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对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的认识,首先分析了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阐述了现阶段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统筹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调动国家、社会双重力量的融入;完善生活、福利等保障制度三个方面,论述了新时期破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残疾人 社会保障 问题 策略
民生工程建设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礎。当前,我国残疾人口逾8500万,占到总人口的6.54%,涉及近1/5的中国家庭。因此,庞大的残疾人群体,涉及的家庭数之多,强调了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残疾人问题是社会的固有问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残疾是难以避免的社会发展代价。残疾人作为社会个体,其在社会发展中所付出的代价不应漠视,而应强化残疾人事业发展,让其平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残疾人生命个体的尊重,以及切身权益的保障,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残疾人保障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态。我国政府在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转型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将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作为工作民生工程建设的重点,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构建良好的生存环境,在平等的社会条件之下,获取基本生活的权益。自199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起,我国残疾人事业步入新的阶段,在二十余年的发展中,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在诸多领域实现良好发展,无论是在社会福利、教育、文化生活,还是在劳动就业、康复等方面,都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为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创造条件。但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不仅仅在于如何实现基本生活权益的改善,而更多地是立足社会发展进程,逐步建立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构建残疾人社会安全网,在人权保障、平等待遇等方面,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保障。这对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发展的全面推进,更加强调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了良性发展,为国家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我国残疾人口数量大,且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这给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带来较大难度,并且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较大差异,这让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如何在统筹兼顾,全局谋划的大背景之下,实现残疾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1.差距大: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城乡差距。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但城乡分割、二元社会格局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也给残疾人社会保障带来差距问题。首先,在社会保障建设方面,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滞后于城市,较大的城乡差距。(1)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城乡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我国有近300万城镇残疾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占到城镇残疾人总量的14.23%。但是,我国残疾人群体主要分布在农村,虽然也有近320万的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但只占到农村残疾人总量的5.06%。这一差距的存在,表面我国残疾人保障事业的平衡发展、全面覆盖还有较多工作要做;(2)在社会保险方面,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险也存在较大差距。如下图1所示,是城乡16岁及以上残疾人参与社会保险的情况。从中可以知道,无论是在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方面,还是在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方面,城镇残疾人的占比都高于农村残疾人。这说明,我国农村残疾人在社会保险方面,仍缺乏一定的覆盖率,也表明我国城乡残疾人,尤其是农村残疾人,在社会保险的覆盖方面,仍需要下足功夫;(3)社区服务保障方面。当前,社区服务在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作用,有近30%的城镇残疾人接受过社区残疾人服务;而在农村,只有不到10%的残疾人接受到过社区(村)提供的服务。因此,在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方面,我国应进一步强化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为农村残疾人提供与城镇残疾人同等待遇的社会保障服务。
2.矛盾突出: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供需矛盾。供需矛盾是当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充分暴露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存在不足。具体而言,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当前,我国残疾人逐步老龄化,全国60岁以上残疾人占到残疾人总量的近一半之多。老龄化现象的突出,也就映射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面临更多的现实需求;(2)我国残疾人以农村居多,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特别是文盲多、文化程度低等问题,也反应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投入量是巨大的,目前存在社会保障严重不足的问题;(3)从实际来看,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残疾人,尤其是农村残疾人,尚未充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面临十分严峻的生存问题;(4)在残疾人的基本扶助服务领域,现有的社会保障仍十分不足。据调查统计,只有不到15%的残疾人接受过救助;不到40%的残疾人接收到医院救助服务。这种供需不平衡、不匹配的现状,一方面无法保障残疾人基本的生活救助;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在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工作的实际开展面还相对较窄,仍需要在救助、服务等方面,做好相关救助服务建设工作。
