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国内非常多的学校设立了班级心理委员,这种朋辈互助式辅导很受推崇,心理委员理论上有很多优势,纵观工作现状,笔者认为心理委员缺乏工作技能、在危机事件预警和干预体系中的定位不准确,导致其工作能动性不高、职责不够明确等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心理委员的选拔体制、考核机制,同时加强培训,为其提供工作方法、技巧的指导,帮助其明确心理委员的准确定位等方式加以改进。
关键词:班级心理委员 危机事件预警和干预 工作技能 准确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b)-0248-01
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为全国高校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建设性指导意见。随后,各高校也都纷纷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高校迅速开展起来。笔者所在的学院也于2009年初试行了班级心理委员制度,运行了两年多,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相关活动,心理危机预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心理委员由于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缺乏、实际工作方法与技巧的缺乏、在危机事件预警和干预中体系中的定位不准确,导致其工作能动性不高、职责不够明确等问题。
1 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
为方便开展工作,一般班级心理委员每班设两名,男女生各一名,采取个人自荐或班级推荐,班主任最终确定具体人选。一些基本要求如下:首先,对心理学感兴趣。其次,在学生中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再次,热心班级工作,具有服务意识。另外,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最后,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2 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
首先,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另外,向本班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
其次,主动关心本班同学,与他们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耐心倾听同学们的心里话,并为其保密。另外,要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辅导员、心理教师或有关领导报告。
最后,结合班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团体辅导活动,提高本班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另外,还要落实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统一安排的各项具体工作,协助有关教师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上好心理辅导课。
3 目前班级心理委员在高校危机事件预警和干预中的工作状况
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立,还是有很值得肯定的意义的。第一,同学之间共同学习和生活,相互交流和沟通频繁,而且学生也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交流感情,倾诉烦恼。心理委员一般具有一定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同学之间能得到更好的心理帮助;第二,班级心理委员在班级开展心理互助活动有助于提高广大学生心理卫生的意识和能力。班级心理委员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在助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了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能力。当班级心理委员自身遇到心理问题时,也可以自己帮助自己,真正实现了“助人自助”;第三,班级心理委员的互助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互助、自助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意识和能力正是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培养和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将会在他们未来的事业和生活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纵观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现状,还存在如下两点不足。首先,就是工作技能的缺乏,还不是太清楚如何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其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能动性不高、职责不够明确,很少有心理委员主动开展相关工作。
4 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改进
(1)健全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机制、考核机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班级心理委员通常是院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中的最基层,也是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班级心理委员作为最基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所起的重要作用——最迅速、最直接发现问题学生,最容易与学生沟通、交流,在危机事件初期,第一时间的上报,可有效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因此,在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上一定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选拔出的心理委员一定要对心理学感兴趣,性格开朗,有亲和力,愿意为同学服务,有责任心,有保密意识,能切切实实为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实质性的工作。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绩是隐形的,工作效用不是一时间可以显示出来,因此,在考核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时,不能像考评其他学生干部那样,考评其拿出多少荣誉证书出来,笔者认为更好的办法是四者考核的结合,一是从心理委员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是否能坚持月报制、是否定期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否能及时上报问题学生的信息等,占考核的60%;二是心理委员的服务对象对其打分,占考核的20%;三是班主任对其工作态度、工作表现等打分,占考核的10%;四是学院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为其打分,占考核的10%。这种考核机制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班级心理委员主动、积极地开展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心理委员和班级同学共同成长和进步。
(2)心理指导老师应积极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工作,使其更加明确其工作职责。心理委员在学期初的时候,对工作都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但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却不知如何去做。因此,对心理委员如何开展工作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心理委员切实掌握工作方法与技巧。另外,要充分发挥学校兼职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作用,对他们实行跟踪指导,帮助心理委员尽快成长,真正实现“助人自助”,共同成长的宗旨。
(3)加强培训与交流,使其掌握实际的工作方法和技巧。除每学期对班级心理委员的集中培训外,还应不定期的邀请校内外心理学专家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培训指导,内容可包括专家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班级心理健康状况的报告与分析、案例的演示和交流、心理电影赏析、素质拓展训练等。另外,还可召集心理委员定期举办交流会,分享工作中好的经验和方法,共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交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心理委员工作能力的提升,方法以及技巧的掌握,促使其能更好地协助学校和学院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普及工作,增强全体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爱明,王志琳,乔学斌,等.高校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体系的构建[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4):370~371.
[2] 何思彤.如何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能动作用[J].现代教育学,2009,1:51~53.
