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孙晏如先生

来源 :江苏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yxxly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孙老师讳希邈,字晏如,江苏南通市人。1904年5月出生于南通中医世家。其父在兹公曾任教于张謇创办的南通大学中医部。先生自幼丧母,且患跛足残疾,不利行动,深感人生疾病的艰苦,在世医家庭的薰陶下,从小立志发奋要继承祖业,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为广大劳动人民解除疾苦。公自15岁即勤求古训,寻绎古医籍,常常独炽一灯,蛰居小阁中,埋首书城,专心一致,读
其他文献
<正>命题有着育人导向、教学导向、质量监控的功能。如何实现这三个功能,如落实2022年版课标和“双减”政策对命题的相关要求呢?一、凸显思维过程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试题命制中,要“设置合理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有利于考查对数学概念、性质、关系、规律的理解、表达和应用,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避免死记硬背、机械刷题”。检测思维过程方面的试题,
期刊
报纸
报纸
报纸
机器人仿真技术是自动化生产线设计的基础。焊装线应用的机器人数量和种类多,承担的功能各不相同,仿真验证内容差别很大,仿真时容易顾此失彼、抓不住重点。通过总结归纳出机器人仿真的两个核心要点——可达性和通过性,可以迅速找到仿真验证的重点。可达性主要是考虑机器人本身的工作范围,需要在各个位置留有机器人关节行程余量。通过性主要是考虑工作路径上与其他设备之间的干涉,需要留出安全距离。不同功能的机器人仿真验证,
期刊
在小学数学命题中,如果只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容易造成学生习惯机械记忆、课堂过于注重学习结果、命题模式过于单一、命题内容过于注重基础等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数学素养。
期刊
<正>文学作品要想被人们称为“经典”,不但需要有较好的文字价值,得到读者的好评,还需要纳入民族文化,成为人们反复思考和回味的精神宝藏。《活着》作为余华先锋创作过程中的转型作品,在经历曲折的发展后,在国际话剧和电影领域的快速传播使其必然经历被经典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为《活着》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容易走进批判化的道路。我们需要结合《活着》的创作背景,具体探讨作品经典化的历程,为作品的传
期刊
余华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都可以被视作“关于记忆的书”。作品呈现了以“疼痛”唤醒经验的记忆样貌,借助记忆叙事反映人物的“寓居世界方式”。将余华对记忆的关注与他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转型联系起来,由此探索余华对于文学效用的设想,考察余华书写记忆的原委以及相关文本获得的实际接受。
期刊
报纸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