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案紧邻地铁站口,商业与地铁的连接成为商业动线设计的关键点。出于对此考虑本案于虎泉大街东西两端及地块东南角临雄楚大道设置主入口广场,中部以贯穿内部商业街的商业动线及内部中庭联系起来,形成 “一核三点放射结合”的规划系统。在内部广场内塑造立体的地铁消费型商业街区,同时住宅各住宅塔楼入口大堂设于南面,隔绝商区的烦嚣,安静怡人。
关键词:地铁商业;商业动线;商住综合建筑
一、项目概况
武汉P(2011)052号(原西藏中学)地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道与虎泉街的交汇处,北靠地铁2#线名都花园站,南接雄楚大道和原软件学院教职工住宅楼,具体位置及四至关系见设计任务书所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9662平方米(以实测为准),其中轨道控制用地面积为1079平方米(以实测为准),规划净用地面积为18583平方米(以实测为准)。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容积率控制在4.5以内;建筑面积按净用地面积与容积率的乘积计算(居住与商业建筑面积比例为7:3);建筑密度不大于30%;建筑高度结合具体方案审定;绿地率按《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执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为住宅用地70年、商服用地40年;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商品房建设规模不少于住宅总建筑规模的66%。
该地块毗邻地铁站,沿虎泉街往东直达光谷广场,受到该城市中心区域辐射影响,拥有特殊商业氛围;往西主要为城市住宅区,基地北面为保利华都小区,师大附中,东面为成熟的住宅小区,西面现状为绿地,南面为保留宿舍楼,居住氛围成熟,是典型的城市地铁商业圈形态。
二、设计理念
作为老城区与新兴城市中心之间的一个连接点,本案试图以传统装饰与现代形体及富有民国韵味的灰蓝立面主色调相结合,打造出一个集历史韵味,富现代感的建筑形象。同时,作为该区域一个形象突出,品位独特,有影响力的建筑工程,集居住、商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体,点亮了城市的风景线,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及热闹的步行商业体系。
三、地铁商业的塑造
本案紧邻地铁站口,商业与地铁的连接成为商业动线设计的关键点。根据对地铁商业的研究分析及本项目的用地情况,我们将此处定义为消费型地铁商业。消费型地铁商业相对传统商业及普通干道型地铁商业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1.通过立体式交通空间的设计,使地铁与地面完全融为一体,形成立体式交通网络,解决交通空间的同时注重地铁与地面商业的互动。
2.商务人流、游客、休闲、购物人流较多,各时间段人流均较多,乘地铁前来目的性消费的乘客比例较大。
3.地铁通道四通八达,出口与周边商家相连,形成地下商业走廊,业态比较广泛,包括:超市、百货、餐饮、休闲娱乐等。
对地铁商业特质进行挖掘,我们把设计关注点集中在地铁商业两类型商铺中。第一类为与站台同层或相邻的地下商业。利用用地本身的地势高差,使此类商铺能既享有地铁的客流,又能使室外客流直接进入,保证人流量。第二类为地铁上盖商业。于项目用地上设置富有趣味性的商业步行街,不仅可共享地铁人流之外,吸引地面人流,又有更大的空间发挥及提升商业价值,因此这部分商业能带给开发商及投资者最大的利润回报。
四、规划结构系统
本案于虎泉大街东西两端及地块东南角临雄楚大道设置主入口广场,中部以贯穿内部商业街的商业动线及内部中庭联系起来,形成 “一核三点放射结合”的规划系统。
五、规划布局分析
基地北面沿虎泉街拥有200米的临街面宽,以及拥有地铁出入口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本案从空间上将北面沿路全面打开,五栋百米住宅塔楼沿基地南面一字排开,最有效的享受日照的同时,留出基地北面的大片商业空间,完整集中,有利于人气的汇聚。用地西面布置公寓塔楼,与住宅塔楼围合出半圆的开阔空间,犹如一个“聚宝盆”之势,将商业财气尽收囊中。