[3] 王猛,周莉,等.高校学生班级增设心理委员的探索与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7(3):74~75.
[4] 田永静.发挥心理委员作用的三项举措[J].心理教育,2010,3:57~58.
关键词:班级心理委员 危机事件预警和干预 工作技能 准确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b)-0248-01
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为全国高校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建设性指导意见。随后,各高校也都纷纷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高校迅速开展起来。笔者所在的学院也于2009年初试行了班级心理委员制度,运行了两年多,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相关活动,心理危机预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心理委员由于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缺乏、实际工作方法与技巧的缺乏、在危机事件预警和干预中体系中的定位不准确,导致其工作能动性不高、职责不够明确等问题。
1 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
为方便开展工作,一般班级心理委员每班设两名,男女生各一名,采取个人自荐或班级推荐,班主任最终确定具体人选。一些基本要求如下:首先,对心理学感兴趣。其次,在学生中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再次,热心班级工作,具有服务意识。另外,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最后,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2 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
首先,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另外,向本班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
其次,主动关心本班同学,与他们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耐心倾听同学们的心里话,并为其保密。另外,要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辅导员、心理教师或有关领导报告。
最后,结合班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团体辅导活动,提高本班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另外,还要落实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统一安排的各项具体工作,协助有关教师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上好心理辅导课。
3 目前班级心理委员在高校危机事件预警和干预中的工作状况
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立,还是有很值得肯定的意义的。第一,同学之间共同学习和生活,相互交流和沟通频繁,而且学生也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交流感情,倾诉烦恼。心理委员一般具有一定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同学之间能得到更好的心理帮助;第二,班级心理委员在班级开展心理互助活动有助于提高广大学生心理卫生的意识和能力。班级心理委员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在助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了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能力。当班级心理委员自身遇到心理问题时,也可以自己帮助自己,真正实现了“助人自助”;第三,班级心理委员的互助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互助、自助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意识和能力正是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培养和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将会在他们未来的事业和生活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纵观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现状,还存在如下两点不足。首先,就是工作技能的缺乏,还不是太清楚如何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其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能动性不高、职责不够明确,很少有心理委员主动开展相关工作。
4 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改进
(1)健全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机制、考核机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班级心理委员通常是院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中的最基层,也是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班级心理委员作为最基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所起的重要作用——最迅速、最直接发现问题学生,最容易与学生沟通、交流,在危机事件初期,第一时间的上报,可有效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因此,在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上一定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选拔出的心理委员一定要对心理学感兴趣,性格开朗,有亲和力,愿意为同学服务,有责任心,有保密意识,能切切实实为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实质性的工作。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绩是隐形的,工作效用不是一时间可以显示出来,因此,在考核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时,不能像考评其他学生干部那样,考评其拿出多少荣誉证书出来,笔者认为更好的办法是四者考核的结合,一是从心理委员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是否能坚持月报制、是否定期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否能及时上报问题学生的信息等,占考核的60%;二是心理委员的服务对象对其打分,占考核的20%;三是班主任对其工作态度、工作表现等打分,占考核的10%;四是学院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为其打分,占考核的10%。这种考核机制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班级心理委员主动、积极地开展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心理委员和班级同学共同成长和进步。
(2)心理指导老师应积极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工作,使其更加明确其工作职责。心理委员在学期初的时候,对工作都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但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却不知如何去做。因此,对心理委员如何开展工作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心理委员切实掌握工作方法与技巧。另外,要充分发挥学校兼职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作用,对他们实行跟踪指导,帮助心理委员尽快成长,真正实现“助人自助”,共同成长的宗旨。
(3)加强培训与交流,使其掌握实际的工作方法和技巧。除每学期对班级心理委员的集中培训外,还应不定期的邀请校内外心理学专家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培训指导,内容可包括专家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班级心理健康状况的报告与分析、案例的演示和交流、心理电影赏析、素质拓展训练等。另外,还可召集心理委员定期举办交流会,分享工作中好的经验和方法,共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交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心理委员工作能力的提升,方法以及技巧的掌握,促使其能更好地协助学校和学院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普及工作,增强全体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爱明,王志琳,乔学斌,等.高校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体系的构建[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4):370~371.
[2] 何思彤.如何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能动作用[J].现代教育学,2009,1:51~53.
[3] 王猛,周莉,等.高校学生班级增设心理委员的探索与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7(3):74~75.
[4] 田永静.发挥心理委员作用的三项举措[J].心理教育,2010,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