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尊重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近几年,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与小学生的发展规律是不符的,同时也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解决小学生“过度社会化”,帮助小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品质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过度社会化;小学生;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表现形式
(一)小学生思维形式“成人化”
目前,很多小学生在思维模式上出现“小大人”的情况,他们的行为举止、思考方式都类似于成年人,几乎看不到儿童时期应该具备的天真的特征。部分小学生在实际的问题处理上,也会模仿成人的方式去解决,并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这种情况会导致小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当,加大自身的心理负担,从而导致身心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交往目的化现象严重
小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于其将来的发展也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但是,目前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却出现了目的化的现象。比如有的小学生为了成为班干部,会通过送礼等不正确的方式来获取最终目的,还有的小学生出现“嫌贫爱富”、只交往学习好的学生等。这种带有目的化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小学是的心理健康以及将来的发展都是存在巨大的负面影响的。
(三)心理年龄成熟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了巨大的便利,但是这种便利性也给小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小学生辨别能力欠缺,对于网络信息往往没有一定的辨识能力,这就导致目前小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造成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出现严重不符的现象。比如,现在小学生往往会探讨一些“追星”、“恋爱”的问题,这些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严重不符的,再加上家长在这方面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指导,导致小学生在心理上越来越“社会化”,从而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社会文化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生改变。目前,人们更加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个人主义。这些社会价值观不仅影响到成人的思想,也在逐渐影响到小学生的思维观念,再加上小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识能力不足,导致小学生在观念上严重受到了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从而导致小学生的社会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学校因素
学校本是培养小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基地,对小学生的价值观树立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小学在小学生的德育和素质教育中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学校过分注重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小学生的素质发展。而实施教育活动的小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往往过分注重小学生的分数,甚至会为了小学生的分数,而限制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致目前小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导致小学生在社会文化接受中,缺少了辨识能力,造成了小学生的过度社会化。
(三)家庭因素
目前,家长对于小学生的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是这种重视在发展中却出现了一定的“极端”现象。具体表现在用高年龄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比如过早接触广泛的知识,参加各种兴趣班,导致小学生没有自主的时间。另外,目前很多家长为了激励小学生,通常采用的措施是物质或者金钱激励的方式。长期以往,这种行为必然会导致小学生出现物质化心理、功利化的心理。除此之外,很多家长还存在攀比的心理、拜金心理、享乐心理等,而家长的这些心理也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消除小学生“过度社会化”,构建小学生健康心理品质措施
(一)社會措施
社会的文化风气对于人们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具有重要的影响的。因此,为了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小学生的影响,社会各界都需要做出努力。首先,政府要加大对优良品质和优良文化的传播,在社会上鼓励好人好事,提倡勤劳节俭等,从而在社会中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小学生消除过度社会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优良的品质道德,有勇气对社会不良风气说不,并健康持久的发展下去。
(二)学校措施
学校是人类成长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学校的德育作用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因此,学校要营造出一个健康文化氛围的学校环境,不仅可以教授小学生知识,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学校要提高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不仅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还要采取措施促进小学生思考,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与小学生的心理相一致。其次,学校和教师要将素质教育严格的落实下去,要以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的辨识能力,为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减少过度社会化现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家庭措施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家长的行为、观念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而身为家长则需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首先,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能强制的要求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兴趣班。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以孩子的兴趣基础针对性的报班。其次,家长要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不能将孩子的成绩看出孩子的唯一。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孩子的人生的可能性存在很多种,不能将孩子死死的定位在成绩上。要以更加开明自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消除过度社会化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的。
结论
消除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现象,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品质,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现象的改变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的。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和家庭,都要努力为小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汪瑶.小学生行为方式过度社会化的应对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7,(11):181-182.
[2]廖爱萍.青年学生过度社会化问题的分析及思考[J].智富时代,2016,(01):229-230.
[3]邱昆.教育社会学视野下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问题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9(03):171-174.
关键词:过度社会化;小学生;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表现形式
(一)小学生思维形式“成人化”
目前,很多小学生在思维模式上出现“小大人”的情况,他们的行为举止、思考方式都类似于成年人,几乎看不到儿童时期应该具备的天真的特征。部分小学生在实际的问题处理上,也会模仿成人的方式去解决,并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这种情况会导致小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当,加大自身的心理负担,从而导致身心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交往目的化现象严重
小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于其将来的发展也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但是,目前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却出现了目的化的现象。比如有的小学生为了成为班干部,会通过送礼等不正确的方式来获取最终目的,还有的小学生出现“嫌贫爱富”、只交往学习好的学生等。这种带有目的化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小学是的心理健康以及将来的发展都是存在巨大的负面影响的。
(三)心理年龄成熟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了巨大的便利,但是这种便利性也给小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小学生辨别能力欠缺,对于网络信息往往没有一定的辨识能力,这就导致目前小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造成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出现严重不符的现象。比如,现在小学生往往会探讨一些“追星”、“恋爱”的问题,这些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严重不符的,再加上家长在这方面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指导,导致小学生在心理上越来越“社会化”,从而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社会文化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生改变。目前,人们更加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个人主义。这些社会价值观不仅影响到成人的思想,也在逐渐影响到小学生的思维观念,再加上小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识能力不足,导致小学生在观念上严重受到了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从而导致小学生的社会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学校因素
学校本是培养小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基地,对小学生的价值观树立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小学在小学生的德育和素质教育中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学校过分注重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小学生的素质发展。而实施教育活动的小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往往过分注重小学生的分数,甚至会为了小学生的分数,而限制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致目前小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导致小学生在社会文化接受中,缺少了辨识能力,造成了小学生的过度社会化。
(三)家庭因素
目前,家长对于小学生的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是这种重视在发展中却出现了一定的“极端”现象。具体表现在用高年龄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比如过早接触广泛的知识,参加各种兴趣班,导致小学生没有自主的时间。另外,目前很多家长为了激励小学生,通常采用的措施是物质或者金钱激励的方式。长期以往,这种行为必然会导致小学生出现物质化心理、功利化的心理。除此之外,很多家长还存在攀比的心理、拜金心理、享乐心理等,而家长的这些心理也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消除小学生“过度社会化”,构建小学生健康心理品质措施
(一)社會措施
社会的文化风气对于人们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具有重要的影响的。因此,为了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小学生的影响,社会各界都需要做出努力。首先,政府要加大对优良品质和优良文化的传播,在社会上鼓励好人好事,提倡勤劳节俭等,从而在社会中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小学生消除过度社会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优良的品质道德,有勇气对社会不良风气说不,并健康持久的发展下去。
(二)学校措施
学校是人类成长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学校的德育作用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因此,学校要营造出一个健康文化氛围的学校环境,不仅可以教授小学生知识,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学校要提高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不仅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还要采取措施促进小学生思考,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与小学生的心理相一致。其次,学校和教师要将素质教育严格的落实下去,要以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的辨识能力,为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减少过度社会化现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家庭措施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家长的行为、观念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而身为家长则需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首先,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能强制的要求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兴趣班。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以孩子的兴趣基础针对性的报班。其次,家长要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不能将孩子的成绩看出孩子的唯一。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孩子的人生的可能性存在很多种,不能将孩子死死的定位在成绩上。要以更加开明自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消除过度社会化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的。
结论
消除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现象,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品质,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现象的改变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的。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和家庭,都要努力为小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汪瑶.小学生行为方式过度社会化的应对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7,(11):181-182.
[2]廖爱萍.青年学生过度社会化问题的分析及思考[J].智富时代,2016,(01):229-230.
[3]邱昆.教育社会学视野下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问题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9(03):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