3.贫困严重:残疾人家庭存在严重贫困问题。贫困是残疾人家庭的“通病”,也是社会保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残疾人数量大、结构复杂,贫困残疾人家庭的问题比较严重。首先,残疾人家庭收入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残疾人,甚至存在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情况存在。在2014年的调查中,残疾人家庭的人均收入不足全国人均的一般,过低的收入现状,让残疾人及其家庭面临严重的生活,甚至是生存的困境;其次,残疾家庭返贫问题比较突出。残疾与贫困之间的关系十分显著,无论是对于残疾人本身,还是对于家庭而言,残疾的出现就会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而社会保障能力有限,在诸多方面仍存在空白点,捉襟见肘的工作现状,也只是一部分残疾人面临贫困等的现实问题;再次,残疾人一般受教育程度,且在康复等方面有较大的支出,随着医疗等费用的增加,这让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难以承受,如何给予残疾人家庭更多的救助服务,是当前改善残疾人生活及生存现状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逐步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三、新时期破解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策略
1.统筹发展:统筹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我国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无论是社会保障体系,还是社会保障服务,农村残疾人都滞后于城镇残疾人。为此,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牢固“统筹发展”这一根基。首先,坚持以“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知道理念,将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作为工作的重点。农村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难以保障,生活环境比较脆弱。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残疾人的生活及生存现状,政府层面的力量无疑是主体。一方面,在社会保障政策上,应面向农村残疾人适当倾斜,各地最低生活保障应优先考虑贫困残疾人;另一方面,农村残疾人保障事业的发展,应依托于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确保残疾人基本的生活保障。与此同时,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等工作,帮助残疾人在享有相关政策的同时,帮助农村残疾人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创造。
而对于城镇残疾人社会保障而言,不仅需要对现有保障制度进行优化与调整,也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残疾人福利津贴制度。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应鼓励其就业,并参与社会保险。逐步建立残疾人救助津贴制度,让其在享有最低生活保障的同时,更好的保障期基本的生活需求。对于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应在残疾人救助津贴方面,给予更多的救助津贴。并且,县(市、区)的相关政府部门,也需要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应更多的面向残疾人开展。
2.力量融入:调动国家、社会双重力量的融入。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不应仅仅依托政府力量,而应该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实现双重力量的融合,更有助于供需矛盾的有效缓解。毋容置疑,政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一方面要强化残疾人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将残疾人事业建设统筹规划,切实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及社会救助等层面,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另一方面,政府要针对实际情况、现实需求,增加参政支撑力度。在强化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更需要加大财政对残疾人福利保障的资金投入,这是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系统化建设的基础条件。以政府为主体的财政扶持,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基本面,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积极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实现双重力量促进下的共同发展。
我国政府在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应积极调动社会的积极参与,社会资源的融入,对于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至关重要。社会在接纳残疾人上,有不可否认的义务和责任。残疾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为残疾人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此,要进一步拓展残疾人慈善事业的发展,并以社会的视角、立场,制定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与国家保障制度相融合。与此同时,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等问题,而是平等对待、优先救助的和谐关系,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这点对于残疾人保障事业的统筹发展,构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重要。
3.完善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活、福利等保障制度。残疾人社会保障应在需求层次上做好工作,强化残疾人生活保障、福利保障等制度建设,一是为了推动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二是更好地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相关制度的建立既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内部需求,也是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有力保障。
对此,(1) 逐步建立健全残疾人生活保障制度,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残疾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一方面,要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及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让其更好的享有基本的生活及生存权;另一方面,建立专门的社会救济制度,实现国家救济与社会互助互济的有机结合;(2)逐步建立残疾人专项社会福利制度,在某些特殊服务方面,提供相应的服务需求。在残疾人就业保障、康复事业及福利设施等方面,应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也要确保基本生活及生存服务的有效提懂。特别是在就业保障方面,国家应强化残疾人就业能力培训,保障残疾人应有的就业权利,让其更好的适应社會环境,自食其力的创造自我的价值,这对于残疾人及其家庭而言,都是十分有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为本”的执政治国理念,成为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指导。当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无论是在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的不足与问题。审视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笔者认为,新时期破解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转变传统工作理念;二是要逐步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城乡残疾人保障制度的统筹发展;三是要缓解当前的供需矛盾,实现国家与社会双重力量的融入。只有将理念转变好、将制度建立好、将参与力量融入好,才能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周林刚.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04).
[2]黎建飞.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5).
[3]姜向群,胡立媛.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状况及社会保障需求[J].人口学刊,2011(05).
[4]徐向东,王齐彦.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体系性缺失及其构建[J].人口与发展,2011(09).
