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管理》核心主张
红色管理理论体系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的实践精华,探索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源泉。
无论从组织形态上,还是从实践结果看,中国共产党都是近百年来中国管理史上一个最大的管理案例。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葆青春活力
让成员看到希望,成为有愿景的组织
路线是一种协同效应的战略集合
“为人民服务”——口号强化组织信念
民主集中:人治与法治完美结合
信仰传承要靠选拔青年干部
组织是水,干部是鱼
领导是一面精神旗帜
思想改造:打造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政治路线,是战略制高点
创新是组织的核心价值
经过多年西方管理的“普及教育”,国人对西方管理已经耳熟能详,曾经在国内红极一时的MBA教育,也大多是借鉴西方管理来进行的。不过,由于在培训内容上有很多重复和照搬,因此,将西方的管理理论运用到中国企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
真正优秀的国内企业,从来不会照抄照搬国外的经验,而是根据企业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去构建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时,这种管理模式是照顾企业的整个体系去构建的。比如,华为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就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他们采取的方式是先引进,再改进,最后模式化、制度化。
更进一步来看,东方管理学注重从行为入手解决问题,但西方的管理学则形同太极拳和内功,注重的是内在修为。因此,有人形容西方式管理是刀叉并举,左右开弓;中国式管理则是一筷在手,触类旁通。
由于中国企业起步较晚,在发展的初期从行为入手改进管理,有其内在原因。但中国企业要做强做大,走向世界,就不能仅仅关注于一种行为层面的改进,而要深入到企业内部苦练内功,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日趋激烈的竞争。
我们从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成功经验来看,中国共产党基于党的纲领、路线而构建的整个管理体系,无一不体现着一种“大道”,无一不是着眼于长远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原因。
同时,中国共产党管理的真正灵魂性就在于它的思想性——只有思想、精神性的东西才能够长久发展。
那么,中国的企业该如何在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同时,又不在借鉴中迷失方向呢?正如前文所说,国内已经有不少管理人士提出要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选用不同的管理模式的观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观点是很好的,因为他们照顾到了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但是,如果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在选用一种管理模式以前,还应该确立种标准。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评判标准,你就无从知道哪种模式适合于企业。在这里有一种“大道”性的东西,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
请记住,如果没有自己的基点,你的管理模式运用得再巧妙,也可能会成为墙头草,改来改去,最终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或者使企业管理变得毫无效率,甚至使企业上下不堪重负,导致畸形发展。
就像共产党一样,只有从思想、精神层面去构筑自己的整个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发展企业。
我们反过来看,华为为什么能够做到先引进,后改进,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模式?因为华为有自己的标准,华为的标准就是先确立了自己的纲领和路线,这种纲领和路线就是一个纠偏仪,能够将越轨的野马拉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正在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也需要具备这种精神性的东西的指引,如果只是掌握了一些所谓的机巧,就难以做到持续改进和融会贯通,也很难取得长远的威效。
当然,共产党的管理也并非没有招式,共产党的这砷一招式、都是构建在深厚的内力修为上的。《红色管理》这本书也主要是从中国共产党思想、纲领、路线、创新等几个大的层面来展开的,从根基出发去修炼行为,才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就如武道高人,摘花飞叶,即可伤人。
因此,我们学习西方管理,也主要应学其“神”,而不是形。现在的中国MBA教育和管理学研究过多地注重西方管理的形式,也许就是种照搬,没有真正从中国企业本土实际去考虑和研究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出现水土不服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对自己的国粹研究很少,但近年来流行的中国式管理就是一个良好的研究自己的开端。但我们更应该从本源上去探究中国管理智慧的真谛,《红色管理》正是这样一本书,为人们揭开了真正中国意义上的管理学研究,是管理学上的又一创举。
作者冯成略
红色管理理论体系的倡导者、实践者、探索者。研究员、青年战略策划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商人。
现担任北京天地逢源传媒投资公司总裁、北京西门文化公司董事长。红色管理研究会创办人之一、会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咨询与项目管理中心“引入项目管理机制促进国企改革”课题组外援专家、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
