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装“黑匣子”
技术介绍:飞参, 即飞行参数记录系统,俗称“黑匣子”。用于收集、整理和记录飞行参数,为飞机设计、单机监控、建立飞行员档案、训练考核、预测设备故障、飞行事故分析和事故调查提供科学数据和依据。
案例:广空某航修厂机载设备修理车间电子对抗师王子龙,在飞参改装任务面前,他毅然挑起重担。王子龙刚开始组织培训焊接,大家的焊点五花八门,很多人只要一手拿烙铁一手拿插头,两只手就变得僵硬不听使唤,左手食指被烫得水泡一个接一个。为了让大家能尽快掌握这项技术,他带着大家一遍一遍练习,直到每一次焊接都灵活自如,每一个焊点都饱满光滑,每一条导线和部件都固定牢靠,所带全部改装人员考核优秀。
小组正在改装,突然接到外场的一个电话:某架飞机飞参显示起落架信号异常。大家立刻停下手头的工作赶往外场停机坪。现象为地面通电时起落架信号灯偶尔会亮,再次通电时又可能不出现。对于这样时隐时现的故障是最让人头痛的。大家查线路、量电压,对起落架收放系统的每一段线路进行检查测量,但一无所获。为了排除飞参改装因素,他们将因改装而加的导线全部焊下,让飞参系统与机上原有系统隔离开。冬天的夜晚寒风刺骨,就连电烙铁都好像被冻住了,很难熔化焊锡。排故一直持续到凌晨3点,在对指示灯盒进行检查时,发现将信号灯盒向某一方向转动时,收起信号灯就亮了。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故障是由于起落架信号器内部电源触点变形引起的。就这样,他们才算是完成众多改装工作中的一项。
航空装备的“保健医生”
技术介绍:仪器设备计量,通俗地说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测量仪器设备的性能数据,并判断是否在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
案例:广空某航修厂计量站的同志奔赴南疆沿海某机场,对某新型飞机的地面检测设备进行计量。通过5天紧张的工作,该站共计量设备230多台,修理、校准故障设备27台,保证了机务部队使用的仪器设备全部精确可靠。
计量站担负全区航空地面设备的计量工作,每年行程1万多公里。计量车上装载的两吨多重的设备,一年装卸几十次,手提肩扛百十斤的箱子对计量站官兵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全站只有十多人,要计量上百种不同型号的仪器设备,必须要一专多能、一员多用。三级军士长杜祥既是驾驶员,也是计量员、修理员。谈到在几种角色间的自如转换,杜祥说:“无论做什么,只要认真细致,就能把事情做好。”党支部书记王嘉,既负责党务工作,又兼任油液计量师。全区新机部队的油液分析设备,他都了如指掌。计量关乎航空地面设备的性能鉴定,航空地面设备用于飞机性能的检测,一旦马虎大意,会产生连锁反应,甚至造成恶性事故。正是这种追求卓越品质的工作态度,为计量站在全区机务部队赢得了肯定和赞誉。机务官兵亲切地称他们是航空装备的“保健医生”。
“油封专家”是怎样练成的
技术介绍:航材封存,是根据航材的性能、特点和储存技术要求,按照规定的工艺,采用统一、有效而经济的方法和相应的介质对航材所进行的密封、包装等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航材在投入军事斗争使用时发挥其预定作用。它是防止库存航材发生腐蚀、保证其质量良好、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案例:说起某仓库油封工作,那就不能不提“油封专家”张华泉。张华泉虽然是仓库名人,但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捣鼓”事,有一股“钻”的劲头。
2009年张华泉所在仓库被空军确定为某战套器材存储基地后,接收了多机种的战套器材,面对从没有做过的油封任务,油封员们傻眼了、手抖了,因为这些器材的价值太高,动辄十万甚至百万,怎么办?不封存,不能保证质量,封存的话又害怕损伤器材。面对这样的新情况新任务,仓库党委积极筹措,与生产厂家及时取得联系,引进当时国内最为先进的油封操作平台和油封操作系统,设备回来了,系统也调试完毕,可没有人会用!怎么办,这时喜欢“捣鼓”事的张华泉主动向仓库请缨。于是张华泉就带着攻关小组成员没日没夜地把大捆的操作资料反复研究,遇有不懂的地方主动联系厂家,不断积累新机种油封经验,利用报废的器材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与理论中不断磨合、完善,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研究,不下万次的试验,在他的带领下,攻关小组整理出一整套完善的航空器材油封教学手册,初步解决了新机种器材油封瓶颈问题,教学手册得到了空军油封专家的认可,并被院校列为教学资料,在航材油封系统进行推广使用。
