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不可一日无此君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之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引得咏竹诗文、画竹佳作无数,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而与竹相关的竹文化则源远流长,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典型特色,甚至有学者将中国文化称作“竹的文化”,将中国文明称作“竹的文明”。为分析竹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的重要作用,以及产生影响的原因,本文从文化诸流派中选用功能学派的观点来对其进行分析。根据著名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人类的任何社会现象、文化现象,首先是为满足某种现实的需要而存在的。以此为据,竹从古代至现今社会一直保持其特有的物质实用价值与精神文化价值,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因而从功能学派的视角出发来分析竹文化,更能全面了解竹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从竹的实用价值发现竹文化的物质层面意义
  
  对于竹的实用价值,北宋著名文人苏轼曾用一句话来概括,即“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除此之外,竹与农业生产、园林艺术、科技进步、音乐娱乐等方面也息息相关,可以说在整个中国文明发展过程中无处不见竹的身影,无怪乎苏轼也说过“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分析竹的物质文化意义,那么有必要对其实用价值和功能进行总结。从物质生产层面来说,竹子可编制各种农具,如箩筛、簸箕、晒垫等;将竹子的竹节打通当作水管,可供农田灌溉和引水之用;用大竹秆削去竹青扎成竹筏,可作南方内河上游的交通工具;劈竹成篾,可编成各种水产养殖的器具;另外,竹也曾用于古代水利工程及打井技术中。
  竹在人们生活层面作用更大:竹笋可以用来食用,且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促进肠胃消化和排泄,是营养学家认为的天然保健食品。竹可以用来制作许多生活用具,大到房屋建筑,如西双版纳的吊脚楼就多用竹建造;小到日常用品,如桌椅、碗筷、家具等样样都可竹制。竹还可以用作书写工具和音乐器具,古时曾削竹为片制成竹简作为记录文字的载体,后又用竹造纸;以竹为干制成的毛笔,则一直是我国传统的重要书画用具,文房四宝之一;而我国传统乐器包括笛、箫、笙、筝、鼓板、二胡等,都离不开竹料,古时用“丝竹”代表音乐,可见竹对我国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性。竹本身作为植物的存在价值则体现在园林艺术上,虽无梅之俏姿、菊之艳丽、兰之芳香、松之雄伟,但其清韵足以感人推崇,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
  对竹实用价值的发掘基本上贯穿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不可一日无此君”在物质层面的体现。从功能学派的基本观点来看,竹对于满足人们现实需要的功能如此之强,才使得竹文化从产生伊始至今,不管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即使随着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的许多生活方式,但竹对于人们的重要意义仍然存在。竹文化在物质层面的意义是,对我国古代生产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对人们生活提供了众多可利用的资源,从古至今对竹的加工使用过程也就是竹文化在物质层面的逐渐发展过程,对我国古代劳动文明的记录、发扬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从竹的文化意蕴发展竹文化的精神层面价值
  
  自古以来,与竹相关的传说、典故、诗文、书画作品不凡其数,纷纷代表着人们对竹及竹文化的精神寄托意义,因此通过分析竹的文化意蕴,才能更好的了解竹文化的精神层面价值。综合古人对竹及其相关特性的描绘,再结合其他学者对竹蕴的分析,本文将竹的文化意蕴概括为君子之德、处士之风、淡雅之美、吉祥之意四个部分。
  一是君子之德。《诗经·卫风·淇奥》中将卫武公比作淇水岸边茂盛的翠竹,借此褒扬其功德,是历史上第一首竹的赞歌。宋代王炎在《竹赋·序》中分析“小人之情,得意则领顽自高,少不得意则摧折不能守,君子反是。竹之操甚有似夫君子者。”赞美了竹坦荡坚定而潇洒卓绝的君子风度。周天侯的《颂竹》:“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是对竹不畏严寒的写照。“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一咏竹绝句,不仅显示了竹之君子的气节之心和高风亮节,也显示了竹有若谷之怀而虚心自持的君子风范。以竹的劲挺耐寒之性声托自我坚韧贞洁的志向,由自己傲岸不羁的情操发现竹子正直耿介之德,这是古代文人对竹称颂的精神文化意义所在。
  二是处士之风。《广群芳谱》八十五引《梦书》中记载:“竹为处士,梦者当归隐也。”竹的挺拔清逸之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不满社会现实而顽强保持自己独立人格的处士逸民。竹丛深处,静谧幽雅,远离尘俗,青翠净洁,确实是文人士子托身寄兴的大好去处。历史上的魏晋动荡时期,在政权斗争激烈的年代,文士们陷于危机四伏的险恶境况,不得不寄情于山水竹林之间,以逃避社会危难而自保,典型的文人代表有“竹林七贤”。竹林不仅作为黑暗现实的对立面,显得宁静和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且坐卧竹林能忘却俗务的烦恼,领略人生的乐趣;种竹爱竹更能彰显淡泊名利之志和萧然洒脱之情。
  三是淡雅之美。《诗品》中有句“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突显出了竹的淡泊清雅之美。竹虽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无荷菊之妩媚;但却有梅傲而无梅冷,有兰幽而无兰愁,有菊雅而无菊寂,一肩担尽高风亮节,披一身翠绿安然自若。竹的美体现在其秆挺拔秀丽、其叶潇洒多姿、其形千奇百态上,且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竹之挺拔、常青不凋之色以及竹的摇曳之声和清疏之影,显示出清新淡雅、幽静柔美的审美特征,营造了静穆清幽的艺术氛围,成为文学家和艺术家创作美的灵感源泉。
  四是吉祥之意。《庄子·秋水》中,神鸟非竹实不吃,可见竹也是不同凡俗的祥和吉利象征;战国时期把竹视为具有送子和延寿神秘力量的“灵草”,人们常崇拜竹以祈求得子或求子健康成长,并驱病延寿;彝族、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将竹作为本民族的祖先和保护神进行祭祀,使竹成为一种图腾;在中国传统中,竹子是冬季的三大吉祥植物之一(另外两种是松树和梅树),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竹在工艺美术中作为表现题材,寄寓着福、禄、寿、喜、财、发顺、吉等吉祥内容,数千年来一直在民间装饰美术中流行。此外,还有与竹相关的典故体现了竹的祥兆,如竹报平安是指平安家信,竹苞松茂比喻家族兴旺,势如破竹形容节节胜利等。
  
