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7〕95号),该意见中强调:校企协同,合作育人,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一、我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改革实践的现状
(一)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主观能动性不高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普遍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酒店管理者认为学生作用不大,未能正确认识到学生专业知识在酒店实际管理中的作用,时常毫无缘由的批评学生,长此以往,容易对学生工作精神造成严重打击,削弱其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部分院校以强制性的方式要求学生参与实习,并将实习成绩与最终成绩挂钩,未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无法顺利毕业。面对这一现状,学生被迫参加实习工作,但实际实习中刻意采用非正常手段逃避实习。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不足
通过对传统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了解与分析发现,实践、见习以及实习等受到时间上限制。同时,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容易遭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在此背景下,教师将教学任务的中心逐渐转移至理论知识方面,课堂中实践内容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学生在职业技能训练方面处于被动形式。此外,学校在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上过于单一,对其认识不够深刻,大多数院校在企业实践中局限于一种部门工作,缺乏对酒店企业的整体性把握,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酒店管理人员均在认知上存在欠缺,无法开展深层次的沟通与合作。
(三)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店产教融合改革处于初级阶段
酒店管理专业在国内专业学科教育中属于新兴学科内容,专业本身在内容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存在纰漏,在落实和完善产教融合培养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试探,尚未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长效机制。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校企合作教育具有一定的市场化性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顺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且需将政治、法律、制度等相关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之内。现阶段,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合作教育面临的困境为,传统行政保障制度将不复存在,新机制尚未构建成型;企业缺乏发展的动力,学校与之配合度不高,整个教育过程过于单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探索我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改革新策略
(一)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全方位的培育
职业素养的全方位培育是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从学生大一入学开始,把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每一个细节,对于高职酒店管理学生注重其实战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认可度很高,需要以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作为抓手,切实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
一方面,酒店管理专业要以公认的高层次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导向,通过教育和不断发展的领导人才队伍为酒店管理业做出贡献;要以酒店管理艺术、科学的质量和独特的文化为根基,把扎实的业务能力、性格美学和职业人结合起来,培养能够带领酒店产业走向未来的人才。
另一方面,在增强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将理论教学、专项事件以及素质培养等三者精密联系起来,符合国内酒店领域发展形势,促使学生在个人素质、专业知识、操作能力以及处理技巧方面的综合提升,培养能够面向21世纪、面向全球化的酒店行业实践精英和管理人才,确保其能够从容应对酒店管理中的各项复杂业务,促进酒店人才职业素养的养成。
(二)提高酒店管理实习生管理水平
1.学生方面——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可从思想教育和工作实践两方面入手,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暑期工或者小时工,为后期正式加入酒店管理工作奠定基础;② 对于酒店管理教育而言,努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整个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核心,学校作为知识输出方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内或者校外活动,在实践中增强与他人工作交流能力,同时,社交礼仪、公共关系、演讲与口才等课程也是锻炼学生社交能力的必要方面;③ 学生通过实习难以确定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是导致学生最终难以完成实习任务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这一问题学校应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在结合职业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下一阶段发展目标和途径。
2.酒店方面——重新定位实习生角色。
(1)健全实习生的招聘和选拔制度。通过对酒店具体经营情况的了解,应对实习生录用人数、时间、费用、管理以及培训等方面进行妥善安排,做好酒店管理与服务的衔接工作。通常情况下,学生应在酒店保持半年以上的实习时间,招募人数不超过酒店员工数的50%。如果超出酒店所需人员数量范围,容易增加酒店实习生的流动性,不利于服务人员结构的完整性,且在某种程度上对酒店正常经营活动和服务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2)适当增加实习生的轮岗机会。酒店内部各部门轮岗,例如前厅部、餐饮部、客房部等,这种方式实行的难度较大。但从长远角度考虑,轮岗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酒店各部门和各岗位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情况,增强实习效果。
(三)采取基于职业素养形成的“企业校区”构建路径
基于职业素养形成的“企业校区”的合作,在校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与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的确立等方面,以便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这仍需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在合作的企業毕业顶岗实习中全程受到企业的重视,以往酒店对实习生有着各方面的区别对待,使得毕业后学生就职在酒店的比例非常少,甚至没有,而现在进行“企业校区”合作的酒店灵活处理实习生的工作待遇,注重实习生的培养,工资福利不区别对待,不会老员工有的福利实习生没有,例如年会抽奖,对表现突出的破格晋升,打破以往毕业后转为正式员工才能考虑晋升的模式,还有对实习生日常的感恩教育,甚至是平时的娱乐活动的重视。如此在实习结束后就职在酒店的学生人数达到40%以上,学生毕业后留在酒店的比例变高,晋升的时间快,对酒店的认可度也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酒店管理专业应审时度势,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开发与培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真正培养面向企业的高素质人才,增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依托酒店行业企业来参与开展实习任务,让更多专业型、技术型高素质人才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源源不断的为社会发展注入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者单位为1.2.梧州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重点(2014JGZ200)“基于职业素养形成的‘企业校区’构建路径研究——以梧州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研究成果。
