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添加剂益生素在牛羊生产中得到应用,这样不仅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动物的生产力而且具有保健作用。
[关键词] 益生素 牛羊 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 S8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33-02
1 益生素的定义
益生素是指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通过调节动物胃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具备5个特点:①应能对宿主施加有利影响(即提高生长率和抗病率)的微生物;②应是无毒的和非致病性的;③应是活的,含菌量要大;④应能在肠道环境中进行代谢,即能抵抗PH和有机酸;⑤应能长期保持存活和稳定[1]。
2 益生素的作用机理及常用菌种
2.1 益生素的作用机理
2.1.1 调整动物消化道内环境,恢复和维持正常微生态平衡
(1)帮助建立和维持正常的肠道优势菌群 在正常微生物群与有机体内环境之间构成的微生态系统内,微生物种群中的优势种群对这个种群起决定作用,一旦失去了优势菌群则微生态平衡失调。
(2)通过黏附机制和竞争肠道定居位置抑制和排除病原微生物 一般认为,微生物在4423肠上皮的黏附和肠道内的定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某些有益微生物通过与肠道中有害微生物的直接竞争和定居部位的竞争,可抑制病原菌黏附或定植于肠道,或占据病原微生物附着的部位,形成保护屏障,防止其直接黏附到动物细胞上,且自身一般不会脱落,从而发挥其竞争性抑制病原菌在畜禽腸道黏附或定植的作用。
(3)通过生物夺氧方式阻止病原菌的繁殖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的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进入畜禽消化道后生长繁殖,消耗肠道内的氧气,使局部环境的氧分子浓度降低,形成厌氧环境,有利于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定植和生长。而不利于大肠杆菌等需氧病原菌的定植和生长。
2.1.2 为动物机体提供营养、促进生长
(1)合成多种消化酶,增强消化力,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 微生物可产生各种消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从而提高饲料消化率和转化率。此外,益生菌还能诱导动物内源消化酶的分泌,它们在消化道内所产生的酶和动物体内的酶共同起作用,提高饲料消化率。
(2)产生有机酸,激活酶原,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进入动物肠道后,尤其以乳杆菌和链球菌等能产生乳酸、挥发性脂肪酸等有机酸,酸化肠道内环境。肠道的酸化,有利于铁、钙及维生素D等的吸收,并能激活胃蛋白酶,提高日粮养分的利用率,促进生产性能。
(3)合成菌体蛋白、维生素和未知生长因子 许多有益微生物的菌体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光合细菌富含蛋白质,粗蛋白可达60℅以上,还含有多种维生素、钙、磷及其他多种微量元素等,添加到饲料中可被动物作为营养物质直接吸收利用。
2.1.3 提高机体免疫机能
仔猪乳酸菌和地衣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等可产生非特性异免疫调节因子,通过细菌本身或细胞壁成分刺激宿主免疫细胞,使其激活,促进吞噬细胞活力或作为佐剂发挥作用。此外,还可发挥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宿主产生抗体的能力。
2.1.4 防止有害物质的产生,改善环境
动物肠道内大肠杆菌等有害物菌活动增强,会导致蛋白质转化为氨和胺,二者具有刺激性和毒性。摄入有益微生物后,强化了肠内有益微生物的菌群优势,抑制大肠杆菌等的活动,扭转了蛋白质转化为氨和胺的倾向,从而是粪便和尿液中氨浓度下降,具有除臭功能,使得圈舍内臭气与苍蝇等减少,改善养殖环境。
2.2 常用菌种
2.2.1 乳酸菌类 通常厌氧或者兼性厭氧生长,在动物体内通过生物拮抗、降低pH值、阻止和抑制致病菌的侵入和定植,降解氨、吲哚、粪臭素等有害物质,维持肠道中生态平衡。
2.2.2 芽孢杆菌属 该类制剂以内生孢子形式存在,优势有:①抗逆性强,如耐酸、耐盐、耐高温及耐挤压,因而在饲料的加工制粒、储存及通过胃肠道等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②在贮藏过程中以孢子形式存在,不消耗饲料的营养成分,可以保证饲料的质量;③进入肠道后,在肠道迅速复活,复活率接近100%;④芽孢杆菌能够产生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以及多种氨基酸。⑤芽孢杆菌可以消耗大量的氧,维持肠道厌氧环境,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维持肠道正常生态平衡;⑥具有平衡和稳定乳酸杆菌的作用。