作者简介:费景文(1990—),性别:男,籍贯:武汉,最高学历: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关键词:残疾人 社会保障 问题 策略
民生工程建设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礎。当前,我国残疾人口逾8500万,占到总人口的6.54%,涉及近1/5的中国家庭。因此,庞大的残疾人群体,涉及的家庭数之多,强调了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残疾人问题是社会的固有问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残疾是难以避免的社会发展代价。残疾人作为社会个体,其在社会发展中所付出的代价不应漠视,而应强化残疾人事业发展,让其平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残疾人生命个体的尊重,以及切身权益的保障,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残疾人保障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态。我国政府在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转型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将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作为工作民生工程建设的重点,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构建良好的生存环境,在平等的社会条件之下,获取基本生活的权益。自199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起,我国残疾人事业步入新的阶段,在二十余年的发展中,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在诸多领域实现良好发展,无论是在社会福利、教育、文化生活,还是在劳动就业、康复等方面,都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为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创造条件。但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不仅仅在于如何实现基本生活权益的改善,而更多地是立足社会发展进程,逐步建立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构建残疾人社会安全网,在人权保障、平等待遇等方面,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保障。这对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发展的全面推进,更加强调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了良性发展,为国家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我国残疾人口数量大,且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这给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带来较大难度,并且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较大差异,这让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如何在统筹兼顾,全局谋划的大背景之下,实现残疾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1.差距大: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城乡差距。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但城乡分割、二元社会格局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也给残疾人社会保障带来差距问题。首先,在社会保障建设方面,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滞后于城市,较大的城乡差距。(1)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城乡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我国有近300万城镇残疾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占到城镇残疾人总量的14.23%。但是,我国残疾人群体主要分布在农村,虽然也有近320万的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但只占到农村残疾人总量的5.06%。这一差距的存在,表面我国残疾人保障事业的平衡发展、全面覆盖还有较多工作要做;(2)在社会保险方面,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险也存在较大差距。如下图1所示,是城乡16岁及以上残疾人参与社会保险的情况。从中可以知道,无论是在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方面,还是在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方面,城镇残疾人的占比都高于农村残疾人。这说明,我国农村残疾人在社会保险方面,仍缺乏一定的覆盖率,也表明我国城乡残疾人,尤其是农村残疾人,在社会保险的覆盖方面,仍需要下足功夫;(3)社区服务保障方面。当前,社区服务在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作用,有近30%的城镇残疾人接受过社区残疾人服务;而在农村,只有不到10%的残疾人接受到过社区(村)提供的服务。因此,在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方面,我国应进一步强化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为农村残疾人提供与城镇残疾人同等待遇的社会保障服务。
2.矛盾突出: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供需矛盾。供需矛盾是当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充分暴露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存在不足。具体而言,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当前,我国残疾人逐步老龄化,全国60岁以上残疾人占到残疾人总量的近一半之多。老龄化现象的突出,也就映射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面临更多的现实需求;(2)我国残疾人以农村居多,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特别是文盲多、文化程度低等问题,也反应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投入量是巨大的,目前存在社会保障严重不足的问题;(3)从实际来看,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残疾人,尤其是农村残疾人,尚未充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面临十分严峻的生存问题;(4)在残疾人的基本扶助服务领域,现有的社会保障仍十分不足。据调查统计,只有不到15%的残疾人接受过救助;不到40%的残疾人接收到医院救助服务。这种供需不平衡、不匹配的现状,一方面无法保障残疾人基本的生活救助;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在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工作的实际开展面还相对较窄,仍需要在救助、服务等方面,做好相关救助服务建设工作。
3.贫困严重:残疾人家庭存在严重贫困问题。贫困是残疾人家庭的“通病”,也是社会保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残疾人数量大、结构复杂,贫困残疾人家庭的问题比较严重。首先,残疾人家庭收入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残疾人,甚至存在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情况存在。在2014年的调查中,残疾人家庭的人均收入不足全国人均的一般,过低的收入现状,让残疾人及其家庭面临严重的生活,甚至是生存的困境;其次,残疾家庭返贫问题比较突出。残疾与贫困之间的关系十分显著,无论是对于残疾人本身,还是对于家庭而言,残疾的出现就会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而社会保障能力有限,在诸多方面仍存在空白点,捉襟见肘的工作现状,也只是一部分残疾人面临贫困等的现实问题;再次,残疾人一般受教育程度,且在康复等方面有较大的支出,随着医疗等费用的增加,这让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难以承受,如何给予残疾人家庭更多的救助服务,是当前改善残疾人生活及生存现状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逐步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三、新时期破解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策略
