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留言】在辽宁省总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中共辽宁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赵国红作了工作报告: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社会发展蓝本,使我们在认清当前形势的同时,明确了今后工会工作的方向——
面对“十二五”
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要求,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十二五”时期,将是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推动科技创新,实施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实现“辽宁制造”向“辽宁创造”转变,需要培养更多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一线创新人才,建设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
适应广大职工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十二五”时期,将是全省人民生活水平的更快提高期。各级工会要着眼于提高维权能力和水平,努力推动解决广大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职工更体面地劳动、更有尊严地生活。
适应经济组织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十二五”时期,将是全省经济快速发展期。需要工会扩大领域,延伸触角,更加注重在县区、乡镇街和工业园区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工会代表会员和职工群众的有效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把职工群众最广泛地组织到工会中来,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阶级基础。
适应工会担负的新任务,建设一支过硬的工会干部队伍。
“十二五”时期,将是全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各级工会要着眼于提高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索针对不同经济形式、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职工群体情况,开展工会工作和职工群众工作的有效方式和载体,建立健全有利于提升工会干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管理机制。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会干部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提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工会干部真正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专家,关心服务职工的模范。
发展新战略
(一)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深入开展“当好主力军、奋战‘十二五’、实现新跨越”建功立业活动。
A 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主要载体,深化“五型班组”建设,推行“首席工人”、“星级员工”制度。力争年实现创造和节约价值50亿元。研究确定特色鲜明的竞赛主题,推动建立技能竞赛、技能培训、技能晋级与职工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相挂钩的公正合理的激励机制,切实增强劳动竞赛对职工的吸引力,不断赋予劳动竞赛鲜明的时代特征。
B 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
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为重点,掀起学习宣传郭明义同志等先进模范人物的新热潮,引导职工爱岗敬业、助人为乐、奉献社会,在全社会倡导“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
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加强工会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建设,发挥好职工文化阵地作用。做大做实“辽宁技工”品牌,努力造就一支适应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二)充分发挥工会的代表维护作用,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A以推进企业依法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推进完善职工利益保障机制。
以“双合同月”活动和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为载体,以县以下广泛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以行业劳动定额、工时工价制定为突破口,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推进大中型企业参照行业标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在三年内实现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达到95%,五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
B 加强源头参与制度建设,推进完善劳动关系调解机制。
进一步完善立法参与制度,推动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等制度向县区延伸。国有企业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达到97%以上;非公企业职代会建制率达到85%以上,厂务公开建制率达到80%以上。
推进企业和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覆盖面达到90%,增强基层工会调处劳动关系的能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五年内,国有企业参赛率达到100%,非公企业达到90%。继续开展“女职工特别关爱行动”,强化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在已经建立集体合同制度的企业,三年内,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合同的签订率要达到100%。
C拓宽服务体系覆盖面,推动工会服务惠及更多会员和职工群众。
要继续广泛开展“送温暖”、“金秋助学”、“农民工援助行动”等工会品牌活动,实施项目制帮扶,五年帮扶救助困难职工200万人次,五年实名制就业技能培训50万人次,努力完成实名制安置就业任务。
(三)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吸引作用,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
A 以推动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为重点,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建,推动中小非公企业组建工会,广泛吸纳劳务派遣工、农民工以及规模化的个体工商户等社会组织中的职工加入工会。五年内,全省乡镇街争取全部建立总工会,已建会企业女职工委员会建制率达到100%。
B 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基层工会发挥作用的层次和质量。
逐步完善乡镇街工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继续推进工会干部职业化,加大区域性、行业性工会选聘职业化工会干部的力度,在有条件的企业稳步推行工会主席直选试点工作,逐步推动县区所属的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全部配备职业化工会干部。
完善基层工会主席民主产生机制,把那些真正为职工说话办事、敢于开展维权服务、善于协调劳动关系、得到广大职工信任的人选到工会领导岗位上。
C 坚持开门办会,推进工会工作社会化。
善于把热心工会事业、乐于为职工服务的律师、企业家、大学生以及社会工作者等吸纳到工会志愿者队伍中,扩大工会社会影响。坚持依靠会员办工会,为会员搭建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平台。积极探索专职工会干部、兼职工会干部、工会积极分子和工会志愿者相结合开展工作的新路子,组建以体现职工自我管理为主要形式、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建设、职工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协会、学会、俱乐部等群众性组织,提高会员和职工参与工会活动的主动性,活跃基层工会工作,增强基层工会活力。W
