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微课的高一自然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tongli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当前美国大力推行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背景下,笔者经过多次尝试翻转课堂教学后认为:在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下,由于当前信息技术未完全普及、新课程理念和基础教育阶段减负原则,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实施。于是笔者尝试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压缩教师课堂讲解时间,增加学生课堂内化时间,提高高一自然地理的课堂教学效率。并尝试着提出了引入微课的高一自然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模式,分为自主学习微课、小组合作内化两个阶段。以《洋流的性质与分布规律》为例,笔者对引入微课的高一自然地理的高效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微课;高一自然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1.1“翻转课堂”似乎与“微课”相伴而生
  “翻转课堂”指的是在信息化环境中,由教师提供“微课”(以教学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对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师生在课堂上内化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 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这种教学模式经莎尔曼·可汗创办的可汗学院推广以后,受到了全球教育界的关注。我国学者张金磊等[1][2]率先开展关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曾贞[3]对翻转课堂实施提出了三个关键步骤进行探究。国内基础教育中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应用还处于一个相对谨慎的起步阶段,仅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相继开始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并非所有的专家学者都看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甚至很多学者就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拥有的内部优劣势因素、外部相关的机遇与威胁因素分析后表示担忧。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实质是在缩小的班级和缩短的时间内,简化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集中于一项特定的教学技能(目标行为,如演示技能、提问技能),针对 3—6 位听众在 5—10 分钟之内练习目标技能。就微课的特点而言,根据中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微课一般就重难点知识在 5—10 分钟内讲完,内容精简、资源容量小。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1.2 使用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当前中国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利弊分析
  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的理念特别切合素质教育,拥有明显的优势:学生课前自主地、个性化地选择时间和方式学习,能提升学习能量;课堂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增加师生与生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课堂留有充足的时间促进知识内化;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笔者尝试将翻转课堂模式多次运用于中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具有难以操作的劣势:中学开设十多门课程,如果每个科目都要在课前自主网上查阅资料、学习微课、完成课前老师安排的学习资源,那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教育背景下为学生减负减压的原则。况且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的知识内化都离不开网络视频的支持,而翻转课堂应用推广时间短,网络教学视频在教学中推广程度还远不够,一些实际问题及数据还未能及时获取,要保证每家每户都有网络设施条件都难做到。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家长的关注或陪同,而中国目前经济区域差异大,父母外出务工,不在子女身边的比例非常大。学生课前的学习在没有家长的监管下很难按质按量完成。如果课前没有学习老师课前提供的教学资源,课内是无法互动,无法完成知识内化、能力提升的。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下、当前信息技术的未完全普及下、在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减负原则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实施。
  二、引入微课的高一自然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传统课堂,师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知识传授、知识内化、能力提升。如果学生能在课堂内自主完成知识领会、理解、记忆、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展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就不必在课前花大量时间去学习。
  对学生而言,使用微视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使用微课教学,学生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前学习每门课程的微课,没有增加学习负担。微课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学生在真实、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形知识”、“默会知识”、“内化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压缩教师课堂讲解时间,增加课堂内化时间,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对教师而言,课堂上使用微课教学,有利于实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实现新课程倡导的教师在课堂只起设计者、促进者、组织者、示范者的作用;在制作 PPT 课件的基础上,教师比较容易制作微课,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教师上手快、操作容易。
  对地理学科而言,高中自然地理理论性较强、空间思维难度较大,课前制作好具有动画设计的微课程,使学生易于空间想象、易于理解自然地理原理,掌握自然地理理论模型。通过图片和生活场景的视频展示,易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最现实的是:自然地理部分主要在高一学习,此时还没有分科或选科,高一学生主科学习压力大、作业多。笔者根据多年的传统课堂教学经验和尝試翻转课堂的经验得出,要求高一学生在课前学习地理微课或课后完成地理作业,70%以上的学生的观点如下:时间上不够或直接说我将来高考不考地理,高一没有必要花费课后时间学习。因此高一地理最好是课堂既能完成知识学习,又能完成知识内化。笔者认为:把微课引入高一自然地理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动画直观,压缩教师课堂讲解时间,增加学生课堂内化时间,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可行的。
  三、引入微课的高一自然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结合微课设计的特点和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笔者提出如下的引入微课的高一自然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流程。
  3.1 自主学习微课阶段(15 分钟)   教师通过投影播放大约 10 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学生先花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统一、自主学习微课,再花 5 分钟时间小组内用自己手中的平板电脑相互交流。教师组织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课堂学习微课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微课制作的水平。下面介绍一下我的高一自然地理微课设计流程。
  导入新课: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微课设计里可以用动画或魔术或设置悬念或图片展示拉开一堂微课的序幕。
