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桤木幼林地细根生长及林地土壤抗蚀性分析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23次 | 上传用户:zixi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台湾桤木+黑麦草(模式Ⅰ)和台湾桤木+自然草(模式Ⅱ)2种林草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并以四川桤木+自然草(模式Ⅲ)作对照,研究3种模式林地内≤1mm的细根生物量分布特征和对土壤抗蚀性影响因子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式林地的林木细根生物量均为上层>中层>下层,各模式林地内上、中、下3层细根生物量比值分别为44∶30∶26(模式Ⅰ),51∶34∶15(模式Ⅱ),49∶33∶18(模式Ⅲ),模式Ⅰ细根年平均生物量约为后2种模式林地细根生物量的1.5倍;用抗蚀性影响因子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明3种模式林
其他文献
选取亚高山树线复合群优势植物糙皮桦(Betula utilis)、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asferochnoum)、牛头柳(Salix dissa)、糙野青茅(Deyeuxia scabrescens)和甘肃苔草(Carex kansuensis),对比其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以及光合速率与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糙皮桦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
课程体系衔接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落脚点,是深化自学考试教育改革的关键。本文从课程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课程体系衔接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基础拟构建现
通过GC/MS分离鉴定四川洪雅县巨桉人工林不同层次的土壤和当地乡土植物群落-青冈次生林的土壤的化感物质,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土壤中存在化感物质,其化感物质占分离出的总物质的比例和种类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巨桉上层土壤的化感物质受地上部分输入、细根分布较密和活跃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多因素的影响。巨桉人工林化感物质种类远远多于青冈林,两者化感物质的组成的类别差异较大,但两者化感物质占总物质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