“聚宝盆”中结合当地周边情况,将商业形态定位为“街区商铺”,塑造步行街的场所感,从商业街的外部空间、消费空间、公共活动、消费活动四个维度打造充满活力的社区商业。
六、竖向设计
虎泉街标高沿基地从东往西逐渐升高,东部较陡,中部往西较缓。将主广场步行街标高定为32.0,基本与虎泉街中西路段平,方便客流进入。东北角广场定为29.0,与虎泉街东端平接。西南广场自内向外放坡,连接步行街与雄楚大道。
七、交通流线分析
商业流线:
在北面释放的商业界面上,设置东部入口广场 及 西部入口广场,形成客流的吸入口,200米长的沿街商业面,使两入口形成联动,聚集人气,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
东南部为项目的南部入口广场,结合25米绿化带,创造出开阔宜人的入口空间,引入雄楚大道充足的客流量。位于商业街内部的核心下沉广场,以放射状的街道将三个入口有机联系起来,带动“聚宝盆”内的商业动线。通过街区内均匀布置的垂直交通体,可到达各层商铺,空中连廊环形设计,丰富了街区的景观,保证了商铺的易达性,提高2层以上的商业价值。
与负一层商业及地铁的有机融合:
在与地铁站台的连接处设置自动扶梯直达负一层入口,通过“下沉商业街”与基地东北角的下沉广场直接联系,形成第二个首层商铺界面,达到双首层的设计效果,巧妙利用地形高差,極大提高商业价值。负一层内部商业流线环形设置,通过核心下沉中庭及各垂直交通体与首层商业联系,使整个街区的商业有机融合起来。
住户流线:
住宅主入口设于临雄楚大道的西南角,并于东北角,及中部设置次入口,方便住户进入。各住宅塔楼入口大堂设于南面,隔绝商区的烦嚣,安静怡人。
公寓入口位于西面,独立于商业流线,提高私密性。
车行流线分析: 分别于地块的西北角和西南角设置商业车行地库入口,于东北角设置住户车行入口;人车分流,流线清晰。
八、规划功能分区
本项目由五栋33层住宅塔楼,一栋18层酒店式公寓塔楼以及中部多层商业街区组成。住宅塔楼首层设置商业街铺,2-33层为住宅;公寓塔楼首层为邻街商铺,2~4层为商业,5-18层酒店式公寓。中部主要为2-3层开放型商业步行街区,局部四层。负一层为地下商城,负二层为停车场。
九、规划景观分析
通过巧妙的建筑布局,用建筑体量将空间自然分为动静两个分区。“聚宝盆”内为热闹的商业街氛围,通过入口广场,商业内街,中空庭院,空中走廊,绿化配置,特色广告,商业灯光的结合,打造繁华的商业景观。住宅塔楼以南为住户的内部空间,隔绝商业的烦嚣,配以绿化设施,环境雕塑,塑造安静的入户环境。
十、住宅户型设计
遵循66%为90平方米以下户型的要求,本案设计出四种基本户型,采用品字型标准层平面格局,保持前后户型间距,营造优良的自然通风效果。户型设计上将主要的生活空间尽量朝南布置,享受充分日照,并充分考虑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功能需求和经济需求,交通空间拥有方正完整的电梯厅,满足自然采光和通风,等候电梯的时间也可以观赏商业街景观。房型布局由功能出发,遵循“主从明确,动静分区,功能合理,空间紧凑”的设计原则,强调居住空间的舒适性、实用性。
十一、酒店式公寓设计
经过对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曼哈顿等地酒店式公寓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得到了5个启示,运营模式——對外销售,物管公司——聘请国际知名物管,租金或售价——品质高端保证高价,租客和购买者——深挖投资客,不放顶级客,产品面积——投资小户型为主,大户型为标杆,本地块酒店式公寓设计以此为指导思想进行设计。
公寓由单间及两房一厅套间组成。以小业主持有为主,充分利用5.55米层高,公寓可改造成LOFT 复式公寓,增大使用空间,提高产品价值。
十二、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立面以浅灰蓝色为主色调,带出现代,高贵的气质,同时,隐含民国风的韵味。底部商业以古典的造型手法,传承街区的历史感,塑造商业街的特色风情。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住宅塔楼,渗入现代的线条处理手法;配合以现代主义手法设计的公寓塔楼,使建筑群体既有传统风情,又符合时代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地铁商业;商业动线;商住综合建筑
