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虚伪,你才喜欢

来源 :非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w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7月5日晚,上海体育馆,几乎座无虚席,恍惚中,穿越发生了,你会以为足站在1994年的香港红磡体育馆,在唱片市场和演出市场低迷发如今天,这样的票房,不止是奇迹,简直是神迹,观众满足了,主办方满足了,承办方满足了,然而,这一切跟音乐没有太大的关系,你觉得呢?
  
  
  窦唯是无辜的。
  
  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说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说你,当你沉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说你。这三种情形,窦唯都已经历过。于7月5日的演唱会,恐怕也是如此。此次演唱会最大的噱头之一就是窦唯再次开口唱歌,做出这个决定,对于窦唯来说,应该是很艰难的——他如果是想当一个“歌星”的话,也不用等到今天。对于一个曾经辉煌,现在想安静地过自己日子的人,却又老是被公众幻想着再次拧出来,以供大家意淫、观赏之用,很难有人能理解,窦唯站在台上低头呢喃时的心情吧,而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此刻需要的是一个道具,以满足他们祭祀的心理。祭祀并不顺利,现实比预料的更残酷,窦唯是开口唱歌了,但是,别说没有唱黑豹金曲,甚至连《黑梦》、《艳阳天》也不可得,大部分人的失望可想而知——他不唱歌,你们会觉得被忽悠了,没有歌唱的演唱会怎么能叫演唱会?他唱了,没有唱曾经让你高潮的曲目,你们还是觉得被忽悠了。问题是,窦唯现在做的就是这样的音乐,是你一厢情愿希望他穿上那条怀旧的内裤出来诱惑你。
  演出前一天,跟大学时的好友S稍微“争论”了一下,S兄觉得窦唯应该把音乐做得更加阳光一些,觉得他应该被更多的人接受。我说为什么要“你觉得,你认为别人”呢,如果窦唯是一个歌星,他不断参加各种拼盘晚会,从很多歌迷的口袋里不断地掏走了银子,那么乐迷确实有义务要求他,应该更加怎样一些,但是他没有唱着黑豹金曲出来抢劫,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劫持他呢?他为自己做音乐,他没有要求“你们”怎样,“你们”自然也就不能去要求他怎样。难道说“权利可放弃,义务必须执行”?那就太滑稽了,“你们”又执行了什么义务呢?
  窦唯对自己的定位是音乐人,大众对他的定义是歌星,气场根本对接不上,而现场又有多少真正热爱音乐的人听了他跟不一定,以及不一样乐队的作品呢?大家失望的是,窦唯发福得实在太厉害,顶也谢了,不知道他在唱些什么,现场有人喊王菲,有人叫黑豹。他们心目中的偶像轰然倒塌,讽刺的是,14年那个在舞台上的冷酷少年,正是因为其特立独行被大众歌迷所崇拜,今天的窦唯更加特立独行,大家却失望了,大家崇拜的是漂亮好看的特立独行,而不是特立独行精神本身——典型的叶公好龙。
  窦唯演出的曲目都很好听,但我只能代表我自己,跟大众没关系。既然出口就是错,何必要多说。就算是说了,你们懂么?不曲解已经不错。如果我是窦唯,我也选择沉默。
  
  何勇是无辜的。
  
  绎讨汶么名事情,能再次站在大舞台上,强调一下,是“大”舞台上,确实不容易。何勇选择了跟94红馆一模一样的出场,一模一样的开场曲目,不必过多责怪他缺乏新意。一屋子的人等着吃土豆炖牛腩,你端出来一个大披萨,食客能答应?大家要的就是场景再现,要的就是全场合唱,美其名曰:经典重现。
  魔岩三杰就是他们的昔日情人,大家出钱是来找“初恋”的,你是否比以前有内涵多了,是否智慧多了,对他们来说不重要,他最希望的是还能从你的脸上找到往日容颜,以满足其心理意淫。你每改变一分,他们心理的意淫期望值就减少一分。
  何勇又能怎样?除了尽量满足你们,他还能怎样?何勇的父亲今年74岁,他再次为儿子伴奏《钟鼓楼》,全场的观众被这曾经出现的场景挑拨到了高潮,谁会去在意这场景背后的辛酸,老人不见得就会真的多喜欢这种激烈的音乐,他跟千千万万的平凡的父亲一样,只要儿子好,比什么都好。在8000人高呼的盛况下,谁会去在意这些年何勇是怎样艰难地走过来的呢?这些年他头上被敲满了包,谁在乎?他最艰难的时候,此刻喊得青筋暴露,泪流满面的你们,又在哪儿呢?是,那关你什么事,你们要的是此刻风光地站在舞台上,为你们蹦跳的何勇。你们在意的是魔岩三杰,一个都不能少。
  他唱着“虚伪,就是一条内裤”,你笑了,你却不知道,他真的在为你歌唱,看着台下欢呼的人群,他真心地唱道 您的虚伪,我很喜欢。
  
