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父母朋友,请原谅老师这几种不能”一条微信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接触父母最频繁的班主任更是感触多多。
一位班主任就在网上吐槽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爱和希望都超高,用神的要求来对照普通的人民教师。
还有一位班主任建立了一个班级家长微信群,本想搭上移动互联网这趟时代列车,结果重要信息经常被家长们的跟贴覆盖。甚至还有个别家长在群里发泄不满情绪,最终只得关闭了之。
的确,班主任的烦不只在于班级管理的琐碎,更在于学生的表现还受到家庭的影响,更何况当教师与家庭教育相分歧时,班主任要面对的还有家长的质疑甚至责问。
《学校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些都表明教育前进的脚步正急切地召唤拓宽教育途径,实现家校共育。
一、成立班级家委会
在我看来,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其实是接了两个班:一个班是学生,另一个班是家长。若能带好家长这个班,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那么势必给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无限的便利。
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就会在班级群进行宣传与发动,广泛招募家委会成员,让愿意为班级服务的家长自愿报名,通过选拔成立班级家委会,同时组建讨论组,召开第一次家委会成员会议,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工和指导,为以后的班级工作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我班的家委会成员的具体分工为:会长、特约通讯员、会计、后勤、摄影师。会长主要负责做好召集、群里发布信息、动员解释工作;特约通讯员主要负责好撰写活动报道;会计主要负责收支公开;后勤主要做好活动器材的准备、奖品的购置和保管;摄影师主要负责摄影和活动精彩瞬间照片的收集整理工作。当然,家委会成员虽然是由能力较强的家长团体,但具体工作的开展,班主任还是要严格把关,悉心指导,不放任自流,对于家长会每一位成员的工作,利用班级群和家长会及时做好总结和表彰,这样才能鼓励和提高家委会成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正确引导班级群舆论
互联网的普及、班级群的建立,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不少像上面案例中提到的现象,所以,班级群创建过程中,更要注意班级群的管理,引导正确的舆论,传播正能量,这样才能有效辅助好班主任的工作。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集体舆论的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可以触摸到的教育因素,对每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形规范着每个成员的言行。”所以,正确引导班级群的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几乎每个群里都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聲音,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班主任并不方便直接出面处理,那我们可以把自己要说的话借用家委会成员的名义传达,充分发挥家委会的纽带作用。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可能引起的直接冲突,又为自己留了回旋的余地。二是充分利用家长会。几乎每个班都会有一些不靠谱的家长,但家长又不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所以,我们只能采取迂回的方式,避免直接冲突。我们可以把一些不合理现象整理成一个个案例,作为家长会上沙龙的话题。同时,对于每个话题有意识地安排好主讲人,在主讲人的稿子中渗透正确的做法,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比如针对部分家长来电不分时间、不计时长的现象,我整理出的相应案例是:张妈非常想了解孩子最近在校情况,可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和老师沟通呢?打电话吧,担心老师正在上课接不到电话,QQ留言吧,又觉得不能很好地进行互动交流,怎么办呢?家长会时,我把与会的家长和任课教师分成四个方阵,分方阵发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两句也成。这样,一来不至于形成冷场的局面,二来,主讲人也可以看似随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实,有这样的想法也是非常正常的。
三、精心策划亲子活动
班级活动一方面是班主任展现个人才华、形象和魅力的重要舞台,另一方面也是师生、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同欢共乐、情感交流的场所。在互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师可以“不为师”,生可以“不为生”,家长也可以没有家长的样子,师生共鸣,情感共鸣,隔阂顿失。
1.精选活动主题。
选择学生喜欢,又乐于参与的主题明确的活动,那么也就更具有教育意义。如围绕重阳节策划了“爱在重阳”的主题亲子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和家长遵守规范,学会感恩;又如毕业班的“儿童节”,是为期两天的西山露营,其中有景点的游览、聚餐、篝火晚会以及烧烤和枇杷采摘,给每个即将告别童年的孩子留下了美好回忆!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欢,也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情感体验空间。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精心选择学生喜爱的活动主题,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使活动发挥更大的育人功能,增添班级群的凝聚力。
2.精细活动环节。
一次成功的活动,离不开精心的策划。如去年九月的“爱在重阳”亲子活动,活动方案是在我和家委会商议的基础上亲自制定的,为什么我要亲自去做?用我们家长的话说就是,“原来活动是应该这样搞的,以前我们都是瞎搞搞的!”其实无形之中就是给家委会成员一个示范,指导好第一次,那么以后的活动基本上也会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为了使活动富有教育意义,又受到孩子们的喜欢,我和家委会成员一起,对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心策划。
3.分享活动成果。
做好了以上两点,活动应该说可以结束了,但如何才能使活动发挥出更大的意义呢?我以为,那就需要将活动成果进行分享。当然,分享的形式有很多,除了写文章以外,我们也可以引导家长利用朋友圈对活动进行宣传,家委会成员写好活动报道,向学校微信平台投稿,扩大活动影响。记得,曾经策划过一次主题为“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活动,组织一起去看望福利院的孩子,就有家委会的成员联系了电视台,采访了部分家长和孩子,并在张家港第一视线播放,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多年来,我喜欢这样管理我的学生和家长这个群体,是因为我相信,家委会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喜欢这样策划活动,是因为我相信,亲子活动是凝成家校合力的新途径;我用心地对待着每一次活动,希望我的每一次活动,在一次次精心准备和预设下,成为每个学生的生活课程。