  探究问题:根据课程标准,将高一自然地理教材内容上的地理知识设置成一系列探究问题,每个探究问题呈现后设置暂停 10 秒钟左右供学生思考后再讲解。而且尽量将探究问题设置成人们耳熟能详的生产、生活情境。
  知识小结:将前面所有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进行整理,使知识构成网络,方便学生意义建构。
  自我检测:通过练习,自我检测当节微课中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若看课一遍后仍有问题学生可以用自己手中的平板电脑重复看相关微课内容。
  3.2 小组合作内化阶段(25 分钟)
  课堂内小组合作学习能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反过来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其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 4-6 人)。
  知识归纳:学生花 5 分钟时间,回顾微课讲解内容,把微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展示。小组合作知识建构画出思维导图,请学生上黑板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动手。
  重难点突破: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教师适当设置一些拓展提升性练习。学生用大约 3 分钟时间
  先自主探究,再花 5 分钟小组交流、讨论解决。教师关注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相互释疑:小组成员先花 3 分钟相互答疑,如果遇到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解决不了的疑问,教师组织大
  约3 分钟的时间,全班性相互答疑或老师帮助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关注学生的多角度思维。练习巩固:教师设置少量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感的练习,以抢答的游戏挑战学生的勇气和实力,促进学生技巧熟练。
  课堂记忆:自然地理虽然具有理科特征,但毕竟知识性较强,适当编制约2分钟的打油诗或翻唱一些流行歌曲等帮助学生记忆。
  四、引入微课的高一自然地理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以《洋流的性质与分布规律》为例
  4.1 自主学习微课阶段(15 分钟)
  具体学习过程参见 3.1,笔者在此仅提供微课程设计及设计意图。
  4.2 小组合作内化阶段(25 分钟)
  5.反思
  目前的班级授课制传统课堂经历了 300 多年的历史,有其天生的局限性,如课堂人数太多,教师关注度有限,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共享的微课程资源会越来越多。除了在课堂学习微课外,有兴趣爱好的或学习有些困难的学生还可在课前或课后自主学习微课。
  參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3— 78.
  [3]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电话教育,2012(7):114—117.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反映出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能体现出他们对所学的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其教学效果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学生也对写作望而生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多研究、多探索、多尝试,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达到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方法
期刊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方法,对王正廷生平演讲、报刊、遗著等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认为,王正廷体育教育观主要包括:“主张体育可增进种族之强健”;“认为体育可促进“德智”二育之进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王正廷体育教育观对当代我国体育发展的启示,以期为转型时期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丝借鉴,以及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关键词:王正廷;体育教育观;体育兴国;启示  王正廷(188
期刊
摘要:小学时期,各年级阶段学生厌学情绪程度不同,往往在小学3-4年级时学生厌学表现得尤为明显。小学时期厌学具体表现为学习缺乏自觉性、兴趣性、效率性和主动性,同时学习带有依赖性,注意力也相对分散。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学生自身发展原因、家庭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和社会原因。为了缓解学生厌学情绪,文章从学生学习心理、家长教育态度、学校教育方式及社会风尚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厌学;现状;原因;
期刊
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审美鉴赏”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与评价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一、激趣以弘扬正气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由一种情感性质的力量所激发,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起学习动机。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主观的努力获得新的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行为变化过程, 教师应以当前的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为出发点, 把握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意识能力  引言:  物理学来源于生活, 也来源于自然。所以物理教学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更要注重物理科学的新成果和对人类文明的
期刊
摘要:师爱,即老师对孩子的爱,是贯穿在教育过程中的老师对幼儿的一种崇高的情感。师爱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是让幼儿产生亲近感,感觉安全、温暖的;第二层是对幼儿理解、尊重;最高层是对幼儿有所期待,十分在乎幼儿的进步发展与未来前途,能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幼儿的前途未来融为一体,从而收获真正的“教师情结”的。  关键词:师爱;尊重;关心;欣赏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课程中,数学是最主要的科目之一,是学生学习几何、代数等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及独立学习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故学生掌握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可为学习初中应用题奠定良好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模式;应用题  数学作为一门重
期刊
摘要:学案导学模式更注重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强调在交流中促进学生提高生物学科综合素养。学案导学模式应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注重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知识。  关键词:学案导学;应用策略;高中生物  学案导学主要由教师在收集生物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订学习方案,或者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学习方案的编写工作。学案导学模式是贯彻
期刊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藏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璀璨瑰宝,在藏族地区对幼儿开展本土文化的教育对幼儿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更有着深远的意义。藏族音乐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独特的魅力,在教育早期阶段融入藏族音乐,对藏区学生的
期刊
摘要:“蓝瓶子”实验因呈现蓝白周期性变化,常作为中学化学课堂的趣味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但传统“蓝瓶子”实验中需使用大量强碱参与反应,本文改进使用绿色的还原剂抗坏血酸(Vc),通过探究实验反应条件,得到一种绿色环保的、变色周期短、实验现象明显的适于中学课堂演示的趣味实验方案,为中学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蓝瓶子;还原剂;振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