  三、对竹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竹对于我国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各个方面。但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竹对于人们生活的作用和意义都在减弱,也就是说,随着竹对满足人们需要的功能减弱,其价值变得越来越小,不管是实用价值还是文化意蕴上,都不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要。然而,竹文化毕竟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并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保持中国特色文化的中心议题,因此,对于竹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深切的思考。
  同样从实用价值和文化意蕴两方面考量,竹体现在人们吃穿住用行上的实用性在减弱,除了对竹的特别偏爱者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已经很难看到竹的身影;而竹所象征的精神意义对现代人而言,即便是文人学者也鲜少寄情于竹上,也许不是竹的特性在改变,而是人们能够抒发和寄托感情的事情增加了,或者科技引领的信息高速时代不再适合文人们对竹抒情,现实社会的灯红酒绿也不再适合恃才傲物者自比竹清。虽然人们谈竹论竹的少了,但是并不意味着竹就因此推出了人们的生活舞台即便其文化意蕴在减少,但实用欣赏价值仍然值得发挥。竹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等特点,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生态环境和补充木材消耗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此外,以竹乐为代表的我国古典音乐特色,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将得到推动,延续着竹文化对我国古代文明的影响。从这些层面上来讲,对竹的感慨“不可一日无此君”还是值得认可的。
其他文献
《饮食男女》是李安担任导演的“父亲三部曲”之第三部曲.该片讲述了生活在台北的老朱一家的生活点滴,利用老朱的厨师身份,导演将中华饮食文化浸透全片.生活就像一桌饱含仪式
为了效验组织病理学标准在诊断早期蕈样霉菌病(MF)病变中的价值,作者回顾分析了18例患者24次皮肤活检切片,取材时患者处于MF Ia期.这些病人都具备以下条件:①临床明确诊断MF
在独立学院,班级学生干部是一群特殊而且很重要的群体,他们以骨干代表的身份广泛参与学校的管理与教学工作,是学校各级部门联系和管理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更是学院党员发展的后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时代的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的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中等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也需要进行改革。它是时代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必要性,只有通过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具有“工匠精神”。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改革 互联网+ 策略  【分类号】G719.2  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
摘要:《论语》作为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依然是人们精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其中蕴含着许多精良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的传播与发扬的源泉。“孝”作为一个这部经典中一个重要的话题,一直影响的人们的一言一行,直至今日依然具有值得探讨的必要。  关键词:孝;敬;德;仁爱;君子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
道德的本质是道德与各种非道德的东西相区别的特殊的规定性,它所回答的是“什么是道德”或“道德是什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家或者把道德看作是有意志的天或上帝赋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形势下,我国高校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
《无词歌》是门德尔松的首创作品,也是其音乐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钢琴小品《无词歌》的音乐风格开创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新纪元.本文将对《无词歌》中的OP.30.NO.2进行
校企合作作为促进学生学习、就业的一种方式,已经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认可.但是存在学校和企业未能进行长期稳定合作、未能在合作过程中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等情况,因此本文主
摘要: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选拔官吏制度的重要内容,不仅贯穿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而且对整个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尤为深远的影响。在漫长的古代岁月中,日本和中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日本不仅积极向中国学习先进的科学制度,并且大规模引进中国文化,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古代日本的发展。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一项重要的制度建树之一,对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然而,日本却没有吸收并继承科举制度,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