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关于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在机体对内、外刺激的一切反应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的学说,应作为研究一切病理过程的基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关于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在机体对内、外刺激的一切反应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的学说,应作为研究一切病理过程的基础。
其他文献
辛可芬(Cincophen)系Phenyl-quinolinecarboxylic酸,于某种情形下则放出硝基酚或苯可引致白血球生成的麻痹。远在1933年首由Fitz-Hugh与Comroe二氏(1)报告一例于接受含有辛可芬之Ortho-iodexybenzoate后发生了粒性白血球缺乏症。1936年Shapiro与Lehman二氏(2)及1954年Morgan氏(3)各曾报告因辛可芬引致粒性白血球
自Clausen及Kjerulf-Jensen等氏报告在某些长期使用对氨柳酸的患者发生甲状腺肿大并伴有或不伴有粘液性水肿的情况以后,Balint等氏及Macgregor和Somner二氏最近的研究更进一步地证实了P.A.S的抗甲状腺的作用。我们在此报告P.A.S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效果。
右侧主动脉弓为一种先天性的大血管发育与位置的畸形。在所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病率中,此症所见甚鲜;在国内报告者仅有兰州李氏等报告一例,及杭州裘氏从门诊X线检查时发现一例。本院自1953年至1955年5月,在4,400例住院病人中,共发现两例。兹报告于下,以供统计上之资料。
作者报告了一例伴有红斑狼疮征象之慢性活动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此患者及另一并无播散性红斑狼疮症状之慢性活动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均找到红斑狼疮(L-E)细胞。
尿液、粪便、痰液、胃液等标本的隐血试验,以往文献记载的方法虽然很多,但各都有很多缺点。应用比较广者,多为联苯胺试验法。该试验法的原理,是根据血液内血红蛋白氧化酶的作用(但非为酶,因为血红蛋白被煮沸后仍有触酶的作用。此作用与血质中的铁有密切关系,如将铁除去,则此触媒作用消失),可使过氧化氢(H2O2)水立即放出新生氧,将联苯胺氧化成为蓝色的联苯胺蓝。利用这种变色反应,来判断血液的有无。
斑蝥(Cantharis)产于欧洲及我国北方,为鞘翼类地胆属(Mylabris sidae,及Cichorii)全身黑色小甲虫,周身有灰黄色条纹及斑点,所以有“斑蝥”之称。活着的时候,放出恶臭,人的皮肤接触后会生水皰;农民捕捉时都知道不直接用手拿。斑蝥的刺激性成分为斑蝥素(Cantharidinum,C10H12O4),医学上将斑蝥碾碎制成“斑蝥软膏”,作为发皰药,在兽医方面至今应用仍广。
作者研究了五例应用水杨酸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血及尿中类皮质素(Corticaids)的变化。长时间内继续使用大量水杨酸时,血中水杨酸达到一定浓度,往往使血中17-氢氧皮质酮的浓度增加。每日应用8克水杨酸与注射20毫克作用缓慢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增加的约略相同。
风湿病问题过去是、现在仍是当代医学主要问题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本病发病非常普遍,病程长而顽固,常常复发,并早期的造成病人严重的残废;另一方面是因为有关本病的一系列病因学、发病机理、分类、洽疗和预防方面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皆未获得解决。
克、鲍氏综合病征(Cruveilhier Baumgarten Syndrome)临床上比较罕见,Armstrong氏等认为除少数因先天性脐静脉未闭可称为克、鲍氏病(Cruveilhier Baumgarten Disease)者外,克、鲍氏综合病征大多继发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特点为脐周围静脉显著曲张,似海蜇头状,脐部附近可闻静脉营营声与杂音,杂音在收缩期增强,触之有震颤感,脾肿而肝不肿大,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