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篮球运动是高校广大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本文针对高校不断扩大招生、篮球作为一种文化在全国高校得到迅速发展以及课时少、场地少等情况,在篮球教学中设计出“活动篮圈”这个方案。方案恰当运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身心素质、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使篮球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关键词:活动篮圈 普通高校 篮球教学
篮球运动是一项极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广泛性的运动项目之一,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篮球课的根本任务是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健康的同时,认识该项目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基本战术,培养从事该项运动的浓厚兴趣。篮球课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国家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既定步骤,我国高校已连续4年大幅度扩大招生,高校扩招以及篮球运动在高校的迅猛发展对原来就很紧张的高校篮球教学资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现代篮球教学的发展趋势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日本,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两个方法所代替,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项,使教师有更多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德、美较先进的国家也都大幅度地安排选项教材,不强求教材的一致性和比重。篮球教学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大招生以及篮球作为一种文化在全国高校的高速发展,如何针对高校篮球基础差、课时少、场地少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篮球教学素质及效果,这是摆在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1 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和内容较单调
篮球教学是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近年来已经开设篮球专项课,允许学生自选上课,但篮球课堂教学却没有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心理需求来调整教学模式。仍然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篮球基本技术的传授,篮球运动的真正教育功能还未得到发挥。过分强调课堂结构,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目前,高校篮球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过于注重教学过程的技术化,以单个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作为直接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造成大量有限的教学时间花在重复单个动作技术环节上,使篮球教学的目的发生错位,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脱节。这样,不仅使篮球教学的完整性、实效性和娱乐性得不到实施,并且重复进行单位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还会使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使身体锻炼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符合兴趣的工作容易实现,而且大有效果,而没有兴趣和被逼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1.2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挥。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注重技战术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过分强调统一化和规格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不同类的学生采取同一篮球教学方法,忽略了不同类别学生对篮球学习的不同需要。
1.3没有兼顾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同步发展训,没有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篮球教学中一味地追求技术教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大学生自我锻炼身体能力:指大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体育运动能力: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从事各种运动的本领。体育锻炼自控能力:指能够保证体育锻炼经常处于良性运行的轨道上,从而以轻松、持久、稳定、有序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忽视了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同步发展。)。
2 “活动篮圈”设计方案
2.1设计思路
由于学校在不断地扩充生源,学校的体育场地及设施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在篮球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经过实践,设计了下面这个游戏方案来满足篮球教学的需要。通过实施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也解决了场地少、班级多的矛盾。
2.2场地设计
在空地上画出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地,在场地的底线画出半米左右的一条平行线。
2.3游戏方法
比赛由两队参加,每队上场人数可以根据场地大小定人数,其中双方二名队员手拉手围成一个活动的篮圈,在场地两条平行线之内活动,其余几名队员在场地内进行运、传、接球等活动。最后投篮得分。另一方队员尽力采用防守技术使对手不能得分。每场比赛的时间为10~30分钟,得分多者获胜。
2.4比赛规则
2.4.1在底线活动的二名队员不能出界,并且不能参与进攻。否则不能得分,由对方发底线球。
2.4.2所有队员不得在场上故意拉、推、撞对方队员,违反规则将被判下场,由其他队员替换进行比赛。
2.4.3不能故意扔球到“活动篮圈”身上,只能放进篮圈。
2.4.4篮圈场固定,不能故意缩小篮圈。
2.4.5其它规则同篮球比赛规则。
2.4.6其他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例如:运动员、教练、裁判员等。
3 活动篮圈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
3.1教材内容趣味化、游戏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上,把练习中的乐趣作为追求的目的之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活动篮圈”具有竞赛性和娱乐性,能融体能、智能、技能于一体。学生可在练习中有趣味地竞争,同时也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教学的指导思想,更多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打破了“固定模式”的束缚,减少教材对场地器材的依赖性,结合班级教学的特点,使篮球教学沿着趣味性化、游戏性化方面发展。
3.2练习弹性化,知识传授实践化,活跃了课堂气氛
运动量与技术动作量是学生在篮球教学中以身体运动的方式所表现出的两大要素。“活动篮圈”在练习的次数、时间等决定运动量大小的因素上不提出统一的具体要求,而且不受场地的限制,场地大则参加人数多,场地小则反之,可以安排在准备部分、基本和结束部分。准备部分,可以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在心理、生理上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机体进入工作状态,从而为学生基本部分做好准备。基本部分,可以使技术、战术同步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赛意识。至于结束部分,体育教师对比赛得胜的队包括运动员给予奖励,奖励包括:“口头表扬、体育成绩加分等”,运动员的具体奖励包括:“MVP”、“最佳得分手”等等,这样可以使教学富有欢乐性,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更乐于参加,还可以在整节课以“活动篮圈”形式出现,教无定法。
3.3练习过程开放化,发展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学生能力
“活动篮圈”在全过程中都充满了比赛,从最初的小范围的简单比赛到最后的最终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分别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如:运动员、记分员、裁判员等,甚至是宣传员、比赛的组织者等。并且学生在多个角色之间轮换。体育教师可以对比赛规则进行适当修改,使比赛变得更加容易,这样可以使学生相应的技能水平和已获得的运动经验得以合适地发挥,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发展,学生能积极地参加到比赛中去,培养公平竞争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4 结论建议
4.1结论
“活动篮圈”这个方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感悟篮球运动的本质、比赛的规则、战术、能力提高、情趣体验等多种教学因素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学习活动的良性循环。
4.2建议
4.2.1体育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全面体验和学习运动。
4.2.2体育教师应始终扮演一个参与者的角色,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帮助,少一些指责,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4.2.3教学组织要由易到难。
