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存在问题及对策,针对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中面临的大学生法律知识掌握较为薄弱、高校法治素养培育方式单一、校园法治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提出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对策:坚持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开设法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积极打造良好的融媒体校园法治宣传平台;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坚持实施并营造法治文化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依法治国 大学生 法治素养培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022-02
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坚持教书育人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大学生法治素养水平的高低,对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有深远的影响。为此,本文试针对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以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增强大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一、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对法治的总体认知较为清楚,对自身的合法权利与义务认识较为清楚,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个人权益维护方面有着强烈的学习需求。但是,大学生的法治知识和行为法治意识又较为薄弱甚至缺失,对法治的作用的认知不深,学法用法的能力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大学生法治培育主要以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进行,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进行法治素养培育的切入,对增加学生法治知识、提升学生法治意识效果不够理想。除课堂教学外,高校法治教育其他教学手段运用相对不足,学生的参与不够主动,以被动接受为主,形式过于单一,对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效果不佳。
(一)大学生法律知识掌握较为薄弱,缺乏提升法治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生法律常识与法律知识不断增加,但仍然有许多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不够,法治认识不清楚,意识不强。特别在法治思维方面,存在较大缺失。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观察发现,其整体上能够了解到自身具有哪些基本法律常识,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对于自身权益的保护期望值较高,但实际维护权益的法律知识却又十分欠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
(二)高校法治素养培育方式较为单一
从法治素养的培育课程来说,虽然许多高校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但是普遍采取大班集中教学,以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践环节占有比例极少。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相应的法律选修课程,如民法、经济法、婚姻法等,但是内容和授课方式仍较为单一。对学生的评测标准多采取阅卷考试、论文总结的形式,考核内容多集中于基本知识性的法律知识、部分的案例分析。从大学生的实际参与度来讲,更多的是作为一门考核课程进行学习,没有作为一项实践技能进行深入的体验和习得。
(三)大学校园法治氛围不够浓厚
当前高校校园法治环境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法治氛圍还不够浓厚。首先,高校校园各项规章制度、学生管理制度仍有待完善。同时,一些高校行政化严重,虽然一直提倡依法办事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未能真正落实,导致有的大学生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和抵触情绪,更有甚者通过极端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次,近年来,校园贷、女大学生直播纠纷、校园霸凌、诈骗现象时有发生,校园法治培育和监督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特别是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较为薄弱。
二、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
在全面深化高校法治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培育和改进大学生法治素养是当前人才培养素质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迫切需要,更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要充分发挥法治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识指引作用,将法治意识培育充分渗透在学生管理、思想政治引领、大学生创业就业等各个工作领域中。
(一)坚持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
在校园内建立民主、平等的高校法治环境,从办学氛围上给大学生正确树立法治意识,从校园环境氛围帮助大学生提升法治素养。高校应坚持依法治校的理念,制定合法有效的教学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确保其与国家法律法规不相冲突,同时符合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在尊重大学生人格、学生与教师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的能力。此外,学校开展各类学生活动、教学活动,都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高校教学及学生管理制度,合乎程序,形成全员共同参与的依法治校氛围,使全体师生在参与法治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树立法律信仰、增强法治观念。
(二)开设法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法律体系课程,积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不足之处出发,研判大学生就业后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如劳动合同、人身利益等,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将法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以扩展高校法治教育的路径,提升法治素养培育的实效。例如,可将宪法、民法、刑法、劳动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列为部分专业的必修课程,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可以开设国际贸易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商法等,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开设公司法、会计法、票据法等。让学生通过专业的学习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贯彻法律政策,提高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法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运用性十分强的课程,在校内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普及,仅靠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远远不够,应同时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课程,或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法治教育活动,通过案例情景再现、现场教学、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例如,采用“案例式”翻转课堂法治教育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并灵活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将大量案例以生动而深刻的侵入式方式开放给大学生,以开放互动式的授课方式,在案例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习理论和法律法规,以当下社会热点和青年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话题为案例进行教学,拍案说法,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促进法治素养的提升。 (三)积极打造良好的融媒体校园法治宣传平台
