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蒙太奇是决定影视作品优劣成败的关键元素之一。它不仅在构造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性格、丰富影片表现力、增强艺术感染力方面具有其他艺术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吸引观者观看欲望、调动观者情绪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蒙太奇 剪辑 表现形式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2.032
一、引言
电影在我们称之为默片的时代,用夸张的动作与表情就可以引得观者开怀大笑。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单纯的动作和表情已远远不能满足观者的心理需求。绚丽的色彩、美妙的音乐、紧促的节奏、完美的剧情,这些都不断成为观者衡量一部影片好看与否的尺度。近几年上映的影片,无论是《2012》、《阿凡达》、还是《盗梦空间》,都在这几个方面做得相当完美!伴随着画面的出现和音乐的想起,观者会不自觉的被带入剧情中,与剧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当我们对这些影视作品内部进行深入研究的话,不难发现,任何一部优秀的影片,都是绝对离不开“蒙太奇”方法的。蒙太奇是决定影视作品优劣成败的关键元素之一。它不仅在构造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性格、丰富影片表现力、增强艺术感染力方面具有其他艺术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吸引观者观看欲望、调动观者情绪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二、何为蒙太奇
“蒙太奇”,这是电影工作者借助于法国建筑学上的一个名词——“MONTAQE”,来表示电影作品镜头剪辑和组合的技术。在建筑学中,这个名词具有“安装、组合、构成”的意思。即将各个建筑元素,根据设计师的思路,经过处理、安装,形成一个整体,使其发挥比每个个体更大的作用。在影视片创作中,按剧本或影视片所表达的感情,分拍成很多镜头,然后按原定的创作思路,将这些镜头艺术性的组接在一起,使之产生对比、联想、衬托等作用,从而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这样的一种构成形式与艺术手法就称之为蒙太奇。事实上,早期的电影工作者已灵活的将这个理论应用于影视语言中。
三、蒙太奇的产生与发展史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蒙太奇其实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在看一场戏剧或者是一部电影的时候,眼睛不会盯在某个地方一动不动,而是会随着情节、或者是自己的喜好,注视着舞台上的某个人或者是舞台上某个特别的部分。这实际上就说明了,作为观众的我们,在潜意识中对所观看的内容进行了有取有舍的“蒙太奇处理”。众所周知,人的观察范围是120°,在这120°中,我们可以充分地享受视觉所带来的美感,可以选择性的接受喜欢的事物,观察到最远景及最近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景别,这种潜意识的筛选的过程其实就是蒙太奇的取舍和组合过程。
影视作品蒙太奇的魅力在于,它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可以让观众在观赏的同时体会编导所要表达的意图与创作时的思想。通过段落的改变或者是画面的重新组接,观者会对影片有着完全不同的感觉。
前苏联的导演库里肖夫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截取演员“莫兹尤辛”在某部电影中的表情特写镜头 “哭脸”和“笑脸”,对这两种表情进行完全不同的组接并配以“枪”的镜头,结果产生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1)“苦脸”——“枪”——“笑脸”
一个本来很是失落沮丧的人,当一把枪放在面前时,顿时开朗了,面对死亡已经无所畏惧,看透一切,所以微笑面对,表现了这个人的勇敢与淡定。
(2)“笑脸”——“枪”——“苦脸”
一个本来很是开心的人,当看到一把枪的时候,顿时心里开始紧张纠结,面孔出现恐惧怯懦的表情,充分表现了这个人内心的胆小与害怕。
这个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实验,充分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组接对于一部影片的重要性,它可以带动观众的感情变化,增加戏剧的冲突性,强化主题的表达。一个有艺术效果的盆景,需要盆栽者的悉心修剪才能呈现出最美丽的一面,一部电影也是如此,需要利用蒙太奇这种剪辑手法将拍摄中多余冗繁拖沓的情节进行删减,才能使影片更加的紧凑,向观众表达出最主要的故事情节与感情。
蒙太奇的理论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在总结了前人卢米埃尔兄弟以拍摄生活中的现实和梅里爱拍摄舞台上的表现之后,格里菲斯创立了平行蒙太奇语言(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经典段落“最后一分钟营救”就将其运用得淋漓尽致)。再其后,分别产生了两种学说:其一是苏联导演、电影理论家爱森斯坦为首的蒙太奇学说,认为用剪辑技巧,将具有独立意义的个别镜头重新排列组合,会产生新的意义;其二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