4.2.4体育教师要清楚讲解规则和注意事项,并进行适当的奖励。
4.2.5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改变比赛时间和次数等要素,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活动篮圈 普通高校 篮球教学
篮球运动是一项极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广泛性的运动项目之一,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篮球课的根本任务是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健康的同时,认识该项目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基本战术,培养从事该项运动的浓厚兴趣。篮球课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国家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既定步骤,我国高校已连续4年大幅度扩大招生,高校扩招以及篮球运动在高校的迅猛发展对原来就很紧张的高校篮球教学资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现代篮球教学的发展趋势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日本,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两个方法所代替,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项,使教师有更多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德、美较先进的国家也都大幅度地安排选项教材,不强求教材的一致性和比重。篮球教学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大招生以及篮球作为一种文化在全国高校的高速发展,如何针对高校篮球基础差、课时少、场地少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篮球教学素质及效果,这是摆在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1 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和内容较单调
篮球教学是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近年来已经开设篮球专项课,允许学生自选上课,但篮球课堂教学却没有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心理需求来调整教学模式。仍然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篮球基本技术的传授,篮球运动的真正教育功能还未得到发挥。过分强调课堂结构,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目前,高校篮球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过于注重教学过程的技术化,以单个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作为直接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造成大量有限的教学时间花在重复单个动作技术环节上,使篮球教学的目的发生错位,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脱节。这样,不仅使篮球教学的完整性、实效性和娱乐性得不到实施,并且重复进行单位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还会使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使身体锻炼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符合兴趣的工作容易实现,而且大有效果,而没有兴趣和被逼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1.2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挥。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注重技战术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过分强调统一化和规格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不同类的学生采取同一篮球教学方法,忽略了不同类别学生对篮球学习的不同需要。
1.3没有兼顾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同步发展训,没有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篮球教学中一味地追求技术教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大学生自我锻炼身体能力:指大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体育运动能力: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从事各种运动的本领。体育锻炼自控能力:指能够保证体育锻炼经常处于良性运行的轨道上,从而以轻松、持久、稳定、有序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忽视了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同步发展。)。
2 “活动篮圈”设计方案
2.1设计思路
由于学校在不断地扩充生源,学校的体育场地及设施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在篮球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经过实践,设计了下面这个游戏方案来满足篮球教学的需要。通过实施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也解决了场地少、班级多的矛盾。
2.2场地设计
在空地上画出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地,在场地的底线画出半米左右的一条平行线。
2.3游戏方法
比赛由两队参加,每队上场人数可以根据场地大小定人数,其中双方二名队员手拉手围成一个活动的篮圈,在场地两条平行线之内活动,其余几名队员在场地内进行运、传、接球等活动。最后投篮得分。另一方队员尽力采用防守技术使对手不能得分。每场比赛的时间为10~30分钟,得分多者获胜。
2.4比赛规则
2.4.1在底线活动的二名队员不能出界,并且不能参与进攻。否则不能得分,由对方发底线球。
2.4.2所有队员不得在场上故意拉、推、撞对方队员,违反规则将被判下场,由其他队员替换进行比赛。
2.4.3不能故意扔球到“活动篮圈”身上,只能放进篮圈。
2.4.4篮圈场固定,不能故意缩小篮圈。
2.4.5其它规则同篮球比赛规则。
2.4.6其他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例如:运动员、教练、裁判员等。
3 活动篮圈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
3.1教材内容趣味化、游戏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上,把练习中的乐趣作为追求的目的之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活动篮圈”具有竞赛性和娱乐性,能融体能、智能、技能于一体。学生可在练习中有趣味地竞争,同时也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教学的指导思想,更多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打破了“固定模式”的束缚,减少教材对场地器材的依赖性,结合班级教学的特点,使篮球教学沿着趣味性化、游戏性化方面发展。
3.2练习弹性化,知识传授实践化,活跃了课堂气氛
运动量与技术动作量是学生在篮球教学中以身体运动的方式所表现出的两大要素。“活动篮圈”在练习的次数、时间等决定运动量大小的因素上不提出统一的具体要求,而且不受场地的限制,场地大则参加人数多,场地小则反之,可以安排在准备部分、基本和结束部分。准备部分,可以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在心理、生理上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机体进入工作状态,从而为学生基本部分做好准备。基本部分,可以使技术、战术同步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赛意识。至于结束部分,体育教师对比赛得胜的队包括运动员给予奖励,奖励包括:“口头表扬、体育成绩加分等”,运动员的具体奖励包括:“MVP”、“最佳得分手”等等,这样可以使教学富有欢乐性,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更乐于参加,还可以在整节课以“活动篮圈”形式出现,教无定法。
3.3练习过程开放化,发展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学生能力
“活动篮圈”在全过程中都充满了比赛,从最初的小范围的简单比赛到最后的最终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分别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如:运动员、记分员、裁判员等,甚至是宣传员、比赛的组织者等。并且学生在多个角色之间轮换。体育教师可以对比赛规则进行适当修改,使比赛变得更加容易,这样可以使学生相应的技能水平和已获得的运动经验得以合适地发挥,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发展,学生能积极地参加到比赛中去,培养公平竞争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4 结论建议
4.1结论
“活动篮圈”这个方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感悟篮球运动的本质、比赛的规则、战术、能力提高、情趣体验等多种教学因素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学习活动的良性循环。
4.2建议
4.2.1体育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全面体验和学习运动。
4.2.2体育教师应始终扮演一个参与者的角色,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帮助,少一些指责,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4.2.3教学组织要由易到难。
4.2.4体育教师要清楚讲解规则和注意事项,并进行适当的奖励。
4.2.5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改变比赛时间和次数等要素,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