仓库“110”
技术介绍:广空某航材仓库是粤北地区航材保障的枢纽,而守卫这个枢纽安全的就是我们的警卫战士——“仓库110”,他们都是90后,年龄都在20岁左右。
案例:作为应急处突的主要力量,仓库哪里有了危险,警卫战士就像“110”一样赶过去,白天8分钟,晚上10分钟,到达仓库任意一地点,并形成有效战斗力。2014年9月4日8点26分,大门哨位带班员李名静拉响应急警报,正在足球场上踢球的10名警卫战士奔向应急处突中心,操起应急装具,冲向大门。此时大门左侧50米处水沟有3名不明身份人员,潜入水沟,可能沿水沟进入部队。连长雷毕宇立即启动应急处突预案,应急小分队迅速出击,突击组携带军犬:巴卓、小黑,负责在不明分子消失的地方展开地毯式搜寻,应急组负责把守水沟与外界的出口,搜索组负责要害部位的搜查,重点对办公楼、枪弹室、大门哨进行检查。十分钟后,突击组发现自行车一辆,车篓里有女士衣服一套。搜索组发现自行车两辆,无其他物品。由于天黑,给搜索带来了很大困难,连长雷毕宇沉着冷静,向各组下达命令,扩大搜索范围,经过1小时的搜查,发现3名抓鱼虾的当地村民,经宣传教育后放回。这次应急出动任务圆满完成。
半路出家的“弹药专家”
技术介绍:军通是一个高危行业,武器弹药的收发、储存、维护、保养,各个环节都潜藏着巨大风险,尤其是退役、报废弹药处理压力更加巨大,对官兵业务技能、安全素养要求极高。
案例:马不停蹄、风尘仆仆、东奔西走、忙碌穿梭,这就是空军某军械仓库高级工程师张学海工作行程的缩影。战友们还有一句话,那就是“有困难,找高工,很给力”。仓库营门电动门坏了,地方技术人员来了一看,说维修价值不大,建议换新的,张高工主动请缨:“那我来试试。”他集中投入3天时间,愣把“死马医活”。张高工取得了很多成绩、获得了很多荣誉,但他其实是一个外来的“和尚”,不是军通专业科班出身。他经历过从通信技师到机关干事、从政工干部到军事主官、从雷达部队到军通仓库等多次跨越,尤其是1994年调到仓库,从没学习过军通,从未接触过弹药,从头开始难度可想而知。但他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一本本教材学懂、一个个专业研究,不厌其烦地请教,把专业知识学习当日子过,那段时间他甚至做梦都在查阅资料、背记参数、核对线路……在家里他的家属、小孩都叫他“书呆子”、“军通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孜孜不倦的学习探索下,他终于从“门外汉”钻成了专家。
“立体”保管员
技术介绍:空军航材系统储备的航材,很多是“高、精、尖”产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构造复杂、价格昂贵。在军事斗争准备急迫、飞行任务不减、航材筹措困难、经费保障紧张的情况下,让已筹措到并已在航材仓库储存的航材确保质量完好、性能优良,发挥最大经济效益,科学合理地进行封存维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郭家兴是空军某航材仓库的保管队队长。从军入伍16年,他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基层主官”、“优秀共产党员”。说起他,仓库里人人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个懂航材业务的“多面手”。
2012年,新建自动化立体仓库投入使用。新装备既让航材保管人员雀跃欢呼,也让大家有些“头疼”。有时设备一来“脾气”罢工,保管员只得“干瞪眼”等专业维修人员来。作为队长的郭家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打仗了,我们也要这样干等吗?”于是,他带着几名骨干,白天泡在立体库里捣鼓设备、实地演练,晚上在宿舍里查阅资料、集体攻关,遇到不懂的就给专业维修人员打电话请教。历经一个多月,终于摸索出立体库设备常见故障及其排除办法20余项,并整理成册,供保管员学习。“强将手下无弱兵”,现在,立体库一般故障排除对保管队官兵来说都是“小意思”了。