一、我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改革实践的现状
(一)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主观能动性不高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普遍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酒店管理者认为学生作用不大,未能正确认识到学生专业知识在酒店实际管理中的作用,时常毫无缘由的批评学生,长此以往,容易对学生工作精神造成严重打击,削弱其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部分院校以强制性的方式要求学生参与实习,并将实习成绩与最终成绩挂钩,未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无法顺利毕业。面对这一现状,学生被迫参加实习工作,但实际实习中刻意采用非正常手段逃避实习。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不足
通过对传统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了解与分析发现,实践、见习以及实习等受到时间上限制。同时,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容易遭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在此背景下,教师将教学任务的中心逐渐转移至理论知识方面,课堂中实践内容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学生在职业技能训练方面处于被动形式。此外,学校在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上过于单一,对其认识不够深刻,大多数院校在企业实践中局限于一种部门工作,缺乏对酒店企业的整体性把握,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酒店管理人员均在认知上存在欠缺,无法开展深层次的沟通与合作。
(三)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店产教融合改革处于初级阶段
酒店管理专业在国内专业学科教育中属于新兴学科内容,专业本身在内容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存在纰漏,在落实和完善产教融合培养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试探,尚未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长效机制。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校企合作教育具有一定的市场化性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顺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且需将政治、法律、制度等相关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之内。现阶段,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合作教育面临的困境为,传统行政保障制度将不复存在,新机制尚未构建成型;企业缺乏发展的动力,学校与之配合度不高,整个教育过程过于单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探索我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改革新策略
(一)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全方位的培育
职业素养的全方位培育是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从学生大一入学开始,把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每一个细节,对于高职酒店管理学生注重其实战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认可度很高,需要以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作为抓手,切实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
一方面,酒店管理专业要以公认的高层次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导向,通过教育和不断发展的领导人才队伍为酒店管理业做出贡献;要以酒店管理艺术、科学的质量和独特的文化为根基,把扎实的业务能力、性格美学和职业人结合起来,培养能够带领酒店产业走向未来的人才。
另一方面,在增强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将理论教学、专项事件以及素质培养等三者精密联系起来,符合国内酒店领域发展形势,促使学生在个人素质、专业知识、操作能力以及处理技巧方面的综合提升,培养能够面向21世纪、面向全球化的酒店行业实践精英和管理人才,确保其能够从容应对酒店管理中的各项复杂业务,促进酒店人才职业素养的养成。
(二)提高酒店管理实习生管理水平
1.学生方面——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可从思想教育和工作实践两方面入手,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暑期工或者小时工,为后期正式加入酒店管理工作奠定基础;② 对于酒店管理教育而言,努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整个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核心,学校作为知识输出方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内或者校外活动,在实践中增强与他人工作交流能力,同时,社交礼仪、公共关系、演讲与口才等课程也是锻炼学生社交能力的必要方面;③ 学生通过实习难以确定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是导致学生最终难以完成实习任务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这一问题学校应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在结合职业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下一阶段发展目标和途径。
2.酒店方面——重新定位实习生角色。
(1)健全实习生的招聘和选拔制度。通过对酒店具体经营情况的了解,应对实习生录用人数、时间、费用、管理以及培训等方面进行妥善安排,做好酒店管理与服务的衔接工作。通常情况下,学生应在酒店保持半年以上的实习时间,招募人数不超过酒店员工数的50%。如果超出酒店所需人员数量范围,容易增加酒店实习生的流动性,不利于服务人员结构的完整性,且在某种程度上对酒店正常经营活动和服务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2)适当增加实习生的轮岗机会。酒店内部各部门轮岗,例如前厅部、餐饮部、客房部等,这种方式实行的难度较大。但从长远角度考虑,轮岗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酒店各部门和各岗位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情况,增强实习效果。
(三)采取基于职业素养形成的“企业校区”构建路径
基于职业素养形成的“企业校区”的合作,在校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与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的确立等方面,以便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这仍需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在合作的企業毕业顶岗实习中全程受到企业的重视,以往酒店对实习生有着各方面的区别对待,使得毕业后学生就职在酒店的比例非常少,甚至没有,而现在进行“企业校区”合作的酒店灵活处理实习生的工作待遇,注重实习生的培养,工资福利不区别对待,不会老员工有的福利实习生没有,例如年会抽奖,对表现突出的破格晋升,打破以往毕业后转为正式员工才能考虑晋升的模式,还有对实习生日常的感恩教育,甚至是平时的娱乐活动的重视。如此在实习结束后就职在酒店的学生人数达到40%以上,学生毕业后留在酒店的比例变高,晋升的时间快,对酒店的认可度也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酒店管理专业应审时度势,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开发与培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真正培养面向企业的高素质人才,增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依托酒店行业企业来参与开展实习任务,让更多专业型、技术型高素质人才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源源不断的为社会发展注入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者单位为1.2.梧州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重点(2014JGZ200)“基于职业素养形成的‘企业校区’构建路径研究——以梧州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