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物理概念和原理都与实验脱离不开,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更清晰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高。本文就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础地位进行分析。
关键词: 实验 高中物理教学 基础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很少让同学亲自做实验,但是新课程改革之后,人们意识到实验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实验在课堂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说,实验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都不是很浓厚,特别是对一些领悟能力或者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让他们学习物理是非常困难的,渐渐的他们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如果在课堂上仍然只是盲目地讲解习题及各种公式,学生就会更加讨厌这门课。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演示一些实际的实验内容,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对这门课的抵触心理,因此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帮助。
比如在讲授《力与平衡》这一单元时,在上课前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平衡力大家应该都知道,大家能轻松找到一个物体的平衡点吗?比如书本,大家能不能找到一个点,然后用一根手指放在这个点上,并能保证书本不掉下来。”学生一听说要给书找平衡点,都非常感兴趣,并迅速找到了书本的中心作为平衡点,继续引导:“大家都找到了,但这是一个规则的物体,要是不规则的呢,比如一头沉一头轻的圆珠笔,我们如何去寻找呢?大家自己尝试一下。”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纷纷寻找答案,有的学生说可以不断尝试,有的学生说可以看准点凭感觉,有的学生则认为需要计算,最后教师交给大家一个方法,把手指放在笔的两头,同时往中间走,最后两个手指相碰的点就是平衡点。大家纷纷进行实验,最终验证了这一点,同时学生兴趣浓厚,教师接下来开始带领学生进行课本学习。
二、更直接地掌握所学内容
对于高中物理来说,很多学习内容都非常抽象,要想让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学习内容,非常困难,相反如果教师能将整个学习或者验证推理的过程以实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就可以从一步步真实的画面中逐渐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容易接受。实验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第二个作用在于能够更直接地让学生掌握所要学的内容。
比如在讲授《形变与弹力》这一章节时,当讲到弹力的方向时,一些学生容易将其与重力、摩擦力、阻力等力混淆,导致犯错误,老师如果让学生盲目死记硬背,其效果就不是太好,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到这一力量的方向,从而深刻理解这一知识原理。具体做法是这样的,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弹簧、一个钢球、一个木板三样物品,然后这样引导学生:“弹力、摩擦力、阻力这几种力的方向大家很难将它区分开,其实很简单,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上来做实验。”于是教师将几位同学请上台,让第一位同学将自己的铅笔盒放在木板上往前推,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第二位同学用手将钢球举起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第三位同学用手使劲摁弹簧,说说自己的感受。于是三位同学上台进行现场演示,并给出相对应的答案:“推木板感觉有一种力量在反推自己,拿铁球感觉铁球在压自己的手掌,摁弹簧感觉需要很使劲才能将其摁下去,并随时有向上弹的感觉。”当教师发现学生已经将自己的感觉表述出来后,继续引导学生:“对,大家的感受就是这些力的方向,下面请下面的同学说一下,他们都分别碰到了什么力啊?”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很快辨别出这些力的类型,并更加清晰地记住了这些力的方向。
通过实验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所学内容,就会更加轻松地掌握这些内容。
三、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学习物理需要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只有具有质疑的习惯,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提高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然而目前一些高中学生自我质疑的精神不足,认为老师是对的,老师不会出现任何错误,忽略了孔子所说的“教师非圣人”的思想,对老师的话听之即从,导致一些学生即使取得高分,但自身能力仍有待提高。实验恰好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学生经过实验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一旦与老师或者课本中所讲的东西不一样,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疑惑,到底是老师对还是实验对呢,促使学生进一步对实验结果进行探究,这样反复思考就养成了一定的质疑问题的习惯。
比如在讲授课文《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章节时,当教师讲到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时提到当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时,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会同时落地。讲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物品,并看看是不是同时落地的。有学生找到两支笔,有学生找到书和尺子,都验证了这一结果,突然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自己的物品没有同时落地,教师和学生都转脸一看,这位学生拿了一张纸和一个硬币,且确实是硬币先落地了,教师看着这位同学,并问道:“是啊,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不能想一想。”这样这些学生就都不自觉地进入到反思过程中,到底是谁对。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比如教师说考虑其他因素,最终大家发现纸张由于太薄,在落地时空气阻力对它的影响要比硬币大很多,于是问题解决了。学生养成了质疑的习惯。
总之,实验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因为实验浪费时间而不带领学生做实验,这样才能让更多学生从物理实验中受益,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兴趣,直观感受到物理原理,并不断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众.新课改视野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下,2015,5.
