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ss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积极心理学被誉为“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作为一种新型心理学研究模式,其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积极性理学更加着重于研究人类优秀的精神品质,通过正向力量的传递,发挥人的正向或积极潜能。其中,从核心内涵与本质理念上来讲,高职思政教育与积极心理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契合性。综合概括起来,二者都着重于人的优秀精神品质的塑造。将积极心理学作为某种有效的、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基于其正向引导来实现正向力量的传递,最终使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目标与成效得以实现和提升。对此,从理论必要性与实践可行性两方面来对积极心理学与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进行探究。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131-01
  近年来,源自于西方心理学领域的“积极心理学”受到国内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纵观传统心理学领域,大多过度关注对负面情绪进行引导,将发现并找到形成不良情绪的原因作为工作的首要步骤和重要步骤来进行。然而,积极心理学并不关注问题的形成,更关注的是问题的正向解决。对于高职思政课而言,“积极性理学”与思政课教学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本质理念上的契合性,二者都着重于人的优秀精神品质的塑造,而积极心理学在其中更像扮演着一种新型而有效的方法论的角色。与此同时,正是因为二者间本质理念的高度契合性的存在,也为二者的相结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此,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之下,探究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是非常有现实价值的教学探索,也是探究有效可靠的教学路径的必然性选择与正确方向。
  一、积极心理学与高职思政课教学相结合的理论可行性
  (一)有助于实现高职思政课教学成效的整体性提升
  在日常教学当中,高职思政课教学旨在使学生能真正认同和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与道德品质等,而这也成为衡量教学成效高低的重要标准。积极心理学强调需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并以积极的态度去发掘人类的积极力量。在高职思政课教学当中,引进积极心理学,強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为其创设积极向上、温暖友爱的教学环境。这样更加有助于提升教学的包容性与有效性,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强调去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最终实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有效掌握,还在学习过程当中,使学生不断养成并最终树立正确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由此使高职思政课教学整体实效性得以保障并获得提升。
  (二)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需求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要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中,高职思政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着眼于通过教育使学生形成一种长期且健康的生存发展状态,从长远角度出发,具有可持续性的有效人才培养和塑造方式。而这对于学生而言,不论是现阶段学习还是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积极心理学与高职思政课教学相结合的实践可行性
  (一)善于发掘与把握美德与善端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学生都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不得已才报考了高职院校,他们集中表现为理论知识薄弱且学习兴趣不高,对学习有自卑或抵触等情绪。对于教师而言,要以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自身职业发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着的不利因素,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用积极和饱满的态度去引导和感染学生,在日常教学当中,善于发掘与把握美德与善端,贴近学生心理、思想和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内在积极力量,发掘学生的美德善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有效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性。
  (二)构建幸福课堂
  对于学生而言,日常生活学习的幸福感不高且得不到有效引导,继而导致精神空虚无助,缺乏成就感,就业压力较大且手机依赖情况较为普遍。在高职思政教育教学当中,教师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来为学生构建幸福课堂,其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以故事为载体,激发积极体验,培养积极品格,如在教学中与学生分享各自生命成长的爱的故事来切入对幸福观的探索等,在构建幸福课堂的同时,实现正确价值和积极心理品质的传递与吸收。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旨在拉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拉近学生学习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然而,现阶段高职思政教育模式,由于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且教师有效教学设计的缺失,导致日常教学与社会生活被割裂。对此,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之下,高职思政教育要切实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增进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程度。具体来讲,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结合教学内容及要求选取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对所选取案例进行讨论与交流,同时不断给予学生正向与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达成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与思想品质的提升。
  三、综述
  新时期,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之下,探讨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是二者理论必要性与实践可行性共同作用的必然性选择,也是高职思政教育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教师在其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应该发挥出重要作用,在充分学习与高度理解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不断调整与改进教学实践,以促进教学改革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宫黎明.从消极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换[J].教书育人,2018(6).
  [2]方青.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前言,2015(4).◎编辑 武生智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大学生教育不仅仅要关注其身体素质与文化积淀,更要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保持高度重视,引领学生发展,确保高校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复合型人才。“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互联网对中国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全方位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并把握“互联网+”下的大学生思想状况,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确保学生能
[摘 要] 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才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等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关 键 词] 大学生;就业能力;经验;做法  [中图分类号] G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