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出现的意义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8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出现的意义.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行腹部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患者的多普勒频谱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腹部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中共发现舒张期反向血流患者68例,包括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21例,肾移植并发症22例,中晚期妊娠重度子痫前期3例,人工血液透析动静脉瘘血栓形成20例,其他2例.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出现,其病因可被分为血管型(41例)、器官型(22例)、妊娠型(3例)和其他(2例).结论 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的出现因部位不同而病因不同,对其病因分型有助于提高对舒张期反向血流的认识。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8例严重多发伤的抢救和护理配合体会.方法:手术由多科室协作完成,术前准备时间短,手术时间长,出血多,伤情严重,生命体征不平稳.术中合理配置人员,分工协作;采取了综
目的:研究对混合痔直肠粘膜套扎吻合术患者实施中医治疗对其术后坠胀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混合痔直肠粘膜套扎吻合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
目的:评价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2015年来院就诊治疗头痛病症的78例患者依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观察组与采取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目的:研究益气强心汤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慢性心力衰竭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
目的:总结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内科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90例内科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5例,对照组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H)体外循环(CPB)术后的拔管时机.方法 对行CPB手术的40例CHD伴重度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是否>24h,分为早期拔管组(19例)和延迟拔管组(21例),比较两组影响拔管的围手术期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延迟拔管(机械通气时间≥72 h)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撤机后肺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2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接受针灸治疗的观察组(n=1
目的 对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至岩斜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6具(共12侧)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尸体头颅标本,模拟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镜下观察所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 通过调整头位和显微镜角度,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可显露同侧三叉神经、面神经、听神经、后组颅神经、脑桥腹外侧面、小脑半球外侧面、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等.结论 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符合微创原则,
目的 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的病原菌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对急诊ICU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并符合CVC-RI诊断标准,细菌学检查均阳性的10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CVC-RI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37.9%,39/103)和革兰阴性菌(42.7%,44/103)发生感染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C-RI与使用导管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贝尔面瘫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经单纯针灸治疗,共治疗4个疗程.记录两组贝尔面瘫患者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