一、项目概况
武汉P(2011)052号(原西藏中学)地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道与虎泉街的交汇处,北靠地铁2#线名都花园站,南接雄楚大道和原软件学院教职工住宅楼,具体位置及四至关系见设计任务书所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9662平方米(以实测为准),其中轨道控制用地面积为1079平方米(以实测为准),规划净用地面积为18583平方米(以实测为准)。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容积率控制在4.5以内;建筑面积按净用地面积与容积率的乘积计算(居住与商业建筑面积比例为7:3);建筑密度不大于30%;建筑高度结合具体方案审定;绿地率按《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执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为住宅用地70年、商服用地40年;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商品房建设规模不少于住宅总建筑规模的66%。
该地块毗邻地铁站,沿虎泉街往东直达光谷广场,受到该城市中心区域辐射影响,拥有特殊商业氛围;往西主要为城市住宅区,基地北面为保利华都小区,师大附中,东面为成熟的住宅小区,西面现状为绿地,南面为保留宿舍楼,居住氛围成熟,是典型的城市地铁商业圈形态。
二、设计理念
作为老城区与新兴城市中心之间的一个连接点,本案试图以传统装饰与现代形体及富有民国韵味的灰蓝立面主色调相结合,打造出一个集历史韵味,富现代感的建筑形象。同时,作为该区域一个形象突出,品位独特,有影响力的建筑工程,集居住、商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体,点亮了城市的风景线,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及热闹的步行商业体系。
三、地铁商业的塑造
本案紧邻地铁站口,商业与地铁的连接成为商业动线设计的关键点。根据对地铁商业的研究分析及本项目的用地情况,我们将此处定义为消费型地铁商业。消费型地铁商业相对传统商业及普通干道型地铁商业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1.通过立体式交通空间的设计,使地铁与地面完全融为一体,形成立体式交通网络,解决交通空间的同时注重地铁与地面商业的互动。
2.商务人流、游客、休闲、购物人流较多,各时间段人流均较多,乘地铁前来目的性消费的乘客比例较大。
3.地铁通道四通八达,出口与周边商家相连,形成地下商业走廊,业态比较广泛,包括:超市、百货、餐饮、休闲娱乐等。
对地铁商业特质进行挖掘,我们把设计关注点集中在地铁商业两类型商铺中。第一类为与站台同层或相邻的地下商业。利用用地本身的地势高差,使此类商铺能既享有地铁的客流,又能使室外客流直接进入,保证人流量。第二类为地铁上盖商业。于项目用地上设置富有趣味性的商业步行街,不仅可共享地铁人流之外,吸引地面人流,又有更大的空间发挥及提升商业价值,因此这部分商业能带给开发商及投资者最大的利润回报。
四、规划结构系统
本案于虎泉大街东西两端及地块东南角临雄楚大道设置主入口广场,中部以贯穿内部商业街的商业动线及内部中庭联系起来,形成 “一核三点放射结合”的规划系统。
五、规划布局分析
基地北面沿虎泉街拥有200米的临街面宽,以及拥有地铁出入口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本案从空间上将北面沿路全面打开,五栋百米住宅塔楼沿基地南面一字排开,最有效的享受日照的同时,留出基地北面的大片商业空间,完整集中,有利于人气的汇聚。用地西面布置公寓塔楼,与住宅塔楼围合出半圆的开阔空间,犹如一个“聚宝盆”之势,将商业财气尽收囊中。