技术介绍:飞参, 即飞行参数记录系统,俗称“黑匣子”。用于收集、整理和记录飞行参数,为飞机设计、单机监控、建立飞行员档案、训练考核、预测设备故障、飞行事故分析和事故调查提供科学数据和依据。
案例:广空某航修厂机载设备修理车间电子对抗师王子龙,在飞参改装任务面前,他毅然挑起重担。王子龙刚开始组织培训焊接,大家的焊点五花八门,很多人只要一手拿烙铁一手拿插头,两只手就变得僵硬不听使唤,左手食指被烫得水泡一个接一个。为了让大家能尽快掌握这项技术,他带着大家一遍一遍练习,直到每一次焊接都灵活自如,每一个焊点都饱满光滑,每一条导线和部件都固定牢靠,所带全部改装人员考核优秀。
小组正在改装,突然接到外场的一个电话:某架飞机飞参显示起落架信号异常。大家立刻停下手头的工作赶往外场停机坪。现象为地面通电时起落架信号灯偶尔会亮,再次通电时又可能不出现。对于这样时隐时现的故障是最让人头痛的。大家查线路、量电压,对起落架收放系统的每一段线路进行检查测量,但一无所获。为了排除飞参改装因素,他们将因改装而加的导线全部焊下,让飞参系统与机上原有系统隔离开。冬天的夜晚寒风刺骨,就连电烙铁都好像被冻住了,很难熔化焊锡。排故一直持续到凌晨3点,在对指示灯盒进行检查时,发现将信号灯盒向某一方向转动时,收起信号灯就亮了。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故障是由于起落架信号器内部电源触点变形引起的。就这样,他们才算是完成众多改装工作中的一项。
航空装备的“保健医生”
技术介绍:仪器设备计量,通俗地说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测量仪器设备的性能数据,并判断是否在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
案例:广空某航修厂计量站的同志奔赴南疆沿海某机场,对某新型飞机的地面检测设备进行计量。通过5天紧张的工作,该站共计量设备230多台,修理、校准故障设备27台,保证了机务部队使用的仪器设备全部精确可靠。
计量站担负全区航空地面设备的计量工作,每年行程1万多公里。计量车上装载的两吨多重的设备,一年装卸几十次,手提肩扛百十斤的箱子对计量站官兵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全站只有十多人,要计量上百种不同型号的仪器设备,必须要一专多能、一员多用。三级军士长杜祥既是驾驶员,也是计量员、修理员。谈到在几种角色间的自如转换,杜祥说:“无论做什么,只要认真细致,就能把事情做好。”党支部书记王嘉,既负责党务工作,又兼任油液计量师。全区新机部队的油液分析设备,他都了如指掌。计量关乎航空地面设备的性能鉴定,航空地面设备用于飞机性能的检测,一旦马虎大意,会产生连锁反应,甚至造成恶性事故。正是这种追求卓越品质的工作态度,为计量站在全区机务部队赢得了肯定和赞誉。机务官兵亲切地称他们是航空装备的“保健医生”。
“油封专家”是怎样练成的
技术介绍:航材封存,是根据航材的性能、特点和储存技术要求,按照规定的工艺,采用统一、有效而经济的方法和相应的介质对航材所进行的密封、包装等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航材在投入军事斗争使用时发挥其预定作用。它是防止库存航材发生腐蚀、保证其质量良好、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案例:说起某仓库油封工作,那就不能不提“油封专家”张华泉。张华泉虽然是仓库名人,但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捣鼓”事,有一股“钻”的劲头。
2009年张华泉所在仓库被空军确定为某战套器材存储基地后,接收了多机种的战套器材,面对从没有做过的油封任务,油封员们傻眼了、手抖了,因为这些器材的价值太高,动辄十万甚至百万,怎么办?不封存,不能保证质量,封存的话又害怕损伤器材。面对这样的新情况新任务,仓库党委积极筹措,与生产厂家及时取得联系,引进当时国内最为先进的油封操作平台和油封操作系统,设备回来了,系统也调试完毕,可没有人会用!怎么办,这时喜欢“捣鼓”事的张华泉主动向仓库请缨。于是张华泉就带着攻关小组成员没日没夜地把大捆的操作资料反复研究,遇有不懂的地方主动联系厂家,不断积累新机种油封经验,利用报废的器材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与理论中不断磨合、完善,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研究,不下万次的试验,在他的带领下,攻关小组整理出一整套完善的航空器材油封教学手册,初步解决了新机种器材油封瓶颈问题,教学手册得到了空军油封专家的认可,并被院校列为教学资料,在航材油封系统进行推广使用。
