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来,中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目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自觉锻炼的学生比例甚小,远没有形式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一、中学生忽视锻炼的因素
1.学校教育“重智轻体”的现象仍有存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升学率的高低仍是评价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这就导致部分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工作,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偏重智育,忽视学生的身体教育。在这里,“素质教育”成为空话,“应试教育”大行其道。“一切为了分数”的观念,直接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2.学生缺乏科学锻炼的知识
体育锻炼的目的在于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水平。在体育锻炼中,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锻炼前后的身体变化,这就要求锻炼者要了解有关人体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有关体育的功能及如何进行锻炼的原则和方法、运动保健及自我监督、评价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运动技术及锻炼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由于现在的体育教学还是以实践课占主导地位,理论知识课时很少,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也很缺乏,学生不知道锻炼的作用,如何进行锻炼,对体育锻炼很是盲目,而在课余锻炼中又缺乏指导,从而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体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在大力提倡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的今天,体育教学进入了两大误区:一是体育教学仍局限于“老三部”——即包括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体育教学的方法也是重复使用,给学生造成体育课就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没什么变化的印象。教师的教法单调无创新、态度生硬,沿用原有的“传习式”教学;二是认为创新教学就是完全让学生自由活动,形成了“放羊式”教学。中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的限制、缺乏教师的引导,认为体育锻炼除了跑步、打篮球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了,慢慢地,就觉得体育没什么好学、好练的,自然离开了自觉锻炼的队伍。
4.学生缺乏意志力,不能持之以恒
体质的增强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实践证明,体育锻炼者,必须首先战胜自我,克服自身生理、心理的惰性,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而有些学生缺乏吃苦精神,意志力薄弱,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不能长时间地坚持,体会不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及对智力、学习效率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更影响了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5.场地器材不足,经费缺口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三大球和田径运动项目,乒乓球、游泳、健美操等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原有狭小的运动场地、陈旧的器材已不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但由于经费短缺,新场地、器材的购置很难完成。物质条件的落后,师资力量也相对紧张,学生喜爱的运动因无场地、无老师指导,使得部分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不高,影响了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
二、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自觉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有许多中学生不了解。因此,学校要进行宣传,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每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室内课组织学习,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一期《纲要》的专刊,以达到宣传之目的;二是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从体能还是心理,都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高度境界。从中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2.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创新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一是增加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体育锻炼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养成自觉积极地锻炼身体的习惯;二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使体育教学中的情、景、声、图并茂,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体会体育的美感;三是多利用自主教学,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出谋划策,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积极参与,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教师素质,重视场馆建设
加强在职教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知识,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研究。使其成为既能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又能具体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实践的全能的新型体育教师。
4.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由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还继续盛行,所以,违背国家教委开课之规定,私自增加课时,加班加点,造成了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锻炼机会。作为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把学校办成合格加特色,把学生培养成素质加特长的社会主义新人,让素质教育在各校生根、开花、结果。■
一、中学生忽视锻炼的因素
1.学校教育“重智轻体”的现象仍有存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升学率的高低仍是评价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这就导致部分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工作,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偏重智育,忽视学生的身体教育。在这里,“素质教育”成为空话,“应试教育”大行其道。“一切为了分数”的观念,直接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2.学生缺乏科学锻炼的知识
体育锻炼的目的在于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水平。在体育锻炼中,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锻炼前后的身体变化,这就要求锻炼者要了解有关人体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有关体育的功能及如何进行锻炼的原则和方法、运动保健及自我监督、评价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运动技术及锻炼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由于现在的体育教学还是以实践课占主导地位,理论知识课时很少,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也很缺乏,学生不知道锻炼的作用,如何进行锻炼,对体育锻炼很是盲目,而在课余锻炼中又缺乏指导,从而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体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在大力提倡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的今天,体育教学进入了两大误区:一是体育教学仍局限于“老三部”——即包括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体育教学的方法也是重复使用,给学生造成体育课就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没什么变化的印象。教师的教法单调无创新、态度生硬,沿用原有的“传习式”教学;二是认为创新教学就是完全让学生自由活动,形成了“放羊式”教学。中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的限制、缺乏教师的引导,认为体育锻炼除了跑步、打篮球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了,慢慢地,就觉得体育没什么好学、好练的,自然离开了自觉锻炼的队伍。
4.学生缺乏意志力,不能持之以恒
体质的增强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实践证明,体育锻炼者,必须首先战胜自我,克服自身生理、心理的惰性,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而有些学生缺乏吃苦精神,意志力薄弱,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不能长时间地坚持,体会不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及对智力、学习效率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更影响了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5.场地器材不足,经费缺口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三大球和田径运动项目,乒乓球、游泳、健美操等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原有狭小的运动场地、陈旧的器材已不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但由于经费短缺,新场地、器材的购置很难完成。物质条件的落后,师资力量也相对紧张,学生喜爱的运动因无场地、无老师指导,使得部分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不高,影响了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
二、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自觉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有许多中学生不了解。因此,学校要进行宣传,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每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室内课组织学习,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一期《纲要》的专刊,以达到宣传之目的;二是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从体能还是心理,都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高度境界。从中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2.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创新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一是增加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体育锻炼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养成自觉积极地锻炼身体的习惯;二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使体育教学中的情、景、声、图并茂,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体会体育的美感;三是多利用自主教学,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出谋划策,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积极参与,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教师素质,重视场馆建设
加强在职教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知识,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研究。使其成为既能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又能具体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实践的全能的新型体育教师。
4.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由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还继续盛行,所以,违背国家教委开课之规定,私自增加课时,加班加点,造成了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锻炼机会。作为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把学校办成合格加特色,把学生培养成素质加特长的社会主义新人,让素质教育在各校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