  张楚是无辜的。
  
  他依然一脸的无辜,让老姑娘们和小姑娘们心疼到肝颤。他的状态很好,跟乐队配合得也不错,嗓子也打开了,让人惊讶的是,张楚居然可以唱得很好——是的,可以用很好这个词。无论他当天发挥得多么好,超越了以往所有的演出,第二天报纸依然会以“张楚迟到了”做标题。娱乐就是娱乐,跟音乐一点关系都没,不把这个分清楚,就会经常纠结,纠结对身体不好。
  如果张楚只唱新歌,不唱《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不唱《姐姐》,不唱《蚂蚁》,你们还会这么爱他么?当然,没有如果。可以肯定的是,再拽的人,也不敢自绝于人民。以前,张楚是很抗拒唱《姐姐》的,如今……也许是他看淡了,想开了,也许是这样,那样,总之,大家如愿以偿地合唱着把混蛋的爹又诅咒了一遍,集体含着泪花,把姐姐又侮辱了一遍——消费者的需求最重要,不是么?顾客是上帝,艺术家高昂的头颅,怎么高得过上帝。只是张楚看上去总是这么无辜,他的无奈,藏在无辜的后面,你看不见。
  稍微留意下就会发现,何勇和张楚在演唱他们的新作品时,观众只是礼貌地报以掌声。新曲毕,老歌前奏起,全场立马起立欢呼,大合唱,并给予排山之掌声。总是说别人没有创新,却总是渴望金曲怀旧——这不是两拨人,就是同一拨人。同时,你会发现,捧与杀的也是同一拨人。这批与众不同的上帝,很奇妙。
  
