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申云浦同志逝世已经15年了,时过境迁,人们仍然忘不了他。忘不了他两袖清风的浩然正气,忘不了他激情满怀的革命斗志,忘不了他刚正不阿、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特别是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更是满怀激情地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
申云浦,男,汉族,山东阳谷人。历任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兼省教育厅厅长,省委副书记兼省农委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第一届政协主席,省机械工业厅厅长,贵州工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省革委副主任、副省长,省顾委副主任、老年大学校长等职。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晚晴》杂志编委会第一任主任。
为表达对申老的敬意,本刊从大量来稿中选编了两则,以飨读者。
革命的脚垫
■ 吕复安
每次劳动或上工地检查生产回屋,申老洗完脸接着就兑点热水泡阵子脚,再把两只脚反复揉呀捏呀,总要弄上一阵子。有一回我正遇上了,挺在行地告诉他:“脚底板长鸡眼贴鸡眼膏最好。”他不言语,把脚伸给我看,只见两只脚板心长着两大块黄黄的硬茧子,他告诉我这叫脚垫,鸡眼膏不管用,热水泡泡,揉一揉好受些。平时走路踩在硬东西上顶得疼,他老爱穿一双布鞋,为的是减轻脚疼。
几乎每个月他都要下各生产队检查工作,最远的一个队离场部20里地,就凭两只脚板来回走,都是石子路,他从不吭一声。
抗日战争初期,党组织安排他跑交通。北方炎夏,骄阳似火,那泥沙地被晒得火烫。进入寒冬腊月,北风呼号,千里冰封,泥沙地又被冻得坚硬。战争年代,斗争形势瞬息万变,上级有指示得迅速传达,得知命令雷打不动,就要争分抢秒,不分昼夜寒暑,由跑交通的人传递上级指示,这就是当时的通讯联络。
来回跑的途中,有时口渴难挨,得选准人家户讨口水喝,肚子饿得不行时,也顾不得那些,蹲进路边红薯地,三刨两爪地刨上一两个红薯,边啃边赶路。遇上过路人,还得十分小心机警,变着花样对付。来回几十里地,那里顾得上脚底板啊!
漫长的斗争年代,转战南北,条件是那么的艰苦,缺吃少穿,两只脚板总是支撑着这位山东大汉,时间一长落下了厚厚的脚垫毛病,不时的疼痛伴随他的一生。
我们眼中的申云浦
■ 侯存明
申云浦同志像一团火。他让同志们感到温暖、奋发。他在工作上热情澎湃,精力充沛。
进入老年,他的肺心病已经很严重,哮喘时轻时重,行走困难,却从未间断繁忙的工作。在济南、郑州、北京等地召开过多次冀鲁豫党史工作会议,他从未缺席,每次都第一个作系统发言。而且赴会所经各地,他都不放过宣传搞好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的机会。同时,他还牵头成立了冀鲁豫边区党史文艺组,将战争年代冀鲁豫边区涌现的文艺作品结集出版,并组织从事文艺工作的同志创作反映战争年代英雄业绩的新作品。
为了拍摄反映刘少奇的电视剧,他不顾冀鲁豫大地炎夏的酷热,于北京第五次冀鲁豫党史工作会议结束之后,前往聊城、濮阳、新乡等地筹措经费,因劳累过度,返回贵阳后即卧病住院。身体还未恢复,他又确定召开贵州各地州市冀鲁豫老同志代表座谈会,传达北京会议精神。
申云浦同志像一棵松。他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白色恐怖时期,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他在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中,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洗礼。他为人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工作大胆泼辣,敢为人先;有话直说,不看眼色行事;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他是狂风吹不倒,冬雪压不垮。
申云浦同志又象一部书。他见多识广,记忆力特强。从马列名著,到社会各科知识,他多有涉猎,而且过目能记;从乡风民俗到街谈巷议,他耳闻不忘;加上他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所见所闻,巧妙地连结起米,作报告、 演说时,旁征博引、出口成章、妙语连珠、饶有兴味。听者既获得启示,又是一种精神享受,很受欢迎。