[关键词] 蒙太奇 剪辑 表现形式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2.032
一、引言
电影在我们称之为默片的时代,用夸张的动作与表情就可以引得观者开怀大笑。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单纯的动作和表情已远远不能满足观者的心理需求。绚丽的色彩、美妙的音乐、紧促的节奏、完美的剧情,这些都不断成为观者衡量一部影片好看与否的尺度。近几年上映的影片,无论是《2012》、《阿凡达》、还是《盗梦空间》,都在这几个方面做得相当完美!伴随着画面的出现和音乐的想起,观者会不自觉的被带入剧情中,与剧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当我们对这些影视作品内部进行深入研究的话,不难发现,任何一部优秀的影片,都是绝对离不开“蒙太奇”方法的。蒙太奇是决定影视作品优劣成败的关键元素之一。它不仅在构造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性格、丰富影片表现力、增强艺术感染力方面具有其他艺术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吸引观者观看欲望、调动观者情绪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二、何为蒙太奇
“蒙太奇”,这是电影工作者借助于法国建筑学上的一个名词——“MONTAQE”,来表示电影作品镜头剪辑和组合的技术。在建筑学中,这个名词具有“安装、组合、构成”的意思。即将各个建筑元素,根据设计师的思路,经过处理、安装,形成一个整体,使其发挥比每个个体更大的作用。在影视片创作中,按剧本或影视片所表达的感情,分拍成很多镜头,然后按原定的创作思路,将这些镜头艺术性的组接在一起,使之产生对比、联想、衬托等作用,从而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这样的一种构成形式与艺术手法就称之为蒙太奇。事实上,早期的电影工作者已灵活的将这个理论应用于影视语言中。
三、蒙太奇的产生与发展史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蒙太奇其实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在看一场戏剧或者是一部电影的时候,眼睛不会盯在某个地方一动不动,而是会随着情节、或者是自己的喜好,注视着舞台上的某个人或者是舞台上某个特别的部分。这实际上就说明了,作为观众的我们,在潜意识中对所观看的内容进行了有取有舍的“蒙太奇处理”。众所周知,人的观察范围是120°,在这120°中,我们可以充分地享受视觉所带来的美感,可以选择性的接受喜欢的事物,观察到最远景及最近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景别,这种潜意识的筛选的过程其实就是蒙太奇的取舍和组合过程。
影视作品蒙太奇的魅力在于,它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可以让观众在观赏的同时体会编导所要表达的意图与创作时的思想。通过段落的改变或者是画面的重新组接,观者会对影片有着完全不同的感觉。
前苏联的导演库里肖夫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截取演员“莫兹尤辛”在某部电影中的表情特写镜头 “哭脸”和“笑脸”,对这两种表情进行完全不同的组接并配以“枪”的镜头,结果产生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1)“苦脸”——“枪”——“笑脸”
一个本来很是失落沮丧的人,当一把枪放在面前时,顿时开朗了,面对死亡已经无所畏惧,看透一切,所以微笑面对,表现了这个人的勇敢与淡定。
(2)“笑脸”——“枪”——“苦脸”
一个本来很是开心的人,当看到一把枪的时候,顿时心里开始紧张纠结,面孔出现恐惧怯懦的表情,充分表现了这个人内心的胆小与害怕。
这个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实验,充分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组接对于一部影片的重要性,它可以带动观众的感情变化,增加戏剧的冲突性,强化主题的表达。一个有艺术效果的盆景,需要盆栽者的悉心修剪才能呈现出最美丽的一面,一部电影也是如此,需要利用蒙太奇这种剪辑手法将拍摄中多余冗繁拖沓的情节进行删减,才能使影片更加的紧凑,向观众表达出最主要的故事情节与感情。
蒙太奇的理论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在总结了前人卢米埃尔兄弟以拍摄生活中的现实和梅里爱拍摄舞台上的表现之后,格里菲斯创立了平行蒙太奇语言(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经典段落“最后一分钟营救”就将其运用得淋漓尽致)。再其后,分别产生了两种学说:其一是苏联导演、电影理论家爱森斯坦为首的蒙太奇学说,认为用剪辑技巧,将具有独立意义的个别镜头重新排列组合,会产生新的意义;其二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