2.2.3 双歧杆菌属 对调整和维持正常微生物区系和稳定的消化道内环境起关键作用,能抑制肠内产生氨等有害物质,并能中和肠内毒素(主要是细菌毒素),是应用最早的防治幼畜腹泻的生物制剂。
2.2.4 光合细菌类 是光能自养型微生物,能利用日光作能源进行光合作用,还能吸收分解水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具有水质净化能力。
2.2.5 酵母类 饲用酵母对动物体的作用:①促生长作用。酵母细胞富含蛋白质、核酸、维生素和多种酶,具有提供养分、增加饲料适口性、加强消化吸收等功能。由于酵母丰富的营养组成,因此饲用酵母可以部分或者全部替代饲料中的鱼粉;②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使厌氧菌总数上升、纤维素降解菌数量明显上升;③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抗病力;④可直接和肠道病原体结合,中和肠道中的毒素。防止病原菌在肠道黏膜中定植。
2.2.6 拟杆菌类 能分泌乳酸从而促进饲料消化和吸收,抑制病原菌促进有益菌生长,但稳定性较差。
3 益生素在牛羊中的应
3.1 在牛上的应用
犊牛:西班牙用含有益生素(嗜乳酸杆菌)日粮作为代乳品饲喂生产小牛肉的犊牛,犊牛死亡率降低,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奶牛:Nado等用乳酸杆菌培养物饲喂奶牛,能使产奶量提高26%,乳脂率上升0.03%。Wiedmeier和Arambe报道,奶牛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或米曲霉,可提高奶牛干物质、粗蛋白和粗纤维的消化率,提高产奶量和奶品质。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34-01
仔猪病毒性腹泻一直是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导致仔猪腹泻的病毒种类很多,临床上常见的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腹泻一旦发生,将会导致仔猪病死率较高,即使耐受过的仔猪也会出现生长迟缓,易形成“僵猪”,如果该病不能及时被治疗和控制,必会引起饲料报酬降低,猪增重下降,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仔猪病毒性腹泻的原因和临床诊断提出相应控制策略。
1 原因
病毒侵入仔猪小肠淋巴结,然后再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并在其内大量繁殖,由感染处扩散造成小肠绒毛上皮受损,绒毛脱落,小肠吸收不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能力减弱。完整的肠道免疫需要2月龄才能发育完全,在此之前仔猪不能消化糖类和蛋白质,导致乳汁中的糖类消化不全被肠道菌分解成有机酸,使肠液渗透压增高,液体不能及时排出,最后导致腹泻。
2 临床诊断
2.1 猪流行性腹泻
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性疾病,多发生在12月到来年的2月份,主要感染5日龄以内的仔猪。其特征为呕吐、排灰色或黄色粥样或水样稀便、脱水,患病猪体温不升高或者轻微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减弱,患病猪日龄越小临床症状越重。剖检病死猪呈现小肠肠管内因充满黄色的内容物而胀满,肠壁变的很薄,肠系膜血管充血严重并呈树枝状分布,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2.2 猪传染性胃肠炎
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2周龄以内的仔猪。患病仔猪通常在吸吮母乳后发生呕吐症状,不久即出现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灰色水样稀便,粪便之中常常混有没有被消化的凝乳小块,粪便恶臭难闻,仔猪体重迅速降低,严重脱水,并多在2-7天内发生死亡。剖检可见肠壁菲薄且无弹性,空肠肠管扩张,肠内充满黄色带泡沫液体及乳凝块。胃肠黏膜充血、出血、胃内充满凝乳。
2.3 轮状病毒病
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以猪厌食、呕吐、下痢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猪,死亡率可高达一半以上。病猪精神萎靡,不喜走动,常常在采食后发生呕吐,排出黄色或灰褐色水样或糊状稀便,并通常因腹泻脱水而在3-7天内死亡。剖检可见胃弛缓、胃内充满未消化食物,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结肠和盲肠内多因含灰黄色或灰黑色的液状内容物而胀满。