一位班主任就在网上吐槽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爱和希望都超高,用神的要求来对照普通的人民教师。
还有一位班主任建立了一个班级家长微信群,本想搭上移动互联网这趟时代列车,结果重要信息经常被家长们的跟贴覆盖。甚至还有个别家长在群里发泄不满情绪,最终只得关闭了之。
的确,班主任的烦不只在于班级管理的琐碎,更在于学生的表现还受到家庭的影响,更何况当教师与家庭教育相分歧时,班主任要面对的还有家长的质疑甚至责问。
《学校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些都表明教育前进的脚步正急切地召唤拓宽教育途径,实现家校共育。
一、成立班级家委会
在我看来,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其实是接了两个班:一个班是学生,另一个班是家长。若能带好家长这个班,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那么势必给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无限的便利。
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就会在班级群进行宣传与发动,广泛招募家委会成员,让愿意为班级服务的家长自愿报名,通过选拔成立班级家委会,同时组建讨论组,召开第一次家委会成员会议,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工和指导,为以后的班级工作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我班的家委会成员的具体分工为:会长、特约通讯员、会计、后勤、摄影师。会长主要负责做好召集、群里发布信息、动员解释工作;特约通讯员主要负责好撰写活动报道;会计主要负责收支公开;后勤主要做好活动器材的准备、奖品的购置和保管;摄影师主要负责摄影和活动精彩瞬间照片的收集整理工作。当然,家委会成员虽然是由能力较强的家长团体,但具体工作的开展,班主任还是要严格把关,悉心指导,不放任自流,对于家长会每一位成员的工作,利用班级群和家长会及时做好总结和表彰,这样才能鼓励和提高家委会成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正确引导班级群舆论
互联网的普及、班级群的建立,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不少像上面案例中提到的现象,所以,班级群创建过程中,更要注意班级群的管理,引导正确的舆论,传播正能量,这样才能有效辅助好班主任的工作。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集体舆论的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可以触摸到的教育因素,对每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形规范着每个成员的言行。”所以,正确引导班级群的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几乎每个群里都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聲音,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班主任并不方便直接出面处理,那我们可以把自己要说的话借用家委会成员的名义传达,充分发挥家委会的纽带作用。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可能引起的直接冲突,又为自己留了回旋的余地。二是充分利用家长会。几乎每个班都会有一些不靠谱的家长,但家长又不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所以,我们只能采取迂回的方式,避免直接冲突。我们可以把一些不合理现象整理成一个个案例,作为家长会上沙龙的话题。同时,对于每个话题有意识地安排好主讲人,在主讲人的稿子中渗透正确的做法,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比如针对部分家长来电不分时间、不计时长的现象,我整理出的相应案例是:张妈非常想了解孩子最近在校情况,可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和老师沟通呢?打电话吧,担心老师正在上课接不到电话,QQ留言吧,又觉得不能很好地进行互动交流,怎么办呢?家长会时,我把与会的家长和任课教师分成四个方阵,分方阵发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两句也成。这样,一来不至于形成冷场的局面,二来,主讲人也可以看似随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实,有这样的想法也是非常正常的。
三、精心策划亲子活动
班级活动一方面是班主任展现个人才华、形象和魅力的重要舞台,另一方面也是师生、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同欢共乐、情感交流的场所。在互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师可以“不为师”,生可以“不为生”,家长也可以没有家长的样子,师生共鸣,情感共鸣,隔阂顿失。
1.精选活动主题。
选择学生喜欢,又乐于参与的主题明确的活动,那么也就更具有教育意义。如围绕重阳节策划了“爱在重阳”的主题亲子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和家长遵守规范,学会感恩;又如毕业班的“儿童节”,是为期两天的西山露营,其中有景点的游览、聚餐、篝火晚会以及烧烤和枇杷采摘,给每个即将告别童年的孩子留下了美好回忆!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欢,也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情感体验空间。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精心选择学生喜爱的活动主题,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使活动发挥更大的育人功能,增添班级群的凝聚力。
2.精细活动环节。
一次成功的活动,离不开精心的策划。如去年九月的“爱在重阳”亲子活动,活动方案是在我和家委会商议的基础上亲自制定的,为什么我要亲自去做?用我们家长的话说就是,“原来活动是应该这样搞的,以前我们都是瞎搞搞的!”其实无形之中就是给家委会成员一个示范,指导好第一次,那么以后的活动基本上也会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为了使活动富有教育意义,又受到孩子们的喜欢,我和家委会成员一起,对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心策划。
3.分享活动成果。
做好了以上两点,活动应该说可以结束了,但如何才能使活动发挥出更大的意义呢?我以为,那就需要将活动成果进行分享。当然,分享的形式有很多,除了写文章以外,我们也可以引导家长利用朋友圈对活动进行宣传,家委会成员写好活动报道,向学校微信平台投稿,扩大活动影响。记得,曾经策划过一次主题为“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活动,组织一起去看望福利院的孩子,就有家委会的成员联系了电视台,采访了部分家长和孩子,并在张家港第一视线播放,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多年来,我喜欢这样管理我的学生和家长这个群体,是因为我相信,家委会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喜欢这样策划活动,是因为我相信,亲子活动是凝成家校合力的新途径;我用心地对待着每一次活动,希望我的每一次活动,在一次次精心准备和预设下,成为每个学生的生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