目前,高校法治宣传方式相对单一,仅仅依靠外在的法治宣传教育,只能让大学生简单了解或者选择性了解法律知识。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智能设备和移动终端等技术不断发展,如何创新未来法治传播方式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大学生碎片化时间,是法治宣传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具体来说,应根据大学生接收信息的喜好和行为习惯进行法治宣传的重新整合。首先,积极打造融媒体法治宣传平台,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微博、大学生易班中心、校园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宣传依法治国知识,导入法治素养培育,让法治知识在广大师生中传播与共享,以实现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充分发挥融媒体的教育功能,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法治意识教育氛围;其次,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通过有效的开展方式和传播媒介在学生中普及、学习,养成日常依规章办事的行为模式,让法治意识教育深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最后,积极开展法治讲堂、司法机关人员现身说法等法治普及活动,让大学生充分参与,有效提升法治意识。
(四)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坚持营造法治文化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可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让大学生切实感受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让法治素养的培育切实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成立普法类社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朋辈间的交流,使得法律知识不再遥远,而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普法类社团可定期举行普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形成良好氛围。同时,可创设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接受学生的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糾纷与困惑,特别是针对在校生经常会涉及的兼职问题,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劳动纠纷问题等,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总之,依法治国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大学生树立法治信仰,增强大学生运用法律能力,使大学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是一项需要高校长期坚持和改进的重要工程。高校在培育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实践环节,增加大学生体验式、参与式的活动,帮助大学生将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增强法治认同感和法治信仰。
【参考文献】
[1]王众威.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综述[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
[2]林衍盛.高校社团在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J].黑河学院学报,2018(7).
[3]唐科.试论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现状及存在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8(7).
[4]景艳.以法治文化育人为契机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J].法治博览,2018(2).
[5]周慧敏,周新格,赵凯,李海燕.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培育研究[J].法治博览,2018(34).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袁兴华(1981— ),广西南宁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责编 何田田)
【关键词】依法治国 大学生 法治素养培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022-02
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坚持教书育人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大学生法治素养水平的高低,对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有深远的影响。为此,本文试针对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以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增强大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一、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对法治的总体认知较为清楚,对自身的合法权利与义务认识较为清楚,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个人权益维护方面有着强烈的学习需求。但是,大学生的法治知识和行为法治意识又较为薄弱甚至缺失,对法治的作用的认知不深,学法用法的能力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大学生法治培育主要以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进行,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进行法治素养培育的切入,对增加学生法治知识、提升学生法治意识效果不够理想。除课堂教学外,高校法治教育其他教学手段运用相对不足,学生的参与不够主动,以被动接受为主,形式过于单一,对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效果不佳。
(一)大学生法律知识掌握较为薄弱,缺乏提升法治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生法律常识与法律知识不断增加,但仍然有许多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不够,法治认识不清楚,意识不强。特别在法治思维方面,存在较大缺失。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观察发现,其整体上能够了解到自身具有哪些基本法律常识,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对于自身权益的保护期望值较高,但实际维护权益的法律知识却又十分欠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
(二)高校法治素养培育方式较为单一
从法治素养的培育课程来说,虽然许多高校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但是普遍采取大班集中教学,以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践环节占有比例极少。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相应的法律选修课程,如民法、经济法、婚姻法等,但是内容和授课方式仍较为单一。对学生的评测标准多采取阅卷考试、论文总结的形式,考核内容多集中于基本知识性的法律知识、部分的案例分析。从大学生的实际参与度来讲,更多的是作为一门考核课程进行学习,没有作为一项实践技能进行深入的体验和习得。
(三)大学校园法治氛围不够浓厚
当前高校校园法治环境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法治氛圍还不够浓厚。首先,高校校园各项规章制度、学生管理制度仍有待完善。同时,一些高校行政化严重,虽然一直提倡依法办事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未能真正落实,导致有的大学生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和抵触情绪,更有甚者通过极端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次,近年来,校园贷、女大学生直播纠纷、校园霸凌、诈骗现象时有发生,校园法治培育和监督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特别是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较为薄弱。
