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对孕妇乙肝病毒携带者所生新生儿的免疫效果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6165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对孕妇乙肝病毒携带者所生新生儿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单位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预防接种门诊26 例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孕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产、足月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13 例)和观察组(n=13例),对照组于新生儿出生后28天注射第2针次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和乙肝疫苗10ug;观察组于新生儿出生后15天注射第2针次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于出生后28天注射乙肝疫苗10ug,两组患儿于注射乙肝疫苗第三针后间隔两月抽血化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新生儿与注射乙肝疫苗第三针后间隔两月其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120,P=0.132>0.05)。讨论: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对新生儿具有被动免疫效果。
  【关键词】 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被动免疫;作用
  【中图分类号】 R512.6+2; R3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02-01
  我国为乙型肝炎感染的高发区,据数据不完全统计,慢性乙型肝炎约占15%左右,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而乙肝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宫内感染、产时及产后传播,其中宫内及产时传播为重要途径,直接引起新生儿感染[1]。当前,对于孕妇三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的免疫效果备受质疑,本文为了探讨其对新生儿的免疫效果,特选取26例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孕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单位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预防接种门诊26 例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孕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血清HbsAg阳性,无妊娠其肝脏疾病。所有新生儿均为单胎、足月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13例,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5±7.5)岁,孕期(38-41)周,平均孕期(39.5±1.5)周,8例自然分娩,5例剖腹产;观察组:年龄(19-35)岁,平均年龄(27±8)岁,孕期(39-42)周,平均孕期(40.5±1.5)周,7例自然分娩,6例剖腹产。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孕妇均在孕期7月、8月、9月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两组新生儿均在出生24小时内均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和乙肝疫苗10ug注射。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28天注射第2針次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和乙肝疫苗10ug;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5天注射第2针次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于出生后28天注射乙肝疫苗10ug。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所有婴幼儿于注射乙肝疫苗第三针后间隔两月抽取静脉血化验乙肝五项及HBV DNA,了解HBV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患儿HBsAg阳性、抗-HBs阳性率均采用%表示,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与注射乙肝疫苗第三针后间q隔两月其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120,P=0.132>0.05),详见如下:
  两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情况比较[n/%]表
  (1)对照组13例,HBsAg阳性倒数为6例,阳性率为46.15;抗-HBs阳性倒数为9例,阳性率69.23。
  (2)观察组13例,HBsAg阳性为7例,阳性率为53.85;抗-HBs阳性为8例,阳性率61.54。
  3 讨论
  乙肝对人类健康具有较大威胁,其母婴传播是乙肝的重要方式之一。HBV病毒可由脱模细胞、滋养层细胞及其绒毛间质等途径依次传染给新生儿。其垂直传播方式有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及其产后传播。其中宫内传播率高达10%左右,主要是HBV感染卵巢组织及其卵细胞,在中晚期通过胎盘及其羊水进而传播,宫内感染与孕妇的HBV-DNA水平有密切关系。HBV感染的卵细胞是无法阻断的。产时传播被认为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约占45%[2]。该传播途径是胎儿通过产道时吞咽含有HBV的羊水、母血等阴道分泌物等,或者由于子宫强烈收缩造成的胎盘绒毛血管破裂,使得,母血渗透到胎儿血液中。其感染几率与产妇产程时间的长短有一定关系。对于产后传播则是由母亲的唾液及母乳而传播,约占5%左右[3]。一般情况下,母亲在以下情况下喂乳是不安全的,新生儿HBIg被动免疫消失,且乙肝疫苗免疫失败;乳头渗血或皲裂等,新生儿口腔溃疡及粘膜损伤等,遇到以上情况极易感染HBV病毒。这就要求,母亲在新生儿喂乳时注意卫生。
  目前,临床上多在孕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而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被动性的抗体,主要成分为HbsAb能够与HbsAg中和,进而激活补体,清除乙肝病毒,达到降低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减少母亲正常细胞的感染量,并使胎儿产生被动免疫能力。长期以来,其临床疗效备受争议。有学者认为孕期注射免疫球蛋白与未注射免疫球蛋白所生的新生儿HbsAb无显著差异[4],但也有学者认为具有显著差异[5]。本次主要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的免疫效果,从研究结果中得出:两组新生儿在注射三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后两月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表明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对新生儿具有被动免疫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薇莉,赵隽,邱申熊等.妊娠晚期乙肝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作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6):550-552.
  [2]田瑞华,李建维,李秋云等.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免疫效果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34-36.
  [3]李淑霞,郭永泽,张美莲等.孕晚期注射HBIG及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611-2612.
  [4]黄英,童惠.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5):458-460.
  [5]芮燕京,宋文英,陈洁等.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HBeAg阴性的HBV感染母亲母婴传播的效果评估[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7):506-509.
其他文献
公路工程建设中,加强公路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施工前准备、重视工地试验室建设、重视现场跟踪检查等措施、提高施工质量、进度、效益
本文针对如何做好袋装砂井质量控制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从现场控制的角度出发,详细地罗列了该软基处理方式的操作特点,对主要技术要点进行重点交底,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
针对某型航天器阀门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在阀门研制过程中引入可靠性技术旨在提高阀门的可靠性。总结了典型机械产品阀门进行FMECA、FTA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提出了阀门的具体可靠
Ad Hoc无线网络是一种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网络,本文阐述了Ad Hoc无线网络的特点,并分析目前已有的路由协议,最后指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病症和患病特点,分析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11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均为单纯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心悸、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呼吸困难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