“聚宝盆”中结合当地周边情况,将商业形态定位为“街区商铺”,塑造步行街的场所感,从商业街的外部空间、消费空间、公共活动、消费活动四个维度打造充满活力的社区商业。
六、竖向设计
虎泉街标高沿基地从东往西逐渐升高,东部较陡,中部往西较缓。将主广场步行街标高定为32.0,基本与虎泉街中西路段平,方便客流进入。东北角广场定为29.0,与虎泉街东端平接。西南广场自内向外放坡,连接步行街与雄楚大道。
七、交通流线分析
商业流线:
在北面释放的商业界面上,设置东部入口广场 及 西部入口广场,形成客流的吸入口,200米长的沿街商业面,使两入口形成联动,聚集人气,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
东南部为项目的南部入口广场,结合25米绿化带,创造出开阔宜人的入口空间,引入雄楚大道充足的客流量。位于商业街内部的核心下沉广场,以放射状的街道将三个入口有机联系起来,带动“聚宝盆”内的商业动线。通过街区内均匀布置的垂直交通体,可到达各层商铺,空中连廊环形设计,丰富了街区的景观,保证了商铺的易达性,提高2层以上的商业价值。
与负一层商业及地铁的有机融合:
在与地铁站台的连接处设置自动扶梯直达负一层入口,通过“下沉商业街”与基地东北角的下沉广场直接联系,形成第二个首层商铺界面,达到双首层的设计效果,巧妙利用地形高差,極大提高商业价值。负一层内部商业流线环形设置,通过核心下沉中庭及各垂直交通体与首层商业联系,使整个街区的商业有机融合起来。
住户流线:
住宅主入口设于临雄楚大道的西南角,并于东北角,及中部设置次入口,方便住户进入。各住宅塔楼入口大堂设于南面,隔绝商区的烦嚣,安静怡人。
公寓入口位于西面,独立于商业流线,提高私密性。
车行流线分析: 分别于地块的西北角和西南角设置商业车行地库入口,于东北角设置住户车行入口;人车分流,流线清晰。
八、规划功能分区
本项目由五栋33层住宅塔楼,一栋18层酒店式公寓塔楼以及中部多层商业街区组成。住宅塔楼首层设置商业街铺,2-33层为住宅;公寓塔楼首层为邻街商铺,2~4层为商业,5-18层酒店式公寓。中部主要为2-3层开放型商业步行街区,局部四层。负一层为地下商城,负二层为停车场。
九、规划景观分析
通过巧妙的建筑布局,用建筑体量将空间自然分为动静两个分区。“聚宝盆”内为热闹的商业街氛围,通过入口广场,商业内街,中空庭院,空中走廊,绿化配置,特色广告,商业灯光的结合,打造繁华的商业景观。住宅塔楼以南为住户的内部空间,隔绝商业的烦嚣,配以绿化设施,环境雕塑,塑造安静的入户环境。
十、住宅户型设计
遵循66%为90平方米以下户型的要求,本案设计出四种基本户型,采用品字型标准层平面格局,保持前后户型间距,营造优良的自然通风效果。户型设计上将主要的生活空间尽量朝南布置,享受充分日照,并充分考虑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功能需求和经济需求,交通空间拥有方正完整的电梯厅,满足自然采光和通风,等候电梯的时间也可以观赏商业街景观。房型布局由功能出发,遵循“主从明确,动静分区,功能合理,空间紧凑”的设计原则,强调居住空间的舒适性、实用性。
十一、酒店式公寓设计
经过对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曼哈顿等地酒店式公寓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得到了5个启示,运营模式——對外销售,物管公司——聘请国际知名物管,租金或售价——品质高端保证高价,租客和购买者——深挖投资客,不放顶级客,产品面积——投资小户型为主,大户型为标杆,本地块酒店式公寓设计以此为指导思想进行设计。
公寓由单间及两房一厅套间组成。以小业主持有为主,充分利用5.55米层高,公寓可改造成LOFT 复式公寓,增大使用空间,提高产品价值。
十二、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立面以浅灰蓝色为主色调,带出现代,高贵的气质,同时,隐含民国风的韵味。底部商业以古典的造型手法,传承街区的历史感,塑造商业街的特色风情。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住宅塔楼,渗入现代的线条处理手法;配合以现代主义手法设计的公寓塔楼,使建筑群体既有传统风情,又符合时代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