红色管理理论体系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的实践精华,探索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源泉。
无论从组织形态上,还是从实践结果看,中国共产党都是近百年来中国管理史上一个最大的管理案例。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葆青春活力
让成员看到希望,成为有愿景的组织
路线是一种协同效应的战略集合
“为人民服务”——口号强化组织信念
民主集中:人治与法治完美结合
信仰传承要靠选拔青年干部
组织是水,干部是鱼
领导是一面精神旗帜
思想改造:打造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政治路线,是战略制高点
创新是组织的核心价值
经过多年西方管理的“普及教育”,国人对西方管理已经耳熟能详,曾经在国内红极一时的MBA教育,也大多是借鉴西方管理来进行的。不过,由于在培训内容上有很多重复和照搬,因此,将西方的管理理论运用到中国企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
真正优秀的国内企业,从来不会照抄照搬国外的经验,而是根据企业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去构建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时,这种管理模式是照顾企业的整个体系去构建的。比如,华为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就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他们采取的方式是先引进,再改进,最后模式化、制度化。
更进一步来看,东方管理学注重从行为入手解决问题,但西方的管理学则形同太极拳和内功,注重的是内在修为。因此,有人形容西方式管理是刀叉并举,左右开弓;中国式管理则是一筷在手,触类旁通。
由于中国企业起步较晚,在发展的初期从行为入手改进管理,有其内在原因。但中国企业要做强做大,走向世界,就不能仅仅关注于一种行为层面的改进,而要深入到企业内部苦练内功,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日趋激烈的竞争。
我们从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成功经验来看,中国共产党基于党的纲领、路线而构建的整个管理体系,无一不体现着一种“大道”,无一不是着眼于长远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原因。
同时,中国共产党管理的真正灵魂性就在于它的思想性——只有思想、精神性的东西才能够长久发展。
那么,中国的企业该如何在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同时,又不在借鉴中迷失方向呢?正如前文所说,国内已经有不少管理人士提出要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选用不同的管理模式的观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观点是很好的,因为他们照顾到了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但是,如果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在选用一种管理模式以前,还应该确立种标准。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评判标准,你就无从知道哪种模式适合于企业。在这里有一种“大道”性的东西,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
请记住,如果没有自己的基点,你的管理模式运用得再巧妙,也可能会成为墙头草,改来改去,最终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或者使企业管理变得毫无效率,甚至使企业上下不堪重负,导致畸形发展。
就像共产党一样,只有从思想、精神层面去构筑自己的整个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发展企业。
我们反过来看,华为为什么能够做到先引进,后改进,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模式?因为华为有自己的标准,华为的标准就是先确立了自己的纲领和路线,这种纲领和路线就是一个纠偏仪,能够将越轨的野马拉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正在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也需要具备这种精神性的东西的指引,如果只是掌握了一些所谓的机巧,就难以做到持续改进和融会贯通,也很难取得长远的威效。
当然,共产党的管理也并非没有招式,共产党的这砷一招式、都是构建在深厚的内力修为上的。《红色管理》这本书也主要是从中国共产党思想、纲领、路线、创新等几个大的层面来展开的,从根基出发去修炼行为,才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就如武道高人,摘花飞叶,即可伤人。
因此,我们学习西方管理,也主要应学其“神”,而不是形。现在的中国MBA教育和管理学研究过多地注重西方管理的形式,也许就是种照搬,没有真正从中国企业本土实际去考虑和研究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出现水土不服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对自己的国粹研究很少,但近年来流行的中国式管理就是一个良好的研究自己的开端。但我们更应该从本源上去探究中国管理智慧的真谛,《红色管理》正是这样一本书,为人们揭开了真正中国意义上的管理学研究,是管理学上的又一创举。
作者冯成略
红色管理理论体系的倡导者、实践者、探索者。研究员、青年战略策划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商人。
现担任北京天地逢源传媒投资公司总裁、北京西门文化公司董事长。红色管理研究会创办人之一、会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咨询与项目管理中心“引入项目管理机制促进国企改革”课题组外援专家、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