大概就是因为他这些难得的品质,加上他在同志间的“春风效应”,大家都感到他可亲可敬,所以久久忘不了他,久久怀念他。
申云浦,男,汉族,山东阳谷人。历任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兼省教育厅厅长,省委副书记兼省农委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第一届政协主席,省机械工业厅厅长,贵州工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省革委副主任、副省长,省顾委副主任、老年大学校长等职。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晚晴》杂志编委会第一任主任。
为表达对申老的敬意,本刊从大量来稿中选编了两则,以飨读者。
革命的脚垫
■ 吕复安
每次劳动或上工地检查生产回屋,申老洗完脸接着就兑点热水泡阵子脚,再把两只脚反复揉呀捏呀,总要弄上一阵子。有一回我正遇上了,挺在行地告诉他:“脚底板长鸡眼贴鸡眼膏最好。”他不言语,把脚伸给我看,只见两只脚板心长着两大块黄黄的硬茧子,他告诉我这叫脚垫,鸡眼膏不管用,热水泡泡,揉一揉好受些。平时走路踩在硬东西上顶得疼,他老爱穿一双布鞋,为的是减轻脚疼。
几乎每个月他都要下各生产队检查工作,最远的一个队离场部20里地,就凭两只脚板来回走,都是石子路,他从不吭一声。
抗日战争初期,党组织安排他跑交通。北方炎夏,骄阳似火,那泥沙地被晒得火烫。进入寒冬腊月,北风呼号,千里冰封,泥沙地又被冻得坚硬。战争年代,斗争形势瞬息万变,上级有指示得迅速传达,得知命令雷打不动,就要争分抢秒,不分昼夜寒暑,由跑交通的人传递上级指示,这就是当时的通讯联络。
来回跑的途中,有时口渴难挨,得选准人家户讨口水喝,肚子饿得不行时,也顾不得那些,蹲进路边红薯地,三刨两爪地刨上一两个红薯,边啃边赶路。遇上过路人,还得十分小心机警,变着花样对付。来回几十里地,那里顾得上脚底板啊!
漫长的斗争年代,转战南北,条件是那么的艰苦,缺吃少穿,两只脚板总是支撑着这位山东大汉,时间一长落下了厚厚的脚垫毛病,不时的疼痛伴随他的一生。
我们眼中的申云浦
■ 侯存明
申云浦同志像一团火。他让同志们感到温暖、奋发。他在工作上热情澎湃,精力充沛。
进入老年,他的肺心病已经很严重,哮喘时轻时重,行走困难,却从未间断繁忙的工作。在济南、郑州、北京等地召开过多次冀鲁豫党史工作会议,他从未缺席,每次都第一个作系统发言。而且赴会所经各地,他都不放过宣传搞好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的机会。同时,他还牵头成立了冀鲁豫边区党史文艺组,将战争年代冀鲁豫边区涌现的文艺作品结集出版,并组织从事文艺工作的同志创作反映战争年代英雄业绩的新作品。
为了拍摄反映刘少奇的电视剧,他不顾冀鲁豫大地炎夏的酷热,于北京第五次冀鲁豫党史工作会议结束之后,前往聊城、濮阳、新乡等地筹措经费,因劳累过度,返回贵阳后即卧病住院。身体还未恢复,他又确定召开贵州各地州市冀鲁豫老同志代表座谈会,传达北京会议精神。
申云浦同志像一棵松。他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白色恐怖时期,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他在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中,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洗礼。他为人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工作大胆泼辣,敢为人先;有话直说,不看眼色行事;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他是狂风吹不倒,冬雪压不垮。
申云浦同志又象一部书。他见多识广,记忆力特强。从马列名著,到社会各科知识,他多有涉猎,而且过目能记;从乡风民俗到街谈巷议,他耳闻不忘;加上他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所见所闻,巧妙地连结起米,作报告、 演说时,旁征博引、出口成章、妙语连珠、饶有兴味。听者既获得启示,又是一种精神享受,很受欢迎。
大概就是因为他这些难得的品质,加上他在同志间的“春风效应”,大家都感到他可亲可敬,所以久久忘不了他,久久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