最终确诊需结合实验室检测技术来确定,如分子生物学方法,病原学检测方法或血清学检测方法。
3 控制策略
通常仔猪病毒性腹泻发生的日龄越小,病程越短,仔猪的死亡率也就越高,所以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母猪和仔猪要同時进行治疗,不应仅针对发病仔猪进行治疗,对母猪进行治疗也很必要,因为这样可以防止母猪再次通过奶水将病毒传给仔猪,如果患病猪出现了脱水现象,还要给患病猪服用葡萄糖或补液盐进行辅助治疗。要想减少养殖场仔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 加强饲养管理
务必做好养殖场内的卫生消毒和保暖通风工作,严格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时刻注意饲料营养均衡,保证猪各阶段生长发育需求,增强机体的免疫和抵抗力,认真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对于减少疫病的传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严禁从疫区引种,猪场应实施全进全出,按时对猪舍进行严格消毒,杀虫灭鼠蚊蝇等,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病养殖场内猪群最好全部淘汰,空舍,彻底清洁和消毒后再引进健康猪。
3.2 疫苗免疫
对怀孕母猪和刚出生仔猪进行三联苗免疫,注射于后海穴。妊娠母猪产仔前30日免疫注射一次,免疫后15天即可产生较高的抗体,可以为新生仔猪提供含较高抗体水平的初乳,为仔猪提供被动免疫能力;仔猪于断奶后7日内免疫注射一次,可以为仔猪提供主动免疫的能力。
3.3 药物治疗
发现仔猪病毒性腹泻时,应迅速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并加强养殖场及周边环境的消毒工作。脱水是导致患病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注射葡糖糖或生理盐水进行补液、收敛和补盐缓解酸中毒,并结合加强护理。对呕吐物和排泄物应先进行消毒半个小时后再进行冲洗,对被污染的用具也要进行严格消毒。病猪隔离消毒并配合使用抗病毒中药,如鱼腥草、柴胡、黄芪、大黄、西洋参等。对7日龄以下的仔猪可用抗生素或抗菌药,如肌注阿莫西林、卡那霉素、丁胺卡那、氟哌酸。
[关键词] 益生素 牛羊 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 S8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33-02
1 益生素的定义
益生素是指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通过调节动物胃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具备5个特点:①应能对宿主施加有利影响(即提高生长率和抗病率)的微生物;②应是无毒的和非致病性的;③应是活的,含菌量要大;④应能在肠道环境中进行代谢,即能抵抗PH和有机酸;⑤应能长期保持存活和稳定[1]。
2 益生素的作用机理及常用菌种
2.1 益生素的作用机理
2.1.1 调整动物消化道内环境,恢复和维持正常微生态平衡
(1)帮助建立和维持正常的肠道优势菌群 在正常微生物群与有机体内环境之间构成的微生态系统内,微生物种群中的优势种群对这个种群起决定作用,一旦失去了优势菌群则微生态平衡失调。
(2)通过黏附机制和竞争肠道定居位置抑制和排除病原微生物 一般认为,微生物在4423肠上皮的黏附和肠道内的定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某些有益微生物通过与肠道中有害微生物的直接竞争和定居部位的竞争,可抑制病原菌黏附或定植于肠道,或占据病原微生物附着的部位,形成保护屏障,防止其直接黏附到动物细胞上,且自身一般不会脱落,从而发挥其竞争性抑制病原菌在畜禽腸道黏附或定植的作用。
(3)通过生物夺氧方式阻止病原菌的繁殖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的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进入畜禽消化道后生长繁殖,消耗肠道内的氧气,使局部环境的氧分子浓度降低,形成厌氧环境,有利于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定植和生长。而不利于大肠杆菌等需氧病原菌的定植和生长。
2.1.2 为动物机体提供营养、促进生长
(1)合成多种消化酶,增强消化力,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 微生物可产生各种消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从而提高饲料消化率和转化率。此外,益生菌还能诱导动物内源消化酶的分泌,它们在消化道内所产生的酶和动物体内的酶共同起作用,提高饲料消化率。
