.2 m的地膜。按不同的栽培季节和方式确定定植时期,大棚栽培应在棚内温度稳定在8 ℃以上时为定植期。定植应在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在做好的畦上栽种2株,以行距50~60 cm、株距30~40 cm为准,栽种4.5万株/hm2左右,栽后及时浇好定植水(活棵水)。
四、田间管理
栽后5~7 d,及时查苗补缺,确保全苗。地膜覆盖栽培抑制了水分蒸发,可适当减少灌水次数,开花前一般灌水1~2次,盛果期以后7~10 d灌水1次,防止因缺水而引起早衰。地膜覆盖的不能实施培土措施,追肥不便,用速效肥溶解在水里于根部浇施1~2次即可;露地栽培的则缓苗后至结果初期,以促根控秧为主要目标,此期可不用追肥;结果初期至整个结果盛期,一般以第1个果长到一定大小时,结合浇水追施有机肥加适量尿素和复合肥,每次追225 kg/hm2左右,同时进行叶面追肥。辣椒种植密度大,枝叶繁茂,应调整好枝蔓,使相互不遮光,通风透气。封行后通透条件恶化时进行隔行修枝,将顶梢上小枝条留2~3片叶后剪除,以达到保花保果的作用。
五、病虫害防治
辣椒病害有病毒病、炭疽病、灰霉病、疫病等,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烟粉虱等。可采取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灯光诱杀、使用防虫网、利用趋避性等措施进行防治。还可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控病,利用印楝油、苦楝、苦皮藤、烟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多种害虫等方法。幼苗出齐后,及时选晴天中午前后用多菌灵1 000倍液 地虎快杀死1 000倍液混合喷雾;定植移栽前5~7 d选晴天中午前后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氯氰菊酯1 000倍液混合喷雾,预防和减轻苗期、大田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防治立枯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立枯净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猝倒病,用菌必克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大田生长期加强田间病虫观察,及时对症施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推广生物农药;掌握正确的施药技术,严格控制农药用量,不可随意增减;交替使用药剂,延缓病虫抗性的产生;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先加水,后按比例加入农药充分搅拌,及时喷雾不可放置;选择晴好天气,在9:00—11:00及15:00以后喷雾;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剂(包括拌种及杀地下害虫);严格控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六、采收
当辣椒表皮光滑、肉层较厚、肉质脆硬、单果60~70 g时开始采收,此时商品性状较好,食用性最佳。辣椒在第1次采收后,一般每隔3 d左右可采收1次,采收时最好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采摘时要轻,剔除病果、虫果。另外,在采摘、装运、贮藏过程中要严禁接触有毒物质,防止二次污染。
(作者单位:163311 黑龙江省大庆市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