  姜昕是最无辜的。
  
  能办成这场演唱会,很大程度归功于她在其中涡旋——这是人情角度,抛开这个不说,姜昕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女音乐人之一,对于魔岩三位,只是窦何张在14年前被包装成的音乐偶像,做为一个文化符号实在太深入人心,从《花开不败》到《我不是随便的花朵》,10多年的时间,一直在坚持,一直在进步,而且一直都很好听,这难道不值得尊敬么?可是,你不要听这些,这个夜里,任何影响大家祭拜的事物和人,都会被攻击。当姜听在台上演唱时,台下骂声四起,有叫窦唯的,有喊何勇的,有叫下去的。都是些嗓门粗厚的大老爷们,如果没有教养和修养,就是摇滚精神,不知道会有几个摇滚英雄会赞同这个观点。如果因为台上的音乐不嘶吼,不属于摇滚,那么窦张何也只有何勇是嘶喊的,窦唯和张楚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称之为摇滚乐。如果吼叫就是摇滚,那马景涛也算是摇滚大师了,你同意吗?
  如果你认为你的谩骂能体现你是个爷们或者你很摇滚,没有话说了。
  如果谩骂仅仅因为影响了你膜拜,同样没有话说。
  有很多话没有说,有很多话,不打算说。真话往往难听,刺耳。
  很多“中年”人在《姑娘,漂亮》、《垃圾场》、《头上的包》以及《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姐姐》时热泪盈眶,而我,在 何勇唱《垃圾场》时略微蹒跚地“奔跑”于舞台上时,鼻子略微有些发酸。纵有太多真话,也无法写下去。
  “树生长的声音”票房的火爆,前面说了,这是神迹,火爆的后面有若干因素,缺一不可,窦唯张楚何勇三个缺一个都不可能有这样的票房一无法满足大家集体膜拜和意淫的心理。前几年最火爆的演出是许巍和郑钧的演唱会,加上窦何张这场,如果有人高呼摇滚乐复苏了,或者说新音乐再次席卷,只能说他自我催眠得不轻。这跟摇不摇滚没关系,别忘了,许巍,郑钧,张楚,何勇的歌,全场观众都能大合唱,这是最根本的基础。现在几个歌手能凑齐出一个演唱会的歌?遑论全场大合唱了。就凭张楚没有唱着《姐姐》、《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何勇没有唱着《姑娘漂亮》、《钟鼓楼》,窦唯没有唱着黑豹金曲穿梭于各级城市晚会当中,就没权利再过多去挑什么刺——因为他们有这个资本,却没有一再将手伸进你的钱包。靠一首歌抢劫的歌星,您见得还少么?有些号称人民艺术家的人,一辈子不也就唱那么一首歌,一招鲜吃天下?
  再看整个环境,别说摇滚乐,整个流行乐唱片市场已然是伤痕累累,唱片公司报出来的唱片销量,连智商在脑残级别的歌迷都不再信,这是怎样的年代?五大唱片公司连续裁人的年代,是怎样的年代?连最红的超女快男也不能靠唱片本身赚钱,这是怎样的年代?别提音乐了,这个体系是否能集体继续生存下去,已然是一个问号。此刻,哪怕有再多的真话,也得往下咽,憋住,再往伤口上撤上一把盐,无非是让痛更加痛。就算是一个绝世刀客,对一个行将朽木的人狠下杀手,应该算不上什么大侠风范吧。
  朋友J在MY SPACE里写道,尽管听我说了唱片业的现状后,很是叹气,但是她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真正的音乐,在这点上,她比我乐观。她说的前半句已经实现,事实上,对唱片业来说更加不容乐观。
  首先,同样是这帮在体育馆欢呼的人群,大多数宁肯去咖啡馆喝上一杯30块的咖啡,也不会为你的新唱片掏半个钢蹦——不信的话;让我们期待张楚和何勇新唱片的销量吧一如果神迹再次出现的话,至于窦唯,他和他的朋友们已经出了数十本作品了,你听过么?你愿意听么?大家要的是怀旧和意淫,跟音乐本身无关,毋庸怀疑,不管是14年前还是现在,窦张何不论怎样与主流音乐划清界限,这三位在他们的记忆里都是歌星,是的,至少是摇滚歌星。那些开着车来的带着女友或者和朋友,他们在14年前也许是听新音乐的人,而现在早就不是听新音乐的那帮人了。你就算给他听真正的新音乐,他也会嫌难听——很难说哦。
  更残酷的事实是,除了窦唯,张楚和何勇的音乐放在当下,已经不能算新音乐。新的乐迷群体,因为渠道太多,选择太多,群体划分更加细分化,本来就不大的蛋糕,被切得更小——别掉在“长尾理论”的自我胜利法里长醉不醒了。对于新的乐迷群体来说,曾经的魔岩三杰快跟齐秦们一样,已是怀旧金曲一部分。而更新的音乐,大家都在网上下载,谁会为之付费?你会吗?JPOD-代,你的书架上有唱片吗?
  不能再说下去了,太多的话,不说了。不管将来有没有希望,至少此刻,我要虚伪,你才喜欢。
其他文献
再通透有力的音乐,也存在一种悲剧的力量,犹如那些拨开层层迷惑而见的真相,击溃所有初始自设,逾越一切境相,直迫空灵  整个房间被这样迂回却又直接有力的音符充斥着,人心的无边度量来自一颗无限丰盛幻觉的心,内心庞大的演出,妖冶而靡靡,闭上双眼,停驻在某一空间,天地之间,大色无边景象万明,圆通自在,分明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如同海浪一般一浪一浪地推过来,又平息,再重来。反反复复。汹涌平复。节律明确,循序渐进。