1.统筹发展:统筹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我国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无论是社会保障体系,还是社会保障服务,农村残疾人都滞后于城镇残疾人。为此,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牢固“统筹发展”这一根基。首先,坚持以“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知道理念,将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作为工作的重点。农村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难以保障,生活环境比较脆弱。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残疾人的生活及生存现状,政府层面的力量无疑是主体。一方面,在社会保障政策上,应面向农村残疾人适当倾斜,各地最低生活保障应优先考虑贫困残疾人;另一方面,农村残疾人保障事业的发展,应依托于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确保残疾人基本的生活保障。与此同时,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等工作,帮助残疾人在享有相关政策的同时,帮助农村残疾人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创造。
而对于城镇残疾人社会保障而言,不仅需要对现有保障制度进行优化与调整,也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残疾人福利津贴制度。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应鼓励其就业,并参与社会保险。逐步建立残疾人救助津贴制度,让其在享有最低生活保障的同时,更好的保障期基本的生活需求。对于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应在残疾人救助津贴方面,给予更多的救助津贴。并且,县(市、区)的相关政府部门,也需要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应更多的面向残疾人开展。
2.力量融入:调动国家、社会双重力量的融入。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不应仅仅依托政府力量,而应该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实现双重力量的融合,更有助于供需矛盾的有效缓解。毋容置疑,政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一方面要强化残疾人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将残疾人事业建设统筹规划,切实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及社会救助等层面,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另一方面,政府要针对实际情况、现实需求,增加参政支撑力度。在强化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更需要加大财政对残疾人福利保障的资金投入,这是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系统化建设的基础条件。以政府为主体的财政扶持,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基本面,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积极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实现双重力量促进下的共同发展。
我国政府在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应积极调动社会的积极参与,社会资源的融入,对于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至关重要。社会在接纳残疾人上,有不可否认的义务和责任。残疾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为残疾人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此,要进一步拓展残疾人慈善事业的发展,并以社会的视角、立场,制定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与国家保障制度相融合。与此同时,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等问题,而是平等对待、优先救助的和谐关系,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这点对于残疾人保障事业的统筹发展,构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重要。
3.完善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活、福利等保障制度。残疾人社会保障应在需求层次上做好工作,强化残疾人生活保障、福利保障等制度建设,一是为了推动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二是更好地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相关制度的建立既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内部需求,也是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有力保障。
对此,(1) 逐步建立健全残疾人生活保障制度,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残疾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一方面,要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及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让其更好的享有基本的生活及生存权;另一方面,建立专门的社会救济制度,实现国家救济与社会互助互济的有机结合;(2)逐步建立残疾人专项社会福利制度,在某些特殊服务方面,提供相应的服务需求。在残疾人就业保障、康复事业及福利设施等方面,应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也要确保基本生活及生存服务的有效提懂。特别是在就业保障方面,国家应强化残疾人就业能力培训,保障残疾人应有的就业权利,让其更好的适应社會环境,自食其力的创造自我的价值,这对于残疾人及其家庭而言,都是十分有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为本”的执政治国理念,成为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指导。当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无论是在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的不足与问题。审视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笔者认为,新时期破解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转变传统工作理念;二是要逐步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城乡残疾人保障制度的统筹发展;三是要缓解当前的供需矛盾,实现国家与社会双重力量的融入。只有将理念转变好、将制度建立好、将参与力量融入好,才能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周林刚.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04).
[2]黎建飞.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5).
[3]姜向群,胡立媛.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状况及社会保障需求[J].人口学刊,2011(05).
[4]徐向东,王齐彦.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体系性缺失及其构建[J].人口与发展,2011(09).
作者简介:费景文(1990—),性别:男,籍贯:武汉,最高学历: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