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暌违13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终于又在“怪物”身上做出了好文章。续集,或说前传《怪物大学》上映2周拿下近2亿票房。有人说,前传的故事非常简单,就是讲一只蜗牛,爬啊爬,爬啊爬,从新学期开始爬到一学期结束,终于抵达教室的故事。
——“蜗牛?什么蜗牛?”
如果这样问,那你八成是,没等字幕滚完就离场了吧?
“彩蛋”里的乾坤
这不是皮克斯第一次在动画片尾留“彩蛋”。回顾起来,13年前的《怪物电力公司》,彩蛋更丰富——有剧中大小怪物的“NG”镜头,有“大脚怪”的真身全露,甚至还有大眼仔和毛怪在怪物公司尾牙宴上一起表演的舞台剧,名字就叫“让她回她的世界去,否则别怪我……”,与剧中两人生拉硬扯出来唬人的桥段形成微妙呼应。
这更不是动画片第一次在片尾留“彩蛋”。想想看,近年来我们看过的动画片,彩蛋实在多了去——《功夫熊猫》有阿宝跟Master师父抢包子;《里约大冒险》有群鸟大联欢;《冰河世纪》里那只松鼠更是乐此不疲地改变着地球构造,受欢迎到Blue Sky公司特地制作了一大堆以它为唯一主角的小短片……
其实喜剧片大多有“彩蛋”,动画喜剧只是其中之一。1990年代好莱坞、香港出品的时装喜剧,就常在片尾随字幕播放“NG”镜头,戏里戏外由此笑成一团。这一招时至今日仍然受用:詹妮弗·安妮斯顿新片《冒牌家庭》末尾就赫然响起《老友记》主题曲,令她百感交集。而十多年前《老友记》的片尾NG段落,至今仍为粉丝津津乐道。
正剧又如何?正剧的彩蛋,甚至比喜剧片野心更大。《被解放的姜戈》字幕长达十数分钟,字幕后的彩蛋却只有2秒钟都不到——几个关在笼子里的黑人略带不屑地望着刚刚解放了他们的姜戈的背影,说:“这家伙是谁?”——但这2秒钟的意义却不容小觑。《中国合伙人》则随字幕展示了诸多民营企业家的私人照片,从创业时的青春年少,直至人到中年。由此将电影里的价值观延伸到银幕外。
对一小部分高智商电影来说,彩蛋就像“凶手就是……”这种句式里最关键的省略号部分。不到最后一刻,不到银幕全黑,都有可能在彩蛋里实现致命的大逆转。所以诺兰大神的片子,一般都会吸引观众等到最后——《盗梦空间》上映时尤其如此,超过八成的观众留下来等,等陀螺停下来——可惜没等到。悬疑片的彩蛋之所以有如此摄人心魄的力量,正在于它的不确定。因为情绪高度紧张,有些观众甚至出现幻听:他们认为尽管没有出现陀螺停下来的画面,字幕里却有轻微的“咔哒”一声,正是陀螺倒地的暗示。(想太多了吧?)
比起这些纠结,英雄片的彩蛋套路就要简单直白得多——《变形金刚》的彩蛋是“红蜘蛛”飞走了;《钢铁侠》是“神盾局”主管悄悄夜访钢铁侠,“跟你谈谈成立复联的事”。——看,续集就是这么呼之欲出的。
字幕也是剧情
憨豆先生也超喜欢在大电影里留点余音绕梁——《憨豆特工》他留下来边听交响乐边做饭;《憨豆假期》他在戛纳海滩上用脚画出一个大大的“FIN”;《憨豆大灾难》最后,他蹑手蹑脚地溜进镜头,难舍难分地对观众来了句:“是的,我通常留到最后。如果你想的话,现在你可以离开了。Bye……”
看起来,电影里,彩蛋出现的频率挺高。但,观众们,错过彩蛋的次数更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有留到最后。
有人说,这是因为国内观众没有养成等彩蛋的习惯,总是字幕一出来就着急要走。也有人责怪电影院字幕一出就亮灯,属于“赶客”。5月份,我的一个朋友还在看《钢铁侠3》的时候,碰到影院工作人员“脚踹辱骂等待看完字幕的观众”。事后大报小报都登了,据说当事人迫于舆论压力已经辞职。
出于职业习惯,我一般都会像憨豆先生一样留到最后。没被人踹过,但白眼还是收获不少。从前,电影院是可以提前15分钟进场的,现在则是5分钟。希望观众“迟到早退”的背后,是影院排片密度的加大。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内影院的“彩蛋环境”并不好。与此同时,“早退”之中当然也有观众缺少耐心的成分。
喜欢留彩蛋的彭浩翔很直白地说他“加料”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惩罚那些不看完字幕就来不及要离场的观众。我从小就最讨厌这样的人,所以自己拍电影一定要在字幕后面加点料,谁叫你们不看完再走?想补看的话,再买一次票进来看。”
《志明与春娇》2010年在上海电影节上映时,字幕一升起观众就开始陆续离场,走到一半发现开始播花絮,又停下来折回。当时彭浩翔就坐在电影厅里的台阶上(因为满座),心里暗暗叫爽。到《春娇与志明》,又故技重施,不惜花3天时间拍出一段余文乐反串王馨平唱《别问我是谁》的MV……
不过,这么做也有缺点:大家都盯着余文乐笑,还有谁能看到边上的字幕呢?
