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感悟美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e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集文学大美于一身,它语言精炼,但表达的内涵却相当的深远。它充满着语言美、意境美和音乐美。古诗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每册书只有一至两篇《古诗两首》,或者在练习的读读背背中会涉及到古诗,所以古诗教学往往是被语文老师所忽略的。但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承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学好古诗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感悟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但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美感呢?
  一、品析词句,体会语言美
  对于学生来说古诗很短,但这正是古诗的特点之一——语言精炼,虽然古诗语言精炼,但每个字、每句话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而古人又不同于今人,遣词造句完全不一样,还经常出现生僻字和古今异义的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很有限,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去理解古诗中的词、句,认真揣摩诗人写诗的用意,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在教《静夜思》的时候,当说到“举头望明月”时,我问学生,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今晚的月亮很圆,月色很美,你能用几句话来说说眼前的美景呢?然后一双双小手啪啪地举起来了,这个说,那个说,大家的开头都是“我看到了”。于是我就质疑了,我们通常都说看月亮,那我们能不能把这句的“望”字改成“看”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可以”,教师继续追问,但作者为什么要用“望明月”呢?于是学生又一次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区别“看”和“望”有点难度,教师要去引导、启发,让学生懂得“望”字是往远处看,这正好符合了此时的情景:月亮离作者很遥远。从而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当。
  除了引导学生去质疑外,更要让学生懂得去联系实际,古诗也就是古人说的话,教师要让学生把古人说的话变成现代人说的话。在教《游园不值》时,当教到“小扣柴扉久不开”时,我让学生将古诗中的每个字解释成现代汉语,不会解释的就给这个字组一个最常用的词语,于是学生开始组词和解释了,首先解决“小”字,学生基本都把它说成:小小的,很小之类的,我就把学生的答案写到黑板上,也不去评论对不对。再解决“扣”,这个字大家一下子就能理解了,知道是敲门的意思。接着是“柴”,学生基本也能答到木头。下面是“扉”字,学生对于这个字比较陌生,现代汉语中也不大会运用这个字,于是我用自己的方法去帮助学生理解,我说,看这个“扉”,它是“户”字头,里面是个“非”,同学们,你们知道“户”是什么意思吗?当学生答道每家每户时,我就顺势鼓励一下,然后说,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为“户”是家的意思呢?“非”字比较简单,它表示否定,那么把“户”和“非”连起来,学生也基本能说到不准人进去,此时我就点拨了,那怎样才能不让人进去呢,马上学生就说到了门,那么“扉”就表示门。最后剩下“久不开”,这三个字难不倒大家。待这句话中所有的词都理解完了,让学生将解释连起来读读,看通不通顺,马上学生就发现了“小”字解释不恰当,然后教师在慢慢引导,一句话就解决了,这样解决学生的印象深刻,以后碰到没学过的古诗时也可以用上这个办法去理解。
  二、发挥想象,感悟意境美
  正如前面所说,古诗的语言相当的精炼,就算理解了古诗诗句的意思,也许也体会不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此时就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古诗是诗人面对眼前的情和景有感而发而写成的,因此古诗有咀嚼不尽的韵味,教师也要帮助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再现诗中描绘的情景,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庐山瀑布的壮观呢?李白这个诗人本来就很擅长夸张,当说到“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的意思时,学生都在惊呼:瀑布有三千尺那么高啊!还纷纷表示质疑。这下我就愁了,没让学生感受到壮观,倒是让学生产生了疑惑了。幸好现在有多媒体,找了一段瀑布飞驰而下的视频,那刷刷的速度,那轰轰的声音,学生一下子就被怔住了。顺势让学生来谈感受,“壮观”这个词一下子就从学生口里蹦出来了。
  在教下面一首古诗《绝句》时,着重分析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句。让学生找到景物“鹂、柳、鹭、天”,再找颜色“黄、翠、白、青”,最后找动词“鸣、上”。学生对于这些景物,这些颜色并不陌生,因此在想象时也较容易,学生一下子就能感受到早春的生机勃勃,有的学生在课后还用图画再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三、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诗句中词和词中间有节奏停顿,有感情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这就是古诗的另一个特点——音乐美。黑格尔说:“至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富有意象的华丽辞藻更为重要。”诗歌的节奏感是所有文体中最强的。对于每个鉴赏诗歌的人来说,感受音乐美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诵读,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于漪老师说过:“要反复读,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古人也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从学生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教师大概已经能够知道他是否真正的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苏教版三上有一篇文包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其中涉及到的古诗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因此在朗读时语调要低沉点,语速要缓慢些。不同的古诗表达不同的情感,要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在教学时教师要先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感情,然后通过反复的诵读去加深对古诗情感的理解。
  古诗都是内在情感与外在节奏的完美结合,它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有很强的音乐性,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带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去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应尤为重视,在教法上,教师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勇于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
  【作者单位: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小组学习”是教育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学生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传统的预习模式已经难以真正吸引学生,学
分布在剑川县城西侧的一系列碱性浅成斑岩-深成岩体,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一个具有成因联系的杂岩体.该杂岩体可分为四次岩浆侵入,其中第Ⅱ次剑川粗面斑岩并不是过去认为的粗面岩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而中年级的阅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同时又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可见,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一、重视预习,培养习惯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作为一个中年级语文教师,千万不要小看了预习的力量。
长江中下游铁帽金矿矿石分为四种类型:蜂窝状矿石、松散土状矿石、胶状矿石及块状矿石,前三者金含量较高。主要载金矿物为针铁矿、水针铁矿、赤铁矿、水赤铁矿,铜的次生矿物(铜蓝
本文阐述了酸性火山玻璃发生脱玻现象后的X射线衍射特征、镜下(偏光及扫描电镜)特征和形貌特征,重点讨论了对酸性火山玻璃脱玻化途径有重要影响的网络结构因素和化学成分因素
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平台,对大型U形板材工件渐进滚弯成形及其回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其中工件材料类型选择普通低碳钢。针对半椭圆形工件形状,提出用半径不同的五段圆弧逼近
由我所承担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我国东部隐伏矿床研究》的一级专题《苏、皖、赣、鄂沿江地区薄皮推覆构造与铁、铜等矿床关系及隐伏矿床预测研究》(75—55—02
生活是科学的本源与归宿,小学科学是引导学生步入科学殿堂的启蒙教育。那么如何让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巧借多媒体建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一线科学教师深思的问题。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