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党务公开 实效 路径
高校实施党务公开是实现党内民主、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前提和基础,是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师生的重要抓手。作为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党务公开工作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实际效果为准绳,以广大党员群众的满意度为判断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将涉及到党务公开的各个方面整合起来,从认识上厘清党务公开的内涵、从行动上增强党务公开的效果、从制度上落实党务公开的长效机制,真正发挥党务公开的作用。
认识上做到“三个区分”,厘清高校党务公开的实质
1.区分党务公开的两个维度
学者邓周平最早提出党务公开的两个维度,即组织和社会维度。对高校而言,组织维度是党务公开的显性形式,是学校党委及二级党组织与师生党员的关系体现,强调党组织对党员个人应尽公开党内事务的义务,党员享有了解党内事务的权利,即党务公开主要是面向校内的党员公开。社会维度是党务公开的隐性形式,是学校党委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体现,强调学校的党务活动要置于公众和社会的监督之下,要保障社会和公众对学校党务的知情权,即党务公开也要面向党外、校外公开。
对党务公开两个维度的认识,有助于将公开的内容进行统筹归类。涉及党费收缴、使用等比较纯粹的党内事务,可以通过内部网络对师生党员公开;其他事项,尤其是涉及到学校的重大决策、师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只要不属于保密事项,都应在校内或面向社会公开。只有对公开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加大党外公开的力度,才能让师生和公众真正感受到党务公开的力度,让公开落到实处。
2.区分党务公开事项的两个重点
党务公开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从当前多所高校公布的公开目录来看,公开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党委重大决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联系和服务师生情况等。从公开的效果和工作的操作性来说,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量党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一是学校全局和常规事项;二是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于全局和常规的内容,学校党委应做到公开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按照公开目录的要求,通过印发文件、召开情况通报会、党政工联席会、张贴公告栏、网站宣传等方式例行公开、主动公开。对于师生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学校重要文件的起草、发展规划的制定、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等,要牢牢抓住调查研究这个主线,重视听取、吸收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依靠广大专家学者的力量,积极吸纳师生智慧,让管理和决策过程成为学校党委凝聚共识、促进管理、增进和谐的过程。
3.区分党务公开和党务信息公开
党务公开不等同于党务信息公开。党务公开不仅是从高校党委到党员关于既定信息和党务工作的单向传递,而且是党委决策与党员群众群策的双向互动过程;不仅是办事结果的公开,而且更应是办事过程的公开,是将结果公开与事前、事中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结合起来的动态的公开。通过党务公开,保障师生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更核心的是要借此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现高校党委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这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要求。
行动上做到“三个结合”,增强党务公开的实际效果
1.将党务公开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
高校党务公开工作要树立“围绕中心抓公开,做好公开促中心”的工作理念,把党务公开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开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好务。
要通过党务公开的信息平台,畅通师生信息共享、双向交流的渠道,为师生联系开辟有力通道;要完善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机制,建立党员有所呼、组织有所应的模式,通过询问、答复、评议等方式,增进师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要通过公开增强师生党员的归属感,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在促进中心工作顺利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二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保驾护航。
2.将党务公开与其他党内工作相结合
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党务公开包含了党内工作的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党务公开与其他党内工作结合起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首先,党务公开和其他工作一起形成了党内的基本工作体系,为确保整套工作有序运行,需做到内容协调、程序合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如将党务公开制度与“三重一大”制度相结合。其次,党内的考评体系可提升党务公开工作的成效,如将党务公开与干部工作相结合,将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效纳入干部考评体系,将各级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本单位、部门年度考核的内容。再次,党务公开为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了制度环境,如在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通过党务公开,师生党员能更好地了解和参与教育活动,同时也为师生党员接受群众监督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提升群众满意度开辟了通道。
3.将党务公开与校务公开相结合
高校校务公开工作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党务公开侧重于方向和路线,重在通过公开集思广益,明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而校务公开则侧重于发展规划的具体实现路径,通过校务公开落实党务公开的整体部署。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二者内容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整合公开载体,打造统一的公开平台。要注重将党务公开中的重要决策部署、主要措施安排在校务公开工作中体现出来,使之有效衔接、协调运转;学校领导要充分利用教代会和党政工联席会的平台,向教职工汇报年度重要党务和校务工作,并就师生关心的重大问题予以答复,以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化,从整体上推进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要充分发挥党务公开的引领作用,以党务公开推动校务公开的深化,以校务公开巩固和提高党务公开的成效,力争形成二者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从制度上强化长效机制,巩固党务公开的成果
