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起点—《易经》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wanif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易经》蕴藏着无尽的学问与信息。把它列入哲学、社会学都不过分。古人把它列做六经(《易经》、《书经》、《诗经》、《乐经》、《礼记》、《春秋》,而《乐经》在秦汉之际失传了)之首。
  《易经》产生的传说
  民间流传一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歇后语是大家都熟悉的。这里有一个离奇的传说。姜太公姓吕,名望,字子牙,山东姜国人。他练就了一身的文韬武略,但还是被商纣王打败了,逃到了陕西,在那里的渭水河边打渔为生。年过70的姜太公不甘心国破家亡,自己的一身本事无处施展,很是郁闷,于是常常到渭水河边钓鱼。他直钩垂钓,离水三尺,一边钓鱼,一边喊:“愿者上钩。”所以就流传下来这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有没有愿上钩的呢?有一天,一群人马朝着他走来,领头的人一看见这个白发长髯的老者,立刻跳下马来,倒头便拜。来的是什么人呢?正是当时西歧周族的首领姬昌。他因为反对商纣王也曾被抓起来,囚禁在一个叫羑(音:yǒu)里的地方,大概在今天的河南汤阴一带。他在被拘期间,把伏羲创制的八卦(先天八卦),按六十四卦重新演绎了一遍,又把六十四卦的卦象全部记录下来,写出了卦辞。这就是我们今天看见的《周易》。周族部落为救出自己的首领,给商纣王送了大量的财宝、美女。后来姬昌被释放了。姬昌为报国恨家仇,招募天下群贤。他根据自己推算的八卦,算出有一个人在渭水边等他,能辅佐他得到天下。于是他就直奔渭水而来,见到姜太公倒头就拜。
  姜太公听完来意,说:“我已经在这里钓了九九八十一天鱼,很累了,你要背着我走九九八十一步,否则我不会跟你去。”姬昌年纪也不小了,但他求贤若渴,背起姜太公一口气跑了八百步才歇脚。姜太公被姬昌求贤若渴的精神打动,说:“你背了我八百步,我要保你八百年天下。”
  后来姜太公就帮着姬昌招兵买马,准备讨伐商纣王。姬昌就是历史上的周文王。文王死后,姜太公又帮着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征服了天下,建立了周朝。历史学家按照周朝国都的位置分为西周、东周。西周三百年,东周五百年,果然是八百年天下。
  这当然是传说,有着很神秘的色彩。这也正是《易经》吸引历朝历代学者、文人不断探求研究的原因之一。
  《易经》是本什么性质的书
  历代学者都认为《易经》是一本具有巫术性质的占筮之书,是集古人占卜之大成的精华汇粹。也有学者认为《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哲学专著。我认为《易经》是中国祖先最早的一部以占筮为基本形式,又深刻蕴含着包括中国先民思维方式在内的百科全书。
  为什么叫《易经》呢?要从“易”这个字说起。“易”是蜥蜴的象形文字。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说:“易,蜥蜴,蜒蜒守宫也,象形。”上面的“日”字是蜥蜴的头,下面的“勿”字是蜥蜴的脚和尾。古人称蜥蜴为“十二时虫”。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蜥蜴的体色一个时辰一变,一日十二变,所以叫“十二时虫”。外国人称蜥蜴叫“变色龙”,也注意到它体色的变化。所以,“易”是变化的意思,《易经》是一部研究万物变化的经典。
  《易经》一书中包括卦、爻(音:yáo)、卦辞、爻辞、十翼。这些内容合在一起,就是《易经》全部内容。
  《易经》这部书中除了有一套以文字这种符号作为基本内容的载体之外,还有另外一套与文字符号密切相关的更为根本的符号系统,即由阳爻与阴爻的不同排序为一组(六爻为一组)而组成的六十四个卦画符号系统。这在中国和世界的各种典籍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数千年来,人们都把《易经》称之为奇书。
  《易经》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始终是诸子百家的根。儒家、道家、佛家都将《易经》奉为经典,这在中国古籍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易经》被列为六经之首,也是当之无愧的。治国的人在《易经》中看到安邦之策;打仗的人把《易经》看做兵书;行医治病的人视《易经》为医书;修行者眼中的《易经》是仙书;办学校的人把《易经》当作教育学。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就是取自《易经》的《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决不是简单的封建迷信。但《易经》里确有消极的东西。而且这些消极的东西在今天的社会里还大量存在。比如:占卜、算卦盛行就是一例。更可笑的是有些贪官贪污受贿了,以为靠占卜算卦就能逃过法网了。
  蕴藏在《易经》里的中国人思维特征
  许多有见地的学者认为,《易经》中蕴含了哲学、社会学乃至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内容。但我更愿意从《易经》中体现出的中国先民的思维特征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就像一个人童年时代有价值的思想和品格不会在长大成人后消失一样,人类幼时有价值的思想,也不会在今天消亡。《易经》正是这样一部有价值的经典。
  《易经》蕴藏的思维特征之一—变化性思维。
  我们已经知道,《易经》就是一部研究万物变化的经典,全书必然会充满着变化性思维。所谓变化性思维就不是用静止的,不是用僵化的,不是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而是用运动的、灵活的、相互转化的和与时俱进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判断问题。