期刊
这个女人,搞得我都快要窒息了,听她的声音,我连呼吸都倍感困难和沉重。  她的名字叫Ami Yoshida(吉田亚美),来自日本的一位人声实验女子,算不上美人,但也绝不是丑妞。她用自己的嗓音为我们发声,伴奏和表演,这也是她最拿手的致命武器。若是在丝毫没有任何戒备的情形下去乍听其“音乐”,还真有可能被Ami玩得死去活来直至崩溃,这样的结果将直接导致,你可以说她恶毒,你甚至会骂她在制造垃圾,但换个方位观
期刊
销声匿迹已逾三载的“泪湖”,今年年初在厂牌Dockyard旗下发行了乐队自有史以来的第七张专辑《Moons And Mushrooms》,作为一支成立了十五年的重型哥特金属乐队,他们的新专混杂在年初和年中的Linkin Park新专、SmashingPumpkins新专当中几乎已经要被我遗忘,直到下半年另外一支北欧哥特金属乐队H.I.M也推出了他们07年的新专辑《Venus Doom》之时,我才猛
期刊
我得承认,我是个愚钝且晚熟的家伙,直到我成功踏上摇滚这趟贼船,并开始处处以一个文艺青年的高标准要求自己的时候,我才知道那本叫做《百年孤独》的书,在那之前,关于哥伦比亚这个国家的所有记忆都只与足球有关,金毛狮王的大名远比什么魔幻现实主义来的如雷贯耳,然而比这更可惜的是,当我发现如今文艺仍未成功青年亦早已不再的时候,关于这个国家我第一个想起来的仍然还是足球——他们刚刚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阿根廷,天啊,这真
期刊
EL Jezel来自美国纽约,成立于2004年。由三个成员组成George、Jesstca以及Dan。George作为吉他手和键盘手,他喜欢边弹奏边用脚打拍子,偶尔也会唱上两句。Jessica则是贝司手和主唱,Dan是鼓手。他们的曲子很适合这个冬天壁炉旁温暖的小茶几,咖啡加上小松饼,惬意又慵懒。  05年的处女作《Elements Of Bemg Put Together》就是这样一张带点小温暖,
期刊
印象中美国的摇滚音乐总是被浓密胸毛肌肉突出的大个们给包围住了,然后一个劲地死磕金属乐,但不时地总会有一些意外的惊喜,这个以“27”数字命名的来自波士顿的乐队就是个例子。  这同时也是一个让人只看唱片专辑封面就会喜欢上的乐队,清雅的淡淡绿色,镂空的蜻蜓影子,在推荐给朋友时也都获得了公认的一致好评。虽然这张名为《Holding on for Brighter Days》的专辑不是他们的首张大碟,却在国
期刊
日本噪音艺术专家、声音实验劳模Nakajima Aklfumi(中岛昭文),打1990年开始以Aube为名进行创作、发表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至今Aube的唱片(包括cd、Cdr、LP,Cass等形式)发行数量已达172张之多。从最早的生猛单一与暴躁分裂,过渡到中、后期的冷静偏执和简约僻幽,Aube横跨实验、噪音、电子、工业、环境、氛围、阴暗、暴力美学以及声音艺术等等多个领域的光环照耀,并坚持每张专
期刊
距离乐队首张EP的发行已经悄然过去了一年半,这帮善男信女们终于在今年十月抖落了身上的尘土,于芝加哥和煦的阳光中开始传播他们普渡众生的教义和慈悲为怀的信念。毫无疑问,我们这些凡人唯有接受他们的洗礼才能平安地度过这个冬季,很抱歉,我也成了其中一员。  乐队虽然组建于2004年春,但主要成员们相聚已有十年之久。与其说他们是志同道合的音乐人,倒不如讲他们是一群竹马青梅的好伙伴。共同的音乐梦想见证了他们的相
期刊
提到北欧的音乐,多数人会联想到暴虐的金属或是纯净的电音,这两种冰火两重天的音乐仿佛是控制着北欧的大部分音乐市场。但是熟悉这个冰冻之地音乐的人都知道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同时不乏很多不错的独立乐队和音乐人。  Ida Maria,原名Ida Maria Sivertsen,来自北欧的最北部——挪威。现在却火在了英国。Myspace上也拥有了一大票的粉丝。今年年初刚结束了在英国的巡演,6月份刚刚参加完Gla
期刊
“我不认为事物间存在着鸿沟。它们是一个连续体(continuum),所以到处悬浮的意念(ideas)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不论是电影,绘画或文字。对我来说,区分在某种程度上透过了资产与各式其它的历史性强制命令被强加在我们身上。”——德吕克·贾曼  酷儿理论本质上是对女性主义和同性恋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是在男性中心主义的家长制中建立起来的独立自足的身份和位置。20世纪80年代,由于艾滋病危机和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