1.完善党务公开的领导和运行机制 当前,高校党务公开工作机构一般为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办、组织、宣传、纪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组员。从工作的实际层面来看,党务公开头绪多、牵涉面广、影响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健全的工作体系,因此要切实发挥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在公开内容确定、公开体系建设、公开工作协调等方面加大力度,解决好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要明确牵头机构和相关部门的责任,落实到人;要建立联动配合机制,各责任部门根据目录安排公开事项,涉及多个部门的,由牵头部门联席协调,整体推进。
2.完善校院两级党务公开机制
高校党务公开制度可分为校级和院级两个层次。学校层面的工作由校党委主导,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由二级党组织具体操作。要充分发挥校党委的双重作用,校党委既是党务公开的责任主体,要执行自身的公开项目,又要制定整体工作方案,确定工作原则和内容,指导二级党组织的工作。同时,要注重党务公开工作向二级党组织延伸,二级党组织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党务公开细则,并且将党务公开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将党的工作和行政工作结合起来,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师生党员和群众的满意度。
3.完善依申请公开机制
“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在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党内与党外的关系的前提下,全面优化党务公开的载体环境,设立党务公开的专门网络,构建畅通的依申请公开平台,认真受理党员群众的申请;设置网络意见箱,开诚布公地接受师生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到师生党员和群众中去,同他们座谈、谈心,让“上情”的通报得到“下面”的反馈,“下面”的民意得到“上面”的回应,做到申请有反馈,回复有依据,办事有效率,让广大师生真正“看见、听见”党务公开,真正参与到党务公开工作中,促进学校的民主管理。
开展党务公开、促进党内民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高校党务公开长效机制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建设的过程。在不断探索和持续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以党务公开的实际效果为标尺,党务公开工作就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也能为新形势下高校的教育教学事业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单位:刘星,中央财经大学学校办公室;裴鸣,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蔡桂兰]
高校实施党务公开是实现党内民主、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前提和基础,是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师生的重要抓手。作为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党务公开工作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实际效果为准绳,以广大党员群众的满意度为判断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将涉及到党务公开的各个方面整合起来,从认识上厘清党务公开的内涵、从行动上增强党务公开的效果、从制度上落实党务公开的长效机制,真正发挥党务公开的作用。
认识上做到“三个区分”,厘清高校党务公开的实质
1.区分党务公开的两个维度
学者邓周平最早提出党务公开的两个维度,即组织和社会维度。对高校而言,组织维度是党务公开的显性形式,是学校党委及二级党组织与师生党员的关系体现,强调党组织对党员个人应尽公开党内事务的义务,党员享有了解党内事务的权利,即党务公开主要是面向校内的党员公开。社会维度是党务公开的隐性形式,是学校党委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体现,强调学校的党务活动要置于公众和社会的监督之下,要保障社会和公众对学校党务的知情权,即党务公开也要面向党外、校外公开。
对党务公开两个维度的认识,有助于将公开的内容进行统筹归类。涉及党费收缴、使用等比较纯粹的党内事务,可以通过内部网络对师生党员公开;其他事项,尤其是涉及到学校的重大决策、师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只要不属于保密事项,都应在校内或面向社会公开。只有对公开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加大党外公开的力度,才能让师生和公众真正感受到党务公开的力度,让公开落到实处。
2.区分党务公开事项的两个重点
党务公开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从当前多所高校公布的公开目录来看,公开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党委重大决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联系和服务师生情况等。从公开的效果和工作的操作性来说,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量党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一是学校全局和常规事项;二是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于全局和常规的内容,学校党委应做到公开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按照公开目录的要求,通过印发文件、召开情况通报会、党政工联席会、张贴公告栏、网站宣传等方式例行公开、主动公开。对于师生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学校重要文件的起草、发展规划的制定、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等,要牢牢抓住调查研究这个主线,重视听取、吸收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依靠广大专家学者的力量,积极吸纳师生智慧,让管理和决策过程成为学校党委凝聚共识、促进管理、增进和谐的过程。
3.区分党务公开和党务信息公开