  《易经》的文字中,讲“变”、讲“化”、讲“动”、讲“通”的词句比比皆是。比如“天地变化,圣人效之。”比如“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比如“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中蕴藏的思维特征之二—整体性思维。
  所谓整体性思维,对于人类早期思维而言,一般是指一种直观的、模糊的整体性思维。这种思维一方面是有对整体的认识、思索与把握,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从整体出发去认识、思索与把握局部事物的思维方式。这很像我们今天常说的要有“整体意识”、“全局意识”。比如古老的“天人合一说”,就是把天做为大宇宙,把人做为小宇宙,要求二者和谐共存的一种理论。
  《易经》中蕴藏的思维特征之三—联想性思维。
  我特别赞成一位学者在解读《易经》时讲的一句话:“《易经》是教人脑瓜活分一些,而不要死板的最好教材。”其实,《易经》中蕴藏的联想性思维就可以让我们脑瓜活分起来。这种“活分”就是一种思维的创新性表现。
  《易经》的基础结构是八卦,而每一卦都有许多的象征物或象征的状态,在不同的环境中就有不同的象征。这就使得我们在每一卦的分析中产生无限的联想。这种跳跃式的联想思维是不是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呢?
  如果大家有兴趣钻研《易经》,你会发现《易经》中蕴藏的人类童年有价值的思维特征远不止于此。比如关注人性完善的内省性思维;比如强调动态平衡的平衡性思维;比如把握事物周而复始的循环性思维等等。
  正是这些思维,造就、完善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正是这些思维特征,标示出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差异。这是中华民族思想史的源头,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易经》影响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如果向联合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以为,第一项应该是中国文字,第二项就应该是《易经》。可惜,这两项我们至今还没申请。
其他文献
2011年5月27日晚上,加拿大福建社团联合总会正在举行第一届年会暨会所剪彩典礼,到场的除了社团成员,还有中国侨联副主席李祖沛、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陈立钢、安大略省旅游及文化厅长陈国治等人。  加拿大入境事务和多元文化部长、加拿大总理哈珀最重要的内阁成员肯尼,将哈珀的贺词郑重地交给了欧阳元森。  哈珀在贺词中说,福建社团联合总会促进了中加两国的文化交流,保持了一个庞大群体的和谐融洽,并维护了成员们的
<正> 近年来以,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麻风反应者甚多,因我院药源不足,未能多为试用。两年来,曾用此法治疗麻风反应四例,效果颇佳。兹特将其临床观察报导如下:病例一:王××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0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5例。采用常规冠心
电影是什么?巴赞问,不止巴赞答。百十年来,除了这样的理论家,不管有意无意,每位电影人似乎都在回应这个命题,其中许多又好像是为“什么是电影”而交出“答卷”。可如今,一些电影无心自本体本质着眼,也不从现象现实着手,不时令电影蒙羞。  2015年初,被一些观众痛斥“叫一声电影你竟然敢答应”的《奔跑吧兄弟》(以下简称《兄弟》),直接携电视综艺真人秀“一期节目”跑进电影院,虽不断遭遇新片“拦路虎”,却一路奔
本文将考察底特律城市衰落的问题,以帮助了解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缺陷,避免城市发生类似问题。底特律的故事向诉说了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现代化城市可以衰落到何种程度。城市
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教育活动及作为班主任的一切职责的总称,“是指以一定的价值为目标,求得具备一定要素的业务的完成”。因而班级管理是班级教育的总和。要把班级管
正在当下全球都为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展开激烈争论的时候,有一个中国人找到了一个更安全,也更现实的解决方案:通过不同种属的高等植物的染色体杂交,为人类提供适应性强且营养价值高的新类型作物。  他就是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学术理论的奠基人朱培坤教授,深圳百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1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这是世界目前唯一的一本关于高等生物(植物)染色体杂交的专著。
资本逻辑是资本不遗余力、不择手段、永无满足地追逐利润以实现自我增值的存在逻辑。由于资本逻辑的存在和作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以悖论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一方面,人们
在科技的推动下,无损检测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建筑工程检测领域中呈现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种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及时发现建筑工程内部构件存在的隐患,形成具有针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