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需要大量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人力支撑,大力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应用技术型大学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依托,为生产一线提供“现场工程师”型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是区别于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的一类新型大学。通过“校企融合,产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致力于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打造好湖北省首批应用技术型试点高校的品牌,在同类院校中发挥引领作用,对于学校的事业建设和长远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子与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规划
一、建设背景
(一)产业背景
电子与通信产业历来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支柱产业。近几年电子与通信制造业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生产规模已经居世界前列。电子与通信企业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大量的人才需求为专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的空间。同时,随着武汉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大量企业进驻武汉,这些企业将需要一大批电子与通信技术管理和生产方面的人才,为我校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需求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交流所用的媒介(如通信、广播电视、报刊图书以及信息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所需用的器件设备和原材料的制造和销售,以及计算机、光纤、卫星、激光、自动控制等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而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电子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技术革命带来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既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又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因此,培养高素质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任务非常紧迫,意义重大。
二、建设目标与意义
(一)建设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建成“校企融合、产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建设意义
通过“校企融合、产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做好校企合作、工學结合、顶岗实习等几个方面。依托地方大中型企业,在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完成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的“订单班”培养、课程体系、校本教材、资源库、实训室共建、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
三、整体建设思路与原则
(一)整体建设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主动适应武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城市竞争能力的需要。发挥行业企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校将改变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为中心、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将教育由学校拓展到社会和企业。由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企业的真实环境中,构建“校企融合、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总体建设原则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立足武汉、辐射全国,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应用技术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明的大爱,创新笃行”为校训的道德教育;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以“三会、三有”为目标突出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学校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各教研室可根据专业类别、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建设工作规划与方案
(一)整体建设规划
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按照职业岗位标准,优化专业发展方向,建成“校企融合、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满足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依托企业,以企业典型产品加工为项目的教、学、做的教学模式,实施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岗位教学,构建教学与生产零距离对接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为评聘和考核核心,通过校内外各类培训,参与企业设备的技术改造,到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等方式,打造一支“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具有教学、管理、生产、研发、服务功能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人才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建立和管理校内外实训基地。
(三)推进校企合作的“订单班”培养
“订单班”培养不仅仅体现在与企业签订协议、顶岗实习等方面,更体现在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表现优秀的学生直接在合作企业就业,确保学生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零距离对接。 (四)开展课程建设
课程与教学内容是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市场调研、专家论证基础上,学校要大力进行课程開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坚持能力为本,大力推进教学过程改革,积极实施“产学一体”培养模式。坚持立足市场,以校企合作开放性办学模式取代传统封闭式办学模式,形成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五)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根据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可充分发挥出基地资源的价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提升;合作企业可在基地优先选拔到优秀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高校进修、下企业挂职锻炼和岗位培训等途径,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6名骨干教师,5名双师型教师,5名企业专业带头人,聘用校企合作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每年预算10万元用于兼职教师的培训,课酬等。
五、在建设中应重点关注的困难或问题
在“校企融合、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校企合作的形式,更要注重校企合作的内涵,结合企业岗位人才规格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注重教师能力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校的品牌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好的平台。
六、结束语
通过“校企融合,产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以“瞄准市场,跟踪市场,适应市场,服务市场”为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适应企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应用技术型人才,在全省高等教育同类院校中达到领先水平,发挥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颖,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
[2]陈文艺,张继荣,通信工程专业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4)
[3]王艳春,周成,夏颖,齐怀琴,刘文礼,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9,29(4)
关键词:电子与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规划
一、建设背景
(一)产业背景
电子与通信产业历来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支柱产业。近几年电子与通信制造业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生产规模已经居世界前列。电子与通信企业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大量的人才需求为专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的空间。同时,随着武汉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大量企业进驻武汉,这些企业将需要一大批电子与通信技术管理和生产方面的人才,为我校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需求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交流所用的媒介(如通信、广播电视、报刊图书以及信息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所需用的器件设备和原材料的制造和销售,以及计算机、光纤、卫星、激光、自动控制等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而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电子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技术革命带来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既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又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因此,培养高素质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任务非常紧迫,意义重大。
二、建设目标与意义
(一)建设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建成“校企融合、产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建设意义
通过“校企融合、产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做好校企合作、工學结合、顶岗实习等几个方面。依托地方大中型企业,在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完成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的“订单班”培养、课程体系、校本教材、资源库、实训室共建、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
三、整体建设思路与原则
(一)整体建设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主动适应武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城市竞争能力的需要。发挥行业企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校将改变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为中心、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将教育由学校拓展到社会和企业。由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企业的真实环境中,构建“校企融合、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总体建设原则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立足武汉、辐射全国,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应用技术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明的大爱,创新笃行”为校训的道德教育;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以“三会、三有”为目标突出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学校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各教研室可根据专业类别、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建设工作规划与方案
(一)整体建设规划
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按照职业岗位标准,优化专业发展方向,建成“校企融合、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满足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依托企业,以企业典型产品加工为项目的教、学、做的教学模式,实施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岗位教学,构建教学与生产零距离对接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为评聘和考核核心,通过校内外各类培训,参与企业设备的技术改造,到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等方式,打造一支“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具有教学、管理、生产、研发、服务功能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人才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建立和管理校内外实训基地。
(三)推进校企合作的“订单班”培养
“订单班”培养不仅仅体现在与企业签订协议、顶岗实习等方面,更体现在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表现优秀的学生直接在合作企业就业,确保学生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零距离对接。 (四)开展课程建设
课程与教学内容是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市场调研、专家论证基础上,学校要大力进行课程開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坚持能力为本,大力推进教学过程改革,积极实施“产学一体”培养模式。坚持立足市场,以校企合作开放性办学模式取代传统封闭式办学模式,形成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五)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根据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可充分发挥出基地资源的价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提升;合作企业可在基地优先选拔到优秀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高校进修、下企业挂职锻炼和岗位培训等途径,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6名骨干教师,5名双师型教师,5名企业专业带头人,聘用校企合作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每年预算10万元用于兼职教师的培训,课酬等。
五、在建设中应重点关注的困难或问题
在“校企融合、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校企合作的形式,更要注重校企合作的内涵,结合企业岗位人才规格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注重教师能力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校的品牌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好的平台。
六、结束语
通过“校企融合,产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以“瞄准市场,跟踪市场,适应市场,服务市场”为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适应企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应用技术型人才,在全省高等教育同类院校中达到领先水平,发挥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颖,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
[2]陈文艺,张继荣,通信工程专业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4)
[3]王艳春,周成,夏颖,齐怀琴,刘文礼,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