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广东省的一项调查显示,问及为什么“流行吃野生动植物”,有45.4%的人回答“能增加营养或滋补”,37%的人表示“出于好奇”,“为了显富”的占12%。南此,人们对于野味的态度可见一斑。夏秋季节雨水茂盛,尤其是漫山遍野随处可见的“野蘑菇”,让发现它的人们非常欣喜。但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食物中毒致死的案例当中,毒蘑菇占了1/3。这姿态优雅的毒蘑菇,竟然是绝对一流的“杀手”,不由让人感叹。
优雅杀手——毒蘑菇
我国毒蘑菇有100多种,常见的有褐鳞环柄菇、白毒伞、磷柄白毒、毒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等。不同的毒蘑菇,造成的中毒类型也不尽相同。胃肠型使人体出现剧烈腹泻、水样便、阵发性腹痛;神经精神型会使食用者流涎、流泪、大量出汗、瞳孔缩小、脉缓,重症患者出现谵妄、精神错乱等;溶血型以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发病3-4天后出现溶血性黄疽、肝脾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血红蛋白尿。这些类型导致的死亡率并不高。中毒最为严重,死亡率较高的是肝肾损害型。
肝肾损害型蘑菇毒素为鬼笔毒素和毒伞肽,前者作用快,后者作用慢,但毒性比鬼笔毒素大20倍。其毒素直接作用于肝细胞核,抑制RNA聚合酶,并减少肝糖元生成,引起肝细胞坏死至肝大块坏死。它的病程复杂,经由潜伏期、胃肠炎、假愈、内脏损害、精神症状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均有死亡风险。
鉴别野蘑菇是否有毒,对一般医务人员与公众来说是很难做到的。预防办法只能是不要采摘--野蘑菇,不到无证小商贩处购买不常见的蘑菇,不食用来路不明的蘑菇。一旦发生毒蘑菇中毒,要赶快送医院救治,不要认为症状不明显就不重视。因为毒蘑菇中毒在假愈期很容易使人麻痹。
野生动物“不省油”
螺,是大家普遍喜爱的食物,但有些螺(如织纹螺、泥螺等)含有麻痹性贝类毒物。它溶于水、耐热、耐酸,不被消化液破坏,对神经产生毒作用。可使食用者口唇麻木、嗜睡、乏力、四肢酸痛、感觉减退、视物模糊、瞳孔散大,严重的呼吸困难、神志不清,危及生命。
此外,一些高组胺鱼类(如海鱼中的马鲛鱼、金枪鱼、沙丁鱼等,河鱼中的鲤鱼等)易在人们食用后导致中毒。高组胺鱼类含有较多的组胺酸,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组胺,尤其是在高温条件下,放置时间较长,组胺更多。当每100克鱼肉中含有组胺量达到200毫克时,人们食用后即可产生中毒。这时,食用者常出现颜面、胸部、全身皮肤潮红,伴胸闷、心跳快、呼吸急促及困难等症状,有的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及口、舌、四肢麻木。严重的还可以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优雅杀手——毒蘑菇
我国毒蘑菇有100多种,常见的有褐鳞环柄菇、白毒伞、磷柄白毒、毒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等。不同的毒蘑菇,造成的中毒类型也不尽相同。胃肠型使人体出现剧烈腹泻、水样便、阵发性腹痛;神经精神型会使食用者流涎、流泪、大量出汗、瞳孔缩小、脉缓,重症患者出现谵妄、精神错乱等;溶血型以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发病3-4天后出现溶血性黄疽、肝脾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血红蛋白尿。这些类型导致的死亡率并不高。中毒最为严重,死亡率较高的是肝肾损害型。
肝肾损害型蘑菇毒素为鬼笔毒素和毒伞肽,前者作用快,后者作用慢,但毒性比鬼笔毒素大20倍。其毒素直接作用于肝细胞核,抑制RNA聚合酶,并减少肝糖元生成,引起肝细胞坏死至肝大块坏死。它的病程复杂,经由潜伏期、胃肠炎、假愈、内脏损害、精神症状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均有死亡风险。
鉴别野蘑菇是否有毒,对一般医务人员与公众来说是很难做到的。预防办法只能是不要采摘--野蘑菇,不到无证小商贩处购买不常见的蘑菇,不食用来路不明的蘑菇。一旦发生毒蘑菇中毒,要赶快送医院救治,不要认为症状不明显就不重视。因为毒蘑菇中毒在假愈期很容易使人麻痹。
野生动物“不省油”
螺,是大家普遍喜爱的食物,但有些螺(如织纹螺、泥螺等)含有麻痹性贝类毒物。它溶于水、耐热、耐酸,不被消化液破坏,对神经产生毒作用。可使食用者口唇麻木、嗜睡、乏力、四肢酸痛、感觉减退、视物模糊、瞳孔散大,严重的呼吸困难、神志不清,危及生命。
此外,一些高组胺鱼类(如海鱼中的马鲛鱼、金枪鱼、沙丁鱼等,河鱼中的鲤鱼等)易在人们食用后导致中毒。高组胺鱼类含有较多的组胺酸,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组胺,尤其是在高温条件下,放置时间较长,组胺更多。当每100克鱼肉中含有组胺量达到200毫克时,人们食用后即可产生中毒。这时,食用者常出现颜面、胸部、全身皮肤潮红,伴胸闷、心跳快、呼吸急促及困难等症状,有的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及口、舌、四肢麻木。严重的还可以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