(2)产生有机酸,激活酶原,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进入动物肠道后,尤其以乳杆菌和链球菌等能产生乳酸、挥发性脂肪酸等有机酸,酸化肠道内环境。肠道的酸化,有利于铁、钙及维生素D等的吸收,并能激活胃蛋白酶,提高日粮养分的利用率,促进生产性能。
(3)合成菌体蛋白、维生素和未知生长因子 许多有益微生物的菌体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光合细菌富含蛋白质,粗蛋白可达60℅以上,还含有多种维生素、钙、磷及其他多种微量元素等,添加到饲料中可被动物作为营养物质直接吸收利用。
2.1.3 提高机体免疫机能
仔猪乳酸菌和地衣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等可产生非特性异免疫调节因子,通过细菌本身或细胞壁成分刺激宿主免疫细胞,使其激活,促进吞噬细胞活力或作为佐剂发挥作用。此外,还可发挥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宿主产生抗体的能力。
2.1.4 防止有害物质的产生,改善环境
动物肠道内大肠杆菌等有害物菌活动增强,会导致蛋白质转化为氨和胺,二者具有刺激性和毒性。摄入有益微生物后,强化了肠内有益微生物的菌群优势,抑制大肠杆菌等的活动,扭转了蛋白质转化为氨和胺的倾向,从而是粪便和尿液中氨浓度下降,具有除臭功能,使得圈舍内臭气与苍蝇等减少,改善养殖环境。
2.2 常用菌种
2.2.1 乳酸菌类 通常厌氧或者兼性厭氧生长,在动物体内通过生物拮抗、降低pH值、阻止和抑制致病菌的侵入和定植,降解氨、吲哚、粪臭素等有害物质,维持肠道中生态平衡。
2.2.2 芽孢杆菌属 该类制剂以内生孢子形式存在,优势有:①抗逆性强,如耐酸、耐盐、耐高温及耐挤压,因而在饲料的加工制粒、储存及通过胃肠道等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②在贮藏过程中以孢子形式存在,不消耗饲料的营养成分,可以保证饲料的质量;③进入肠道后,在肠道迅速复活,复活率接近100%;④芽孢杆菌能够产生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以及多种氨基酸。⑤芽孢杆菌可以消耗大量的氧,维持肠道厌氧环境,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维持肠道正常生态平衡;⑥具有平衡和稳定乳酸杆菌的作用。
2.2.3 双歧杆菌属 对调整和维持正常微生物区系和稳定的消化道内环境起关键作用,能抑制肠内产生氨等有害物质,并能中和肠内毒素(主要是细菌毒素),是应用最早的防治幼畜腹泻的生物制剂。
2.2.4 光合细菌类 是光能自养型微生物,能利用日光作能源进行光合作用,还能吸收分解水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具有水质净化能力。
2.2.5 酵母类 饲用酵母对动物体的作用:①促生长作用。酵母细胞富含蛋白质、核酸、维生素和多种酶,具有提供养分、增加饲料适口性、加强消化吸收等功能。由于酵母丰富的营养组成,因此饲用酵母可以部分或者全部替代饲料中的鱼粉;②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使厌氧菌总数上升、纤维素降解菌数量明显上升;③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抗病力;④可直接和肠道病原体结合,中和肠道中的毒素。防止病原菌在肠道黏膜中定植。
2.2.6 拟杆菌类 能分泌乳酸从而促进饲料消化和吸收,抑制病原菌促进有益菌生长,但稳定性较差。
3 益生素在牛羊中的应
3.1 在牛上的应用
犊牛:西班牙用含有益生素(嗜乳酸杆菌)日粮作为代乳品饲喂生产小牛肉的犊牛,犊牛死亡率降低,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奶牛:Nado等用乳酸杆菌培养物饲喂奶牛,能使产奶量提高26%,乳脂率上升0.03%。Wiedmeier和Arambe报道,奶牛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或米曲霉,可提高奶牛干物质、粗蛋白和粗纤维的消化率,提高产奶量和奶品质。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34-01
仔猪病毒性腹泻一直是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导致仔猪腹泻的病毒种类很多,临床上常见的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腹泻一旦发生,将会导致仔猪病死率较高,即使耐受过的仔猪也会出现生长迟缓,易形成“僵猪”,如果该病不能及时被治疗和控制,必会引起饲料报酬降低,猪增重下降,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仔猪病毒性腹泻的原因和临床诊断提出相应控制策略。
