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跨欧亞大陆,进行丝绸等商品交易的商贸大道。通过丝绸之路,古人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冶炼术等传到了西方,同时把西方的天文历法、造桥术、各种农作物种植技术以及沿途的宗教等带进华夏。所以它不仅是著名的商旅之路、宗教之路、文化之路,还是东西方文化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其实几千年来,这条道路上交流的货物远远不止丝绸一种,所以它又被称为“玉石之路”、“皮毛之路”、“珠宝之路”、“香料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
公元1868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来到中国。这个总在脖子上用绳子挂着一支长长的铅笔的外国人,开始的时候一句中文也不会讲,但是他却用四年时间走遍了中国这个当时人们对其知之甚少的国度。1877年,他开始撰写《中国》系列丛书,首次把“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后来德国人胡特森经多年研究后写成专著《丝路》,“丝绸之路”这一称谓被世界公认。
公元前138年,中国古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出生入死很多年,获得许多外部世界的知识,完成了探索中亞的伟业。那时候的国都是长安(今西安市),张骞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陆路交通,但是由于战乱等原因,这条路后来逐渐封闭了。东汉时期,班超负责打通西域:他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东部),并到达波斯湾,首次将丝绸之路从西亞一带打通延伸到欧洲的罗马,罗马人也顺着丝绸之路首次来到东汉的京师洛阳(今洛阳市)。所以,今天长安和洛阳均被认定为丝绸之路的起点。
这条传统概念的丝绸之路以西安或洛阳为起点,全长7000多千米(中国境内有4000多千米),穿越我国河南、陕西、宁夏、新疆、青海、甘肃六个省市、自治区,西经南亞、中亞直达欧洲,是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点燃了大家对丝绸之路申请世界遗产的热情和希望。2012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确定将于2013年2月1日前提交丝绸之路申遗文本,力争在2014年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因为丝绸之路的线路漫长,涉及国家众多,所以出现内容庞杂模糊、保护程度不一等诸多问题,使申遗工作变成了一次真正的马拉松长跑。可是,很多人想不到,以上那条一万多里长的“丝绸之路”,事实上只不过是“狭义的丝绸之路”而已。
据我国的古书记载:公元前10世纪,西周的周穆王就已经让使节带着丝绸等国礼出访各国。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在大夏(在今阿富汗)的市场上,曾看到了大秦国(罗马帝国东部)的海西布以及汉朝四川的邛竹杖和蜀布等。由此推知,较早前就有路可通往身毒(今印度)等国。
而1976年,河南安阳挖掘出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的妇好墓,并在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晶莹剔透的新疆和田玉,这是一个更令人震惊的发现。专家们认为,从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至商朝,昆仑山脚下就有一条“古玉石之路”,往东经罗布庄、罗布卓尔至敦煌,或经喀什、库车、吐鲁番、哈密,在今玉门关、酒泉一带会合,再继续向东延伸,经兰州、西安、洛阳而到达安阳,往西经由新疆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到欧亞各国。在安阳妇好墓中出土的和田玉证实了这一点。同时,殷商时期墓葬出土的青铜器表面,还经常黏附有丝绸残片或布纹痕迹。
这是不是说明: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溯源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或者更加久远的年代呢?我们等待真正有风范的文史专家们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看到这些资料后,笔者专门前去安阳寻找河南省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孔德铭所长进行了求证。在走访期间,安阳龙行天下俱乐部的负责人笨笨(李林纳)及车游天下俱乐部的领军人物銨鐊珂子(吴珂)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热血青年珂子和他的朋友们还准备从安阳出发,沿着几千年前古人的足迹重新行走丝绸之路。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为安阳的驴友加油,并期待他们沿途的精彩故事吧!
“广义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通商道路的统称。这些道路包括陆上和海上两部分,陆上丝绸之路因地理走向不同而分为“北方丝绸之路”与“南方丝绸之路”,因地理景观差异又可细分为“沙漠绿洲丝绸之路”、“草原森林丝绸之路”和“高山峡谷丝绸之路”。
北方陆上丝绸之路,主要是指由黄河中下游通达西域等地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丝绸之路、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两部分。
草原森林丝绸之路主要存在于先秦时期,它从黄河中游北上,穿过蒙古高原,越过西伯利亞平原南部至中亞后分为两支:一支向西南行进到达波斯后转向西行,另一支向西翻越拉尔山,越过伏尔加河抵达黑海之滨。这两条路在西亞重新合二为一,然后抵地中海沿岸国家。
沙漠绿洲丝绸之路则繁荣于汉唐时期。它是北方丝绸之路的主干道,全长7000多千米,沿线文物遗存最多。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就是这条沙漠绿洲丝绸之路。沙漠绿洲丝绸之路分为东、中、西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蜀一身毒道”,它穿行于横断山区,所以又称高山峡谷丝绸之路。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也已延续2000年以上。在抗日战争期间,当大后方出海通道被切断的时候,人们曾沿丝绸之路西南道开辟滇缅公路、中印公路,成为支援抗战大后方的生命线。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同样悠久,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运送的货物除了丝绸,还有瓷器和香料,因此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
丰富的资料可以显示,在历史上,丝绸之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还有政治、宗教等因素的演变,这条古老的道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多少年来,不时有新的道路被开通,还有一些道路的走向发生变化,甚至有些道路被废弃。所以研究丝绸之路,可以发现很多曾经被无情湮没的历史传奇和奇异瑰宝。