[2]李海波.趣味实验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J].博览群书·教育,2015,2.
关键词: 实验 高中物理教学 基础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很少让同学亲自做实验,但是新课程改革之后,人们意识到实验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实验在课堂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说,实验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都不是很浓厚,特别是对一些领悟能力或者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让他们学习物理是非常困难的,渐渐的他们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如果在课堂上仍然只是盲目地讲解习题及各种公式,学生就会更加讨厌这门课。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演示一些实际的实验内容,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对这门课的抵触心理,因此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帮助。
比如在讲授《力与平衡》这一单元时,在上课前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平衡力大家应该都知道,大家能轻松找到一个物体的平衡点吗?比如书本,大家能不能找到一个点,然后用一根手指放在这个点上,并能保证书本不掉下来。”学生一听说要给书找平衡点,都非常感兴趣,并迅速找到了书本的中心作为平衡点,继续引导:“大家都找到了,但这是一个规则的物体,要是不规则的呢,比如一头沉一头轻的圆珠笔,我们如何去寻找呢?大家自己尝试一下。”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纷纷寻找答案,有的学生说可以不断尝试,有的学生说可以看准点凭感觉,有的学生则认为需要计算,最后教师交给大家一个方法,把手指放在笔的两头,同时往中间走,最后两个手指相碰的点就是平衡点。大家纷纷进行实验,最终验证了这一点,同时学生兴趣浓厚,教师接下来开始带领学生进行课本学习。
二、更直接地掌握所学内容
对于高中物理来说,很多学习内容都非常抽象,要想让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学习内容,非常困难,相反如果教师能将整个学习或者验证推理的过程以实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就可以从一步步真实的画面中逐渐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容易接受。实验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第二个作用在于能够更直接地让学生掌握所要学的内容。
比如在讲授《形变与弹力》这一章节时,当讲到弹力的方向时,一些学生容易将其与重力、摩擦力、阻力等力混淆,导致犯错误,老师如果让学生盲目死记硬背,其效果就不是太好,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到这一力量的方向,从而深刻理解这一知识原理。具体做法是这样的,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弹簧、一个钢球、一个木板三样物品,然后这样引导学生:“弹力、摩擦力、阻力这几种力的方向大家很难将它区分开,其实很简单,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上来做实验。”于是教师将几位同学请上台,让第一位同学将自己的铅笔盒放在木板上往前推,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第二位同学用手将钢球举起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第三位同学用手使劲摁弹簧,说说自己的感受。于是三位同学上台进行现场演示,并给出相对应的答案:“推木板感觉有一种力量在反推自己,拿铁球感觉铁球在压自己的手掌,摁弹簧感觉需要很使劲才能将其摁下去,并随时有向上弹的感觉。”当教师发现学生已经将自己的感觉表述出来后,继续引导学生:“对,大家的感受就是这些力的方向,下面请下面的同学说一下,他们都分别碰到了什么力啊?”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很快辨别出这些力的类型,并更加清晰地记住了这些力的方向。
通过实验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所学内容,就会更加轻松地掌握这些内容。
三、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学习物理需要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只有具有质疑的习惯,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提高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然而目前一些高中学生自我质疑的精神不足,认为老师是对的,老师不会出现任何错误,忽略了孔子所说的“教师非圣人”的思想,对老师的话听之即从,导致一些学生即使取得高分,但自身能力仍有待提高。实验恰好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学生经过实验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一旦与老师或者课本中所讲的东西不一样,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疑惑,到底是老师对还是实验对呢,促使学生进一步对实验结果进行探究,这样反复思考就养成了一定的质疑问题的习惯。
比如在讲授课文《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章节时,当教师讲到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时提到当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时,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会同时落地。讲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物品,并看看是不是同时落地的。有学生找到两支笔,有学生找到书和尺子,都验证了这一结果,突然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自己的物品没有同时落地,教师和学生都转脸一看,这位学生拿了一张纸和一个硬币,且确实是硬币先落地了,教师看着这位同学,并问道:“是啊,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不能想一想。”这样这些学生就都不自觉地进入到反思过程中,到底是谁对。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比如教师说考虑其他因素,最终大家发现纸张由于太薄,在落地时空气阻力对它的影响要比硬币大很多,于是问题解决了。学生养成了质疑的习惯。
总之,实验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因为实验浪费时间而不带领学生做实验,这样才能让更多学生从物理实验中受益,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兴趣,直观感受到物理原理,并不断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众.新课改视野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下,2015,5.
[2]李海波.趣味实验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J].博览群书·教育,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