1 原因
病毒侵入仔猪小肠淋巴结,然后再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并在其内大量繁殖,由感染处扩散造成小肠绒毛上皮受损,绒毛脱落,小肠吸收不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能力减弱。完整的肠道免疫需要2月龄才能发育完全,在此之前仔猪不能消化糖类和蛋白质,导致乳汁中的糖类消化不全被肠道菌分解成有机酸,使肠液渗透压增高,液体不能及时排出,最后导致腹泻。
2 临床诊断
2.1 猪流行性腹泻
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性疾病,多发生在12月到来年的2月份,主要感染5日龄以内的仔猪。其特征为呕吐、排灰色或黄色粥样或水样稀便、脱水,患病猪体温不升高或者轻微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减弱,患病猪日龄越小临床症状越重。剖检病死猪呈现小肠肠管内因充满黄色的内容物而胀满,肠壁变的很薄,肠系膜血管充血严重并呈树枝状分布,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2.2 猪传染性胃肠炎
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2周龄以内的仔猪。患病仔猪通常在吸吮母乳后发生呕吐症状,不久即出现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灰色水样稀便,粪便之中常常混有没有被消化的凝乳小块,粪便恶臭难闻,仔猪体重迅速降低,严重脱水,并多在2-7天内发生死亡。剖检可见肠壁菲薄且无弹性,空肠肠管扩张,肠内充满黄色带泡沫液体及乳凝块。胃肠黏膜充血、出血、胃内充满凝乳。
2.3 轮状病毒病
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以猪厌食、呕吐、下痢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猪,死亡率可高达一半以上。病猪精神萎靡,不喜走动,常常在采食后发生呕吐,排出黄色或灰褐色水样或糊状稀便,并通常因腹泻脱水而在3-7天内死亡。剖检可见胃弛缓、胃内充满未消化食物,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结肠和盲肠内多因含灰黄色或灰黑色的液状内容物而胀满。
最终确诊需结合实验室检测技术来确定,如分子生物学方法,病原学检测方法或血清学检测方法。
3 控制策略
通常仔猪病毒性腹泻发生的日龄越小,病程越短,仔猪的死亡率也就越高,所以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母猪和仔猪要同時进行治疗,不应仅针对发病仔猪进行治疗,对母猪进行治疗也很必要,因为这样可以防止母猪再次通过奶水将病毒传给仔猪,如果患病猪出现了脱水现象,还要给患病猪服用葡萄糖或补液盐进行辅助治疗。要想减少养殖场仔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 加强饲养管理
务必做好养殖场内的卫生消毒和保暖通风工作,严格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时刻注意饲料营养均衡,保证猪各阶段生长发育需求,增强机体的免疫和抵抗力,认真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对于减少疫病的传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严禁从疫区引种,猪场应实施全进全出,按时对猪舍进行严格消毒,杀虫灭鼠蚊蝇等,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病养殖场内猪群最好全部淘汰,空舍,彻底清洁和消毒后再引进健康猪。
3.2 疫苗免疫
对怀孕母猪和刚出生仔猪进行三联苗免疫,注射于后海穴。妊娠母猪产仔前30日免疫注射一次,免疫后15天即可产生较高的抗体,可以为新生仔猪提供含较高抗体水平的初乳,为仔猪提供被动免疫能力;仔猪于断奶后7日内免疫注射一次,可以为仔猪提供主动免疫的能力。
3.3 药物治疗
发现仔猪病毒性腹泻时,应迅速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并加强养殖场及周边环境的消毒工作。脱水是导致患病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注射葡糖糖或生理盐水进行补液、收敛和补盐缓解酸中毒,并结合加强护理。对呕吐物和排泄物应先进行消毒半个小时后再进行冲洗,对被污染的用具也要进行严格消毒。病猪隔离消毒并配合使用抗病毒中药,如鱼腥草、柴胡、黄芪、大黄、西洋参等。对7日龄以下的仔猪可用抗生素或抗菌药,如肌注阿莫西林、卡那霉素、丁胺卡那、氟哌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