其实,即使不为“彩蛋”,字幕里流露的信息仍然非常值得留下来看完——比如《赤壁》,光是司机名单就滚了整整一屏;比如《一代宗师》,从很多人名外面已经打上黑框就知道拍得旷日持久;比如《怪物大学》,强大的配音队伍里有9届奥斯卡主持人比利·克里斯托、“女王”海伦·米伦;比如《春娇与志明》,彭浩翔自己也出现在友情客串名单里;比如《飞越老人院》有那么多老牌导演客串,《建国大业》也能好好数数明星;比如《我愿意》那么多植入广告,你可以在字幕的“鸣谢”名单里再次确认;还有所有港片必定会鸣谢的“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也大有内情……
找“彩蛋”找出了感情
之前有影院表示,会考虑加一个“观影提示”,提醒观众有“彩蛋”看别漏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既不尊重字幕,也不尊重彩蛋。
什么是“彩蛋”?据说源自复活节传统:先把彩蛋藏好,再让孩子去找。由此可见,彩蛋的真谛,乃是“藏”与“寻”。比起片尾彩蛋,片中彩蛋藏得更深,需要的不只是“等”的耐心,还有发现的眼光。
藏彩蛋并不是电影的专利。电脑、DVD、游戏都藏过彩蛋——打开一个word文档,输入=rand(200,99)后按回车,會出现20万遍“那只敏捷的棕毛狐狸跃过那只懒狗”,据说连比尔·盖茨都不知道。同理,Excel里藏着赛车游戏、Flash里藏着捡金子游戏、Photoshop里藏着一只猫、WinAMP里则藏着设计者Justin Frankel的头像……至于DVD,各种各样的“小白兔”花絮轨道大家都很熟悉了。而说到游戏,80后应该很记得如何将《魂斗罗》调出100条命,或者《玛丽兄弟》哪里藏着奖命蘑菇吧!
——“蜗牛?什么蜗牛?”
如果这样问,那你八成是,没等字幕滚完就离场了吧?
“彩蛋”里的乾坤
这不是皮克斯第一次在动画片尾留“彩蛋”。回顾起来,13年前的《怪物电力公司》,彩蛋更丰富——有剧中大小怪物的“NG”镜头,有“大脚怪”的真身全露,甚至还有大眼仔和毛怪在怪物公司尾牙宴上一起表演的舞台剧,名字就叫“让她回她的世界去,否则别怪我……”,与剧中两人生拉硬扯出来唬人的桥段形成微妙呼应。
这更不是动画片第一次在片尾留“彩蛋”。想想看,近年来我们看过的动画片,彩蛋实在多了去——《功夫熊猫》有阿宝跟Master师父抢包子;《里约大冒险》有群鸟大联欢;《冰河世纪》里那只松鼠更是乐此不疲地改变着地球构造,受欢迎到Blue Sky公司特地制作了一大堆以它为唯一主角的小短片……
其实喜剧片大多有“彩蛋”,动画喜剧只是其中之一。1990年代好莱坞、香港出品的时装喜剧,就常在片尾随字幕播放“NG”镜头,戏里戏外由此笑成一团。这一招时至今日仍然受用:詹妮弗·安妮斯顿新片《冒牌家庭》末尾就赫然响起《老友记》主题曲,令她百感交集。而十多年前《老友记》的片尾NG段落,至今仍为粉丝津津乐道。
正剧又如何?正剧的彩蛋,甚至比喜剧片野心更大。《被解放的姜戈》字幕长达十数分钟,字幕后的彩蛋却只有2秒钟都不到——几个关在笼子里的黑人略带不屑地望着刚刚解放了他们的姜戈的背影,说:“这家伙是谁?”——但这2秒钟的意义却不容小觑。《中国合伙人》则随字幕展示了诸多民营企业家的私人照片,从创业时的青春年少,直至人到中年。由此将电影里的价值观延伸到银幕外。
对一小部分高智商电影来说,彩蛋就像“凶手就是……”这种句式里最关键的省略号部分。不到最后一刻,不到银幕全黑,都有可能在彩蛋里实现致命的大逆转。所以诺兰大神的片子,一般都会吸引观众等到最后——《盗梦空间》上映时尤其如此,超过八成的观众留下来等,等陀螺停下来——可惜没等到。悬疑片的彩蛋之所以有如此摄人心魄的力量,正在于它的不确定。因为情绪高度紧张,有些观众甚至出现幻听:他们认为尽管没有出现陀螺停下来的画面,字幕里却有轻微的“咔哒”一声,正是陀螺倒地的暗示。(想太多了吧?)
