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在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取土工作的同时与小麦种植户对于小麦种植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普遍农户对于前期的小麦种植比较关心,现整理有关内容供广大小麦种植者参考。
小麦播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深翻土壤,增加耕地蓄水能力
目前,小麦生产中的地块很少进行深耕深翻,大多在玉米收获后直接旋耕,耕层多在10厘米以内,造成耕层过浅,再加上整地质量不高,使得土壤不实、通风透气,特别是玉米秸秆还田,致使土壤比较松散,保墒保肥能力下降,出苗后根系下扎不深甚至根系悬空,不能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造成小麦抗旱和营养供给能力降低,甚至小麦出苗后不久就因缺水缺肥而死亡,出现缺苗断垄现象。秸秆还田的地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深翻土壤,最好能每隔2-3年深翻一次,耕层以在30厘米以上为宜,同时耙磨要精细,做到耕层土壤上虚下实,增加耕层保肥蓄水能力,为小麦丰产打好基础。
二、规范操作,保证播种质量
1、由于整地质量差,田间土块多,土壤质地不实,一旦播种机手操作不规范,造成播种质量下降显著,缺苗断垄现象严重发生,不能很好的保证基本苗数,越冬期还容易遭受冻害。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播种机手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匀速行驶,做到不缺垄、不断行,同时做到播后镇压,使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提高水肥供给能力,保证播种质量。
2、适期播种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过去认定的播期播种,常常出现小麦冬前旺长,冬季和早春冻害时有发生,为应对气候变暖的形势,冬小麦的播种适期应该比过去的适宜播种期适当推迟,根据计算和试验,东北地区适宜播种期为3-4月底。旱地小麦要注意适墒播种,如果4月下旬降雨需要抢墒播种,应注意适当降低播种量,避免形成旺苗。
3、适量播种 小麦麦田许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播种量偏大的问题,造成群体偏大、春季旺长,茎秆细弱,易于倒伏,穗多穗小,易于早衰,产量不高等问题。
确定合理的播种量掌握的原则:一是品种特性。主要指分蘖力、分蘖成穗率的高低和适宜亩穗数的多少;二是播种期早晚;三是土壤的肥力水平。水浇地条件下,一般分蘖力强、成穗力高的品种,播期适宜和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基本苗宜稀,播种量宜少些,适期播种每亩8万~12万基本苗;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种,每亩13万~18万基本苗;中肥地力基本苗适当多一点;晚播小麦要适当增加基本苗。旱地条件下,适期播种每亩15万基本苗。
4、适墒播种
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播种,能保证一次全苗,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长出,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提高抗旱能力,所以小麦播种前墒情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
三、合理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小麦田目前使用较多的底肥多为尿素、二胺、复合肥,个别农户还掺混一些有机肥,但有些农户为了省事,在播种时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不能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进行合理的施肥,造成肥料损失多,利用率低。正确的施肥方法是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根据苗情和地力适时追施返青肥、拔节肥和灌浆肥等。
四、因地制宜,挑选优良麦种
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良种种植。
一是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气温条件选用冬性、半冬性或春性品种。
二是根据生产水平选用良种。在旱薄地应选用抗旱耐瘠品种;在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肥地,应种植抗旱耐肥的品种;而在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
三是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的特点选用良种。干热风重的地区应选用抗早衰、抗青干的品种,锈病感染较重的地区应选用抗(耐)锈病的品种。
四是籽粒品质和商品性好。包括营养品质好,加工品质符合制成品的要求,籽粒饱满,容重高。
五是选用良种要经过试验示范。既要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和产量的提高,不断更换新品种,也要防止不经过试验就大量引种调种及频繁更换良种;在种植当地主要推广良种的同时,要注意积极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并做好种子繁殖工作,以便确定“接班”品种,保持生产用种的高质量。
五、科学播种,保证田间基本数
受往年耕作习惯和田间出苗的影响,一些农户为了保证苗齐苗全,刻意加大播种量,高的每亩能达到50斤以上,结果由于播种量大,造成冬前麦苗群体基数过大,消耗的水分和养分多,促使旺苗形成,无效分蘖增多,既不能保证小麦安全越冬,也造成次年返青后出现脱肥现象,一旦追肥不及时,造成穗期倒伏大面积发生。