党务公开不等同于党务信息公开。党务公开不仅是从高校党委到党员关于既定信息和党务工作的单向传递,而且是党委决策与党员群众群策的双向互动过程;不仅是办事结果的公开,而且更应是办事过程的公开,是将结果公开与事前、事中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结合起来的动态的公开。通过党务公开,保障师生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更核心的是要借此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现高校党委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这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要求。
行动上做到“三个结合”,增强党务公开的实际效果
1.将党务公开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
高校党务公开工作要树立“围绕中心抓公开,做好公开促中心”的工作理念,把党务公开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开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好务。
要通过党务公开的信息平台,畅通师生信息共享、双向交流的渠道,为师生联系开辟有力通道;要完善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机制,建立党员有所呼、组织有所应的模式,通过询问、答复、评议等方式,增进师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要通过公开增强师生党员的归属感,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在促进中心工作顺利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二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保驾护航。
2.将党务公开与其他党内工作相结合
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党务公开包含了党内工作的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党务公开与其他党内工作结合起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首先,党务公开和其他工作一起形成了党内的基本工作体系,为确保整套工作有序运行,需做到内容协调、程序合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如将党务公开制度与“三重一大”制度相结合。其次,党内的考评体系可提升党务公开工作的成效,如将党务公开与干部工作相结合,将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效纳入干部考评体系,将各级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本单位、部门年度考核的内容。再次,党务公开为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了制度环境,如在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通过党务公开,师生党员能更好地了解和参与教育活动,同时也为师生党员接受群众监督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提升群众满意度开辟了通道。
3.将党务公开与校务公开相结合
高校校务公开工作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党务公开侧重于方向和路线,重在通过公开集思广益,明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而校务公开则侧重于发展规划的具体实现路径,通过校务公开落实党务公开的整体部署。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二者内容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整合公开载体,打造统一的公开平台。要注重将党务公开中的重要决策部署、主要措施安排在校务公开工作中体现出来,使之有效衔接、协调运转;学校领导要充分利用教代会和党政工联席会的平台,向教职工汇报年度重要党务和校务工作,并就师生关心的重大问题予以答复,以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化,从整体上推进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要充分发挥党务公开的引领作用,以党务公开推动校务公开的深化,以校务公开巩固和提高党务公开的成效,力争形成二者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从制度上强化长效机制,巩固党务公开的成果
1.完善党务公开的领导和运行机制 当前,高校党务公开工作机构一般为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办、组织、宣传、纪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组员。从工作的实际层面来看,党务公开头绪多、牵涉面广、影响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健全的工作体系,因此要切实发挥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在公开内容确定、公开体系建设、公开工作协调等方面加大力度,解决好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要明确牵头机构和相关部门的责任,落实到人;要建立联动配合机制,各责任部门根据目录安排公开事项,涉及多个部门的,由牵头部门联席协调,整体推进。
2.完善校院两级党务公开机制
高校党务公开制度可分为校级和院级两个层次。学校层面的工作由校党委主导,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由二级党组织具体操作。要充分发挥校党委的双重作用,校党委既是党务公开的责任主体,要执行自身的公开项目,又要制定整体工作方案,确定工作原则和内容,指导二级党组织的工作。同时,要注重党务公开工作向二级党组织延伸,二级党组织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党务公开细则,并且将党务公开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将党的工作和行政工作结合起来,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师生党员和群众的满意度。
3.完善依申请公开机制
“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在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党内与党外的关系的前提下,全面优化党务公开的载体环境,设立党务公开的专门网络,构建畅通的依申请公开平台,认真受理党员群众的申请;设置网络意见箱,开诚布公地接受师生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到师生党员和群众中去,同他们座谈、谈心,让“上情”的通报得到“下面”的反馈,“下面”的民意得到“上面”的回应,做到申请有反馈,回复有依据,办事有效率,让广大师生真正“看见、听见”党务公开,真正参与到党务公开工作中,促进学校的民主管理。
开展党务公开、促进党内民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高校党务公开长效机制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建设的过程。在不断探索和持续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以党务公开的实际效果为标尺,党务公开工作就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也能为新形势下高校的教育教学事业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单位:刘星,中央财经大学学校办公室;裴鸣,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蔡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