二、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
在全面深化高校法治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培育和改进大学生法治素养是当前人才培养素质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迫切需要,更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要充分发挥法治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识指引作用,将法治意识培育充分渗透在学生管理、思想政治引领、大学生创业就业等各个工作领域中。
(一)坚持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
在校园内建立民主、平等的高校法治环境,从办学氛围上给大学生正确树立法治意识,从校园环境氛围帮助大学生提升法治素养。高校应坚持依法治校的理念,制定合法有效的教学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确保其与国家法律法规不相冲突,同时符合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在尊重大学生人格、学生与教师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的能力。此外,学校开展各类学生活动、教学活动,都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高校教学及学生管理制度,合乎程序,形成全员共同参与的依法治校氛围,使全体师生在参与法治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树立法律信仰、增强法治观念。
(二)开设法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法律体系课程,积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不足之处出发,研判大学生就业后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如劳动合同、人身利益等,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将法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以扩展高校法治教育的路径,提升法治素养培育的实效。例如,可将宪法、民法、刑法、劳动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列为部分专业的必修课程,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可以开设国际贸易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商法等,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开设公司法、会计法、票据法等。让学生通过专业的学习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贯彻法律政策,提高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法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运用性十分强的课程,在校内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普及,仅靠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远远不够,应同时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课程,或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法治教育活动,通过案例情景再现、现场教学、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例如,采用“案例式”翻转课堂法治教育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并灵活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将大量案例以生动而深刻的侵入式方式开放给大学生,以开放互动式的授课方式,在案例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习理论和法律法规,以当下社会热点和青年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话题为案例进行教学,拍案说法,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促进法治素养的提升。 (三)积极打造良好的融媒体校园法治宣传平台
目前,高校法治宣传方式相对单一,仅仅依靠外在的法治宣传教育,只能让大学生简单了解或者选择性了解法律知识。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智能设备和移动终端等技术不断发展,如何创新未来法治传播方式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大学生碎片化时间,是法治宣传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具体来说,应根据大学生接收信息的喜好和行为习惯进行法治宣传的重新整合。首先,积极打造融媒体法治宣传平台,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微博、大学生易班中心、校园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宣传依法治国知识,导入法治素养培育,让法治知识在广大师生中传播与共享,以实现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充分发挥融媒体的教育功能,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法治意识教育氛围;其次,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通过有效的开展方式和传播媒介在学生中普及、学习,养成日常依规章办事的行为模式,让法治意识教育深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最后,积极开展法治讲堂、司法机关人员现身说法等法治普及活动,让大学生充分参与,有效提升法治意识。
(四)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坚持营造法治文化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可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让大学生切实感受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让法治素养的培育切实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成立普法类社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朋辈间的交流,使得法律知识不再遥远,而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普法类社团可定期举行普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形成良好氛围。同时,可创设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接受学生的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糾纷与困惑,特别是针对在校生经常会涉及的兼职问题,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劳动纠纷问题等,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总之,依法治国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大学生树立法治信仰,增强大学生运用法律能力,使大学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是一项需要高校长期坚持和改进的重要工程。高校在培育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实践环节,增加大学生体验式、参与式的活动,帮助大学生将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增强法治认同感和法治信仰。
【参考文献】
[1]王众威.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综述[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
[2]林衍盛.高校社团在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J].黑河学院学报,2018(7).
[3]唐科.试论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现状及存在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8(7).
[4]景艳.以法治文化育人为契机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J].法治博览,2018(2).
[5]周慧敏,周新格,赵凯,李海燕.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培育研究[J].法治博览,2018(34).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袁兴华(1981— ),广西南宁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