仓库“110”
技术介绍:广空某航材仓库是粤北地区航材保障的枢纽,而守卫这个枢纽安全的就是我们的警卫战士——“仓库110”,他们都是90后,年龄都在20岁左右。
案例:作为应急处突的主要力量,仓库哪里有了危险,警卫战士就像“110”一样赶过去,白天8分钟,晚上10分钟,到达仓库任意一地点,并形成有效战斗力。2014年9月4日8点26分,大门哨位带班员李名静拉响应急警报,正在足球场上踢球的10名警卫战士奔向应急处突中心,操起应急装具,冲向大门。此时大门左侧50米处水沟有3名不明身份人员,潜入水沟,可能沿水沟进入部队。连长雷毕宇立即启动应急处突预案,应急小分队迅速出击,突击组携带军犬:巴卓、小黑,负责在不明分子消失的地方展开地毯式搜寻,应急组负责把守水沟与外界的出口,搜索组负责要害部位的搜查,重点对办公楼、枪弹室、大门哨进行检查。十分钟后,突击组发现自行车一辆,车篓里有女士衣服一套。搜索组发现自行车两辆,无其他物品。由于天黑,给搜索带来了很大困难,连长雷毕宇沉着冷静,向各组下达命令,扩大搜索范围,经过1小时的搜查,发现3名抓鱼虾的当地村民,经宣传教育后放回。这次应急出动任务圆满完成。
半路出家的“弹药专家”
技术介绍:军通是一个高危行业,武器弹药的收发、储存、维护、保养,各个环节都潜藏着巨大风险,尤其是退役、报废弹药处理压力更加巨大,对官兵业务技能、安全素养要求极高。
案例:马不停蹄、风尘仆仆、东奔西走、忙碌穿梭,这就是空军某军械仓库高级工程师张学海工作行程的缩影。战友们还有一句话,那就是“有困难,找高工,很给力”。仓库营门电动门坏了,地方技术人员来了一看,说维修价值不大,建议换新的,张高工主动请缨:“那我来试试。”他集中投入3天时间,愣把“死马医活”。张高工取得了很多成绩、获得了很多荣誉,但他其实是一个外来的“和尚”,不是军通专业科班出身。他经历过从通信技师到机关干事、从政工干部到军事主官、从雷达部队到军通仓库等多次跨越,尤其是1994年调到仓库,从没学习过军通,从未接触过弹药,从头开始难度可想而知。但他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一本本教材学懂、一个个专业研究,不厌其烦地请教,把专业知识学习当日子过,那段时间他甚至做梦都在查阅资料、背记参数、核对线路……在家里他的家属、小孩都叫他“书呆子”、“军通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孜孜不倦的学习探索下,他终于从“门外汉”钻成了专家。
“立体”保管员
技术介绍:空军航材系统储备的航材,很多是“高、精、尖”产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构造复杂、价格昂贵。在军事斗争准备急迫、飞行任务不减、航材筹措困难、经费保障紧张的情况下,让已筹措到并已在航材仓库储存的航材确保质量完好、性能优良,发挥最大经济效益,科学合理地进行封存维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郭家兴是空军某航材仓库的保管队队长。从军入伍16年,他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基层主官”、“优秀共产党员”。说起他,仓库里人人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个懂航材业务的“多面手”。
2012年,新建自动化立体仓库投入使用。新装备既让航材保管人员雀跃欢呼,也让大家有些“头疼”。有时设备一来“脾气”罢工,保管员只得“干瞪眼”等专业维修人员来。作为队长的郭家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打仗了,我们也要这样干等吗?”于是,他带着几名骨干,白天泡在立体库里捣鼓设备、实地演练,晚上在宿舍里查阅资料、集体攻关,遇到不懂的就给专业维修人员打电话请教。历经一个多月,终于摸索出立体库设备常见故障及其排除办法20余项,并整理成册,供保管员学习。“强将手下无弱兵”,现在,立体库一般故障排除对保管队官兵来说都是“小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