本栏责编/王深
[email protected]
面对“十二五”
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要求,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十二五”时期,将是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推动科技创新,实施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实现“辽宁制造”向“辽宁创造”转变,需要培养更多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一线创新人才,建设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
适应广大职工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十二五”时期,将是全省人民生活水平的更快提高期。各级工会要着眼于提高维权能力和水平,努力推动解决广大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职工更体面地劳动、更有尊严地生活。
适应经济组织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十二五”时期,将是全省经济快速发展期。需要工会扩大领域,延伸触角,更加注重在县区、乡镇街和工业园区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工会代表会员和职工群众的有效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把职工群众最广泛地组织到工会中来,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阶级基础。
适应工会担负的新任务,建设一支过硬的工会干部队伍。
“十二五”时期,将是全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各级工会要着眼于提高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索针对不同经济形式、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职工群体情况,开展工会工作和职工群众工作的有效方式和载体,建立健全有利于提升工会干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管理机制。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会干部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提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工会干部真正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专家,关心服务职工的模范。
发展新战略
(一)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深入开展“当好主力军、奋战‘十二五’、实现新跨越”建功立业活动。
A 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主要载体,深化“五型班组”建设,推行“首席工人”、“星级员工”制度。力争年实现创造和节约价值50亿元。研究确定特色鲜明的竞赛主题,推动建立技能竞赛、技能培训、技能晋级与职工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相挂钩的公正合理的激励机制,切实增强劳动竞赛对职工的吸引力,不断赋予劳动竞赛鲜明的时代特征。
B 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
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为重点,掀起学习宣传郭明义同志等先进模范人物的新热潮,引导职工爱岗敬业、助人为乐、奉献社会,在全社会倡导“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
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加强工会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建设,发挥好职工文化阵地作用。做大做实“辽宁技工”品牌,努力造就一支适应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二)充分发挥工会的代表维护作用,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A以推进企业依法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推进完善职工利益保障机制。
以“双合同月”活动和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为载体,以县以下广泛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以行业劳动定额、工时工价制定为突破口,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推进大中型企业参照行业标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在三年内实现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达到95%,五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
B 加强源头参与制度建设,推进完善劳动关系调解机制。
进一步完善立法参与制度,推动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等制度向县区延伸。国有企业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达到97%以上;非公企业职代会建制率达到85%以上,厂务公开建制率达到80%以上。
推进企业和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覆盖面达到90%,增强基层工会调处劳动关系的能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五年内,国有企业参赛率达到100%,非公企业达到90%。继续开展“女职工特别关爱行动”,强化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在已经建立集体合同制度的企业,三年内,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合同的签订率要达到100%。
C拓宽服务体系覆盖面,推动工会服务惠及更多会员和职工群众。
要继续广泛开展“送温暖”、“金秋助学”、“农民工援助行动”等工会品牌活动,实施项目制帮扶,五年帮扶救助困难职工200万人次,五年实名制就业技能培训50万人次,努力完成实名制安置就业任务。
(三)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吸引作用,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
A 以推动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为重点,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建,推动中小非公企业组建工会,广泛吸纳劳务派遣工、农民工以及规模化的个体工商户等社会组织中的职工加入工会。五年内,全省乡镇街争取全部建立总工会,已建会企业女职工委员会建制率达到100%。
B 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基层工会发挥作用的层次和质量。
逐步完善乡镇街工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继续推进工会干部职业化,加大区域性、行业性工会选聘职业化工会干部的力度,在有条件的企业稳步推行工会主席直选试点工作,逐步推动县区所属的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全部配备职业化工会干部。
完善基层工会主席民主产生机制,把那些真正为职工说话办事、敢于开展维权服务、善于协调劳动关系、得到广大职工信任的人选到工会领导岗位上。
C 坚持开门办会,推进工会工作社会化。
善于把热心工会事业、乐于为职工服务的律师、企业家、大学生以及社会工作者等吸纳到工会志愿者队伍中,扩大工会社会影响。坚持依靠会员办工会,为会员搭建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平台。积极探索专职工会干部、兼职工会干部、工会积极分子和工会志愿者相结合开展工作的新路子,组建以体现职工自我管理为主要形式、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建设、职工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协会、学会、俱乐部等群众性组织,提高会员和职工参与工会活动的主动性,活跃基层工会工作,增强基层工会活力。W
本栏责编/王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