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联合执法的困境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ong79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湄公河沿岸各国终于达成一致协议,进行联合护航行动,中国执法船只开始进入国际水域联合执法。如果说亚丁湾护航意味着中国海军代表中国进入国际海域,湄公河护航则标志着中国警力开始进入国际领域维护地区安全。
  有人或许会问,中国警察不是已经参与了联合国的警务行动吗?
  从法律上来讲,中国警察参与联合国的行动是在代表联合国行动,其指挥和后勤均由联合国负责。湄公河护航则不然。在湄公河护航的中国警察代表的是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组织。
  这样的行动是空前的,可以视为中国积极承担地区安全义务的开端。
  近年来,中国通过繁荣的对外经济贸易合作获得巨大收益,这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保护贸易路线畅通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因此,应相关国家政府邀请,中国派出维安力量对周边不稳定的地区进行干预,是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同时也符合当地居民的利益。
  然而,在联合执法过程中,中国警察需要考虑到很多国际政治以及国际法方面的细节问题。
  首先,湄公河和亚丁湾不一样,不是公海。湄公河虽然流经多个国家,但是各河段的主权归属清晰。因此,对可疑船只的盘查与拦截都涉及到和相关国家之间的法律管辖问题。
  虽然湄公河联合执法行动已经有了统一的指挥部,但是针对船只的管辖问题并没有相关的条约性文件。虽然参与联合执法的国家已经签署了基本的管辖权条约,但是否已经完成了各国国内法的转化呢?国际条约系国际法的法源之一,但是要在签约国国内适用,则必须通过转化过程。
  湄公河中国船员被杀案爆发至今仅仅两个月,即便是各国已经签署区域性国际条约,国内法转化恐怕也未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合理合法地进行武力巡逻,保护沿途水系安全,恐怕是非常困难。比如,如果发现可疑船只在缅甸水域出现,巡逻船队进行跟踪。其后该船只出现在泰国水域,并且有违法行动嫌疑,巡逻船只开始进行武力干预,追击至老挝水域抓获嫌疑人。而嫌疑人国籍为4国之外的人,在不法犯罪中侵犯的对象为中国商船。负责抓捕的则为中泰联合执法船队。
  那么,此时必然出现问题——到底被抓获之嫌疑人应该送交何处法院审理?根据属人管辖的原则,犯罪嫌疑人可以被其原国籍国家管辖,也可以归被侵害人主体国中国管辖。但是犯罪地点在泰国境内,而嫌疑犯被抓获之地点在老挝。如果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显然嫌疑人应该扭送缅甸当局,由缅甸法院进行审理。可是犯罪嫌疑人在老挝落网,显然不能直接送交缅甸,理应送老挝方面,经过初步审查,再行转押缅甸方面受审。更为复杂一点的情况是,该犯罪嫌疑人曾经因为同样罪行被泰国通缉,泰国要求引渡嫌疑人或者参与抓捕的泰国军警要求直接带回调查。
  在湄公河流域,此类情况并不鲜见。该地区之所以治安混乱,就是因为各国相邻且地形复杂,不法分子很容易跨境犯罪后逃到第三国躲避,等风声散尽后重出江湖。在这种条件下,不进行有效的司法管辖权国际合作,仅仅派出执法船联合巡逻,是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住该地区的犯罪行为的。
  从政治上讲,湄公河流域其他三国与我国经济交往频繁。在金三角地区,人民币甚至已经成为通用货币。利用经济援助和合作贸易的方式帮助当地发展经济,才是有效遏制该地区有组織犯罪的根本之道。
  同时,通过小规模军事行动打击当地主要恶势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仅仅派出军事力量存在于当地,并不足以威慑多年盘踞该地区的恶势力。只有通过持续的军事压力令对方了解到,如果影响航道安全则将面临无法抵挡的军事打击,才能令其不敢造次。而实现以上构想的前提是,完成司法管辖权国际合作、越境执法问题条约签订以及各国国内法转化。否则,一味地追求军事至上的原则将会影响中国在该地区的国际形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必然会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安全义务。中国不可能永远依赖其他大国提供国际安全通道。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是任何一个大国崛起后所必须承担的国际责任。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依靠科技创新的发展,区域协
白马藏人与陇南氐族的关系源远流长,可以确定是氐族的后裔,但在历史长河中融合了番族、汉族等民族的成分,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族群.白马藏人对共同生活的其他民族也产生
旅游扶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深度贫困区脱贫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通过对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进行调研,发现天堂镇天堂村旅游扶贫成效显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