(作者单位:16100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小麦播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深翻土壤,增加耕地蓄水能力
目前,小麦生产中的地块很少进行深耕深翻,大多在玉米收获后直接旋耕,耕层多在10厘米以内,造成耕层过浅,再加上整地质量不高,使得土壤不实、通风透气,特别是玉米秸秆还田,致使土壤比较松散,保墒保肥能力下降,出苗后根系下扎不深甚至根系悬空,不能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造成小麦抗旱和营养供给能力降低,甚至小麦出苗后不久就因缺水缺肥而死亡,出现缺苗断垄现象。秸秆还田的地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深翻土壤,最好能每隔2-3年深翻一次,耕层以在30厘米以上为宜,同时耙磨要精细,做到耕层土壤上虚下实,增加耕层保肥蓄水能力,为小麦丰产打好基础。
二、规范操作,保证播种质量
1、由于整地质量差,田间土块多,土壤质地不实,一旦播种机手操作不规范,造成播种质量下降显著,缺苗断垄现象严重发生,不能很好的保证基本苗数,越冬期还容易遭受冻害。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播种机手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匀速行驶,做到不缺垄、不断行,同时做到播后镇压,使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提高水肥供给能力,保证播种质量。
2、适期播种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过去认定的播期播种,常常出现小麦冬前旺长,冬季和早春冻害时有发生,为应对气候变暖的形势,冬小麦的播种适期应该比过去的适宜播种期适当推迟,根据计算和试验,东北地区适宜播种期为3-4月底。旱地小麦要注意适墒播种,如果4月下旬降雨需要抢墒播种,应注意适当降低播种量,避免形成旺苗。
3、适量播种 小麦麦田许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播种量偏大的问题,造成群体偏大、春季旺长,茎秆细弱,易于倒伏,穗多穗小,易于早衰,产量不高等问题。
确定合理的播种量掌握的原则:一是品种特性。主要指分蘖力、分蘖成穗率的高低和适宜亩穗数的多少;二是播种期早晚;三是土壤的肥力水平。水浇地条件下,一般分蘖力强、成穗力高的品种,播期适宜和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基本苗宜稀,播种量宜少些,适期播种每亩8万~12万基本苗;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种,每亩13万~18万基本苗;中肥地力基本苗适当多一点;晚播小麦要适当增加基本苗。旱地条件下,适期播种每亩15万基本苗。
4、适墒播种
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播种,能保证一次全苗,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长出,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提高抗旱能力,所以小麦播种前墒情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
三、合理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小麦田目前使用较多的底肥多为尿素、二胺、复合肥,个别农户还掺混一些有机肥,但有些农户为了省事,在播种时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不能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进行合理的施肥,造成肥料损失多,利用率低。正确的施肥方法是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根据苗情和地力适时追施返青肥、拔节肥和灌浆肥等。
四、因地制宜,挑选优良麦种
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良种种植。
一是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气温条件选用冬性、半冬性或春性品种。
二是根据生产水平选用良种。在旱薄地应选用抗旱耐瘠品种;在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肥地,应种植抗旱耐肥的品种;而在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
三是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的特点选用良种。干热风重的地区应选用抗早衰、抗青干的品种,锈病感染较重的地区应选用抗(耐)锈病的品种。
四是籽粒品质和商品性好。包括营养品质好,加工品质符合制成品的要求,籽粒饱满,容重高。
五是选用良种要经过试验示范。既要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和产量的提高,不断更换新品种,也要防止不经过试验就大量引种调种及频繁更换良种;在种植当地主要推广良种的同时,要注意积极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并做好种子繁殖工作,以便确定“接班”品种,保持生产用种的高质量。
五、科学播种,保证田间基本数
受往年耕作习惯和田间出苗的影响,一些农户为了保证苗齐苗全,刻意加大播种量,高的每亩能达到50斤以上,结果由于播种量大,造成冬前麦苗群体基数过大,消耗的水分和养分多,促使旺苗形成,无效分蘖增多,既不能保证小麦安全越冬,也造成次年返青后出现脱肥现象,一旦追肥不及时,造成穗期倒伏大面积发生。
(作者单位:16100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