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的古园孕育着伟大的生命——再读《我与地坛》并反思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27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选取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一文为“珍爱生命”的首篇,自然有其深意,如教材所说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敬畏生命,善待生灵,热爱生活,将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同样面对生命的思考.不同的作者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各自”。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根据作者的文字去解读是一种直觉性的行为,而如果转换自己的阅读视角。
其他文献
毋庸置疑,文本从一诞生起,自身便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世界,而且优秀的文本像一座富矿,总有开掘不尽的意义。文本解读,说到底就是读者对文本所隐含的丰富意蕴不断地发现。问题是,文本意蕴不可能一览无余,它似乎故意跟你过意不去,总是躲在文本最深层次的某个隐秘处。孙绍振教授认为,“阅读本来并不神秘,不外乎读者主体与文本主体以及作者主体之间的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①的确,在少数优秀读者那里,阅读似乎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