比起这些纠结,英雄片的彩蛋套路就要简单直白得多——《变形金刚》的彩蛋是“红蜘蛛”飞走了;《钢铁侠》是“神盾局”主管悄悄夜访钢铁侠,“跟你谈谈成立复联的事”。——看,续集就是这么呼之欲出的。
字幕也是剧情
憨豆先生也超喜欢在大电影里留点余音绕梁——《憨豆特工》他留下来边听交响乐边做饭;《憨豆假期》他在戛纳海滩上用脚画出一个大大的“FIN”;《憨豆大灾难》最后,他蹑手蹑脚地溜进镜头,难舍难分地对观众来了句:“是的,我通常留到最后。如果你想的话,现在你可以离开了。Bye……”
看起来,电影里,彩蛋出现的频率挺高。但,观众们,错过彩蛋的次数更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有留到最后。
有人说,这是因为国内观众没有养成等彩蛋的习惯,总是字幕一出来就着急要走。也有人责怪电影院字幕一出就亮灯,属于“赶客”。5月份,我的一个朋友还在看《钢铁侠3》的时候,碰到影院工作人员“脚踹辱骂等待看完字幕的观众”。事后大报小报都登了,据说当事人迫于舆论压力已经辞职。
出于职业习惯,我一般都会像憨豆先生一样留到最后。没被人踹过,但白眼还是收获不少。从前,电影院是可以提前15分钟进场的,现在则是5分钟。希望观众“迟到早退”的背后,是影院排片密度的加大。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内影院的“彩蛋环境”并不好。与此同时,“早退”之中当然也有观众缺少耐心的成分。
喜欢留彩蛋的彭浩翔很直白地说他“加料”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惩罚那些不看完字幕就来不及要离场的观众。我从小就最讨厌这样的人,所以自己拍电影一定要在字幕后面加点料,谁叫你们不看完再走?想补看的话,再买一次票进来看。”
《志明与春娇》2010年在上海电影节上映时,字幕一升起观众就开始陆续离场,走到一半发现开始播花絮,又停下来折回。当时彭浩翔就坐在电影厅里的台阶上(因为满座),心里暗暗叫爽。到《春娇与志明》,又故技重施,不惜花3天时间拍出一段余文乐反串王馨平唱《别问我是谁》的MV……
不过,这么做也有缺点:大家都盯着余文乐笑,还有谁能看到边上的字幕呢?
其实,即使不为“彩蛋”,字幕里流露的信息仍然非常值得留下来看完——比如《赤壁》,光是司机名单就滚了整整一屏;比如《一代宗师》,从很多人名外面已经打上黑框就知道拍得旷日持久;比如《怪物大学》,强大的配音队伍里有9届奥斯卡主持人比利·克里斯托、“女王”海伦·米伦;比如《春娇与志明》,彭浩翔自己也出现在友情客串名单里;比如《飞越老人院》有那么多老牌导演客串,《建国大业》也能好好数数明星;比如《我愿意》那么多植入广告,你可以在字幕的“鸣谢”名单里再次确认;还有所有港片必定会鸣谢的“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也大有内情……
找“彩蛋”找出了感情
之前有影院表示,会考虑加一个“观影提示”,提醒观众有“彩蛋”看别漏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既不尊重字幕,也不尊重彩蛋。
什么是“彩蛋”?据说源自复活节传统:先把彩蛋藏好,再让孩子去找。由此可见,彩蛋的真谛,乃是“藏”与“寻”。比起片尾彩蛋,片中彩蛋藏得更深,需要的不只是“等”的耐心,还有发现的眼光。
藏彩蛋并不是电影的专利。电脑、DVD、游戏都藏过彩蛋——打开一个word文档,输入=rand(200,99)后按回车,會出现20万遍“那只敏捷的棕毛狐狸跃过那只懒狗”,据说连比尔·盖茨都不知道。同理,Excel里藏着赛车游戏、Flash里藏着捡金子游戏、Photoshop里藏着一只猫、WinAMP里则藏着设计者Justin Frankel的头像……至于DVD,各种各样的“小白兔”花絮轨道大家都很熟悉了。而说到游戏,80后应该很记得如何将《魂斗罗》调出100条命,或者《玛丽兄弟》哪里藏着奖命蘑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