在以后的日子里,作者本人将和许多热爱户外运动又关心历史和文化的朋友一起出发,去行走遗留在中国大地上的丝绸之路,并打算走出国门,沿着古人的脚步,一路向西,穿过中亞、西亞和北非,最终达到非洲和欧洲的罗马、埃及等地,跨越时空,去探索历史遗留下来的无数秘密。
公元1868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来到中国。这个总在脖子上用绳子挂着一支长长的铅笔的外国人,开始的时候一句中文也不会讲,但是他却用四年时间走遍了中国这个当时人们对其知之甚少的国度。1877年,他开始撰写《中国》系列丛书,首次把“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后来德国人胡特森经多年研究后写成专著《丝路》,“丝绸之路”这一称谓被世界公认。
公元前138年,中国古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出生入死很多年,获得许多外部世界的知识,完成了探索中亞的伟业。那时候的国都是长安(今西安市),张骞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陆路交通,但是由于战乱等原因,这条路后来逐渐封闭了。东汉时期,班超负责打通西域:他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东部),并到达波斯湾,首次将丝绸之路从西亞一带打通延伸到欧洲的罗马,罗马人也顺着丝绸之路首次来到东汉的京师洛阳(今洛阳市)。所以,今天长安和洛阳均被认定为丝绸之路的起点。
这条传统概念的丝绸之路以西安或洛阳为起点,全长7000多千米(中国境内有4000多千米),穿越我国河南、陕西、宁夏、新疆、青海、甘肃六个省市、自治区,西经南亞、中亞直达欧洲,是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点燃了大家对丝绸之路申请世界遗产的热情和希望。2012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确定将于2013年2月1日前提交丝绸之路申遗文本,力争在2014年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因为丝绸之路的线路漫长,涉及国家众多,所以出现内容庞杂模糊、保护程度不一等诸多问题,使申遗工作变成了一次真正的马拉松长跑。可是,很多人想不到,以上那条一万多里长的“丝绸之路”,事实上只不过是“狭义的丝绸之路”而已。
据我国的古书记载:公元前10世纪,西周的周穆王就已经让使节带着丝绸等国礼出访各国。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在大夏(在今阿富汗)的市场上,曾看到了大秦国(罗马帝国东部)的海西布以及汉朝四川的邛竹杖和蜀布等。由此推知,较早前就有路可通往身毒(今印度)等国。
而1976年,河南安阳挖掘出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的妇好墓,并在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晶莹剔透的新疆和田玉,这是一个更令人震惊的发现。专家们认为,从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至商朝,昆仑山脚下就有一条“古玉石之路”,往东经罗布庄、罗布卓尔至敦煌,或经喀什、库车、吐鲁番、哈密,在今玉门关、酒泉一带会合,再继续向东延伸,经兰州、西安、洛阳而到达安阳,往西经由新疆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到欧亞各国。在安阳妇好墓中出土的和田玉证实了这一点。同时,殷商时期墓葬出土的青铜器表面,还经常黏附有丝绸残片或布纹痕迹。
这是不是说明: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溯源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或者更加久远的年代呢?我们等待真正有风范的文史专家们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看到这些资料后,笔者专门前去安阳寻找河南省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孔德铭所长进行了求证。在走访期间,安阳龙行天下俱乐部的负责人笨笨(李林纳)及车游天下俱乐部的领军人物銨鐊珂子(吴珂)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热血青年珂子和他的朋友们还准备从安阳出发,沿着几千年前古人的足迹重新行走丝绸之路。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为安阳的驴友加油,并期待他们沿途的精彩故事吧!
“广义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通商道路的统称。这些道路包括陆上和海上两部分,陆上丝绸之路因地理走向不同而分为“北方丝绸之路”与“南方丝绸之路”,因地理景观差异又可细分为“沙漠绿洲丝绸之路”、“草原森林丝绸之路”和“高山峡谷丝绸之路”。
北方陆上丝绸之路,主要是指由黄河中下游通达西域等地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丝绸之路、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两部分。
草原森林丝绸之路主要存在于先秦时期,它从黄河中游北上,穿过蒙古高原,越过西伯利亞平原南部至中亞后分为两支:一支向西南行进到达波斯后转向西行,另一支向西翻越拉尔山,越过伏尔加河抵达黑海之滨。这两条路在西亞重新合二为一,然后抵地中海沿岸国家。
沙漠绿洲丝绸之路则繁荣于汉唐时期。它是北方丝绸之路的主干道,全长7000多千米,沿线文物遗存最多。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就是这条沙漠绿洲丝绸之路。沙漠绿洲丝绸之路分为东、中、西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蜀一身毒道”,它穿行于横断山区,所以又称高山峡谷丝绸之路。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也已延续2000年以上。在抗日战争期间,当大后方出海通道被切断的时候,人们曾沿丝绸之路西南道开辟滇缅公路、中印公路,成为支援抗战大后方的生命线。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同样悠久,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运送的货物除了丝绸,还有瓷器和香料,因此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
丰富的资料可以显示,在历史上,丝绸之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还有政治、宗教等因素的演变,这条古老的道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多少年来,不时有新的道路被开通,还有一些道路的走向发生变化,甚至有些道路被废弃。所以研究丝绸之路,可以发现很多曾经被无情湮没的历史传奇和奇异瑰宝。
在以后的日子里,作者本人将和许多热爱户外运动又关心历史和文化的朋友一起出发,去行走遗留在中国大地上的丝绸之路,并打算走出国门,沿着古人的脚步,一路向西,穿过中亞、西亞和北非,最终达到非洲和欧洲的罗马、埃及等地,跨越时空,去探索历史遗留下来的无数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